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試題
課程代碼:00390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科學知識的來源是( )
A.探究的過程
B.前人的經(jīng)驗
C.科學家的論斷
D.自己的思考
2.關于技術的描述,錯誤的是( )
A.技術以改造自然為目的
B.技術回答的是“做什么”的問題
C.技術是對科學的總結
D.技術是將理論應用到實踐的過程
3.一般來說,兒童開始用提問方式表露對世界的困惑是在( )
A.一歲左右
B.一歲半
C.兩歲以后
D.三歲以后
4.兒童科學教育要把培養(yǎng)獨特個性的兒童作為教育目標,是因為兒童的發(fā)展具有( )
A.連續(xù)性
B.整體性
C.階段性
D.個別差異性
5.學前兒童的初級科學概念就其概括水平來說,處于( )
A.動作經(jīng)驗水平
B.表象水平
C.抽象水平
D.符號水平
6.“激發(fā)和培養(yǎng)兒童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這一目標適合于幼兒園的( )
A.小班、中班
B.中班、大班
C.小班、中班或大班
D.小班、中班和大班
7.適合開展集體學習活動的內容是( )
A.觀察自然角中的動植物生長
B.觀察月亮的圓缺變化
C.觀察露珠
D.觀察落葉樹
8.關于集體教學活動優(yōu)越性的表述,錯誤的是( )
A.集體活動的學習效率較高
B.在集體活動中,教師的間接指導較多
C.集體活動有著集中學習的氣氛和緊湊的時間安排
D.集體活動為兒童提供了同伴間相互學習、啟發(fā)的機會
9.兒童科學活動過程的大特點是( )
A.對具體操作活動的依賴性
B.有嚴密的邏輯性
C.有較強的程序性
D.有明確的目的性
10.所謂間接指導,就是指( )
A.教師通過同伴的相互學習來實現(xiàn)指導
B.教師通過操作材料的設計來實現(xiàn)指導
C.教師先讓兒童自己探索,然后再教給他們答案
D.教師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導
11.兒童在科學活動“玩水”中,發(fā)現(xiàn)積木漂在水面上,然后他就不停地將積木往下按,還自言自語地說:“下去!下去!”但是積木總是會漂在水面上。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名兒童( )
A.既經(jīng)歷了科學探究的過程,也獲得了科學探究的結果
B.經(jīng)歷了科學探究的過程,但沒有獲得科學探究的結果
C.既沒有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也沒有獲得科學探究的結果
D.產(chǎn)生了科學探究的問題,但并沒有對這個問題的探究過程
12.適宜于秋季進行的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是觀察( )
A.霧和霜
B.落葉樹
C.彩虹
D.冰
13.學前兒童可以直接探索的科學內容是( )
A.太陽的結構
B.太陽能發(fā)光、發(fā)熱
C.太陽、地球和月球的關系
D.太陽黑子
14.學前兒童難以認識的事物是( )
A.沙、石
B.土
C.水
D.空氣
15.兒童在非正規(guī)性科學活動中主要的學習形式是( )
A.個人探索
B.集體教學
C.分組學習
D.小組討論
16.關于偶發(fā)性科學活動的論述,正確的是( )
A.有經(jīng)驗的教師常??梢允孪裙烙嫷絻和呐及l(fā)性科學活動
B.活動的時間、地點固定不變
C.活動過程不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擾
D.活動的主體具有強烈的內在探索動機
17.屬于封閉式問題的是( )
A.“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B.“它是什么樣的?”
C.“你有什么辦法?”
D.“它們一樣嗎?”
