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高考語文預測題文言文閱讀(續(xù))

字號:

【標準解答及解析】
    1.D、詰:“審訊,審問”的意思。
    2.B、都是作副詞,“才”。(A 、都是介詞,前者譯作“趁機”,后者譯作“通過”; C、連詞,表修飾關系,后者代詞,可譯作“你的”;D、前者是連詞,“來”,后者是介詞,“憑借”。)
    3.B(“還把兇手鄭清、尹武等人窩藏起來,準備讓他們誣陷別人”錯,應是“把鄭清、尹武等人抓了起來,準備加罪于他們”。)
    4.(1)一定把他現(xiàn)在占據(jù)的封國郡邑全都分封給你們。(2)石宣沒有察覺已懷疑到了自己頭上,入朝來到中宮,便被扣留了起來。(3)等到石宣謀殺石韜以后,石虎懷疑他早知此事而不稟告,把他也殺了。
    【附參考譯文】
    趙秦公石韜受到后趙王石虎寵愛,石虎想立他為太子,可是因為已立太子石宣為長,猶豫不決。石宣曾違背后趙王的指令,石虎氣憤地說:“真后悔當初沒立石韜為太子!”石韜因此而更加傲慢無忌。他在太尉府建造了一座殿堂,命名為宣光殿,橫梁長達九丈。石宣看到后認為冒犯了他的姓名,勃然大怒,便殺掉了工匠,截斷了橫梁,拂袖而去。石韜對此也怒不可遏,又把橫梁加長到十丈。石宣聽說后,對他的親信楊柸、牟成、趙生說:“這小子竟敢如此傲慢剛愎!你們?nèi)绻馨阉麣⒌?,我即位入主西宮后,一定把他現(xiàn)在占據(jù)的封國郡邑全都分封給你們。石韜死后,主上一定會親臨哀悼,到時我趁機把他也殺掉,沒有不能成功的。”楊柸等人同意了。
    秋季,八月,石韜因為和他手下的同僚在東明觀夜宴,就宿于佛精舍。石宣乘機派楊柸等人爬著梯子溜進佛精舍,殺死了石韜,扔下殺人刀箭潛逃而去。第二天,石宣稟報了石韜被殺的消息,石虎聞訊后悲驚交加,頓時昏厥過去,許久才蘇醒過來。當他正要前往參加喪事活動時,司空李農(nóng)勸他說:“殺害秦公石韜的人現(xiàn)在還不知道是誰,兇手尚在京師,國王的車乘不宜輕率出動?!笔⒂谑侨∠擞H臨喪事的計劃,命令士兵嚴加戒備,只在太武殿進行哀悼。石宣前往參加石韜的喪事活動,不僅不哭,還“呵呵”竊笑,又讓人揭開覆蓋尸體的被子觀看尸體,然后大笑離去。他又把大將軍記室參軍鄭清、尹武等人抓了起來,準備委罪于他們。
    石虎懷疑石宣殺害了石韜,想召見他,又怕他不來,于是便謊稱他母親杜后因悲哀過度而病危。石宣沒有察覺已懷疑到了自己頭上,入朝來到中宮,便被扣留了起來。建興人史科知道石宣策劃殺害石韜的計謀,告發(fā)了他們,石虎便派人去抓楊柸、牟成,但他們都逃跑了,只抓到了趙生。經(jīng)過追問,他全部招供。石虎聽完后更加悲痛憤怒,于是便把石宣囚禁在貯藏坐具的倉庫中,用鐵環(huán)穿透他的下巴頦并上了鎖,拿來殺害石韜的刀箭讓他舔上面的血,石宣的哀鳴嚎叫聲震動宮殿。佛圖澄對石虎說:“石宣、石韜都是陛下的兒子,今天如果為了石韜被殺而再殺了石宣,這便是禍上加禍了。陛下如果能對他施以仁慈寬恕,福祚的氣運尚可延長;如果一定要殺了他,石宣當化為彗星而橫掃鄴宮。”石虎沒有聽從勸說。他命令在鄴城之北堆上柴草,上面架設橫桿,橫桿的末端安置轆轤,繞上繩子,把梯子倚*在柴堆上,將石宣押解到下邊,又讓石韜所寵愛的宦官郝稚、劉霸揪著石宣的頭發(fā),拽著石宣的舌頭,拉他登上梯子;郝稚把繩索套在他的脖子上,用轆轤絞上去。劉霸砍斷他的手腳,挖出他的眼睛,刺穿他的腸子,使他被傷害的程度和石韜一樣。然后又在柴堆四周點火,濃煙烈焰沖天而起。石虎則跟隨昭儀官以下數(shù)千人登上中臺觀看?;饻缫院?,又取來灰燼分別放在通向各個城門的十字大路當中。還殺掉了石宣的妻兒九人。石宣的小兒子剛剛幾歲,石虎平素非常喜愛他,因此臨殺前抱著他哭泣,意欲赦免,但手下的大臣們卻不同意,從懷抱中要過來就給殺掉了。當時小孩拽著石虎的衣服大叫大鬧,以至于連腰帶都拽斷了,石虎也因此得了大病。石虎還黜廢了石宣的母后杜氏,貶其為庶人。又殺掉了石宣周圍的三百人,宦官五十人,全都是車裂肢解以后,拋尸于漳水河中。石宣居住的太子東宮被改作飼養(yǎng)豬牛的地方。東宮衛(wèi)士十多萬人全都被貶謫戍衛(wèi)涼州。謀殺石韜事發(fā)之前,趙攬曾對石虎說:“宮中將有變故,宜加防備?!钡鹊绞\殺石韜以后,石虎懷疑他早知此事而不稟告,把他也殺了。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送徐無黨南歸序
    歐陽修
