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從北京國際機場登上飛機的時候,我自信地告訴自己:“我的一生將從此改變”。但是,當我真正來到了加拿大,漸漸的對它有了一定的了解,我開始從興奮變得冷靜下來,我開始思考一個我在國內很少思考的問題:“我花費了父母的畢生積蓄,放棄了自己已經獲得的一切,來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開始了一種新的,或者說是苦的生活,這到底值不值的?”
也許有人會嘲笑我當時的淺薄,嘲笑我在國內時的沖動,但是我并不是在國內沒有考慮這個問題,只是自信讓我變得自負,而同時一種反傳統(tǒng)的意識慫恿我從一個險峰跳到了另一個險峰,從一種單調乏味的痛苦變換成了另一種荊棘密布的艱辛。我不能否認這種變化一定就比國內差,實際上這里的生活要比國內好很多,雖然因為人少而顯得死寂,但是卻多了一份安逸與舒適??墒乾F在的問題在于我們的付出和獲得是否成比例。也許在國內時,一種想要沖出枷鎖的感情扭曲了我們的價值觀,而現在我們成了“城外的人”,是不是又開始懷念“城里”的生活呢?當我們整日將錢中書的那句名言掛在嘴邊時,是否真的仔細的考慮過呢?《北京人在紐約》的開場白就是:“如果你愛她,那么帶她去紐約,因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她,那么帶她去紐約,因為那里是地獄?!痹谖铱磥恚@里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對它的感覺是不能與在國內的任何感受相提并論的。
千盼萬盼,終于到了國外,我才真正慨嘆國內的“基礎教育”,它的確為我們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這也就不奇怪為什么加拿大本地的競賽拿獎的全是中國人(確切地說應該是“華裔”,但我想大家不會在這方面計較)!可是我也不禁慚愧我們沒有一個良好的“基礎”——那就是在生活、工作、人際交往方面的基礎,而到了加拿大這一切都擺到了眼前,真讓人無所適從。當我們人生第來到了這個社會的大課堂的時候,我們才開始發(fā)覺自己的無知、幼稚與渺小。記得剛到加拿大的前兩天真的恨不得趕快到街上逛逛,來找一下外國的感受,可是卻發(fā)現自己一向引以為豪的English原來這么poor!我在街上說的多的句子就是“Pardon?”、“Canyouspeakmoreslowly?”之類的話,這可以算是第一個挫折吧——出乎意料!
人人都說國外的服務行業(yè)好,對此我是從不懷疑的,這可能就是別人說的“崇洋”吧!可是當我真正來到這里,去尋找“上帝”的感覺時才知道原來上帝不是顧客,而是顧客手中的鈔票。記得在一家餐館吃飯,這家餐館我是常去的,它的飯菜香、服務好、價格廉??墒悄翘煳覄倧腗ontreal回來,背著一個旅行袋,穿著一看就象是大陸來的游客,與往常不一樣,當我進店后竟無人問津。我只好走到服務員面前說:“1person,non-smoking!”服務員掃了我一眼,什么也沒說,向墻角的座位一指,示意我坐在那里好了。我無心埋怨,因此就在那里坐下了。過了很常時間才來了一位服務員,因為我常來,我想她是認識我的,可萬沒想到她竟用粵語問我問題,我聽不懂,于是用英文告訴了她我點的餐的號碼??伤坪鹾懿粷M意,于是我用我不熟的粵語說了菜名,她這時竟又用國語對我說:“大陸來得,說國語吧!”我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但我沒做聲。而此后,菜上了,卻沒有“湯”(那家餐館是送湯的)。這一餐我是憋著一肚子火吃的,吃完后,我check了bill,這次我給了20%的小費(在加拿大小費是從10%-15%的),我想“不能讓人歧視”!可萬沒想到,當服務員看到小費時竟然好象想起了我是這里的“常客”,突然變得“禮貌”了,一個服務員把我送到門口,并甜甜地說了聲:“下次再來。”(這回她用的是國語)從她的笑臉上,我感受到了另一種挫折——國外*我們想的那么美好嗎?
