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注冊會計師Y在審查甲公司的購貨及付款業(yè)務時,懷疑甲公司的有關職員偽造請購單、驗收報告及進貨發(fā)票,以達到虛構進貨交易而支付現(xiàn)金的目的。為確定這種情況是否存在,Y在對相關內部控制進行控制測試時應當采用( )。
A、固定樣本量抽樣
B、發(fā)現(xiàn)抽樣
C、均值估計抽樣
D、停一走抽樣
答案:B
解析:發(fā)現(xiàn)抽樣主要用來查找重大非法事件與舞弊事件。
2、注冊會計師Y在審計甲公司2004年度會計報表時,決定對全年材料采購業(yè)務的金額進行抽樣測試,但在進行預審時發(fā)現(xiàn)甲公司材料采購業(yè)務的相關資料殘缺不全,有些采購業(yè)務甚至缺乏基本的賬面記錄。此時Y最有可能進行的變量抽樣方法應當是( )。
A、固定樣本量抽樣
B、差額估計
C、單位平均估計
D、比率估計
答案:C
解析:由于單位平均估計過程中并不需要被審計單位的賬面記錄,此時只能選用單位平均估計。比率估計與差額估計均需依賴賬面記錄。
3、表9-1是注冊會計師劉某在對杭州鋼鐵工業(yè)公司的應收賬款內部控制進行控制測試時,為助理人員設計的《停-走抽樣決策表》。助理趙某進行控制測試時,如果在累計49個樣本中發(fā)現(xiàn)了3個誤差,應按《停-走抽樣決策表》進行的下一步工作是( )。
A、停止抽樣,以既定的可依賴程序信賴內部控制
B、追加19個樣本,將累計樣本量擴展至68個
C、以樣本誤差數(shù)作為預期總體誤差采用固定樣本量抽樣
D、追加35個樣本,將累計樣本量擴展至84個表9-1 停-走抽樣決策表
答案:D
解析:由于累計誤差數(shù)已達到3,應按D擴展樣本量。如果追加的35個樣本中沒有誤差發(fā)生,則信賴內部控制,否則應轉入固定樣本量抽樣。
4、下列關于審計風險及其組成要素關系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抽樣風險+非抽樣風險=審計風險
B、誤受風險+誤拒風險=變量抽樣風險
C、信賴不足風險+信賴過度風險=屬性抽樣風險
D、審計風險-抽樣風險=可信賴程度
答案:D
解析:可信賴程度+抽樣風險=100%
5、注冊會計師如果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抽樣對象進行了適當?shù)姆謱?,則在抽樣中,下列( )做法是不可取的。
A、對不同層次使用不同的抽樣比率
B、對不同層次實施相同的審計程序
C、對包含最重要項目的層次全部審計
D、對數(shù)量大而特征值低的層次放棄審計
答案:D
解析:事實上,A正是分層的目的;B并非分層抽樣所要禁止或倡導的,比如,注冊會計師在抽樣審查應收賬款項目時,無論是對大金額的項目,還是對小金額的項目,所使用的程序均可以是函證;C是A的特例;D是錯誤的,因為這樣的做法將無從知曉小金額錯報漏報的累計是否重要。
6、注冊會計師運用分層抽樣方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 )。
A、減少樣本的非抽樣風險
B、決定審計對象總體特征的發(fā)生率
C、審計可能有較大錯誤的項目,并減少樣本量
D、無偏見地選取樣本項目
答案:C
解析:首先,分層A屬于審計抽樣的技術,它不可能減少非抽樣風險;分層適用于總體內部特征值差異較大的情況,它可以用于控制測試即決定審計對象總體特征的發(fā)生率,也可以用于存貨等項目、交易、余額的實質性測試,選B不恰當。C是教材中對于分層的明文論述,應選擇。至于無偏見地選取樣本項目D,它正是分層的弱項,因為分層是依據(jù)審計人員的主觀、經驗進行的。
7、以下在抽樣過程出現(xiàn)的各種失誤中,屬于非抽樣風險的是( )。
A、由于將可信賴程度確定的過高而引起樣本量過低
B、在抽取樣本時未進行分層使得樣本的代表性不高
C、由于抽樣單位確定不當而引起對總體推斷的失誤
D、在對抽取的樣本進行審計查時未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錯誤
答案:D
解析:
8、注冊會計師Y正在對W公司進行年度審計,在審計中,Y發(fā)現(xiàn)W公司可能存在重大的非法事項,為了以極高的可信賴程度將有關事項查找出來,Y應當采用以下( )技術。
A、固定樣本量抽樣
B、變動樣本量抽樣
C、停-走抽樣
D、發(fā)現(xiàn)抽樣
答案:D
解析:發(fā)現(xiàn)抽樣主要是用于查找重大非法事項。
9、在進行控制測試時,注冊會計師如果認為抽樣結果無法滿足其對所測試的內部控制制度的預期信賴程度,應考慮( )。
A、執(zhí)行替代
B、執(zhí)行額外程序
C、執(zhí)行追加程序
D、增加樣本量或修改實質性測試程序
答案:D
解析:在進行符合性測試時,注冊會計師如果認為抽樣結果無法達到其對所測試的內部控制制度的預期信賴程度,應考慮增加樣本量或修改實質性測試。
10、如果為審查企業(yè)是否是將驗收報告與進貨發(fā)票相核對后才核準支付采購貨款,注冊會計師抽查發(fā)票及其有關的驗收單據(jù)時,不屬于“誤差”的是( )。
A、未附驗收單據(jù)的任何發(fā)票
B、發(fā)票雖附有驗收單據(jù),但該單據(jù)卻屬于其他發(fā)票
C、發(fā)票與驗收單據(jù)記載的數(shù)量不符
D、每張憑單上均附有驗收報告及發(fā)票
答案:D
解析:對于每張發(fā)票及有關的驗收單據(jù),如發(fā)現(xiàn)下列情形之一者,即可定義為“誤差”:(1)未附驗收單據(jù)的任何發(fā)票;(2)發(fā)票雖附有驗收單據(jù),但該單據(jù)卻屬于其他發(fā)票;(3)發(fā)票與驗收單據(jù)所記載的數(shù)量不符。
11、注冊會計師按照既定的審計程序,無法對樣本取得審計證據(jù)時,應當實施( )。
A、替代審計程序
B、追加審計程序
C、擴大審計程序
D、必要審計程序
答案:A
解析:原程序不能獲取證據(jù),換一種程序(替代審計程序)或許要好一些。
12、注冊會計師采用系統(tǒng)選樣法從連續(xù)編號的發(fā)票中抽取5%進行審查,在抽取樣本時,每個樣本之間的間隔為( )。