    草木鳥獸之為物,眾人之為人,其為生雖異,而為死則同,一歸于腐壞漸盡泯滅而已。而眾人之中,有圣賢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間,而獨異于草木鳥獸眾人者,雖死而不朽,逾遠而彌存也。其所以為圣賢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見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無所不獲;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見于言者,則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見于言可也。自詩書史記所傳,其人豈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見于言,亦可也??鬃拥茏?,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語者矣。若顏回者,在陋巷曲肱饑臥而已,其群居則默然終日如愚人。然自當時群弟子皆推尊之,以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歲,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況于言乎?
    予讀班固藝文志,唐四庫書目,見其所列,自三代秦漢以來,著書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猶三四十篇,其人不可勝數(shù);而散亡磨滅,百不一、二存焉。予竊悲其人,文章麗矣,言語工矣,無異草木榮華之飄風,鳥獸好音之過耳也。方其用心與力之勞,亦何異眾人之汲汲營營①,而忽然以死者,雖有遲有速,而卒與三者同歸于泯滅,夫言之不可恃也。蓋如此。今之學者,莫不慕古圣賢之不朽,而勤一世以盡心于文字間者,皆可悲也!
    東陽徐生,少從予學為文章,稍稍見稱于人。既去,而與群士試于禮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辭日進,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氣而勉其思也,故于其歸,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為文辭者,亦因以自警焉。 (選自《居士集》)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 A.逾遠而彌存也 彌:久長
     B.不見于言可也 言:著作
     C.無異草木榮華之飄風 榮華:茂盛
     D.稍稍見稱于人 稍稍:漸漸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 A.一歸于腐壞澌盡泯滅而已 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 B.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 C.而散亡磨滅 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 D.亦因以自警焉 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
    3.對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 A.修于身者,無所不獲:只要修于身,就能施于事,見于言。
     B.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建立個人功業(yè),往往受社會環(huán)境條件的限制。
     C.見于言者,則又有能有不能也:行文傳世,往往受到個人天賦能力的限制。
     D.今之學者,……皆可悲也:以竭盡文辭技藝求不朽,悲哀在于其舍本逐末。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感慨于當時學者“立言傳世以求不朽”的世風,強調(diào)了“修身為本,精神不朽”
    觀點,具有振聾發(fā)聵的警示作用。
     B.顏回無甚功和言,竟然受當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為例,有力地說明了君子務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
     C.文中用“草木榮華之飄風,鳥獸好音之過耳”來比工麗文辭,意在說明立言是不能傳世永存的,盡心于文字是可悲的。
     D.文末“然予固亦喜為文辭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長,增添了勸誡的力量,更激勵人自省自醒。
    5.完成下面兩題。(8分)
     (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5分)
    ①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況于言乎?
