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與歸?同樣困苦的抉擇(2)

字號:

生活、圈子、簽證
    經過一段時間后,大部分中國學生很快就能夠適應美國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但是,文化上的差異和語言上的障礙卻始終使他們無法徹底地融入美國社會。
    中國學生的社交圈主要還是中國人,和美國人的接觸主要只是限于工作和學習。文化差異是主要的原因。對此張覺民舉了個例子,“比如說,美國人的朋友聚會主要是尋找快樂,喝點酒,跳跳舞,他們就快樂了。但在中國人看來,我們不知道他們要找的快樂是什么,或者說,他們所謂的快樂,并不是我們認同的快樂?!?BR>    語言上的限制是另外一個原因。趙亮認為,除了托福、GRE之外,中國學生過去學習語言的渠道很少,因此許多說法以前根本沒聽過,在學習和工作中,每當要爭論一些問題時,語言的障礙總是的麻煩。
    正是這種文化層面的深層尷尬,讓海外學子總有一種游離于美國主流社會之外的感覺。美國的生活總體上是平淡安靜的。偶爾周末消遣一下,也僅僅是到酒吧和為數不多的幾個朋友聊聊。而在國內,生活和娛樂會豐富得多。于是這里的人們每次一提起國內的生活,總是帶著懷念和憧憬的神情。中國學生在美國的生活其實很簡單,家和學校是每天生活的主要內容。偶爾的娛樂,也就是到朋友家聚會、做一些國內的家常菜,大家聊聊天。
    由于文化和習慣的原因,中國學生的朋友圈還是以中國人為主。和國內相比,這個社交圈又顯得很狹窄。于是,孤獨和思念成為遠離家鄉(xiāng)的留學生心中抹不去的痛。
    每當提起回國,張覺民總會長嘆一聲。他已經5年沒有回過家了。因為他的身份曾經轉成過工作簽證,這就帶有明顯的移民傾向,如果回國的話,他將很難再拿到簽證回美。雖然他的父母已經來美國看望他幾次,但是國內其它的親人卻不知何時才能見到。“我很想家。我的外婆和奶奶年紀都很大了,不知道還能不能再見到他們。”張覺民的眼神一下子黯淡下來。
    因為美國簽證政策收緊,許多中國學生是有家不能回。9·11事件之后,美國實施了諸多簽證限制、安全檢查和特殊注冊措施,給在美留學人員帶來了很大影響。
    簽證官以安全檢查為由,令返簽的學生、學者滯留國內的情況屢有發(fā)生。因為害怕被拒簽,被“安全檢查”,很多人不得不延遲甚至取消了回國探親休假的計劃。
    文聞是4年前來美國東北大學讀化學專業(yè)的,因為是家里的孩子,文聞的父母一直盼望他能回家。但是,因為化學被美國定為敏感專業(yè),回國后返簽一定會被安全檢查,因此文聞的回國計劃被擱置了。
    “我父母非常想我,我爸爸做夢都夢到我,但是因為化學專業(yè)是敏感專業(yè),我怕回國后簽證有麻煩?!蔽穆劅o奈地說。他的擔心并不是沒有根據的,和文聞同專業(yè)的一個中國學生6個月前回國,前不久才回來,簽證被美國使館整整檢查了半年。
    說到簽證困難,張覺民認為這也許是一件好事。他覺得以前許多人出國是因為覺得美國好,但實際上目的還是盲目的。現在美國經濟不好,就業(yè)前景不樂觀,使得國內出國潮減少,而國內的經濟越來越好,這可以讓正在努力出國的人們更清醒地考慮自己出國的目的。
    說到美國的生活,趙亮的感觸是,來美國前覺得自己很能融入西方的生活,但到了美國后才發(fā)現原來還是很難的,一是不想,二是根本也做不到。因為到了美國才發(fā)現自己作為中國人的傳統(tǒng)是如此的根深蒂固。
    “沒事的時候,會有些寂寞,但是既然寂寞是因為自己,那就只好說服自己。正像歌中唱到的那樣,曾經以為我的家是一張張的票根……但是多年以后,終點又回到起點,直到最后才發(fā)覺?!闭f這話的時候,趙亮的語氣有些調侃,但其中透出的,更多的卻是無奈和傷感。也許這正是遠離家鄉(xiāng)的每個留學生埋在心底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