A、10
B、20
C、50
D、100
答案:B
解析:抽樣間隔=總體規(guī)?!聵颖救萘浚娇傮w規(guī)?!拢傮w規(guī)?!脸闃颖壤?÷抽樣比例=1÷5%=20
13、注冊會計師決定抽查3、8、13、18、23……號憑證進行審查,這種選樣方法稱為( )。
A、分層選樣
B、隨機選樣
C、系統(tǒng)選樣
D、屬性抽樣
答案:C
解析:
14、注冊會計師信賴其職業(yè)判斷,確定可容忍誤差率為4%,信賴過度風險為5%,預期總體誤差率為1%,通過查表確定應選取的樣本量為156項,樣本中的預期誤差數(shù)為1。若在樣本中發(fā)現(xiàn)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誤差,就說明抽樣結果(?。┳詴嫀煂炔靠刂频念A期信賴程度。
A、可以支持
B、無法判斷
C、不能支持
D、不能完全支持
答案:C
解析:由于發(fā)現(xiàn)的誤差數(shù)超過預期誤差數(shù)1,注冊會計師不能以95%的可信賴程度保證總體的誤差不超過4%。
15、注冊會計師按照既定的審計程序對某項目進行測試,如果無法對樣本取得審計證據(jù),也無法執(zhí)行替代審計程序時,應將有關樣本視為(?。?。
A、審計差異
B、應調整事項
C、誤差
D、錯誤
答案:C
解析:錯誤是指會計報表中存在無疑的錯報或漏報。當沒有證據(jù)能確認和計量會計報表的錯報或漏報時,只能定義為一個誤差。
二、多項選擇題
1、在進行控制測試時,注冊會計師如認為抽樣結果無法達到其對所測試的內部控制的預期信賴程度,應當考慮( )。
A、增加樣本量
B、執(zhí)行替代審計程序
C、修改實質性測試程序
D、發(fā)表保留意見或否定意見
答案:AC
解析:A、C是教材原文。對B、D的錯誤進行分析:B中的替代程序應當是指替代性控制測試程序,既然內部控制可信賴程度不高,進行再多的控制測試也是于事無補的,更無執(zhí)行替代程序的必要;D的錯誤在于,在進行實質性測試之前就考慮審計意見的類型,為時尚早。
2、在審查銀行存款項目時,注冊會計師決定對相關的內部控制實施發(fā)現(xiàn)抽樣。假定注冊會計師希望:當總體中包含3%及3%以上的欺詐性項目時,樣本中至少能顯示出1件的可能性達到95%,見表9-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應當選取157(1)作為發(fā)現(xiàn)抽樣方案 ???
B、如果樣本中沒有欺詐事項,則總體中沒有欺詐事項的概率為95%
C、應當選取99(0)作為發(fā)現(xiàn)抽樣方案
D、如果樣本中沒有欺詐事項,則總體中欺詐事項不超過3%的概率為95%表9-2 對應于95%可信賴程度的 控制測試樣本量表
答案:CD
解析:采用發(fā)現(xiàn)抽樣時,設定預期總體誤差為0,A中方案的預期總體誤差為1;B中結論沒有反映可容忍誤差的含義。
3、W公司的賬面記錄顯示,該公司在2004年度共發(fā)生了4680筆甲產品銷售業(yè)務,確認的銷售收入為14040萬元。注冊會計師劉某在審核W公司的銷售業(yè)務時,從銷售業(yè)務總體中抽取了300筆構成樣本進行審查。這300筆業(yè)務的賬面記錄金額為960萬元,劉某審定的金額為810萬元。則以下結論中正確的是( )。
A、采用單位平均估計方法時,推斷的總體金額為12636萬元
B、采用差額估計抽樣方法時,推斷的總體金額為11700萬元
C、采用比率估計抽樣方法時,推斷的總體金額為11846.25萬元
D、基于謹慎性原則的考慮,劉某推斷的總體誤差為+2340萬元
答案:ABCD
解析:按照單位平均估計,推斷的總體金額=樣本均值×總體規(guī)模=810÷300×4680=12636(萬元);按照差額估計,推斷的總體差額=樣本平均差額×總體規(guī)模=(810-960)÷300×4680=-2340(萬元),推斷的總體金額=總體賬面價值+推斷的總體差額=14040-2340=11700(萬元);按照比率估計,樣本比率為P=樣本的審定金額/樣本的賬面金額=810÷960=0.84375,推斷的總體金額為總體的賬面價值P=14040×0.84375=11846.25(萬元)。所謂謹慎性原則,即寧可高估被審計單位的誤差,而不低估誤差。與A、B、C三種情況相應的誤差依次為:14040-12636=1404;14040-11700=2340;14040-11846.25=2193.75。誤差為2340。
4、在關于銷售業(yè)務的審計中,注冊會計師在以下( )可以運用抽樣方法。
A、確認賒銷是否均經過批準
B、確認銷貨發(fā)票是否均附有發(fā)運單副本
C、審查大額或異常的銷售業(yè)務
D、確認銷貨發(fā)票副本上是否標明賬戶號碼
答案:ABD
解析:項目C的特點是,筆數(shù)不多、不同尋常。因為筆數(shù)不多,通常無須抽樣,因為不同尋常,通常更需判斷和分析。抽樣一般可以解決樣本的充分性,而對樣本是否正常、是否有疑點等帶有判斷和分析的問題,則不是抽樣這種數(shù)學方法本身所能解決的,對它的審計,應當依賴專業(yè)判斷。
5、在以下關于可容忍誤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可容忍誤差是注冊會計師認為抽樣結果可以達到審計目的而愿意接受的審計對象總體的誤差
B、可容忍誤差是注冊會計師在不改變對內部控制的可信賴程度的條件下,所愿意接受的誤差
C、可容忍誤差是注冊會計師在能夠對某一賬戶余額或某類經濟業(yè)務總體特征作出合理評價條件下,所愿意接受的金額誤差
D、可容忍誤差是注冊會計師所確定的賬戶余額的重要性水平,它與需樣本量成反向變動關系,與可信賴程度成同向變動關系
答案:ABCD
解析:本題是對可容忍誤差的一個小結,其中,A是可容忍誤差的一般性定義,B是控制測試中的可容忍誤差,C是實質性測試中的可容忍誤差,而D是可容忍誤差與其他概念的關系。
6、在關于注冊會計師分析抽樣誤差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審查某樣本時,若范圍受限,則應將其視為一項誤差
B、對于已確定的誤差,應從數(shù)量和性質兩個方面加以分析
C、若按既定程序無法對樣本取得審計證據(jù),應實施替代程序
