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些藏在心里的話—留學垃圾

字號:

借著這次cottbus事件,主要是借著后來大家對這次事件的評論,我想談談“垃圾”這個問題。其實我那么沖動寫這篇文章,也是因為受到了一些評論的影響:其中有一個評論——“在東德的都是國內(nèi)沒有考上大學的垃圾”。
    留學生國內(nèi)人才市場貶值,一直是大多海外學子的心魔,而這個現(xiàn)象的關鍵字就是留學垃圾。
    我不怕丟人,不是無所謂,只是覺得心里一直有東西堵著不舒服,現(xiàn)在正好有機會,索性說出來,正視這個問題。如果說沒有考上大學來德國學習的是留學垃圾,那么我承認,我是個留學垃圾。
    高考,一直是我心里一個痛。高考前,我是老師眼里的不穩(wěn)定因子。因為我的成績時好時壞,老師和家長一直教導我,后努一把力,一定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學。我努力了,可是后以470分的成績落榜。和大多落榜的學生一樣,我懊悔,我努力尋求各種失敗的理由,但我還是承認了自己的失敗。
    國內(nèi)學生的數(shù)量遠遠超過大學的容納量,雖然客觀上必然有很多人會被擋在大門外。但是沒有一個落榜的學生甘心自己因為考試被分到“下等社會”。
    所以大家都努力彌補這個遺憾,而我選擇了出國。家里經(jīng)濟條件還可以,供我出國不成問題,所以父母同意了我的要求。
    在國內(nèi)一所大學的留德預備班準備了一年后,我于2002年七月來到德國。當我踏上德國的第一刻,我心里只有追趕的欲望。我希望通過努力縮小和國內(nèi)優(yōu)秀大學生的差距,創(chuàng)造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
    但是在德國時間長了,才發(fā)現(xiàn),原來來德國的大部分留學生都抱著和我一樣的心態(tài),而且很多都是國內(nèi)考上大學的好學生并且比我更加努力的學習著。我憑什么就覺得自己一定會比別人強?慢慢的,我有些自慚形*,為我以前的自大和無端的優(yōu)越感感到羞愧。終于我理解了高考的意義,它是考試沒錯,但是落榜絕對不是偶然,看著身邊一個個努力的身影,我漸漸地下了頭。
    網(wǎng)上關于留學垃圾的說法越來越火,而我也不自覺把自己和“垃圾”聯(lián)系在一起。語言班8個月的學習,我一直在低谷中艱難的踱步前進。
    直到語言考試的成績下來,我驚奇的發(fā)現(xiàn),我的成績已經(jīng)超越了和我同在一個班的而且也在刻苦學習的好學生。這個結(jié)果讓我重新振作起來,再次審視自己。從無端的自大,到無端的自卑,在經(jīng)歷了這兩個極端后,我又有所發(fā)現(xiàn):強者弱者的區(qū)別,永遠都是過去式,或者現(xiàn)在式,但絕對不包括將來式。在我低谷的時候,我只注意了別人怎樣努力,卻忽視了自己的汗水。來到德國,外語這道門檻再次把大家拉到了同一條起跑線上,既然我也努力了,沒有理由永遠都是失敗者。所以,沒有永遠的強者和弱者之分,只有努力和不努力的區(qū)別。那次考試以后,一半的中國學生被dsh卡住,我則名正言順的進入了大學生活。
    經(jīng)歷了不同的思想轉(zhuǎn)變,我已經(jīng)不介意別人說我這樣的學生是留學垃圾。因為如果你要說我是留學垃圾,我會更加努力證明我不是。而且我還要試著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優(yōu)秀中國留學生?;蛟S早在剛來到德國抱有的為了彌補過失,為了尋找成功的捷徑的想法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不論在哪里學習,或者工作,不應該想太多值不值得。如果沒有努力,失敗是必然結(jié)果。到時候就不要怕背留學垃圾的名號。
    正如我所說,沒有永遠的強者,在來到德國的兩年里,身邊也有一些以前的好學生逐漸墮落的例子。他們很少出門,不去上課,每天把自己關在家里上網(wǎng)玩游戲。這種例子我相信很多人都見識過,或許他們就是留學垃圾的現(xiàn)在式吧。
    但是縱然這樣,我也仍然不能認定他就是垃圾?;蛟S某一天,他會開始努力,或許某一天,他會在學習以外發(fā)現(xiàn)自己的才能,并將之發(fā)揮創(chuàng)造財富。
    每個社會都是一個多層面的集體,在德國的中國學生也可視為一個集體。我們中有部分精英,高學識,高素質(zhì);我們中大部分是積極向上卻道路漫長的莘莘學子;我們中也有不求上進,自甘墮落的留學垃圾。
    我想對國內(nèi)或國外,口口聲聲說我們是留學垃圾的人說:不要叫我們留學垃圾,我們不想做留學垃圾。我們是沒有通過高考,但是我們有權利再搏一回。不要以為所有拿家里錢出來上學的都是紈绔子弟,我們也承受著家庭和社會的重重壓力。不要認定我們出國就是崇洋媚外,其實我們更懂得國家的分量。不要笑話我們從海歸變成海待,競爭不只在我們之間存在。不要每當聽到留學生就聯(lián)想到給祖國丟臉,你可知道我們?yōu)榱司S護尊嚴所付出的艱辛。不要一心只在我們身上挑毛病,為何不用審視我們的眼光好好打量自己?總有一天,我們會用實際行動讓留學生再次升值。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在德學習的中國學生,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