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圣誕情結

字號:

圣誕快到了,我又在絞盡腦汁地準備為丈夫的學生們舉辦家庭晚會。節(jié)日期間請自己所教的學生到家里吃飯,似乎已成為大學城中國教授家里一條不成文的定規(guī)。說是請學生,其實有家的美國學生,期末考試一完早就各奔東西了。冬假里,校園里剩下的是那些為省錢或沒錢回家的各國留學生們。這當中,中國大陸來的又占多數(shù)。所以,往往請到最后就是請自己的同胞了。為新來的同學們做些事,是我們早來幾年的游子們所共有的一種責任感。適逢圣誕佳節(jié),我們更不希望他們重復我們當年的酸楚。
    中國多少文人騷客寫過離家在外過節(jié)的滋味,可李白再低頭思故鄉(xiāng)也沒出中國的地界,過的也是同一個節(jié)。而我們在這兒呢,整個一個找不著過節(jié)的感覺,卻偏被裹在一派濃郁的節(jié)日氣氛中。看了有些出國的人寫的文章,回憶如何到美國人家吃圣誕晚餐的事??上覀儊砹诉@么多年,從未有過那份“殊榮”。頭幾年,幾乎從感恩節(jié)開始一直持續(xù)到過完新年,我前后至少得患一個月的憂郁癥。記得那時大陸來的留學生還少,在大街上走著,只要遠遠看見過來一個黃皮膚的,就止不住沖過去和人家傻笑。我們第一個圣誕節(jié)是在這樣認識的一個中國人家過的。為這滴水之恩,十幾年來我們東遷西搬,始終視他為的朋友之一。記得那天晚上回到家里,街上的彩燈流光飛曳,我則用勁兒摟著用餐館打工掙來的錢買的大絨熊,眼巴巴地看著小兒子的像片。那眼淚流的呀,用丈夫的話說,跟開憶苦會似的。我真恨死了這個鬼子節(jié)。
    第二年,有些皮了,看人家張燈結彩,我心巋然不動。那時,我在耶魯大學醫(yī)學院圖書館工作,同事里還有幾個中國人。圣誕節(jié)期間,別的圖書館都關張,偏醫(yī)學院圖書館要為節(jié)日加班的醫(yī)生提供服務。按規(guī)定,我們有10天的假日。節(jié)日加班者除工資外,還可拿一倍半工資的加班費。如此誘惑,美國人卻不上鉤。于是,值班表幾乎被我們幾個包了。節(jié)日里,圖書館里冷冷清清幾乎不見人影。我們值班時可悠悠閑閑地各自看書,但心里還是不痛快。于是,到最后一天加班時,按事先約定,各自帶來好水(不敢喝酒)好菜,還帶了錄放機。吃飯時,慫恿好一個也是來加班的前蘇聯(lián)*移民照看借書臺,我們則結伙去員工餐室足吃足玩了半天。待我們散席回來時,那位“布爾什維克”沖我們直翻白眼。
    再一年的圣誕,我和先生不甘寂寞,請了各自的弟弟及弟媳們來聚會。他們也是窮學生,過節(jié)沒事兒也沒去處,又都剛裝備了二手車,雖然路遠迢迢,但也招之即來。以我家為據(jù)點,他們各自去玩兒,我則又去加班。最后,我用加班所掙的幾百塊錢,請大家去滑雪。當時連門票帶租滑雪板每人將近40幾塊錢,我們3家人,加上吃喝要小三百,這在那時可真不是個小數(shù)??晌揖捅镏豢跉?,過不上節(jié)也不能太屈了自己。結果,痛快倒是痛快了,過后還是有種說不清的失落。
    再后來,孩子從國內(nèi)出來了,逼著我們不能再對圣誕節(jié)熟視無睹或持一種抵觸情緒。記得第一次和孩子過節(jié)時,因為沒有圣誕樹,4歲的兒子特別不放心。臨睡前他再三問“沒有樹,圣誕老人把禮物放哪兒啊?”第二天一早醒來后,他衣服還沒穿好就滿屋子找。半天,帶著哭腔過來說:“圣誕老爺爺一定不知道我在美國吧?”直到我建議他去門口看看,他才興高采烈地捧回了幾個禮物:“看看,原來圣誕老人看我們沒有樹,就把禮物留在門外了?!?BR>    從那以后,我不再跟自己較勁也不跟洋人叫真兒了。其實,這圣誕節(jié)雖緣于宗教,但演變至今絕非宗教信徒們所獨享,它不僅包容了多種文化與習俗(像圣誕老人的傳說),也可以說是愛與奉獻的一次綜合展示。記得一年圣誕期間有條新聞,說的是美國有家大公司的郵政編碼恰好與傳說圣誕老人居住的北極信箱相似,所以節(jié)日期間公司收到了大量孩子們寫給圣誕老人的信。為了不讓孩子們失望,公司員工義務加班加點給孩子們寫回信,每一封信都是一片愛心。捫心自問,我們大老遠來求學,學知識固然重要,而感受、接受和有選擇地吸收另一種文化也是一種重要的人生體驗。何況,我們這些小時候缺少童話世界,沒有圣誕夢的一代,難道不該幫我們的孩子、幫那些遠道而來的年輕朋友們圓一個美麗的夢嗎?
    后來的節(jié)日季節(jié),我的心情變得開朗起來。每每剛一過完感恩節(jié),我就開始里里外外地忙活。家里的節(jié)日裝飾足可“以假亂真”,節(jié)日食譜也被中西結合得恰到好處。與此同時,精精細細地給家人選購禮物,認認真真給朋友們寫圣誕卡也已成了我的一種特殊享受。先生笑我“到底還是撐不住而被同化了”,我則振振有詞地辯白:“這可不是單純的拿來主義,這叫典型的洋為中用?!?BR>    我的節(jié)日菜譜正在斟酌中,丈夫已從辦公室打來電話:“今年你不用忙了,幾個學生都買好機票準備回家過圣誕節(jié)了。”我先一愣:“哇,那么酷,夏季剛從國內(nèi)出來讀書,冬天就可以回家探親了!”驚過之后,又不由得不嘆:現(xiàn)在學生的經(jīng)濟實力與消費觀念真不能與我們那時同日而語了。
    學生們不來,我少了一次展示手藝的機會,未免有些惋惜,但再想想也真替他們高興。這些后來人生活得多灑脫,飛過來上你的學,飛回去過我的節(jié)。改革開放不過二十幾年,國人不僅腰包里的實力大增,精神上也著實優(yōu)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