D、將某一客戶的應收賬款錯記于另一客戶名下,必然構成一項誤差
答案:ABC
解析:D不正確:是否構成誤差,取決于測試的目的。若測試的目的是應收賬款的客戶是否存在錯記,則D屬于一項誤差,若測試的目的在于應收賬款的年末余額是否正確,在D不屬于誤差的范圍,因為這一錯記屬于“此消彼長”的性質,并不引起應收賬款年末余額的錯報。
7、雖然抽樣技術大大促進了審計的發(fā)展,但審計抽樣通常在( )程序中不采用。
A、應收賬款函證
B、詢問被審計單位管理*
C、實地觀察
D、分析性復核
答案:BCD
解析:詢問、觀察和分析性復核程序通常不進行抽樣。
8、下列各項中,與注冊會計師設計樣本時所確定的樣本量存在著反向變動關系的有( )。
A、抽樣風險
B、可信賴程度
C、可容忍誤差
D、預期總體誤差
答案:AC
解析:BD與樣本量成正向變動關系。
9、在樣本的設計過程中,同樣本量成正向關系的因素有( )。
A、審計對象總體
B、可信賴程度
C、可容忍誤差
D、預期總體誤差
答案:ABD
解析:可容忍誤差越高,所需的樣本量就越小。
10、以下各項中,將引起非抽樣風險的是( )。
A、未能找出樣本文件上的錯誤
B、在推斷總體時出現(xiàn)了數(shù)字運算上的錯誤
C、總體實際比率遠低于樣本比率
D、錯誤地解釋樣本結果
答案:ABD
解析:
11、注冊會計師在確定審計對象總體時,應保證( )。
A、相關性
B、可靠性
C、適當性
D、完整性
答案:AD
解析:審計對象應與審計目標相關聯(lián),同時審計對象應是完整的。
12、在進行實質性測試時,注冊會計師如認為抽樣結果不能支持賬面價值時,可以( )。
A、增加樣本量
B、實施替代審計程序
C、提請客戶調查,并作適當?shù)恼{整
D、實施追加審計程序
答案:ABC
解析:
13、在統(tǒng)計抽樣中,注冊會計師運用專業(yè)判斷的情形有( )。
A、審計對象總體與抽樣單位
B、可容忍誤差與預期總體誤差
C、運用于樣本的審計程序的選擇
D、注冊會計師對發(fā)現(xiàn)的樣本錯誤所做的適當反應
答案:ABCD
解析:統(tǒng)計抽樣也要求注冊會計師在設計、執(zhí)行抽樣計劃和評價抽樣結果中合理運用專業(yè)判斷。A、B是樣本設計中的專業(yè)判斷,C是執(zhí)行過程中的專業(yè)判斷,D是評價審計結果中的職業(yè)判斷。
14、如果審計的目的在于審查應付賬款余額是否少計,則審計對象總體包括(?。?。
A、應付賬款明細賬
B、期末有貸方余額的預付賬款明細賬
C、期后應付賬款明細賬貸方發(fā)生額的相應憑證
D、未附發(fā)票的應付款項目
答案:ABCD
解析:對C項,確認其入賬時間是否正確,像資產負債表日存在有材料入庫憑證但未收到購貨發(fā)票的業(yè)務就屬于D項。
三、判斷題
1、在對U公司的存貨發(fā)出業(yè)務實施控制測試時,注冊會計師S設計的下列《停-走抽樣決策表》是正確的。( )表9-3 《停-走抽樣決策表》
答案:×
解析:停-走抽樣的累計樣本量應小于初始樣本的3倍。本題決策表中的最后一個累計樣本量184超過了初始樣本量60的3倍,是錯誤的。
2、注冊會計師L在審查甲公司會計報表的應收賬款項目時,決定采用單位平均估計方法對包含2000筆應收賬款的總體實施變量抽樣??紤]到應收賬款的重要性,L確定的計劃抽樣誤差為±60000元。在具體實施抽樣時,L從總體中選取了92個顧客發(fā)出函證。函證結果證明,樣本均值為4032.36元,樣本標準離差為136元,實際的抽樣誤差為69508元。依據(jù)這些資料,L應估計總體金額為4032.36×2000=8064720(元)。( )
答案:×
解析:由于實際的抽樣誤差大于計劃的抽樣誤差,L不能依據(jù)所給資料估計總體金額,而應當增加樣本量,并依據(jù)擴展的累計樣本量重新計算實際的抽樣誤差,在實際抽樣誤差小于計劃抽樣誤差時,才能估計總體金額。
3、假設被審計單位的應付賬款賬面總值為500萬元,共計4000個賬戶,注冊會計師從中選出200,賬面價值為24萬元,審定金額為24.75萬元。采用比率估計方法推斷總體金額時,推斷的金額為520萬元。( )
答案:×
解析:推斷的總體金額應為24.75÷24×500=515.625(萬元)。
4、若企業(yè)會計處理不符合《企業(yè)會計準則》及其他財務會計法規(guī)的規(guī)定,或含有重要誤差,而注冊會計師通過抽樣推斷未能予以適當?shù)墓烙嫞@種情況屬于誤受風險。( )
答案:√
解析:
5、若按原值大小將被審計單位的固定資產分為高值、中值和低值三大類,則依重要性原則,對原值越高的類別,使用的抽樣比率也越大。( )
答案:√
解析:大金額的項目比小金額的項目更為重要。
6、在樣本量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可容忍誤差與可信賴程度成同向變動關系,與抽樣風險成反向變動關系,因此,可信賴程序與抽樣風險之間成反向變動關系,即,要求的可信賴程序越高,相應的抽樣風險就越低。( )
答案:√
解析:可信賴程度+抽樣風險=100%。
7、在審查銀行存款項目時,注冊會計師劉某決定對銀行存款項目的內部控制實施發(fā)現(xiàn)抽樣,希望當總體中包含3%及3%以上的欺詐性項目時,樣本中至少能顯示出1件的可能性達到95%,助理人員根據(jù)這一要求確定的發(fā)現(xiàn)抽樣方案是149(1),劉某不應認可。( )
答案:√
解析:發(fā)現(xiàn)抽樣方案的容許誤差數(shù)為0,不可能是1。
8、假定注冊會計師劉某在90%的可靠程度要求下,通過變量抽樣方法得到了存貨成本總體的估計金額200萬元,實際的抽樣誤差為2萬元,小于計劃的抽樣誤差。丁公司存貨成本的賬面價值為201萬元,則劉某可以90%的信賴程度認可丁公司存貨成本的賬面記錄。( )
答案:√
解析:在命題的條件下,注冊會計師可以90%的程度相信實際價值在200-2=198至200+2=202的范圍內。201萬元落入此范圍,可以信賴。
9、如果注冊會計師在對賬戶余額進行測試時,只對部分賬戶余額執(zhí)行了審計程序,這也屬于抽樣審計。( )
答案:×
解析:
10、注冊會計師在進行控制測試和實質性測試時,既可選用統(tǒng)計抽樣,也可選用非統(tǒng)計抽樣,但兩種方法的選用會影響運用于樣本的審計程序的選擇。( )