    譯: 。
    ②予欲摧其盛氣而勉其思也,故于其歸,告以是言。
    譯: 。
     (2)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3分)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為不可是以真心為不可也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復有初矣
    【標準答案及解析】
    1.C 2.A 3.A 4.C
    5.(1)①顏淵能夠不朽而永存,固然不是憑借他的功業(yè),更不必說是著作吧?
    ②我想挫減你的銳氣,勉勵你樹立求學之道,因此在你南歸之時贈送此文給你。
     (5分。前句2分,后句3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 (2)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為不可/是以真心為不可也/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夫卻真心/便失卻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復有初矣
     (3分。完全正確3分,有個別欠缺但不破斷2分,有個別欠缺且破斷1分,破斷嚴重0分。)
    (五)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題。(共19分)
    楊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師廷和子也。年二十四,舉正德六年殿試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繼母憂,服闋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關,慎抗疏切諫。尋稱疾歸。世宗嗣位,起充經(jīng)筵講官。常講《舜典》,言:“圣人設贖刑,乃施于小過,俾民自新。若元惡大*,無可贖之理?!睍r大珰張銳、于經(jīng)論死,或言進金銀獲宥,故及之。
    嘉靖三年,帝納桂萼、張璁言,召為翰林學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與萼輩學術不同,議論亦異。臣等所執(zhí)者,程頤、朱熹之說也。萼等所執(zhí)者,冷褒、段猶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輩,不以臣等言為是,臣等不能與同列,愿賜罷斥。”帝怒,切責,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學士豐熙等疏諫。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順門力諫。帝震怒,命執(zhí)首事八人下詔獄。于是慎及檢討王元正等撼門大哭,聲徹殿庭。帝益怒,悉下詔獄,廷杖之。閱十日,有言前此朝罷,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給事中劉濟、安磐、張漢卿、張原,御史王時柯實糾眾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濟并謫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衛(wèi)。先是,廷和當國,盡斥錦衣冒濫官。及是伺諸途,將害慎,慎知而謹備之,至臨清始散去。扶病馳萬里,憊甚,抵戍所,幾不起。
    五年聞廷和疾,馳至家。廷和喜,疾愈。還永昌,聞尋甸安銓、武定鳳朝文作亂,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馳赴木密所與守臣擊敗賊。八年聞廷和訃,奔告巡撫歐陽重請于朝,獲歸葬,葬訖復還。自是,或歸蜀,或居云南會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視之。及年七十,還蜀,巡撫遣四指揮逮之還。世宗惡其父子特甚,每問慎作何狀,閣臣以老病對,乃稍解。慎聞之,益縱酒自放。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