18.兒童通過養(yǎng)蠶了解蠶的生長變化過程,這屬于( )
A.長期系統(tǒng)性觀察
B.個別現(xiàn)象的觀察
C.個別物體的觀察
D.比較性觀察
19.在學前兒童科學教育中,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兒童感知客觀事物與現(xiàn)象的基本方法是( )
A.觀察
B.科學實驗
C.分類
D.測量
20.不適合幼兒園小班兒童種植的是( )
A.大蒜
B.向日葵
C.小麥
D.太陽花
21.有關電教媒體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應選擇構圖美觀、色彩鮮艷、聲音動聽的電教材料
B.電教媒體運用得越多,效果越好
C.電教媒體應發(fā)揮其他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D.電教媒體應和兒童的探索學習相結合
22.關于自然角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自然角是為兒童提供的非正規(guī)性科學活動的場所
B.兒童要在教師的統(tǒng)一計劃和指導下進行活動
C.兒童要分班、分組地輪流進行活動
D.自然角中只能進行隨機的科學活動,而不能進行長期系統(tǒng)觀察
23.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評價標準是( )
A.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目標
B.教師的教育觀念
C.上級文件的規(guī)定
D.園長的要求
24.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評價的一般步驟為( )
A.設計評價方案→確定評價目的→實施評價方案→處理評價結果
B.確定評價目的→設計評價方案→實施評價方案→處理評價結果
C.設計評價方案→實施評價方案→處理評價結果
D.確定評價目的→設計評價方案→實施評價方案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1分,共8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25.完整意義上的科學,應該包括科學知識和________兩個方面。
26.操作活動之所以不同于簡單的擺弄,在于它具有________和程序性。
27.集體活動、個人活動和________活動是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三種組織形式。
28.研究生物和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的科學稱為________。
29.兒童的活動具有________、對象性和互動性等特點。
30.教師在設計、組織和領導兒童開展科學游戲時,應注意游戲的科學性、游戲的趣味性、游戲的活動性和________。
31.在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評價資料的收集方法中,常用的觀察分析法有行為檢核、________和事件詳錄等。32.根據(jù)評價對象的不同,我們可以把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評價分為課程評價、________評價和環(huán)境評價。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33.簡述教師的教育知識和技能的含義及在指導兒童學科學中的作用。
34.發(fā)展學前兒童科學思考技能的具體目標有哪些?
35.簡述兒童科學探索過程的三個階段及表現(xiàn)。
36.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37.簡述非正規(guī)性科學活動的特點。
38.簡述教育評價中觀察分析法的含義及要求。
四、論述題(本大題10分)
39.試述學前兒童科學教育過程和結果的辯證關系。
五、應用題(本大題共3小題,40、41小題每小題8分,42小題12分,共28分)
40.選定一個具有本地特色的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主題,并圍繞該主題寫出適合某一年齡班兒童學習的具體內容(不必進行活動過程設計),要求說明選擇和設計的理由。
41.為幼兒園小班正規(guī)性科學活動“認識小白兔”設計兩種不同的導入方法。
42.以認識“種子”的內容為例,分別設計幼兒園小、中、大班的教育目標。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試題
課程代碼:00390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科學知識的來源是( )
A.探究的過程
B.前人的經(jīng)驗
C.科學家的論斷
D.自己的思考
2.關于技術的描述,錯誤的是( )
A.技術以改造自然為目的
B.技術回答的是“做什么”的問題
C.技術是對科學的總結
D.技術是將理論應用到實踐的過程
3.一般來說,兒童開始用提問方式表露對世界的困惑是在( )
A.一歲左右
B.一歲半
C.兩歲以后
D.三歲以后
4.兒童科學教育要把培養(yǎng)獨特個性的兒童作為教育目標,是因為兒童的發(fā)展具有( )
A.連續(xù)性
B.整體性
C.階段性
D.個別差異性
5.學前兒童的初級科學概念就其概括水平來說,處于( )
A.動作經(jīng)驗水平
B.表象水平
C.抽象水平
D.符號水平
6.“激發(fā)和培養(yǎng)兒童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這一目標適合于幼兒園的( )
A.小班、中班
B.中班、大班
C.小班、中班或大班
D.小班、中班和大班
7.適合開展集體學習活動的內容是( )
A.觀察自然角中的動植物生長
B.觀察月亮的圓缺變化
C.觀察露珠
D.觀察落葉樹
8.關于集體教學活動優(yōu)越性的表述,錯誤的是( )
A.集體活動的學習效率較高
B.在集體活動中,教師的間接指導較多
C.集體活動有著集中學習的氣氛和緊湊的時間安排
D.集體活動為兒童提供了同伴間相互學習、啟發(fā)的機會
9.兒童科學活動過程的大特點是( )
A.對具體操作活動的依賴性
B.有嚴密的邏輯性
C.有較強的程序性
D.有明確的目的性
10.所謂間接指導,就是指( )
A.教師通過同伴的相互學習來實現(xiàn)指導
B.教師通過操作材料的設計來實現(xiàn)指導
C.教師先讓兒童自己探索,然后再教給他們答案
D.教師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導
11.兒童在科學活動“玩水”中,發(fā)現(xiàn)積木漂在水面上,然后他就不停地將積木往下按,還自言自語地說:“下去!下去!”但是積木總是會漂在水面上。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名兒童( )
A.既經(jīng)歷了科學探究的過程,也獲得了科學探究的結果
B.經(jīng)歷了科學探究的過程,但沒有獲得科學探究的結果
C.既沒有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也沒有獲得科學探究的結果
D.產(chǎn)生了科學探究的問題,但并沒有對這個問題的探究過程
12.適宜于秋季進行的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是觀察( )
A.霧和霜
B.落葉樹
C.彩虹
D.冰
13.學前兒童可以直接探索的科學內容是( )
A.太陽的結構
B.太陽能發(fā)光、發(fā)熱
C.太陽、地球和月球的關系
D.太陽黑子
14.學前兒童難以認識的事物是( )
A.沙、石
B.土
C.水
D.空氣
15.兒童在非正規(guī)性科學活動中主要的學習形式是( )
A.個人探索
B.集體教學
C.分組學習
D.小組討論
16.關于偶發(fā)性科學活動的論述,正確的是( )
A.有經(jīng)驗的教師常??梢允孪裙烙嫷絻和呐及l(fā)性科學活動
B.活動的時間、地點固定不變
C.活動過程不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擾
D.活動的主體具有強烈的內在探索動機
17.屬于封閉式問題的是( )
A.“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B.“它是什么樣的?”