答案:×
解析:無論統(tǒng)計抽樣還是非統(tǒng)計抽樣均不會影響運用于樣本的審計程序的選擇。
11、注冊會計師認為抽樣結果有95%的可信賴程度,即可說明確定的可容忍誤差為5%。( )
答案:×
解析:注冊會計師認為抽樣結果有95%的可信賴程度,說明有5%的抽樣風險;可信賴程度與可容忍誤差沒有必然聯(lián)系。
12、抽樣風險中,信賴過度風險和誤受風險對注冊會計師來說是最危險的,因為它們會影響審計的效率。( )
答案:×
解析:信賴過度風險和誤受風險對注冊會計師來說是最危險的,因為它們通常影響審計效果。
13、如果應收賬款函證結果表明沒有審計差異,則注冊會計師可以合理地推論,全部應收賬款總體是正確的。( )
答案:√
解析:
14、在統(tǒng)計抽樣和非統(tǒng)計抽樣中,注冊會計師評價樣本結果運用的都只是專業(yè)判斷。( )
答案:×
解析:在統(tǒng)計抽樣和非統(tǒng)計抽樣中,注冊會計師評價樣本結果時都會用到專業(yè)判斷,但統(tǒng)計抽樣還會運用統(tǒng)計法則來判斷。
15、在評價抽樣結果時,如果推斷的總體誤差超過可容忍誤差,注冊會計師應增加實質性測試程序。( )
答案:×
解析:如果推斷的總體誤差超過可容忍誤差,且注冊會計師認為經重估后的抽樣風險不能接受時,就應增加樣本量或執(zhí)行替代審計程序。
16、如果審計的目的在于審查存貨余額是否少計,則審計對象總體應為有關存貨的明細賬和總賬。( )
答案:×
解析:審計對象總體應當是記錄當期發(fā)生的存貨業(yè)務的相關原始憑證。
17、如果審計的目的在于審查存貨余額是否多計,則審計對象總體應為有關存貨的明細賬。( )
答案:√
解析:
18、在進行實質性測試時,可容忍誤差是注冊會計師在不改變對內部控制的可信賴程度條件下所愿意接受的誤差。( )
答案:×
解析:在控制測試時,可容忍誤差是注冊會計師不改變內部控制的可信賴程度,所愿意接受的誤差。在實質性測試時,可容忍誤差是注冊會計師在能夠對某一賬戶余額或某類經濟業(yè)務總體特征做出合理評價的條件下所愿意接受的金額誤差。
19、在控制測試中,審計人員要做出總體誤差率多少的結論,而不必做出總體錯誤金額大小的估計,除非注冊會計師執(zhí)行雙重目的的測試。(?。?BR> 答案:√
解析:控制測試一般運用屬性抽樣,是指對審計對象總體的質量特征進行判斷,即被審計業(yè)務或被審計內部控制是否遵循了既定的標準以及其存在的誤差水平。雙重目的的測試是在進行控制測試的同時,進行某些詳細實質性測試,以檢查出報表中重要錯報或漏報金額。
20、審查應收賬款的余額時,發(fā)現(xiàn)被審計單位將對某一客戶的應收賬款錯記在另一客戶的應收賬款明細賬戶中,由于這并不影響會計報表應收賬款的余額,所以,在評價抽樣結果時,并不認為這是一項誤差。( )
答案:√
解析:實質性測試中的誤差應定義為錯報或漏報的金額。
四、簡答題
1、注冊會計師趙明在對酉公司短期投資業(yè)務的相關內部控制實施停-走抽樣控制測試時,確定的可容忍誤差為4%,可信賴程度97.5%,假定你是趙明,請代為完成以下工作或決策:(1)請根據(jù)下面的《停-走抽樣樣本量擴展及總體誤差評估表》編制相應的《停-走抽樣決策表》; 表9-4 《停-走抽樣樣本量擴展及總體誤差評估表》(局部) ,
, (2)假定檢查至第210筆業(yè)務時累計誤差達到4,請問:在何種情況下注冊會計師能以97.5%的程度信賴所測試的內部控制?此時,被信賴的內部控制的失控率在說明范圍之內嗎?(3)假定停-走抽樣的最終結果是,由于在測試完最后的累計樣本量時發(fā)現(xiàn)了第6個錯誤而轉入固定樣本量抽樣。請問:在查相應的固定樣本量抽樣方案時,應將可容忍誤差設定在什么水平上?
答案:
(1)填制的《停-走抽樣決策表》如表9-5:
表9-5 《停-走抽樣決策表》
(2)如果檢查至第210筆業(yè)務時累計誤差達到4,注冊會計師僅能在隨后的47筆業(yè)務均未發(fā)現(xiàn)錯誤的情況下以97.5%的信賴程度所測試的內部控制。此時,被信賴的內部控制的失控率在97.5%的情況下會低于4%。
(3)由于最后的累計樣本量為258,在錯誤數(shù)為6的情況下,樣本的誤差水平應為6/258=2.33%,注冊會計師應將預期總體誤差設定在2.33%的水平上。
解析:
2、下表列出了某位注冊會計師進行“屬性抽樣”的結果,請根據(jù)這些結果評價內部控制的可信賴程度,并根據(jù)評價結果指出對實質性測試的影響或相應的實質性測試程序,將你的這些看法填入表內的空格中。
答案:
解析:
3、注冊會計師在審查銷貨發(fā)票副本,以確認是否存在未批準的賒銷時:(1)如果在既定的可賴程度95%和可容忍誤差2%下,利用發(fā)現(xiàn)抽樣抽取149個樣本進行審查時,發(fā)現(xiàn)企業(yè)銷貨副本中存在未批準的賒銷情況,注冊會計師應當如何處理?(2)如果注冊會計師確定可容忍誤差為2%,推斷總體誤差為1.5%,但對選取的200張樣本進行檢查后,發(fā)現(xiàn)總體實際誤差為8%,則是否存在抽樣風險?存在哪種抽樣風險?為什么?
答案:
(1)注冊會計師應當放棄抽樣程序,對銷貨發(fā)票副本總體實施詳細審查。
(2)存在抽樣風險,存在信賴過度風險。因為總體實際誤差為8%大于推斷總體誤差為1.5%,也大于可容忍誤差為2%,這顯示注冊會計師對內部控制的信賴超過了其實際上可信賴程度。
解析:
4、X注冊會計師在對Y公司對應收賬款進行了測試。假定Y公司2003年12月31日應收賬明細賬顯示其有2000戶顧客。X注冊會計師擬通過抽樣函證應收賬款的賬面余額,計劃抽樣誤差為±6萬元,可信賴程度為95%(95%的可信賴程度下的可信賴系數(shù)為1.96),估計的總體樣本標準離差為0.015萬元。要求:(1)確定應收賬款函證的樣本量。(2)如果對選取的顧客發(fā)出函證,函證結果表明,樣本平均值為4032.36元,樣本標準離差為136元,根據(jù)樣本結果采用單位平均估計抽樣法推斷應收賬款的總體余額(要求列出計算過程),并分別指出當Y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為802萬元和920萬元時,注冊會計師的專業(yè)判斷?