    慎幼警敏,十一歲能詩。入京,賦《黃葉詩》,李東陽見而嗟賞,令受業(yè)門下。嘗奉使過鎮(zhèn)江,謁楊一清,閱所藏書。叩以疑義,一清皆成誦。慎驚異,益肆力古學。既投荒多暇,書無所不覽。嘗 語 人 曰 資 性 不 足 恃 日 新 德 業(yè) 當 自 學 問 中 來 故 好 學 窮理 老 而 彌 篤。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為第一。隆慶初,贈光祿少卿。天啟中,追謚文憲。 (選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二•列傳第八十》,有刪改)
    1.下列加點的字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 乃再杖七人于廷 閣臣以老病對,乃稍解
    B. 不以臣等言為是 叩以疑義,一清皆成誦
    C. 乃再杖七人于廷 奔告巡撫歐陽重請于朝
    D. 慎知而謹備之 李東陽見而嗟賞
    2.下列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表現(xiàn)楊慎稟性剛直、堅持原則的一組是( )
    ①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 ②盡斥錦衣冒濫官
    ③撼門大哭,聲徹殿庭 ④乃再杖七人于廷
    ⑤臣等不能與同列,愿賜罷斥 ⑥慎聞之,益縱酒自放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⑤⑥ D.②④⑥
    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楊慎為人忠貞,遇事常上書進諫,武宗微服出行至居庸關,他上書抗諫。世宗破格提拔桂萼、張璁等,他與同列更是多次冒死直諫。
    B.楊慎經(jīng)常講《舜典》,希望借其中“贖刑只適用于犯小錯誤的人”的觀點來勸誡世宗不要寬恕張銳、于經(jīng)等元惡大*之人的死罪。
    C.楊慎講究孝道,按禮為繼母服喪,聞知父親生病急忙歸家探病,去世后更請求歸葬。但因稟性剛直,晚年深為世宗所惡,不過卻受到朝中閣臣等的尊敬和袒護。
    D.楊慎自幼機敏,謙虛好學,老年更甚。他博聞強記,著作豐富,被譽為明朝第一。
    4.把上面文言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并用“/”給第⑶句斷句。(10分)
    ⑴帝怒,切責,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學士豐熙等疏諫。(4分)
    
    
    ⑵及是伺諸途,將害慎。慎知而謹備之,至臨清始散去。(3分)
    
    
    ⑶嘗 語 人 曰 資 性 不 足 恃 日 新 德 業(yè) 當 自 學 問 中 來 故 好 學 窮 理 老 而 彌 篤(3分)
    【標準解答】
    1.D 2.A 3.B(每小題3分,共9分)
    4.⑴皇帝很憤怒,嚴加責問,分輕重(或有差別地)給予停發(fā)俸祿的處罰。過了一個月,他又與學士豐熙等一同上書進諫。(4分,關鍵詞:切 差 逾 各1分,大意1分)
    ⑵到這時,他們在楊慎被謫戍的路途上尋找機會,準備加害于楊慎。楊慎知道了謹慎防備著他們。到臨清他們才散去。(3分,關鍵詞:諸 補充出省略成分 各1分,大意1分)
    ⑶嘗語人曰 / 資性不足恃 / 日新德業(yè) / 當自學問中來 / 故好學窮理 / 老而彌篤(3分,對兩處1分,對4處2分,對5處3分,錯誤斷句酌情扣分。)
    【詳細解析】