加拿大的金融、保險系統(tǒng)和國內有很大不同,開帳戶、申請visa都有很多說道(加拿大的visa很好申請,不想美國那么困難)。一個人在國外闖,沒點損失是學不到東西的。記得剛拿到bankcard(類似與國內的“龍卡”,不過要比“龍卡”方便很多,幾乎所有商店都收bankcard)的時候,興奮的在bankmachine上反復存錢取錢,周圍的人都看著我笑。可我還在試驗著各個功能,結果這時一個好心的銀行clerk走過來告訴我,我的每transaction(在bankmachine上執(zhí)行的業(yè)務)是要支付$0.25的,我這一下子就“玩”了20多次……我的朋友也有類似的笑話,我的一個朋友,也是中國人,他到銀行新開了一個cheque帳戶,之后clerk問了他幾個問題,而后一個問題,反復說了幾便也聽不明白,后來我的朋友一點頭“yes,ok”。這一下clerk可笑了,她熟練的在鍵盤上敲了幾下,然后給了我朋友兩本支票,我朋友看見送了兩本支票感到很滿意不停的“thankyou”??苫貋砗笪覀兏嬖V他這兩本支票不是免費的,他這才明白為什么那個clerk聽到“yes”后就笑了,到bankmachine上一查,果然少了30多加元?。《斘覀冇指嬖V他,每簽一張支票還要$0.75的手續(xù)費,我的朋友當時昏厥!
在加拿大,買車、租房都是學問,如果不懂裝懂就會花很多冤枉錢!開電話線、有限電視要交很多錢,而且想掐線還要很多錢!坐公車比國內打車都貴,而打taxi簡直就是搶錢!進了書店,擁抱書的海洋,可是要買一本的話,就得幾天不吃飯!什么都要cost很多很多,真有些招架不住。但是我說了這么多,也許大家覺得我在抱怨,其實不然。到了國外,講究的就是實干與闖蕩,如果沒有這種精神就別想在這種殘酷的社會中生存。這是一種對人的磨練,一種精神上的磨練。當在國內時,經常聽人們說國外生活如何如何好,可是到了這里才知道原因——以訛傳訛!在加拿大衣食住行確實比國內好,但是要知道一種社會有一種社會的生活方式。就象有汽車,在國內是一種夢想,可在加拿大要想找份好工作,沒有車是很難找到的,而且高額的公交費用,竟然和用“分期付款”買臺低檔車的價錢一樣,你說誰不買車??!而且雖然平均生活水平高,我們卻未必負擔的起。我的很多朋友都是幾個人合租地下室來住,這里的夏天十分熱,可是我們連空調都負擔不起。記得當我的老師聽說我們住處沒有空調,他竟然用“Hell”來形容那種生活。不過仔細一想我的這些朋友在國內時,家庭都是屬于“大款”級的!可現在他們的情況“慘不忍睹”……我看見過他們掉淚,我家雖然不象他們富裕,可是我可以體會到他們現在的感受。而當家長問這邊情況時,他們都回答說“加拿大如何如何好”,他們之所以這么說是怕家里擔心!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在國內時都說國外好,其實這只是家長們之間的說辭罷了……有很多家里的“小太陽”,到這里竟然主動去打工以貼濟開支,不給家里增加負擔!從他們那里我看到了什么叫“成長”!!用辛苦換來這些難道不值嗎?
當然并非所有的留學生如此生活,至少在我的學校里還是有錢人的天下,他們的生活倒是“和國際接軌”。不過我并不羨慕他們,因為他們是在花費,我們是在獲得!但是我覺得他們既然有能力在加拿大享受生活,就沒有理由不享受。這一點很重要,到了加拿大,別人做的事自有道理,你不要對其妄加評論。記得剛來時看不慣別人的“大手大腳”,可是逐漸接受了西方的文化后才明白過來一個道理:如果指責別人的話,那只是忌妒;如果想做朋友,就不要指手畫腳。這是加拿大人的原則,可是據我觀察,中國人在這方面作得很不好,這就是為什么中國人的留學生和僑民在加拿大很難和當地人接觸。而且在加拿大人眼中,用“金錢”鋪路和用“汗水”鋪路,只要能達到目標,它就是相同的!我有一些好朋友他們的生活就很舒適,可是我并不象在國內那樣,看到人家花錢快自己就難受;相反,我倒覺的他們的生活蠻有滋味的,比起國內的一些bookworm,他們的生活也許更有意義呢?。ú贿^建議國內的朋友,來之前不但要check一下自己的腰包,還要check一下自己的花錢習慣;如果到了加拿大出現赤字的話,可是沒人能幫你的呀?。?BR> 來到國外,一切都變化的那么快,無論是思想還是行為都與國內有很大不同。而且我們作為莘莘學子,跨洋求學,花費著家里的金錢,而且是以一種超人的速度(用我們的玩笑話說:“在加拿大節(jié)儉的人,也是在揮霍!”)。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有所成,而且加拿大的確是個積攢社會經驗的好地方,比起國內“吃喝完樂拿學位”(夸張了些)的大學來說,這里的生活更有意義呢!說句心里話,在加拿大生活壓力很大,到處都是荊棘,充滿了挑戰(zhàn),但是——我愿意面對這些挑戰(zhàn)??!不知你怎么想呢?