答案:
(1)計算樣本量n′=(1.96×0.015×2000/6)2≈96
n′=96/(1+96/2000)≈92
(2)實際抽樣誤差=1.96×136/921/2×2000×(1-92/2000)1/2=54292<60000
估計的總體誤差=4032.36×2000=8064720(元)
當Y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為802萬元時,處于8064720±54292元之間,注冊會計師應認為Y公司應收賬款金額并無重大誤差。
當Y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為920萬元時,不處于8064720±54292元之間,注冊會計師應要求Y公司詳細檢查其應收賬款,并加以調整。
1、注冊會計師Y在審查甲公司的購貨及付款業(yè)務時,懷疑甲公司的有關職員偽造請購單、驗收報告及進貨發(fā)票,以達到虛構進貨交易而支付現(xiàn)金的目的。為確定這種情況是否存在,Y在對相關內部控制進行控制測試時應當采用( )。
A、固定樣本量抽樣
B、發(fā)現(xiàn)抽樣
C、均值估計抽樣
D、停一走抽樣
答案:B
解析:發(fā)現(xiàn)抽樣主要用來查找重大非法事件與舞弊事件。
2、注冊會計師Y在審計甲公司2004年度會計報表時,決定對全年材料采購業(yè)務的金額進行抽樣測試,但在進行預審時發(fā)現(xiàn)甲公司材料采購業(yè)務的相關資料殘缺不全,有些采購業(yè)務甚至缺乏基本的賬面記錄。此時Y最有可能進行的變量抽樣方法應當是( )。
A、固定樣本量抽樣
B、差額估計
C、單位平均估計
D、比率估計
答案:C
解析:由于單位平均估計過程中并不需要被審計單位的賬面記錄,此時只能選用單位平均估計。比率估計與差額估計均需依賴賬面記錄。
3、表9-1是注冊會計師劉某在對杭州鋼鐵工業(yè)公司的應收賬款內部控制進行控制測試時,為助理人員設計的《停-走抽樣決策表》。助理趙某進行控制測試時,如果在累計49個樣本中發(fā)現(xiàn)了3個誤差,應按《停-走抽樣決策表》進行的下一步工作是( )。
A、停止抽樣,以既定的可依賴程序信賴內部控制
B、追加19個樣本,將累計樣本量擴展至68個
C、以樣本誤差數(shù)作為預期總體誤差采用固定樣本量抽樣
D、追加35個樣本,將累計樣本量擴展至84個表9-1 停-走抽樣決策表
答案:D
解析:由于累計誤差數(shù)已達到3,應按D擴展樣本量。如果追加的35個樣本中沒有誤差發(fā)生,則信賴內部控制,否則應轉入固定樣本量抽樣。
4、下列關于審計風險及其組成要素關系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抽樣風險+非抽樣風險=審計風險
B、誤受風險+誤拒風險=變量抽樣風險
C、信賴不足風險+信賴過度風險=屬性抽樣風險
D、審計風險-抽樣風險=可信賴程度
答案:D
解析:可信賴程度+抽樣風險=100%
5、注冊會計師如果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抽樣對象進行了適當?shù)姆謱?,則在抽樣中,下列( )做法是不可取的。
A、對不同層次使用不同的抽樣比率
B、對不同層次實施相同的審計程序
C、對包含最重要項目的層次全部審計
D、對數(shù)量大而特征值低的層次放棄審計
答案:D
解析:事實上,A正是分層的目的;B并非分層抽樣所要禁止或倡導的,比如,注冊會計師在抽樣審查應收賬款項目時,無論是對大金額的項目,還是對小金額的項目,所使用的程序均可以是函證;C是A的特例;D是錯誤的,因為這樣的做法將無從知曉小金額錯報漏報的累計是否重要。
6、注冊會計師運用分層抽樣方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 )。
A、減少樣本的非抽樣風險
B、決定審計對象總體特征的發(fā)生率
C、審計可能有較大錯誤的項目,并減少樣本量
D、無偏見地選取樣本項目
答案:C
解析:首先,分層A屬于審計抽樣的技術,它不可能減少非抽樣風險;分層適用于總體內部特征值差異較大的情況,它可以用于控制測試即決定審計對象總體特征的發(fā)生率,也可以用于存貨等項目、交易、余額的實質性測試,選B不恰當。C是教材中對于分層的明文論述,應選擇。至于無偏見地選取樣本項目D,它正是分層的弱項,因為分層是依據(jù)審計人員的主觀、經驗進行的。
7、以下在抽樣過程出現(xiàn)的各種失誤中,屬于非抽樣風險的是( )。
A、由于將可信賴程度確定的過高而引起樣本量過低
B、在抽取樣本時未進行分層使得樣本的代表性不高
C、由于抽樣單位確定不當而引起對總體推斷的失誤
D、在對抽取的樣本進行審計查時未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錯誤
答案:D
解析:
8、注冊會計師Y正在對W公司進行年度審計,在審計中,Y發(fā)現(xiàn)W公司可能存在重大的非法事項,為了以極高的可信賴程度將有關事項查找出來,Y應當采用以下( )技術。
A、固定樣本量抽樣
B、變動樣本量抽樣
C、停-走抽樣
D、發(fā)現(xiàn)抽樣
答案:D
解析:發(fā)現(xiàn)抽樣主要是用于查找重大非法事項。
9、在進行控制測試時,注冊會計師如果認為抽樣結果無法滿足其對所測試的內部控制制度的預期信賴程度,應考慮( )。
A、執(zhí)行替代
B、執(zhí)行額外程序
C、執(zhí)行追加程序
D、增加樣本量或修改實質性測試程序
答案:D
解析:在進行符合性測試時,注冊會計師如果認為抽樣結果無法達到其對所測試的內部控制制度的預期信賴程度,應考慮增加樣本量或修改實質性測試。
10、如果為審查企業(yè)是否是將驗收報告與進貨發(fā)票相核對后才核準支付采購貨款,注冊會計師抽查發(fā)票及其有關的驗收單據(jù)時,不屬于“誤差”的是( )。
A、未附驗收單據(jù)的任何發(fā)票
B、發(fā)票雖附有驗收單據(jù),但該單據(jù)卻屬于其他發(fā)票
C、發(fā)票與驗收單據(jù)記載的數(shù)量不符
D、每張憑單上均附有驗收報告及發(fā)票
答案:D
解析:對于每張發(fā)票及有關的驗收單據(jù),如發(fā)現(xiàn)下列情形之一者,即可定義為“誤差”:(1)未附驗收單據(jù)的任何發(fā)票;(2)發(fā)票雖附有驗收單據(jù),但該單據(jù)卻屬于其他發(fā)票;(3)發(fā)票與驗收單據(jù)所記載的數(shù)量不符。
11、注冊會計師按照既定的審計程序,無法對樣本取得審計證據(jù)時,應當實施( )。
