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政策與發(fā)展規(guī)劃》內容和習題一

字號:

第一講
    一、內容提要
    1、宏觀經濟;2、經濟總量平衡;3、經濟增長
    二、重點、難點
    了解宏觀經濟的基本概念、經濟增長的基本原理及增長方式。
    三、內容講解
    第一節(jié) 概 述
    一、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的概念
     宏觀經濟是與微觀經濟相對應的概念。市場經濟中以個人、家庭和企業(yè)為單位進行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活動即是微觀經濟。現代市場經濟雖然仍以單個微觀經濟主體為基本單位,但隨著市場規(guī)模不斷擴大,商品交換日益發(fā)展和生產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經濟活動已不再是單純的個體行為,而日益呈現出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整體特征。個人財富、家庭福利和企業(yè)利潤的增加,已經不再單純地取決于自身的努力,還必然要依賴于整體經濟狀況,整個經濟運行越來越表現出明顯的總量、綜合和全局性特征。與微觀經濟相對應,大范圍的總體經濟活動,即國民經濟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總量和結構就構成了宏觀經濟。微觀經濟是宏觀經濟的基礎,但宏觀經濟并非微觀經濟的簡單相加總和,而是按照一定的層次結構和運行調節(jié)機制組織起來的極其復雜的有機大系統(tǒng)。
    例題1:下列關于微觀經濟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市場經濟中以單體的單位進行的經濟活動
     B.以個人為單位進行的經濟活動
     C.市場經濟中以個人、家庭和企業(yè)為單位進行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活動即是微觀經濟
     D.以小經濟主體進行的區(qū)域性經濟活動即為微觀經濟
    答案:C。
    例題2:下列關于宏觀經濟的敘述中最合適的解釋為( )。
     A.宏觀經濟是非區(qū)域性經濟,是微觀經濟的有機組合
     B.與微觀經濟相對應,大范圍的總體經濟活動,即國民經濟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總量和結構就構成了宏觀經濟
     C.微觀經濟是宏觀經濟的基礎,宏觀經濟是微觀經濟的簡單加總
     D.宏觀經濟不是微觀經濟的簡單組合,而是按照一定的層次組織起來的系統(tǒng)
    答案:B。
    二、宏觀經濟管理目標
     宏觀經濟管理是一個國家中央政府遵循自然規(guī)律和經濟規(guī)律,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從系統(tǒng)、綜合和全局的角度對于現代市場經濟的運行和發(fā)展的總體指導和調控。我國宏觀經濟管理的主要目標是: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yè),穩(wěn)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例題3:下列關于宏觀經濟管理的敘述中最合適的選項為( )。
    A.宏觀經濟管理是一個國家中央政府遵循自然規(guī)律和經濟規(guī)律,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從系統(tǒng)、綜合和全局的角度對于現代市場經濟的運行和發(fā)展的總體指導與調控
    B.宏觀經濟管理就是從整體、全局出發(fā),對大范圍的經濟活動實行的適合性指導與監(jiān)督
    C.宏觀經濟管理是從全局出發(fā),發(fā)揮立體職能,積極有效的實行有對象性的指導方針和調控
    D.宏觀經濟管理是人為的一種對經濟的全面指導和調控,以謀求經濟總量的平衡和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
    答案:A。
     宏觀經濟管理的核心是要處理好經濟總量平衡與經濟發(fā)展的關系。平衡與發(fā)展是一對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范疇。一方面,經濟總量平衡是經濟發(fā)展的基礎,只有在經濟總量(確保就業(yè)、物價、國際收支等)基本平衡的基礎上,才能保證國民經濟持續(xù)、快速、健康地發(fā)展。國民經濟運行一旦出現大的失衡,將會導致生產力和社會財富的損失,甚至導致經濟發(fā)展過程的中斷和倒退。另一方面,由市場支配的微觀經濟是異?;钴S的,經濟發(fā)展總會不斷地突破原有的總量關系,進而在更高層次上實現新的平衡。市場經濟雖然同時具有自動恢復平衡和促進增長的內在機制與功能,但這一過程是緩慢和滯后的,甚至會在短期內失效。因此,在經濟發(fā)展的進程中,平衡總是相對的,不平衡是絕對的。宏觀經濟管理所追求的經濟總量平衡是一種相對的、動態(tài)的基本平衡,使國民經濟在平衡、不平衡、更高水平上平衡的對立統(tǒng)一運動中求得快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例題4:宏觀經濟管理的核心是( )。
