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有很多朋友問了我很多近乎相同的問題。我有感問題的嚴重。
第二,由于個人水平和時間的有限,我也不能完全仔細回復每個給我發(fā)短消息的朋友
1 對癥下藥前,先要分析,自己錯在什么地方
下面這個分數(shù),我之前也貼過,現(xiàn)在再貼
一般聽力錯6個以內(nèi)是這樣分布的
1-10 11-20 21-25 26-30 31-38 39-50
0 1/0 1/0 2/1/0 1/0 1/0
如果大家都是以上60分標準的,那么可以對照下看看
自己到底是在哪段,錯多了。
對于以上各段,標準自然也是不一樣的
前10個一定要爭取全對。
11-20,也是一樣。
這個地方的錯1個,是告訴大家,如果自己有卡殼的題目,一定要及時扔掉。不要不舍得。
21-25,錯1個也是可以忍的。
26-30,錯2個以內(nèi)就可以了,不要太緊張,影響自己PARTB的發(fā)揮。尤其是不要在PARTA都結(jié)束了還戀戀不忘的去看那5個有可能很吃不準的題目。完全沒有必要。在這個地方,做人要豁達點。
partb 錯一個,甚至錯2個都還是可以讓人接受的。畢竟這個地方?jīng)]有direction。能看的時間不多。但是,錯超過2個就完全不應該了。
partc 是應該爭取不錯的,事實上很多同學,訓練以后都能近似達到這個程度,錯個1個也就可以了。
因此,對于不同題號的題目我們有不同的要求。
有的,絕對應該避免,有的,即便錯了,你也沒有必要花太多時間去總結(jié)。
比如,26-30里面,錯1,2個很正常的事情,不錯卻是很難遇到的。
事實的結(jié)果是,我背誦了喜雨,后的效果也少的可憐。該怎么錯還是怎么錯。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還不如豁達些。不要管他們了。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投身到那些,用了力氣,用了腦子,就能避免的地方去。比如partc。具體的情況我們下面會說到。
2 學會讀答案
其實,這個以前的很多老戰(zhàn)友都提到過。
大家要學會讀答案。
尤其是在part b和 c中,太重要了。
你要讀的不僅僅是答案都有哪些?
都說了些什么東西?
而且,你應該盡量的把文章后要問你的問題給讀出來
即便你讀不出來,起碼也應該把問題的方向給找出來
舉個例子來說(當然,非常具體的我記得不清楚了,隨便說下)
A。XX的書《xxx》出版了
B。這是XX人生的一個轉(zhuǎn)折點
C。XX的母親去世了
D。這是XX困難的時刻
恩,讀出來了意思,那你要去猜想這個問題是什么
當然,這個猜想的過程是和你平時的總結(jié)息息相關(guān)的。
那文章會出一個問題呢?
顯然,這個問題有可能問一個事情。因為AC選項說了2件事情。
但是又一定不是再問一個事情,因為BD某個事件沒關(guān)系,只是和時間有關(guān)系。
所以這個問題,一定不是“XX在1877年做了一件什么事情”
那不問事情能問什么呢?無非就是what,how,why, who,when,where
這個地方,根據(jù)答案給的信息
我們顯然能夠把how,who,where這幾個先排除掉。
那也就when,和what
但是when也不可能,因為雖然選項都和時間有關(guān)系,但是并沒有哪個選項直接指出是時間,或者說,并不是所有的選項都能回答一個確切的時間問題。
那么這個問題,只有what了
那what什么呢?
