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與領導:案例6-對一起集體上訪事件的處理

字號:

某縣貯木場下屬木材流送站,是自治區(qū)林業(yè)部門的一個基層場站。因經營不善,年年虧損。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經上級有關部門批準,當?shù)卣?,將該站全部財產及在職職工移交縣政府。但退休職工仍歸貯木場管理。由于他們對貯木場領導不信任,擔心退休工資沒有保障,因而極力反對,怨言和不滿情緒日益增多。雖經場領導耐心教育,也無濟于事。
    1995年7月,當?shù)卣疀Q定由縣交通局實施,將流送站場地改建停車場,但退休職工不愿撤出原住房,當施工人員拆房時,他們極力阻攔,雙方爭執(zhí)激烈,矛盾激化,并有可能造成流血事件。因此,在7月7日早晨,25個老同志集體上訪縣政府,要求主持公道,按政策解決他們的福利待遇問題,否則他們要越級上訪。
    縣政府領導對此事十分重視。在事發(fā)后連續(xù)兩天召開專門會議,由縣長、副縣長出面與貯木場領導共同研究,分析了退休職工所提的問題,提出了幾條解決辦法:一是在城區(qū)解決退休職工住房問題;二是召開退休職工子女座談會,要求他們協(xié)助做好老人思想工作;三是召開職工子女所在工作單位領導會議,支持他們子女承擔搬遷的實際工作,在運輸工具、時間、人力、房屋等給予支持。在各方努力下,兩天內完成了搬遷任務,順利地交出了場地,避免了一次流血事件和越級集體上訪的發(fā)生。
    [簡評]
    集體上訪是部分社會成員為同一問題在同一時間向社會組織、管理者發(fā)起上訪行為的信訪活動。按照國務院1995年12月28日頒發(fā)的《信訪條例》第十二條規(guī)定,“多人反映共同意見、建議和要求的,一般應當采用書書信、電話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訪形式的,應當推選代表提出,代表人數(shù)不得超過5個”。上述某縣木材流送站退休職工25人集體上訪是不符合《信訪條例》的應給予勸止。
    上述集體上訪是在新舊體制轉換和社會利益格局調整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它涉及退休職工切身利益,處理不當,影響經濟建設發(fā)展和社會安定。該縣政府及貯木場領導及時發(fā)現(xiàn)了矛盾所在,運用思想教育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方法,采取果斷有效措施,合理解決退休職工所反映的要求,把問題解決在可能釀成流血事件之前,積極主動地工作,領導出面,多方協(xié)調處理,統(tǒng)一認識,統(tǒng)一步調,共同處理好集體上訪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