    A.處理好經濟總量平衡
    B.處理好經濟發(fā)展穩(wěn)定
    C.處理好經濟總量平衡與經濟發(fā)展的關系
    D.處理好平衡與發(fā)展的矛盾,促進經濟增長,穩(wěn)定發(fā)展環(huán)境
    答案:C。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法制環(huán)境逐漸完善的條件下,宏觀經濟政策與經濟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戰(zhàn)略、規(guī)劃和計劃)是實現我國宏觀經濟管理目標和任務的兩大主要調控手段。
     第二節(jié) 經濟總量平衡
     一、總供給與總需求
     經濟總量平衡是指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與協(xié)調,兩者相互關系的變化直接影響到宏觀經濟的穩(wěn)定。對總供給和總需求進行必要的管理,保持兩者基本平衡,是宏觀經濟管理的首要任務。
     (一)總供給
     1.總供給及其構成
     總供給,在價值形態(tài)上,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和一定價格水平上,國民經濟各個部門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量總和;在物質形態(tài)上,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和一定價格水平上,國民經濟各個部門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總量。
     總供給的構成,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劃分:
     (1)按照供給物形態(tài),總供給可以劃分為產品供給和服務供給。
     (2)按照最終用途,總供給可以劃分為消費品供給和投資品供給。
     (3)按照來源,總供給可以劃分為國內供給和國際供給。
     2.潛在的總供給和實現的總供給
     潛在的總供給是在一定時期內既定的經濟、技術條件下,一國的國民經濟產品生產能力和服務提供能力充分發(fā)揮時能夠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總量(價值總量或者物質總量)。
     實現的總供給是指在一定的時期內和一定的價格水平上,通過市場交換得到實現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總量(物質總量)。
     (二)總需求
     1.總需求及其構成
     總需求,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和一定價格水平上,全社會對產品和服務的總購買力或總支付能力。
     總需求的構成與總供給的構成相類似,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予以劃分。
     (1)按照需求物形態(tài),總需求可以劃分為產品需求和服務需求。
     (2)按照最終用途,總需求可以劃分為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
     (3)按照來源,總需來可以劃分為國內需求和國外需求。
     2.潛在的總需求和實現的總需求
     潛在的總需求是指全社會具有貨幣支付能力,能夠支持對產品和服務的購買欲望,在一定時期內和一定價格水平上可能的需求量。
     實現的總需求是指全社會在一定時期和一定的價格水平上,通過市場交換所獲得的全部產品和服務的總和,也就是實際支付了的或者購買了的產品和服務的總價值量,是一個實現了的購買力總和。
     (三)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形成
     1.總供給的形成
     供給是由生產形成的,所以總供給也就是總產出。國內總供給的統(tǒng)計核算指標是以生產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即一、二、三產業(yè)增加值之和。
     2.總需求的形成
     社會的投資需求、消費需求以及國際市場對本國產品和服務的有效需求形成總需求。
    二、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
    (一)總供給和總需求間的相互關系
     在現實中,宏觀經濟并不總是在總供給和總需求基本平衡的狀態(tài)下運行,原因是多方面的:
     1.供給和需求存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離
     2.價格制約著供給和需求的相互轉化調整需要較長的時間。
     3.多種經濟的、技術的、政治的、社會的因素都會影響供給和需求的總量和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