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考研政治沖刺:考研政治精華試題解析005

字號:

1.哲學唯心主義“無疑是一朵無實花,然而卻是生長在活生生的、結(jié)果實的、真實的、強大的、全能的、客觀的、絕對的人類認識這棵活生生的樹上的一朵無實花”。這說明
    A.哲學唯心主義不能在人類認識這棵樹上結(jié)出果實
    B.哲學唯心主義在人類認識是沒有根基的
    C.哲學唯心主義也是生長在人類認識之樹上的花朵
    D.哲學唯心主義在人類認識發(fā)展的曲折過程中是難以避免的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唯心主義產(chǎn)生的認識論根源。
    題干來自列寧的《談談辯證法問題》一文,列寧指出“而僧侶主義(=哲學唯心主義) 當然有認識論的根源,它不是沒有根基的,它無疑是一朵無實花,然而卻是生長在活生生的……,絕對的人類認識這棵活生生的樹上的一朵無實花?!瘪R克思主義認為:人的認識是在實踐中產(chǎn)生的,它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曲折復雜的發(fā)展過程。如果在認識過程中把主觀同客觀、認識同實踐相分裂,片面地夸大主觀的作用,或者把認識過程的某一階段絕對化,就會導致唯心主義。在人類認識的曲折發(fā)展過程中,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同時存在,唯物主義是必然的,唯心主義也是不可避免的,二者是共生在人類認識之樹上的地球上的最美麗的思維著的花朵。但由于唯心主義哲學顛倒了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zhì)的關系,脫離了人的社會實踐,不能正確指導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動,因而在總體上是錯誤的,是不結(jié)果實的。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應為A、C和D選項。
    2.意識和物質(zhì)的對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圍內(nèi)才有絕對的意義,超出這個范圍,它們的對立就是相對的。這是因為
    A.意識是物質(zhì)的固有屬性
    B.意識是物質(zhì)的存在形式
    C.意識是物質(zhì)的反映
    D.意識根源于物質(zhì)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意識和物質(zhì)的辯證關系。
    這是列寧在《唯物主義和經(jīng)驗批判主義》中的論述。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zhì)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原,意識根源于物質(zhì),是物質(zhì)的反映。物質(zhì)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不是意識,而是運動。
    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應為C、D選項。
    3.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立,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
    A.結(jié)束了唯心主義在社會歷史領域的統(tǒng)治地位
    B.在思維和存在的關系上徹底的堅持了唯物論和辯證法
    C.為人類自覺創(chuàng)造歷史提供了認識工具
    D.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唯物史觀創(chuàng)立的重要意義。
    唯物主義歷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是馬克思的兩大發(fā)現(xiàn)。列寧指出:“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思想中的成果”。唯物史觀的創(chuàng)立,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
    第一,唯物史觀的創(chuàng)立,科學闡明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從而把唯心主義從它的最后避難所——社會歷史領域中驅(qū)逐出去,結(jié)束了唯心主義在社會歷史領域的統(tǒng)治地位。
    第二,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人類的社會實踐作出了科學的規(guī)定和解釋,闡明了實踐是人類世界的現(xiàn)實基礎,是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分化統(tǒng)一的基礎。馬克思把科學的實踐觀引入了自然觀、歷史觀和認識論,從而在思維和存在的關系上徹底的堅持了唯物論和辯證法。
    第三,唯物史觀的創(chuàng)立是人類科學思想中成果,它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為研究社會生活、揭示社會本質(zhì)提供科學的理論基礎和理論指導,使人們對歷史的研究真正成為科學,為人類自覺的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成為自己歷史的主人提供了強大的認識工具。
    第四,唯物史觀是社會主義由空想變?yōu)榭茖W的理論基石,科學社會主義是全部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理論結(jié)論。它指明了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必然趨勢,使人們擺脫了社會歷史的盲目必然性,進而認識到只有自覺創(chuàng)造歷史,才能真正成為社會和歷史的主人,這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B 、C、D選項。
    4.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舊哲學不同,它是
    A.無產(chǎn)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B.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jié)
    C.科學之科學
    D.人們觀察和處理問題的科學方法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舊哲學的區(qū)別。
    任何哲學都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jié)”,因此不選B。C選項是錯誤的,任何哲學都不可能是“科學之科學”。只有A選項和D選項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獨有的特點,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應為A、D選項。
    5.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區(qū)別是
    A.前者主張科學精神,后者主張科學主義
    B.前者主張科學主義,后者主張科學精神
    C.前者主張人文精神,后者主張人文主義
    D.前者主張人文主義,后者主張人文精神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區(qū)別。
    現(xiàn)代西方哲學主要存在著兩種對立的思潮,即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既反對極端的科學主義,也反對抽象的人本主義。它既強調(diào)世界的客觀性和規(guī)律性又充分考慮人的主體地位,重視人本身的發(fā)展和要求。它反對科學主義但重視科學精神;反對人本主義但重視人文精神。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反對科學主義和人本主義的同時,注意吸收它們中的某些合理的成分,并力求在當代科學技術成就的基礎上,實現(xiàn)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統(tǒng)一。需要注意的是,科學主義是一種哲學思潮,科學精神指的是對真理的追求并為之奮斗的求真精神和面對現(xiàn)實探索規(guī)律的求實精神。因此選AC。
    6.愛因斯坦指出:“在我們之外有一個巨大的世界,它離開我們?nèi)祟惗毩⒋嬖?,它在我們面前就像一個偉大而永恒的迷,然而甚少部分地是我們的觀察和思維所能及的。”一些自然科學家沒有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也能在科學上取得偉大成就,這是由于他們
    A.在科學實踐過程中擺脫了唯心主義
    B.完全依靠個人的天才條件
    C.自覺不自覺地貫徹了唯物主義、辯證法的原則
    D.“相信有一個離開知覺主體而獨立存在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學的基礎”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科學研究中的普遍指導意義。
    此題是一道事實辨析選擇題,題干給出的事實是客觀存在的。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一切自然科學家沒有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科學活動中就不受一定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恰恰相反,科學家們無論從事何種科學研究活動,都會自覺不自覺地受到某種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如果自覺地接受某種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他將會取得更多、更大的成果,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客觀事實。所以,只要考生懂得這一基本哲學常識,在所給出的選項中,確認ACD的正確性是不難的。選項D,實際是說堅持唯物主義的原則。本題的正確答案應為ACD選項。
    7.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特征是
    A.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tǒng)一
    B.革命性和科學性的統(tǒng)一
    C.理論和實踐的統(tǒng)一
    D.階級性和實踐性的統(tǒng)一
    [命題分析] 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記憶型題目??忌灰浀民R克思主義哲學是革命性和科學性相統(tǒng)一的哲學;實踐性、創(chuàng)新性與科學性的統(tǒng)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zhì)特征;實踐性和階級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最顯著的特征,就可以判斷出該題選B和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