A、替代審計程序
B、追加審計程序
C、擴大審計程序
D、必要審計程序
答案:A
解析:原程序不能獲取證據(jù),換一種程序(替代審計程序)或許要好一些。
12、注冊會計師采用系統(tǒng)選樣法從連續(xù)編號的發(fā)票中抽取5%進行審查,在抽取樣本時,每個樣本之間的間隔為( )。
A、10
B、20
C、50
D、100
答案:B
解析:抽樣間隔=總體規(guī)?!聵颖救萘浚娇傮w規(guī)?!拢傮w規(guī)?!脸闃颖壤?÷抽樣比例=1÷5%=20
13、注冊會計師決定抽查3、8、13、18、23……號憑證進行審查,這種選樣方法稱為( )。
A、分層選樣
B、隨機選樣
C、系統(tǒng)選樣
D、屬性抽樣
答案:C
解析:
14、注冊會計師信賴其職業(yè)判斷,確定可容忍誤差率為4%,信賴過度風險為5%,預期總體誤差率為1%,通過查表確定應選取的樣本量為156項,樣本中的預期誤差數(shù)為1。若在樣本中發(fā)現(xiàn)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誤差,就說明抽樣結果(?。┳詴嫀煂炔靠刂频念A期信賴程度。
A、可以支持
B、無法判斷
C、不能支持
D、不能完全支持
答案:C
解析:由于發(fā)現(xiàn)的誤差數(shù)超過預期誤差數(shù)1,注冊會計師不能以95%的可信賴程度保證總體的誤差不超過4%。
15、注冊會計師按照既定的審計程序對某項目進行測試,如果無法對樣本取得審計證據(jù),也無法執(zhí)行替代審計程序時,應將有關樣本視為(?。?。
A、審計差異
B、應調整事項
C、誤差
D、錯誤
答案:C
解析:錯誤是指會計報表中存在無疑的錯報或漏報。當沒有證據(jù)能確認和計量會計報表的錯報或漏報時,只能定義為一個誤差。
二、多項選擇題
1、在進行控制測試時,注冊會計師如認為抽樣結果無法達到其對所測試的內部控制的預期信賴程度,應當考慮( )。
A、增加樣本量
B、執(zhí)行替代審計程序
C、修改實質性測試程序
D、發(fā)表保留意見或否定意見
答案:AC
解析:A、C是教材原文。對B、D的錯誤進行分析:B中的替代程序應當是指替代性控制測試程序,既然內部控制可信賴程度不高,進行再多的控制測試也是于事無補的,更無執(zhí)行替代程序的必要;D的錯誤在于,在進行實質性測試之前就考慮審計意見的類型,為時尚早。
2、在審查銀行存款項目時,注冊會計師決定對相關的內部控制實施發(fā)現(xiàn)抽樣。假定注冊會計師希望:當總體中包含3%及3%以上的欺詐性項目時,樣本中至少能顯示出1件的可能性達到95%,見表9-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應當選取157(1)作為發(fā)現(xiàn)抽樣方案 ???
B、如果樣本中沒有欺詐事項,則總體中沒有欺詐事項的概率為95%
C、應當選取99(0)作為發(fā)現(xiàn)抽樣方案
D、如果樣本中沒有欺詐事項,則總體中欺詐事項不超過3%的概率為95%表9-2 對應于95%可信賴程度的 控制測試樣本量表
答案:CD
解析:采用發(fā)現(xiàn)抽樣時,設定預期總體誤差為0,A中方案的預期總體誤差為1;B中結論沒有反映可容忍誤差的含義。
3、W公司的賬面記錄顯示,該公司在2004年度共發(fā)生了4680筆甲產品銷售業(yè)務,確認的銷售收入為14040萬元。注冊會計師劉某在審核W公司的銷售業(yè)務時,從銷售業(yè)務總體中抽取了300筆構成樣本進行審查。這300筆業(yè)務的賬面記錄金額為960萬元,劉某審定的金額為810萬元。則以下結論中正確的是( )。
A、采用單位平均估計方法時,推斷的總體金額為12636萬元
B、采用差額估計抽樣方法時,推斷的總體金額為11700萬元
C、采用比率估計抽樣方法時,推斷的總體金額為11846.25萬元
D、基于謹慎性原則的考慮,劉某推斷的總體誤差為+2340萬元
答案:ABCD
解析:按照單位平均估計,推斷的總體金額=樣本均值×總體規(guī)模=810÷300×4680=12636(萬元);按照差額估計,推斷的總體差額=樣本平均差額×總體規(guī)模=(810-960)÷300×4680=-2340(萬元),推斷的總體金額=總體賬面價值+推斷的總體差額=14040-2340=11700(萬元);按照比率估計,樣本比率為P=樣本的審定金額/樣本的賬面金額=810÷960=0.84375,推斷的總體金額為總體的賬面價值P=14040×0.84375=11846.25(萬元)。所謂謹慎性原則,即寧可高估被審計單位的誤差,而不低估誤差。與A、B、C三種情況相應的誤差依次為:14040-12636=1404;14040-11700=2340;14040-11846.25=2193.75。誤差為2340。
4、在關于銷售業(yè)務的審計中,注冊會計師在以下( )可以運用抽樣方法。
A、確認賒銷是否均經過批準
B、確認銷貨發(fā)票是否均附有發(fā)運單副本
C、審查大額或異常的銷售業(yè)務
D、確認銷貨發(fā)票副本上是否標明賬戶號碼
答案:ABD
解析:項目C的特點是,筆數(shù)不多、不同尋常。因為筆數(shù)不多,通常無須抽樣,因為不同尋常,通常更需判斷和分析。抽樣一般可以解決樣本的充分性,而對樣本是否正常、是否有疑點等帶有判斷和分析的問題,則不是抽樣這種數(shù)學方法本身所能解決的,對它的審計,應當依賴專業(yè)判斷。
5、在以下關于可容忍誤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可容忍誤差是注冊會計師認為抽樣結果可以達到審計目的而愿意接受的審計對象總體的誤差
B、可容忍誤差是注冊會計師在不改變對內部控制的可信賴程度的條件下,所愿意接受的誤差
C、可容忍誤差是注冊會計師在能夠對某一賬戶余額或某類經濟業(yè)務總體特征作出合理評價條件下,所愿意接受的金額誤差
D、可容忍誤差是注冊會計師所確定的賬戶余額的重要性水平,它與需樣本量成反向變動關系,與可信賴程度成同向變動關系
答案:ABCD
解析:本題是對可容忍誤差的一個小結,其中,A是可容忍誤差的一般性定義,B是控制測試中的可容忍誤差,C是實質性測試中的可容忍誤差,而D是可容忍誤差與其他概念的關系。
6、在關于注冊會計師分析抽樣誤差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審查某樣本時,若范圍受限,則應將其視為一項誤差
B、對于已確定的誤差,應從數(shù)量和性質兩個方面加以分析
C、若按既定程序無法對樣本取得審計證據(jù),應實施替代程序
