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不是“自動售貨機”

字號:

在我“一平工作室”的秘書培訓班里,有個學員前幾天跟我談起一件讓她煩心的事情:
    她在一個市的財政局做文秘,平時工作量不是很大,幾年下來,她對自己的工作非常滿意,覺得自己的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近,她們局里要進行機構調整,將秘書部門與后勤部門合并。她的領導告訴她,除開個別職位要調整外,大部分人的工作僅僅只是把辦公桌挪個地方,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變化,特別是她的文秘工作,到了新部門仍然是重點工作。即便如此,她還是有些惶惶不可終日,覺得世界的末日即將來臨似的。
    學員問我她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緒,我說這很正常,因為她害怕任何變化。盡管她工作的內容不會有任何變動,但她需要到一個新的環(huán)境中去工作,所以她不習慣;幾年來,她一直只是收收發(fā)發(fā),抄抄寫寫,工作變得固定和程式化,使她的能力只能在她熟悉的地方才能發(fā)揮出來。因此,當她聽到自己的工作環(huán)境要發(fā)生改變時,她就以為自己的能力就發(fā)揮不出來了。她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感覺,就是因為她在自我設限。
    如果你在工作中自我設限,那你對自己的要求就不會太高;平時你就不愛過問自己職責范圍以外的事情,工作得過且過,領導讓你抄就抄,領導讓你寫就寫,只要不出什么大的紕漏就行,這樣,你在工作中就沒有了主動性,因此,你也就失去了自我超越的動力。所以,當你的工作環(huán)境一旦出現(xiàn)變化,你就會感到恐懼并本能地產生抗拒情緒。這時,你已經變成了一臺自動售貨機,你只習慣賣那幾種固定的易拉罐飲料,如果讓你賣玻璃瓶的啤酒或賣碗裝的方便面,那你就會感到束手無策。
    我們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物極必反”,它是說任何事物都有個極限,如果超過了這個極限,那事物就會發(fā)生本質上的變化,走向自己的反面。秘書工作就是這樣。如果你工作太熟練了,那就反而有可能影響你工作質量的提高。一般人剛從事秘書工作的時候,都會刻苦學習,勤奮工作,但有些人工作達到一定的水平之后,頭腦里就會滋生一種惰性,滿足于已有的經驗,工作總是按部就班,不愿去想什么新辦法來提高自己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這樣就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終離領導的要求越來越遠。因此,秘書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創(chuàng)造性地工作,因為只有創(chuàng)造性地工作,你的工作才能一步一個臺階往上走;通過你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為領導節(jié)省更多的時間,搜集更多的信息、提供更多的合理化建議,等等。
    但是,在一般人的眼里,秘書工作很難與“創(chuàng)造”這個詞聯(lián)系在一起。在他們看來,秘書成天只是在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領導的各種指令,如安排工作日程、收集信息、接待客人、轉接電話等等,它們不僅繁雜,而且非常被動;很多時候別說創(chuàng)造性地工作,就連應付都應付不過來!
    那么,秘書怎樣才能創(chuàng)造性地工作呢?其實,對于秘書工作本身來說,“創(chuàng)造”并沒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和其他工作一樣,你只要明白自己工作的目的就行;在工作過程中,如果你不停地在自己頭腦中解這樣一個一元方程“除了用這種方法處理,就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了嗎?”那“創(chuàng)造性”就自然而然地會在你求解的過程中產生出來。比如,領導經常要召開各種各樣的會議,你在做會前準備工作的時候,你就在這么想:“開這個會的目的是為什么?要達到這些目的就一定要這么興師動眾嗎?有沒有其他更簡便的方法?”又比如,你在協(xié)助領導處理各種文件時,看到一摞一摞各部門送上來的請示報告和匯報材料,你就在心里琢磨這些報告是否可以寫得更為簡便一些……
    如果你平時對這些習以為常的問題不隨便放過,那么,在這種日積月累過程中,你就能對某些問題產生獨到的見解;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之后,你就要在適當?shù)臅r候用適當?shù)姆绞较蝾I導或有關業(yè)務部門提出來。也正是因為如此,你平時就要注意搞好與各方面的關系,得到他們的信任,這樣一方面是為了掌握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他們接受你的建議,從而產生實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