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打探回國的船只,據(jù)說廈門有海運石子到達(dá)里斯本后空船返回,運費也不太貴,但日期無法確定,而我的簽證將在2007年11月底到期。于是,我決定重返巴塞羅那,已聯(lián)系好那里的船期是12月3日。我心想,正好可以路經(jīng)歐洲大陸的最南端馬羅基角。雖然我已確定去不了非洲,但可以在那里看到非洲,因為直布羅陀海峽最窄處不過十多公里。
沒有了導(dǎo)航,只能按圖索驥。經(jīng)塞圖巴爾、法魯,到達(dá)塞維利亞已是深夜,找到一個公園過了一宿,第二天再經(jīng)加的斯,11月27日下午三點到達(dá)塔里法。
這里就是歐洲大陸的最南端,離非洲最近的地方。氣溫也驟然升到了20攝氏度以上,陽光普照,穿著汗衫仍不斷地冒汗。
塔里法是歐洲大陸最南端的一個集鎮(zhèn),不大,但好像很古老,起伏的街巷僅容一輛車勉強經(jīng)過,我一路向海邊找去,迎面先是棕櫚樹、各種顏色的花,以及仙人掌等熱帶植物。很快看到海了,是地中海,還是大西洋?我分不清楚,因為這里正是它們的接合處。而穿過海洋,我一眼就看到了對岸的青山。
啊,非洲!我夢寐以求的地方。
海邊有幾輛車,下來幾位釣魚的黑人朋友,我指著對面的青山向他們打聽:“那里是非洲嗎?”
“是非洲,摩洛哥!”他們肯定、興奮地說,看到中國來的車輛,不禁樹起了大拇指,還說了一些我聽不懂的——也許是贊語吧。
“馬格里布!”我不禁叫道,據(jù)說公元682年,一支阿拉伯帝國大軍西征北非,進(jìn)軍到摩洛哥西部的海邊。面對波濤洶涌的大西洋,遠(yuǎn)征軍統(tǒng)帥高聲叫道:“馬格里布?!币馑际亲钗鞯耐恋?,落日的地方。阿拉伯人以為已經(jīng)到世界西邊的盡頭,于是在這里停下了腳步。
我也不得已要在這里卻步,雖然窄窄的直布羅陀海峽上的船只來來往往,我卻無法買到一張船票,只讓目光抵達(dá)非洲的青山。
《非洲的青山》是海明威的一本“絕對真實的”書,描寫了作者在非洲深山老林里打獵經(jīng)過。我輩自然沒有海明威般的氣概,在非洲叢林中與兇狠的獅子斗智斗勇,但去看看非洲的青山,則并不能算是奢望。
自從2001年央視播出《走進(jìn)非洲》開始,我就開始籌備、渴望有一天能走進(jìn)非洲,去看看非洲的青山、撒哈拉大沙漠,尤其是非洲峰乞力馬扎羅的雪,不想我的“波音號”還是停在了非洲的門外,可望而不可及!
不過,能看到非洲也總算是一個安慰。腳下是大西洋和地中海的驚濤拍岸,岸邊的小山下竟有幾間房子,住在這個地方,面對地中海和非洲的青山,該是十分暢意吧,我不禁又想起了海子的“我有一間房子面朝大海”,而同時又面對青山,而且是隔洋的青山,恐怕罷!但房子已年久失修,上了鎖,人去樓空。不過,房子后面的樹叢中卻關(guān)著一匹白馬,還有一些雞鴨不時探出頭來,望著非洲的青山在咯咯地叫著,分明是有人家居住的。我猜想也許是一家漁民,出海打魚去了。
從這地方望過去,非洲的青山簡直近在咫尺,就像我在家鄉(xiāng)家門口看到的萬松山一樣。每隔半個小時,準(zhǔn)會有一輛非洲來的船只緩緩駛近。蔚藍(lán)的天空,蔚藍(lán)的地中海,沒有一絲雜質(zhì),透過歐洲的花叢滿含的是地中海和非洲的青山,如此美景在這個地球上恐怕也!站在更高處,則還能看到非洲青山中的房舍,那已是我陌生的非洲阿拉伯的居民了。
我必須要在兩天后趕到巴塞羅那,還有1400多公里的路程,已無緣在此面向地中海和非洲的青山住上一宿。依依不舍中回望非洲的青山,忽見斷墻殘壁上蜷縮著一只小鳥,也扭過頭去,癡癡地望著非洲。也許它從非洲飛越地中海過來,回望故鄉(xiāng)久久不忍離去;也許它像我一樣不遠(yuǎn)萬里飛過千山萬水,來這里看望非洲。我就像這只癡情的鳥兒,然而,它比我幸運多了,它只要一振翅就可以越過海洋,鳥兒們沒有國籍,也沒有護(hù)照,更不用簽證,來去自由,令人羨慕。
這邊西班牙的山上,滿眼風(fēng)力發(fā)電車,想必這里的風(fēng)力資源十分豐富。沐浴著黃昏時的夕陽,“波音號”伴隨風(fēng)車趕往西班牙的另一個城市馬拉加。
自8月15日在俄羅斯的葉卡婕琳堡踏上歐洲,三個多月,從陸地的北角,到最西角,再到最南端,我有幸在歐洲的大地上縱橫馳騁三萬余公里,有欣慰,也有遺憾,這就是旅行,也許可以說,這就是人生。走過,看過,感覺過,留一點遺憾給下一次作借口吧,雖然我并不知道今生是否還有機會踏上非洲,尤其是駕駛著“波音號”,也許錯過的將是永遠(yuǎn)!(溫州僑網(wǎng)/金錦潘)
沒有了導(dǎo)航,只能按圖索驥。經(jīng)塞圖巴爾、法魯,到達(dá)塞維利亞已是深夜,找到一個公園過了一宿,第二天再經(jīng)加的斯,11月27日下午三點到達(dá)塔里法。
這里就是歐洲大陸的最南端,離非洲最近的地方。氣溫也驟然升到了20攝氏度以上,陽光普照,穿著汗衫仍不斷地冒汗。
塔里法是歐洲大陸最南端的一個集鎮(zhèn),不大,但好像很古老,起伏的街巷僅容一輛車勉強經(jīng)過,我一路向海邊找去,迎面先是棕櫚樹、各種顏色的花,以及仙人掌等熱帶植物。很快看到海了,是地中海,還是大西洋?我分不清楚,因為這里正是它們的接合處。而穿過海洋,我一眼就看到了對岸的青山。
啊,非洲!我夢寐以求的地方。
海邊有幾輛車,下來幾位釣魚的黑人朋友,我指著對面的青山向他們打聽:“那里是非洲嗎?”