也許有人會嘲笑我當時的淺薄,嘲笑我在國內時的沖動,但是我并不是在國內沒有考慮這個問題,只是自信讓我變得自負,而同時一種反傳統(tǒng)的意識慫恿我從一個險峰跳到了另一個險峰,從一種單調乏味的痛苦變換成了另一種荊棘密布的艱辛。我不能否認這種變化一定就比國內差,實際上這里的生活要比國內好很多,雖然因為人少而顯得死寂,但是卻多了一份安逸與舒適??墒乾F在的問題在于我們的付出和獲得是否成比例。也許在國內時,一種想要沖出枷鎖的感情扭曲了我們的價值觀,而現在我們成了“城外的人”,是不是又開始懷念“城里”的生活呢?當我們整日將錢中書的那句名言掛在嘴邊時,是否真的仔細的考慮過呢?《北京人在紐約》的開場白就是:“如果你愛她,那么帶她去紐約,因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她,那么帶她去紐約,因為那里是地獄?!痹谖铱磥恚@里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對它的感覺是不能與在國內的任何感受相提并論的。
千盼萬盼,終于到了國外,我才真正慨嘆國內的“基礎教育”,它的確為我們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這也就不奇怪為什么加拿大本地的競賽拿獎的全是中國人(確切地說應該是“華裔”,但我想大家不會在這方面計較)!可是我也不禁慚愧我們沒有一個良好的“基礎”——那就是在生活、工作、人際交往方面的基礎,而到了加拿大這一切都擺到了眼前,真讓人無所適從。當我們人生第來到了這個社會的大課堂的時候,我們才開始發(fā)覺自己的無知、幼稚與渺小。記得剛到加拿大的前兩天真的恨不得趕快到街上逛逛,來找一下外國的感受,可是卻發(fā)現自己一向引以為豪的English原來這么poor!我在街上說的多的句子就是“Pardon?”、“Canyouspeakmoreslowly?”之類的話,這可以算是第一個挫折吧——出乎意料!
人人都說國外的服務行業(yè)好,對此我是從不懷疑的,這可能就是別人說的“崇洋”吧!可是當我真正來到這里,去尋找“上帝”的感覺時才知道原來上帝不是顧客,而是顧客手中的鈔票。記得在一家餐館吃飯,這家餐館我是常去的,它的飯菜香、服務好、價格廉??墒悄翘煳覄倧腗ontreal回來,背著一個旅行袋,穿著一看就象是大陸來的游客,與往常不一樣,當我進店后竟無人問津。我只好走到服務員面前說:“1person,non-smoking!”服務員掃了我一眼,什么也沒說,向墻角的座位一指,示意我坐在那里好了。我無心埋怨,因此就在那里坐下了。過了很常時間才來了一位服務員,因為我常來,我想她是認識我的,可萬沒想到她竟用粵語問我問題,我聽不懂,于是用英文告訴了她我點的餐的號碼??伤坪鹾懿粷M意,于是我用我不熟的粵語說了菜名,她這時竟又用國語對我說:“大陸來得,說國語吧!”我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但我沒做聲。而此后,菜上了,卻沒有“湯”(那家餐館是送湯的)。這一餐我是憋著一肚子火吃的,吃完后,我check了bill,這次我給了20%的小費(在加拿大小費是從10%-15%的),我想“不能讓人歧視”!可萬沒想到,當服務員看到小費時竟然好象想起了我是這里的“常客”,突然變得“禮貌”了,一個服務員把我送到門口,并甜甜地說了聲:“下次再來。”(這回她用的是國語)從她的笑臉上,我感受到了另一種挫折——國外*我們想的那么美好嗎?
加拿大的金融、保險系統(tǒng)和國內有很大不同,開帳戶、申請visa都有很多說道(加拿大的visa很好申請,不想美國那么困難)。一個人在國外闖,沒點損失是學不到東西的。記得剛拿到bankcard(類似與國內的“龍卡”,不過要比“龍卡”方便很多,幾乎所有商店都收bankcard)的時候,興奮的在bankmachine上反復存錢取錢,周圍的人都看著我笑。可我還在試驗著各個功能,結果這時一個好心的銀行clerk走過來告訴我,我的每transaction(在bankmachine上執(zhí)行的業(yè)務)是要支付$0.25的,我這一下子就“玩”了20多次……我的朋友也有類似的笑話,我的一個朋友,也是中國人,他到銀行新開了一個cheque帳戶,之后clerk問了他幾個問題,而后一個問題,反復說了幾便也聽不明白,后來我的朋友一點頭“yes,ok”。這一下clerk可笑了,她熟練的在鍵盤上敲了幾下,然后給了我朋友兩本支票,我朋友看見送了兩本支票感到很滿意不停的“thankyou”??苫貋砗笪覀兏嬖V他這兩本支票不是免費的,他這才明白為什么那個clerk聽到“yes”后就笑了,到bankmachine上一查,果然少了30多加元?。《斘覀冇指嬖V他,每簽一張支票還要$0.75的手續(xù)費,我的朋友當時昏厥!