C.“你有什么辦法?”
D.“它們一樣嗎?”
18.兒童通過養(yǎng)蠶了解蠶的生長變化過程,這屬于( )
A.長期系統(tǒng)性觀察
B.個別現(xiàn)象的觀察
C.個別物體的觀察
D.比較性觀察
19.在學前兒童科學教育中,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兒童感知客觀事物與現(xiàn)象的基本方法是( )
A.觀察
B.科學實驗
C.分類
D.測量
20.不適合幼兒園小班兒童種植的是( )
A.大蒜
B.向日葵
C.小麥
D.太陽花
21.有關電教媒體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應選擇構圖美觀、色彩鮮艷、聲音動聽的電教材料
B.電教媒體運用得越多,效果越好
C.電教媒體應發(fā)揮其他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D.電教媒體應和兒童的探索學習相結合
22.關于自然角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自然角是為兒童提供的非正規(guī)性科學活動的場所
B.兒童要在教師的統(tǒng)一計劃和指導下進行活動
C.兒童要分班、分組地輪流進行活動
D.自然角中只能進行隨機的科學活動,而不能進行長期系統(tǒng)觀察
23.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評價標準是( )
A.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目標
B.教師的教育觀念
C.上級文件的規(guī)定
D.園長的要求
24.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評價的一般步驟為( )
A.設計評價方案→確定評價目的→實施評價方案→處理評價結果
B.確定評價目的→設計評價方案→實施評價方案→處理評價結果
C.設計評價方案→實施評價方案→處理評價結果
D.確定評價目的→設計評價方案→實施評價方案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1分,共8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25.完整意義上的科學,應該包括科學知識和________兩個方面。
26.操作活動之所以不同于簡單的擺弄,在于它具有________和程序性。
27.集體活動、個人活動和________活動是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三種組織形式。
28.研究生物和環(huán)境的相互關系的科學稱為________。
29.兒童的活動具有________、對象性和互動性等特點。
30.教師在設計、組織和領導兒童開展科學游戲時,應注意游戲的科學性、游戲的趣味性、游戲的活動性和________。
31.在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評價資料的收集方法中,常用的觀察分析法有行為檢核、________和事件詳錄等。32.根據(jù)評價對象的不同,我們可以把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評價分為課程評價、________評價和環(huán)境評價。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33.簡述教師的教育知識和技能的含義及在指導兒童學科學中的作用。
34.發(fā)展學前兒童科學思考技能的具體目標有哪些?
35.簡述兒童科學探索過程的三個階段及表現(xiàn)。
36.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37.簡述非正規(guī)性科學活動的特點。
38.簡述教育評價中觀察分析法的含義及要求。
四、論述題(本大題10分)
39.試述學前兒童科學教育過程和結果的辯證關系。
五、應用題(本大題共3小題,40、41小題每小題8分,42小題12分,共28分)
40.選定一個具有本地特色的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主題,并圍繞該主題寫出適合某一年齡班兒童學習的具體內容(不必進行活動過程設計),要求說明選擇和設計的理由。
41.為幼兒園小班正規(guī)性科學活動“認識小白兔”設計兩種不同的導入方法。
42.以認識“種子”的內容為例,分別設計幼兒園小、中、大班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