D、將某一客戶的應收賬款錯記于另一客戶名下,必然構成一項誤差
答案:ABC
解析:D不正確:是否構成誤差,取決于測試的目的。若測試的目的是應收賬款的客戶是否存在錯記,則D屬于一項誤差,若測試的目的在于應收賬款的年末余額是否正確,在D不屬于誤差的范圍,因為這一錯記屬于“此消彼長”的性質,并不引起應收賬款年末余額的錯報。
7、雖然抽樣技術大大促進了審計的發(fā)展,但審計抽樣通常在( )程序中不采用。
A、應收賬款函證
B、詢問被審計單位管理*
C、實地觀察
D、分析性復核
答案:BCD
解析:詢問、觀察和分析性復核程序通常不進行抽樣。
8、下列各項中,與注冊會計師設計樣本時所確定的樣本量存在著反向變動關系的有( )。
A、抽樣風險
B、可信賴程度
C、可容忍誤差
D、預期總體誤差
答案:AC
解析:BD與樣本量成正向變動關系。
9、在樣本的設計過程中,同樣本量成正向關系的因素有( )。
A、審計對象總體
B、可信賴程度
C、可容忍誤差
D、預期總體誤差
答案:ABD
解析:可容忍誤差越高,所需的樣本量就越小。
10、以下各項中,將引起非抽樣風險的是( )。
A、未能找出樣本文件上的錯誤
B、在推斷總體時出現(xiàn)了數(shù)字運算上的錯誤
C、總體實際比率遠低于樣本比率
D、錯誤地解釋樣本結果
答案:ABD
解析:
11、注冊會計師在確定審計對象總體時,應保證( )。
A、相關性
B、可靠性
C、適當性
D、完整性
答案:AD
解析:審計對象應與審計目標相關聯(lián),同時審計對象應是完整的。
12、在進行實質性測試時,注冊會計師如認為抽樣結果不能支持賬面價值時,可以( )。
A、增加樣本量
B、實施替代審計程序
C、提請客戶調查,并作適當?shù)恼{整
D、實施追加審計程序
答案:ABC
解析:
13、在統(tǒng)計抽樣中,注冊會計師運用專業(yè)判斷的情形有( )。
A、審計對象總體與抽樣單位
B、可容忍誤差與預期總體誤差
C、運用于樣本的審計程序的選擇
D、注冊會計師對發(fā)現(xiàn)的樣本錯誤所做的適當反應
答案:ABCD
解析:統(tǒng)計抽樣也要求注冊會計師在設計、執(zhí)行抽樣計劃和評價抽樣結果中合理運用專業(yè)判斷。A、B是樣本設計中的專業(yè)判斷,C是執(zhí)行過程中的專業(yè)判斷,D是評價審計結果中的職業(yè)判斷。
14、如果審計的目的在于審查應付賬款余額是否少計,則審計對象總體包括(?。?。
A、應付賬款明細賬
B、期末有貸方余額的預付賬款明細賬
C、期后應付賬款明細賬貸方發(fā)生額的相應憑證
D、未附發(fā)票的應付款項目
答案:ABCD
解析:對C項,確認其入賬時間是否正確,像資產負債表日存在有材料入庫憑證但未收到購貨發(fā)票的業(yè)務就屬于D項。
三、判斷題
1、在對U公司的存貨發(fā)出業(yè)務實施控制測試時,注冊會計師S設計的下列《停-走抽樣決策表》是正確的。( )表9-3 《停-走抽樣決策表》
答案:×
解析:停-走抽樣的累計樣本量應小于初始樣本的3倍。本題決策表中的最后一個累計樣本量184超過了初始樣本量60的3倍,是錯誤的。
2、注冊會計師L在審查甲公司會計報表的應收賬款項目時,決定采用單位平均估計方法對包含2000筆應收賬款的總體實施變量抽樣??紤]到應收賬款的重要性,L確定的計劃抽樣誤差為±60000元。在具體實施抽樣時,L從總體中選取了92個顧客發(fā)出函證。函證結果證明,樣本均值為4032.36元,樣本標準離差為136元,實際的抽樣誤差為69508元。依據(jù)這些資料,L應估計總體金額為4032.36×2000=8064720(元)。( )
答案:×
解析:由于實際的抽樣誤差大于計劃的抽樣誤差,L不能依據(jù)所給資料估計總體金額,而應當增加樣本量,并依據(jù)擴展的累計樣本量重新計算實際的抽樣誤差,在實際抽樣誤差小于計劃抽樣誤差時,才能估計總體金額。
3、假設被審計單位的應付賬款賬面總值為500萬元,共計4000個賬戶,注冊會計師從中選出200,賬面價值為24萬元,審定金額為24.75萬元。采用比率估計方法推斷總體金額時,推斷的金額為520萬元。( )
答案:×
解析:推斷的總體金額應為24.75÷24×500=515.625(萬元)。
4、若企業(yè)會計處理不符合《企業(yè)會計準則》及其他財務會計法規(guī)的規(guī)定,或含有重要誤差,而注冊會計師通過抽樣推斷未能予以適當?shù)墓烙嫞@種情況屬于誤受風險。( )
答案:√
解析:
5、若按原值大小將被審計單位的固定資產分為高值、中值和低值三大類,則依重要性原則,對原值越高的類別,使用的抽樣比率也越大。( )
答案:√
解析:大金額的項目比小金額的項目更為重要。
6、在樣本量不變的條件下,由于可容忍誤差與可信賴程度成同向變動關系,與抽樣風險成反向變動關系,因此,可信賴程序與抽樣風險之間成反向變動關系,即,要求的可信賴程序越高,相應的抽樣風險就越低。( )
答案:√
解析:可信賴程度+抽樣風險=100%。
7、在審查銀行存款項目時,注冊會計師劉某決定對銀行存款項目的內部控制實施發(fā)現(xiàn)抽樣,希望當總體中包含3%及3%以上的欺詐性項目時,樣本中至少能顯示出1件的可能性達到95%,助理人員根據(jù)這一要求確定的發(fā)現(xiàn)抽樣方案是149(1),劉某不應認可。( )
答案:√
解析:發(fā)現(xiàn)抽樣方案的容許誤差數(shù)為0,不可能是1。
8、假定注冊會計師劉某在90%的可靠程度要求下,通過變量抽樣方法得到了存貨成本總體的估計金額200萬元,實際的抽樣誤差為2萬元,小于計劃的抽樣誤差。丁公司存貨成本的賬面價值為201萬元,則劉某可以90%的信賴程度認可丁公司存貨成本的賬面記錄。( )
答案:√
解析:在命題的條件下,注冊會計師可以90%的程度相信實際價值在200-2=198至200+2=202的范圍內。201萬元落入此范圍,可以信賴。
9、如果注冊會計師在對賬戶余額進行測試時,只對部分賬戶余額執(zhí)行了審計程序,這也屬于抽樣審計。( )
答案:×
解析:
10、注冊會計師在進行控制測試和實質性測試時,既可選用統(tǒng)計抽樣,也可選用非統(tǒng)計抽樣,但兩種方法的選用會影響運用于樣本的審計程序的選擇。( )
答案:×
解析:無論統(tǒng)計抽樣還是非統(tǒng)計抽樣均不會影響運用于樣本的審計程序的選擇。
11、注冊會計師認為抽樣結果有95%的可信賴程度,即可說明確定的可容忍誤差為5%。( )
答案:×
解析:注冊會計師認為抽樣結果有95%的可信賴程度,說明有5%的抽樣風險;可信賴程度與可容忍誤差沒有必然聯(lián)系。
12、抽樣風險中,信賴過度風險和誤受風險對注冊會計師來說是最危險的,因為它們會影響審計的效率。( )
答案:×
