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運動生理學試題
課程代碼:00486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骨骼肌收縮和舒張的基本功能單位是( )
A.肌原纖維 B.細肌絲
C.粗肌絲 D.肌小節(jié)
2.有關神經肌肉接頭的傳遞特點,正確的敘述是( )
A.電傳遞 B.雙向傳遞
C.化學傳遞 D.低敏感性
3.組織細胞與組織毛細血管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稱之為( )
A.肺通氣 B.肺換氣
C.外呼吸 D.內呼吸
4.紅細胞的主要功能是( )
A.維持血漿的滲透壓 B.使血液有一定的粘滯性
C.運輸氧和二氧化碳 D.參與細胞免疫
5.基本的呼吸中樞位于( )
A.脊髓 B.腦橋
C.中腦 D.延髓
6.動力性運動時,動脈血壓的變化主要是( )
A.收縮壓升高 B.舒張壓升高
C.收縮壓降低,舒張壓升高 D.收縮壓和舒張壓都明顯升高
7.人群中基礎代謝率高的是( )
A.老年人 B.成年男子
C.幼兒 D.優(yōu)秀運動員
8.下列哪種情況能量代謝穩(wěn)定?( )
A.運動 B.剛進食
C.安靜狀態(tài) D.精神緊張
9.控制軀體平衡主要的部位是( )
A.脊髓 B.小腦
C.延髓 D.丘腦
10.感受身體進行各種變速運動和重力不平衡時產生的感覺,稱為( )
A.體表感覺 B.本體感覺
C.視覺 D.位覺
11.在運動技能形成的分化相,教師應該強調( )
A.動作細節(jié) B.動作主要環(huán)節(jié)
C.練習的經?;?D.動作精益求精
12.乳酸閾或通氣閾值高的運動員是( )
A.短跑運動員 B.投擲運動員
C.體操運動員 D.長跑運動員
13.超長距離跑時,機體的機能狀態(tài)處于( )
A.賽前狀態(tài) B.真穩(wěn)定狀態(tài)
C.假穩(wěn)定狀態(tài) D.進入工作狀態(tài)
14.跑步屬于( )
A.反應速度 B.動作速度
C.位移速度 D.勻速速度
15.在運動過程中,能量物質消耗與恢復的關系是( )
A.消耗多于恢復 B.消耗少于恢復
C.消耗與恢復相等 D.只消耗不恢復
二、判斷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判斷下列各題,正確的在題后括號內打“√”,錯的打“×”。
16.時值越小,組織的興奮性越低。( )
17.肌肉強直收縮產生的力量比單收縮小。( )
18.肌肉的收縮和舒張都需要ATP參與。( )
19.訓練導致安靜時心臟每搏輸出量增加,而心率則下降。( )
20.由于血漿存在于血管內,因而也稱之為細胞內液。( )
21.心臟不僅傳導系統具有傳導性,而且所有的心房肌和心室肌也都具有傳導性。( )
22.一般所說的動脈血壓是指主動脈壓,通常測肱動脈壓代表主動脈血壓。( )
23.心臟接受心交感神經和心迷走神經的雙重支配。( )
24.胃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可對糖、脂肪、蛋白質進行化學消化。( )
25.基礎代謝率測定時,環(huán)境溫度越低,所測的代謝率也越低。( )
26.神經元間的信息傳遞,既可通過化學性突觸傳遞,也可通過電突觸傳遞。( )
27.嬰幼兒若甲狀腺素分泌不足,會出現侏儒癥。( )
28.準備狀態(tài)時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處于高狀態(tài)。( )
29.速度練習是強度大、時間短的無氧練習,主要依靠ATP-CP系統供能。( )
30.兒童少年隨年齡的增長,呼吸深度逐漸增大,呼吸頻率逐漸加快。( )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空1分,共20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31.依肌肉收縮時張力和長度的變化,可將肌肉收縮的形式分為三種:______、______、______。
32.心肌的生理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3.激素按其化學本質可分二大類,即______和______。
34.大吸氧量的大小主要決定于______和______。
35.無氧耐力的水平,主要取決于肌肉內______的能力,緩沖______的能力以及腦細胞對血液______變化的耐受力。
36.人體的三個供能系統是:______、______、______。
37.準備活動的______、______與正式練習的______以及內容和形式等,是影響準備活動生理效應的主要因素。
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38.消化
39.每分通氣量
40.賽前狀態(tài)
41.無氧耐力
42.生物年齡
五、問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25分)
43.簡述二種不同類型骨骼肌纖維的生理特征。(6分)
44.簡述影響運動技能形成的因素。(5分)
45.簡述運動后過量氧耗及其影響因素。(5分)
46.試述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礎及發(fā)展有氧耐力的訓練。(9分)
