未成年人的特殊訴訟程序

字號: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是指被告人實施被指控犯罪時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案件。周歲按照公歷的生日計算,從周歲生日的第二天起算。
    刑事訴訟中,涉及到未成年人的特殊之處主要有:
    1、在訊問和審判時,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
    2、對符合取保候審條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告人,人民法院決定取保候審時,可以責令提供一至二名保證人:①無力繳納保證金的②未成年人或其他不宜收取保證金情形的。
    3、詢問不滿18歲的證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場。
    4、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證人是未成年人的,除法律規(guī)定外,經(jīng)人民法院準許,可以不出庭。
    5、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人民法院除依照《解釋》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審查外,還應當查明是否附有被告人年齡的有效證明材料。對于沒有附送被告人年齡的有效證明材料的,應當通知人民檢察院在三日內(nèi)補送。
    6、14—16歲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
    16—18歲未成年人案件,一般不公開審理。如果公開審理,應當經(jīng)過院長的同意,并限制旁聽人員的范圍和人數(shù)。注意:宣告判決,一律公開進行,但不得采取召開大會等形式。
    7、開庭審理時,不滿18周歲,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為其指定辯護人。
    8、在審判過程中,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拒絕辯護人為他辯護。
    9、未成年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當庭拒絕委托的辯護人進行辯護,要求另行委托或者人民法院為其另行指定辯護人、辯護律師的,合議庭應當同意并宣布延期審理。
    未成年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當庭拒絕由人民法院指定的辯護律師進行辯護,要求另行委托辯護人的,合議庭應當同意并宣布延期審理。未成年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當庭拒絕人民法院指定的辯護律師為其辯護,如確有正當理由,合議庭應當同意并宣布延期審理,人民法院應當為未成年被告人另行指定辯護律師。
    重新開庭后,未成年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再次當庭拒絕重新委托的辯護人或者由人民法院指定的辯護律師進行辯護的,一般不予準許。如果重新開庭時被告人已滿十八周歲的,應當準許,但不得再行委托或者由人民法院再行指定辯護人、辯護律師。上述情況應當記錄在卷。
    10、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通知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辯護人出庭。
    11、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判決前,審判人員不得向外界披露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
    12、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訴訟案卷材料,除依法查閱、摘抄、復制以外,未經(jīng)本院院長批準,不得查詢和摘錄,并不得公開和傳播。
    經(jīng)人民法院許可,其他辯護人也可以查閱、摘抄、復制上述材料,同在押的未成年被告人會見和通信。
    13、 在法庭上不得對未成年被告人使用戒具。
    此外,應當注意新頒布的《人民檢察院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規(guī)定》,增加了區(qū)別對待的起訴政策,將可訴、可不訴的、不訴的原則進一步具體化。對于犯罪情節(jié)輕微,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刑法規(guī)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一般應作出不起訴決定:被脅迫參與犯罪的;犯罪預備,中止的;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輔助作用的;又聾又啞的人或盲人的;因防衛(wèi)過當或緊急避險過當構成犯罪的;有自首或重大立功表現(xiàn)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