    1.D(都是承接連詞;A 分別為:于是/才;B 分別為:把/用;C 分別為:在/向)2.A(②是其父楊廷和所為;④為世宗之事;⑥表現(xiàn)他放縱佯狂的一面。) 3.B(“贖刑只適用于犯小錯誤的人”不是《舜典》的觀點。)
    4.⑴皇帝很憤怒,嚴加責問,分輕重(或有差別地)給予停發(fā)俸祿的處罰。過了一個月,他又與學士豐熙等一同上書進諫。(4分,關鍵詞:切 差 逾 各1分,大意1分)
    ⑵到這時,他們在楊慎被謫戍的路途上尋找機會,準備加害于楊慎。楊慎知道了謹慎防備著他們。到臨清他們才散去。(3分,關鍵詞:諸 補充出省略成分 各1分,大意1分)
    ⑶嘗語人曰 / 資性不足恃 / 日新德業(yè) / 當自學問中來 / 故好學窮理 / 老而彌篤(3分)
    【附參考譯文】:
    楊慎,字用修,新都人,是少師楊廷和的兒子。二十四歲那年考取正德六年殿試第一名,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職。遇繼母喪事,服喪完了以后,仍擔任以前的官職。十二年八月,明武宗秘密出行,剛出居庸關,楊慎上書直言極諫皇帝。不久他上書稱病,辭官歸里。明世宗繼位,起用他擔任經(jīng)筵講官。他經(jīng)常講授《舜典》,說:“圣人設置贖刑,那是施用于一般的小過錯,使平民改過自新。如果是首惡大*,沒有可以贖罪的道理。”當時大宦官張銳、于經(jīng)被判處死刑,有人說進獻金銀以求赦免其罪,所以他常提到這句話
    嘉靖三年,世宗采納桂萼、張璁的建議,征召他們?yōu)楹擦謱W士。楊慎與同一官位級別的三十六個人共同上書說:“我們與桂萼等人學術不同,主張觀點也不一樣。我們所遵從的是程頤、朱熹的學說主張。桂萼等人所崇信的是冷褒、段猶的遺緒。現(xiàn)在陛下既然破格提拔了桂萼等人,不認為我們說的正確,我們不能與他們一同共事,希望賜書罷免了我們吧。”皇帝很憤怒,嚴加責問,分輕重給予停發(fā)俸祿的處罰。過了一個月,他又與學士豐熙等一同上書進諫。沒有得到答復,又與廷臣跪伏在左順門力諫?;实鄞笈?,下令將帶頭起事的八個人逮捕入獄。這時楊慎和檢討王元正等搖門大哭,哭聲響徹殿庭?;实墼桨l(fā)憤怒,把他們都捉拿下獄,處以廷杖之刑。過了十天,有人說上次罷朝以后,群臣都已經(jīng)散去,楊慎、王元正以及給事中劉濟、安磐、張漢卿、張原,御史王時柯又聚眾伏地而哭。于是在朝堂上把這七人又打了一頓。楊慎、王元正、劉濟都被謫戍他鄉(xiāng),其他人都被削去籍貫。楊慎到了云南永昌衛(wèi)。在此之前,楊廷和掌權,全部辭退了朝中辦事不力的官員。到這時,他們在楊慎被謫戍的路途上尋找機會,準備加害于楊慎。楊慎知道后謹慎防備著他們,到臨清他們才散去。楊慎帶病長途顛簸,疲憊不堪。抵達戍所后,幾乎起不來了。
    嘉靖五年,楊慎聽說楊廷和病了,驅(qū)馬很快趕到家。楊廷和很高興,病便好了。于是回到永昌,聽說尋甸安銓、武定鳳朝文作亂,便率領家丁步卒一百多人,驅(qū)馬快速趕到木密所與守衛(wèi)官員一起打敗了叛軍。嘉靖八年,他得知楊廷和去世,便跑去告訴巡撫歐陽重向朝廷請求,獲準歸葬,葬禮結(jié)束之后他又回來。從此,(有時)或者歸蜀,(有時)或者呆在云南會城,(有時)或者留在戍所,主管官員都以友好的態(tài)度對待他。到七十歲那年,他回到四川,巡撫派四個指揮把他捉拿回來。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去世,享年七十二歲。
    楊慎從小警惕機敏,十一歲就能作詩。進入京城后,寫了《黃葉詩》,李東陽讀后嗟嘆不已,大加贊賞,讓他在自己門下學習。他曾經(jīng)奉命出使經(jīng)過鎮(zhèn)江,拜見楊一清,閱讀他收藏的書籍。用不懂的地方詢問他,楊一清都能背誦。楊慎非常驚異,于是更加努力學習古學。被流放邊境之后空閑時間較多,更博覽群書。他曾經(jīng)告訴他人說:“個人的天生資質(zhì)不值得依*,每天新修德業(yè),應該從學習中來,所以他酷愛學習,窮盡文理,到老而更加嚴重。明代背誦之廣博,著作之豐富,當推楊慎第一。隆慶初年,被封賜為光祿少卿。大啟年間,追贈謚號為文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