在加拿大,買車、租房都是學問,如果不懂裝懂就會花很多冤枉錢!開電話線、有限電視要交很多錢,而且想掐線還要很多錢!坐公車比國內打車都貴,而打taxi簡直就是搶錢!進了書店,擁抱書的海洋,可是要買一本的話,就得幾天不吃飯!什么都要cost很多很多,真有些招架不住。但是我說了這么多,也許大家覺得我在抱怨,其實不然。到了國外,講究的就是實干與闖蕩,如果沒有這種精神就別想在這種殘酷的社會中生存。這是一種對人的磨練,一種精神上的磨練。當在國內時,經常聽人們說國外生活如何如何好,可是到了這里才知道原因——以訛傳訛!在加拿大衣食住行確實比國內好,但是要知道一種社會有一種社會的生活方式。就象有汽車,在國內是一種夢想,可在加拿大要想找份好工作,沒有車是很難找到的,而且高額的公交費用,竟然和用“分期付款”買臺低檔車的價錢一樣,你說誰不買車??!而且雖然平均生活水平高,我們卻未必負擔的起。我的很多朋友都是幾個人合租地下室來住,這里的夏天十分熱,可是我們連空調都負擔不起。記得當我的老師聽說我們住處沒有空調,他竟然用“Hell”來形容那種生活。不過仔細一想我的這些朋友在國內時,家庭都是屬于“大款”級的!可現在他們的情況“慘不忍睹”……我看見過他們掉淚,我家雖然不象他們富裕,可是我可以體會到他們現在的感受。而當家長問這邊情況時,他們都回答說“加拿大如何如何好”,他們之所以這么說是怕家里擔心!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在國內時都說國外好,其實這只是家長們之間的說辭罷了……有很多家里的“小太陽”,到這里竟然主動去打工以貼濟開支,不給家里增加負擔!從他們那里我看到了什么叫“成長”!!用辛苦換來這些難道不值嗎?
當然并非所有的留學生如此生活,至少在我的學校里還是有錢人的天下,他們的生活倒是“和國際接軌”。不過我并不羨慕他們,因為他們是在花費,我們是在獲得!但是我覺得他們既然有能力在加拿大享受生活,就沒有理由不享受。這一點很重要,到了加拿大,別人做的事自有道理,你不要對其妄加評論。記得剛來時看不慣別人的“大手大腳”,可是逐漸接受了西方的文化后才明白過來一個道理:如果指責別人的話,那只是忌妒;如果想做朋友,就不要指手畫腳。這是加拿大人的原則,可是據我觀察,中國人在這方面作得很不好,這就是為什么中國人的留學生和僑民在加拿大很難和當地人接觸。而且在加拿大人眼中,用“金錢”鋪路和用“汗水”鋪路,只要能達到目標,它就是相同的!我有一些好朋友他們的生活就很舒適,可是我并不象在國內那樣,看到人家花錢快自己就難受;相反,我倒覺的他們的生活蠻有滋味的,比起國內的一些bookworm,他們的生活也許更有意義呢?。ú贿^建議國內的朋友,來之前不但要check一下自己的腰包,還要check一下自己的花錢習慣;如果到了加拿大出現赤字的話,可是沒人能幫你的呀?。?BR> 來到國外,一切都變化的那么快,無論是思想還是行為都與國內有很大不同。而且我們作為莘莘學子,跨洋求學,花費著家里的金錢,而且是以一種超人的速度(用我們的玩笑話說:“在加拿大節(jié)儉的人,也是在揮霍!”)。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有所成,而且加拿大的確是個積攢社會經驗的好地方,比起國內“吃喝完樂拿學位”(夸張了些)的大學來說,這里的生活更有意義呢!說句心里話,在加拿大生活壓力很大,到處都是荊棘,充滿了挑戰(zhàn),但是——我愿意面對這些挑戰(zhàn)??!不知你怎么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