運動生理學試題
課程代碼:00486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骨骼肌收縮和舒張的基本功能單位是( )
A.肌原纖維 B.細肌絲
C.粗肌絲 D.肌小節(jié)
2.有關神經肌肉接頭的傳遞特點,正確的敘述是( )
A.電傳遞 B.雙向傳遞
C.化學傳遞 D.低敏感性
3.組織細胞與組織毛細血管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稱之為( )
A.肺通氣 B.肺換氣
C.外呼吸 D.內呼吸
4.紅細胞的主要功能是( )
A.維持血漿的滲透壓 B.使血液有一定的粘滯性
C.運輸氧和二氧化碳 D.參與細胞免疫
5.基本的呼吸中樞位于( )
A.脊髓 B.腦橋
C.中腦 D.延髓
6.動力性運動時,動脈血壓的變化主要是( )
A.收縮壓升高 B.舒張壓升高
C.收縮壓降低,舒張壓升高 D.收縮壓和舒張壓都明顯升高
7.人群中基礎代謝率高的是( )
A.老年人 B.成年男子
C.幼兒 D.優(yōu)秀運動員
8.下列哪種情況能量代謝穩(wěn)定?( )
A.運動 B.剛進食
C.安靜狀態(tài) D.精神緊張
9.控制軀體平衡主要的部位是( )
A.脊髓 B.小腦
C.延髓 D.丘腦
10.感受身體進行各種變速運動和重力不平衡時產生的感覺,稱為( )
A.體表感覺 B.本體感覺
C.視覺 D.位覺
11.在運動技能形成的分化相,教師應該強調( )
A.動作細節(jié) B.動作主要環(huán)節(jié)
C.練習的經?;?D.動作精益求精
12.乳酸閾或通氣閾值高的運動員是( )
A.短跑運動員 B.投擲運動員
C.體操運動員 D.長跑運動員
13.超長距離跑時,機體的機能狀態(tài)處于( )
A.賽前狀態(tài) B.真穩(wěn)定狀態(tài)
C.假穩(wěn)定狀態(tài) D.進入工作狀態(tài)
14.跑步屬于( )
A.反應速度 B.動作速度
C.位移速度 D.勻速速度
15.在運動過程中,能量物質消耗與恢復的關系是( )
A.消耗多于恢復 B.消耗少于恢復
C.消耗與恢復相等 D.只消耗不恢復
二、判斷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判斷下列各題,正確的在題后括號內打“√”,錯的打“×”。
16.時值越小,組織的興奮性越低。( )
17.肌肉強直收縮產生的力量比單收縮小。( )
18.肌肉的收縮和舒張都需要ATP參與。( )
19.訓練導致安靜時心臟每搏輸出量增加,而心率則下降。( )
20.由于血漿存在于血管內,因而也稱之為細胞內液。( )
21.心臟不僅傳導系統具有傳導性,而且所有的心房肌和心室肌也都具有傳導性。( )
22.一般所說的動脈血壓是指主動脈壓,通常測肱動脈壓代表主動脈血壓。( )
23.心臟接受心交感神經和心迷走神經的雙重支配。( )
24.胃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可對糖、脂肪、蛋白質進行化學消化。( )
25.基礎代謝率測定時,環(huán)境溫度越低,所測的代謝率也越低。( )
26.神經元間的信息傳遞,既可通過化學性突觸傳遞,也可通過電突觸傳遞。( )
27.嬰幼兒若甲狀腺素分泌不足,會出現侏儒癥。( )
28.準備狀態(tài)時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處于高狀態(tài)。( )
29.速度練習是強度大、時間短的無氧練習,主要依靠ATP-CP系統供能。( )
30.兒童少年隨年齡的增長,呼吸深度逐漸增大,呼吸頻率逐漸加快。( )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空1分,共20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31.依肌肉收縮時張力和長度的變化,可將肌肉收縮的形式分為三種:______、______、______。
32.心肌的生理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3.激素按其化學本質可分二大類,即______和______。
34.大吸氧量的大小主要決定于______和______。
35.無氧耐力的水平,主要取決于肌肉內______的能力,緩沖______的能力以及腦細胞對血液______變化的耐受力。
36.人體的三個供能系統是:______、______、______。
37.準備活動的______、______與正式練習的______以及內容和形式等,是影響準備活動生理效應的主要因素。
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38.消化
39.每分通氣量
40.賽前狀態(tài)
41.無氧耐力
42.生物年齡
五、問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25分)
43.簡述二種不同類型骨骼肌纖維的生理特征。(6分)
44.簡述影響運動技能形成的因素。(5分)
45.簡述運動后過量氧耗及其影響因素。(5分)
46.試述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礎及發(fā)展有氧耐力的訓練。(9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