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喪:美國華人難言的悲哀

字號:

老張剛從美國回來, 他無限感嘆地說:“知道這個年頭我們這些海外華人突然回國的理由嗎?出差?探親? 孩子回中國過暑假? 都不是。是回家奔喪!”
    與老張同機的一位乘客的母親病重,四月從美國趕回重慶,還沒有出機場,就看到幾位臂戴黑紗的親人,這位已過中年的乘客,凄然淚下。
    不久前,女友從美國中部火速趕往深圳,參加姨媽的葬禮。那天,她見到了六年未見的大姨夫、三位表兄和他們的家人,他們也都是從海外專程趕來的。大姨夫一直壓抑著悲傷,竭力在兒孫面前強顏歡笑,最后,還是感慨地說了一句話:“這么多年,家里從來沒有這么熱鬧過,如果你媽走前,也能這樣團聚一場,她會多么……”
    隨著我們這些遠渡重洋的游子從青年邁入中年,當初家鄉(xiāng)的前輩們,現(xiàn)在或者邁入老年,或者隨風而“去”了。 有多少人曾料想,當初首都機場、白云機場和虹橋機場的送行,竟然是永訣。這樣的故事聽過無數(shù)次,但是,對于每位當事人來說,都是他們生命歷程中,無法言語、最最悲哀的遺憾。悲哀的是,前輩們曾經(jīng)為我們在最艱難的歲月里付出過那么多;遺憾的是,海外生活的我們,在漂泊的過程和巨大的壓力之中,既抓不住相聚的時光,又抹不去無盡的虧欠。
    女友曾經(jīng)對我哭訴:“家人就是不告訴我,怕影響我的學(xué)業(yè),怕給我已經(jīng)貧寒的經(jīng)濟上,再加一層霜。 爸爸走了一年多,媽媽才開口說出。 爸爸一輩子是海派,一輩子希望我有出息,一輩子為我付出,可是,還沒等我來得及孝敬他老人家時,他就走了?!?BR>    他是獨子,她是獨女,夫婦倆正在辦理移民身份。漫長的日子里,為了等待配額,不能離開美國。等待的兩年間,雙方父親紛紛過世,而其中一位母親又住進醫(yī)院,所有家務(wù)不得不拜托親人來相助。萬里之外,去留兩難啊。
    小李剛過三十,是家中獨子,他一邊忙著博士論文答辯,一邊等待著太太生產(chǎn),與國內(nèi)家人的聯(lián)系甚少。因此,他一直都不知曉母親心臟病突發(fā),在他兒子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就過世了。等到太太出了月子后,國內(nèi)家里才終于吐出遲到的噩耗。
    很久以前,有一位同去簽證的女士,不知為什么,她的簽證一再被拒。接連的打擊,使她放棄了出國的念頭。 沒想到十年后,我在紐約竟然遇見了她,她平和地說:“當初全世界都知道我要到美國去了,可就是拿不到簽證,覺得非常尷尬。哪里想到,也許是老天爺?shù)陌才?。回到單位不到一年,母親進入癌癥晚期,母親逝世不到三年,父親也走了。盡管當時對我的打擊非常大,但是,假如我只身在國外留學(xué),又學(xué)習又打工,你說我可能在他們生命中最需要我的時候,陪在他們的身邊嗎?”
    實際上,太多的國內(nèi)親人,為了海外兒女能安心闖事業(yè),拿學(xué)位,不到萬不得已,他們絕不召集游子歸家,等到孩子啟程的時候,常常晚矣。同時,在國外闖蕩的人,無論處于什么階段,都難以逍遙地說走就走,說回就回。 當然,最不幸的是有些已經(jīng)拿了美國護照,但匆忙回國時忘了簽證而無法進入中國境內(nèi),不得不返航的人們。他們悲傷地趕去,又不得不悲傷地趕回,不是海關(guān)無情,聽說每次航班都會出現(xiàn)幾位悲哀之中忘卻一切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