“是非洲,摩洛哥!”他們肯定、興奮地說,看到中國來的車輛,不禁樹起了大拇指,還說了一些我聽不懂的——也許是贊語吧。
“馬格里布!”我不禁叫道,據(jù)說公元682年,一支阿拉伯帝國大軍西征北非,進(jìn)軍到摩洛哥西部的海邊。面對波濤洶涌的大西洋,遠(yuǎn)征軍統(tǒng)帥高聲叫道:“馬格里布?!币馑际亲钗鞯耐恋?,落日的地方。阿拉伯人以為已經(jīng)到世界西邊的盡頭,于是在這里停下了腳步。
我也不得已要在這里卻步,雖然窄窄的直布羅陀海峽上的船只來來往往,我卻無法買到一張船票,只讓目光抵達(dá)非洲的青山。
《非洲的青山》是海明威的一本“絕對真實的”書,描寫了作者在非洲深山老林里打獵經(jīng)過。我輩自然沒有海明威般的氣概,在非洲叢林中與兇狠的獅子斗智斗勇,但去看看非洲的青山,則并不能算是奢望。
自從2001年央視播出《走進(jìn)非洲》開始,我就開始籌備、渴望有一天能走進(jìn)非洲,去看看非洲的青山、撒哈拉大沙漠,尤其是非洲峰乞力馬扎羅的雪,不想我的“波音號”還是停在了非洲的門外,可望而不可及!
不過,能看到非洲也總算是一個安慰。腳下是大西洋和地中海的驚濤拍岸,岸邊的小山下竟有幾間房子,住在這個地方,面對地中海和非洲的青山,該是十分暢意吧,我不禁又想起了海子的“我有一間房子面朝大海”,而同時又面對青山,而且是隔洋的青山,恐怕罷!但房子已年久失修,上了鎖,人去樓空。不過,房子后面的樹叢中卻關(guān)著一匹白馬,還有一些雞鴨不時探出頭來,望著非洲的青山在咯咯地叫著,分明是有人家居住的。我猜想也許是一家漁民,出海打魚去了。
從這地方望過去,非洲的青山簡直近在咫尺,就像我在家鄉(xiāng)家門口看到的萬松山一樣。每隔半個小時,準(zhǔn)會有一輛非洲來的船只緩緩駛近。蔚藍(lán)的天空,蔚藍(lán)的地中海,沒有一絲雜質(zhì),透過歐洲的花叢滿含的是地中海和非洲的青山,如此美景在這個地球上恐怕也!站在更高處,則還能看到非洲青山中的房舍,那已是我陌生的非洲阿拉伯的居民了。
我必須要在兩天后趕到巴塞羅那,還有1400多公里的路程,已無緣在此面向地中海和非洲的青山住上一宿。依依不舍中回望非洲的青山,忽見斷墻殘壁上蜷縮著一只小鳥,也扭過頭去,癡癡地望著非洲。也許它從非洲飛越地中海過來,回望故鄉(xiāng)久久不忍離去;也許它像我一樣不遠(yuǎn)萬里飛過千山萬水,來這里看望非洲。我就像這只癡情的鳥兒,然而,它比我幸運多了,它只要一振翅就可以越過海洋,鳥兒們沒有國籍,也沒有護(hù)照,更不用簽證,來去自由,令人羨慕。
這邊西班牙的山上,滿眼風(fēng)力發(fā)電車,想必這里的風(fēng)力資源十分豐富。沐浴著黃昏時的夕陽,“波音號”伴隨風(fēng)車趕往西班牙的另一個城市馬拉加。
自8月15日在俄羅斯的葉卡婕琳堡踏上歐洲,三個多月,從陸地的北角,到最西角,再到最南端,我有幸在歐洲的大地上縱橫馳騁三萬余公里,有欣慰,也有遺憾,這就是旅行,也許可以說,這就是人生。走過,看過,感覺過,留一點遺憾給下一次作借口吧,雖然我并不知道今生是否還有機會踏上非洲,尤其是駕駛著“波音號”,也許錯過的將是永遠(yuǎn)!(溫州僑網(wǎng)/金錦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