解析:信賴過度風險和誤受風險對注冊會計師來說是最危險的,因為它們通常影響審計效果。
13、如果應收賬款函證結果表明沒有審計差異,則注冊會計師可以合理地推論,全部應收賬款總體是正確的。( )
答案:√
解析:
14、在統(tǒng)計抽樣和非統(tǒng)計抽樣中,注冊會計師評價樣本結果運用的都只是專業(yè)判斷。( )
答案:×
解析:在統(tǒng)計抽樣和非統(tǒng)計抽樣中,注冊會計師評價樣本結果時都會用到專業(yè)判斷,但統(tǒng)計抽樣還會運用統(tǒng)計法則來判斷。
15、在評價抽樣結果時,如果推斷的總體誤差超過可容忍誤差,注冊會計師應增加實質性測試程序。( )
答案:×
解析:如果推斷的總體誤差超過可容忍誤差,且注冊會計師認為經重估后的抽樣風險不能接受時,就應增加樣本量或執(zhí)行替代審計程序。
16、如果審計的目的在于審查存貨余額是否少計,則審計對象總體應為有關存貨的明細賬和總賬。( )
答案:×
解析:審計對象總體應當是記錄當期發(fā)生的存貨業(yè)務的相關原始憑證。
17、如果審計的目的在于審查存貨余額是否多計,則審計對象總體應為有關存貨的明細賬。( )
答案:√
解析:
18、在進行實質性測試時,可容忍誤差是注冊會計師在不改變對內部控制的可信賴程度條件下所愿意接受的誤差。( )
答案:×
解析:在控制測試時,可容忍誤差是注冊會計師不改變內部控制的可信賴程度,所愿意接受的誤差。在實質性測試時,可容忍誤差是注冊會計師在能夠對某一賬戶余額或某類經濟業(yè)務總體特征做出合理評價的條件下所愿意接受的金額誤差。
19、在控制測試中,審計人員要做出總體誤差率多少的結論,而不必做出總體錯誤金額大小的估計,除非注冊會計師執(zhí)行雙重目的的測試。(?。?BR> 答案:√
解析:控制測試一般運用屬性抽樣,是指對審計對象總體的質量特征進行判斷,即被審計業(yè)務或被審計內部控制是否遵循了既定的標準以及其存在的誤差水平。雙重目的的測試是在進行控制測試的同時,進行某些詳細實質性測試,以檢查出報表中重要錯報或漏報金額。
20、審查應收賬款的余額時,發(fā)現(xiàn)被審計單位將對某一客戶的應收賬款錯記在另一客戶的應收賬款明細賬戶中,由于這并不影響會計報表應收賬款的余額,所以,在評價抽樣結果時,并不認為這是一項誤差。( )
答案:√
解析:實質性測試中的誤差應定義為錯報或漏報的金額。
四、簡答題
1、注冊會計師趙明在對酉公司短期投資業(yè)務的相關內部控制實施停-走抽樣控制測試時,確定的可容忍誤差為4%,可信賴程度97.5%,假定你是趙明,請代為完成以下工作或決策:(1)請根據(jù)下面的《停-走抽樣樣本量擴展及總體誤差評估表》編制相應的《停-走抽樣決策表》; 表9-4 《停-走抽樣樣本量擴展及總體誤差評估表》(局部) ,
, (2)假定檢查至第210筆業(yè)務時累計誤差達到4,請問:在何種情況下注冊會計師能以97.5%的程度信賴所測試的內部控制?此時,被信賴的內部控制的失控率在說明范圍之內嗎?(3)假定停-走抽樣的最終結果是,由于在測試完最后的累計樣本量時發(fā)現(xiàn)了第6個錯誤而轉入固定樣本量抽樣。請問:在查相應的固定樣本量抽樣方案時,應將可容忍誤差設定在什么水平上?
答案:
(1)填制的《停-走抽樣決策表》如表9-5:
表9-5 《停-走抽樣決策表》
(2)如果檢查至第210筆業(yè)務時累計誤差達到4,注冊會計師僅能在隨后的47筆業(yè)務均未發(fā)現(xiàn)錯誤的情況下以97.5%的信賴程度所測試的內部控制。此時,被信賴的內部控制的失控率在97.5%的情況下會低于4%。
(3)由于最后的累計樣本量為258,在錯誤數(shù)為6的情況下,樣本的誤差水平應為6/258=2.33%,注冊會計師應將預期總體誤差設定在2.33%的水平上。
解析:
2、下表列出了某位注冊會計師進行“屬性抽樣”的結果,請根據(jù)這些結果評價內部控制的可信賴程度,并根據(jù)評價結果指出對實質性測試的影響或相應的實質性測試程序,將你的這些看法填入表內的空格中。
答案:
解析:
3、注冊會計師在審查銷貨發(fā)票副本,以確認是否存在未批準的賒銷時:(1)如果在既定的可賴程度95%和可容忍誤差2%下,利用發(fā)現(xiàn)抽樣抽取149個樣本進行審查時,發(fā)現(xiàn)企業(yè)銷貨副本中存在未批準的賒銷情況,注冊會計師應當如何處理?(2)如果注冊會計師確定可容忍誤差為2%,推斷總體誤差為1.5%,但對選取的200張樣本進行檢查后,發(fā)現(xiàn)總體實際誤差為8%,則是否存在抽樣風險?存在哪種抽樣風險?為什么?
答案:
(1)注冊會計師應當放棄抽樣程序,對銷貨發(fā)票副本總體實施詳細審查。
(2)存在抽樣風險,存在信賴過度風險。因為總體實際誤差為8%大于推斷總體誤差為1.5%,也大于可容忍誤差為2%,這顯示注冊會計師對內部控制的信賴超過了其實際上可信賴程度。
解析:
4、X注冊會計師在對Y公司對應收賬款進行了測試。假定Y公司2003年12月31日應收賬明細賬顯示其有2000戶顧客。X注冊會計師擬通過抽樣函證應收賬款的賬面余額,計劃抽樣誤差為±6萬元,可信賴程度為95%(95%的可信賴程度下的可信賴系數(shù)為1.96),估計的總體樣本標準離差為0.015萬元。要求:(1)確定應收賬款函證的樣本量。(2)如果對選取的顧客發(fā)出函證,函證結果表明,樣本平均值為4032.36元,樣本標準離差為136元,根據(jù)樣本結果采用單位平均估計抽樣法推斷應收賬款的總體余額(要求列出計算過程),并分別指出當Y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為802萬元和920萬元時,注冊會計師的專業(yè)判斷?
答案:
(1)計算樣本量n′=(1.96×0.015×2000/6)2≈96
n′=96/(1+96/2000)≈92
(2)實際抽樣誤差=1.96×136/921/2×2000×(1-92/2000)1/2=54292<60000
估計的總體誤差=4032.36×2000=8064720(元)
當Y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為802萬元時,處于8064720±54292元之間,注冊會計師應認為Y公司應收賬款金額并無重大誤差。
當Y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為920萬元時,不處于8064720±54292元之間,注冊會計師應要求Y公司詳細檢查其應收賬款,并加以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