也許就是問“1877年對于XX的有什么意義”之類的問題。
當然,以上的推測,在實際中是以你長期這樣的推測為基礎,在正式聽力的時候作為一種感覺出現(xiàn)的。即便你不能完全具有這么一種感覺,你也應該知道,這個問題應該和某個非常重要的時間有關(guān)系。那么你聽的時候就要注意,每個事件對應的時間。尤其是聽到那些,不是用時間來表示的時間時,比如“經(jīng)濟大蕭條期”,你要特別敏感,因為一定會出題目考你的。
以上的感覺是要靠你長期的總結(jié),分析,并且不斷于實際聽到的答案做比對,修正而得出來的,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一下子掌握的。
在這里,我只是想說,經(jīng)常這么去揣測下問的問題,對于你作題,做對是非常有幫助的
3 不斷的總結(jié)是成功的必要因素
一個聽力很好的朋友,其本身的英語水平的確是不用多說是很高的
其口語也應該是不錯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別人更是做了很多有效總結(jié)的。
比如我認識的一個姐姐
聽力拿了65,她對我的經(jīng)驗就是,把00年前的parta 的題目都自己好好總結(jié)。
不管是什么場景法也好,語言結(jié)構(gòu)法也好(具體叫什么我記不得了,反正就是根據(jù),問題中的特征詞should,but這樣的詞語來作題的一種方法)。總之,你要自己好好去總結(jié)。具體什么場景,什么特征詞倒問題要記得和對應的非常準確和工整,相反,你應該找到這樣的感覺,這2個人這么樣說了,問題應該是什么樣的,答案又應該選哪個。
還是說這個例子,因為我的印象實在是太深刻了
在所有指責段子中(我自己總結(jié)的)
A說XX人有什么什么樣的不好,XX東西不好用
B 只有1個段子里面是落井下石了
其他所有的情況下都是勸小A,啊怎么會呢,是你誤會了吧/她近要忙考試吧/他煩心的事情比較多,心情不好吧 總之給被A指責的人找個理由。
從這個地方,我們很容易看的出來,雖然說的內(nèi)容可能變化的很多,但是提煉出來就是這么一個和事老的態(tài)度。
X就是一個集合,這個集合里面放了所有發(fā)牢騷的人說的話
Y也是一個集合,這個集合里面都是幫別人開脫的話
通過總結(jié),我知道X1+Y1——》Z1
X2+Y2——》Z2
X3+Y3——》Z3
那么我就可以大概推斷下,一個人說X集合的話,一個人說Y集合的話,
那么后問的問題大概就是Z集合的話。
所以對于這些好象什么場景都對應不上的題目自己要多想想
看看能不抽象出來下?;蛘哒f,看看和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是不是有什么對應。
其實很多情況下,這些對話都和我們有著某種程度的對應
正因為這樣,才使得,國外有,國內(nèi)無的某些場景,讓大家頭疼。
比如,教授的問題,選課的問題,汽車的問題
但是,其他一些問題,我們也能做的很好,比如交作業(yè)給paper,吃飯,借書我們就相對容易做對些。
4 緞子做不好怎么辦?
這也是一個朋友問我的問題,當然他的情況是覺得聽到了的緞子就好,聽不到就不行,他把這個叫——聽力要靠實力
其實我們應該這么說
你能聽懂某些段子,而且做的很好
那只能說明一個問題——你是有實力的。
當然你某些文章做的不好,你也必須認識到你的不足
同時,更加重要的是分析你錯差的原因。
通常情況下有兩個原因
1。你對某些話題的緞子很敏感,比如說個動物什么的。但是對某些緞子比較木那,比如上個歷史課,老師說文學史之類的
2。你某些狀態(tài)下,精神比較集中,某些狀態(tài)下則分散了。
當然也可能有別的原因。
你要好好想下
你到底是因為什么原因。
對于第一中情況,你只要多聽就基本可以達到要求
尤其是你不敏感的那些話題。
總結(jié)問題是個很有效的方法
其實說白了,歷史課的文章會問什么呢
1。上節(jié)課講了什么
2。這節(jié)課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
3。19xx年,XX做了一件什么事情
4。某個歷史事件的意義
5。老師布置了什么作業(yè)
6。老師下節(jié)課有可能上什么內(nèi)容
這些東西,你多總結(jié)了
做緞子的時候自然會敏感
特別是,這些問題,是你能夠從答案的信息中提煉得到的
所以,你完全有可能后看了答案后,就知道要問你什么樣的問題。
對于第二種情況
那就在于你自己了,精神的集中是個人的問題。
當然還是有所訣竅的
比如我聽那些很容易就聽懂的緞子的時候
我就非常討厭。。。不想聽下去了
尤其是在,問題還沒有說之前,我就已經(jīng)選擇好了答案的時候
這個時候,人的心情是很急噪的
一方面,這個緞子很簡單,自己知道要盡量保證不錯
另一方面,雖然自己覺得應該問一個什么樣的問題
但是,在問題正式問出來之前,自己也沒有完全的把握說我可以不聽問題的內(nèi)容就直接選對。
所以,往往這個時候,很急噪,這樣的結(jié)果當然就是造成錯誤。
比如,后一個問題溜跑了。某個問題,比如一聽到一個防海墻,
我就不愿意聽了,一看答案里面有個“他能有效阻止海水的侵蝕”,就去選了。但是,這樣急噪的情緒,把背景知識帶到文章里面是要不得的。后,那個緞子恰恰就是用來解釋為什么防海墻,加速了侵蝕的速度。
如果是這樣的情況
那我的個人經(jīng)驗是強迫自己去理解文中的每句話。
永遠不走在文章的前面。
時刻提醒自己沉住氣。不到文章結(jié)束,決不放松
那也許有的朋友要問我,要是我哪個緞子做的都不好怎么辦?
那我只能說
你離做的很好還有很大一段努力要走。
第二,由于個人水平和時間的有限,我也不能完全仔細回復每個給我發(fā)短消息的朋友
1 對癥下藥前,先要分析,自己錯在什么地方
下面這個分數(shù),我之前也貼過,現(xiàn)在再貼
一般聽力錯6個以內(nèi)是這樣分布的
1-10 11-20 21-25 26-30 31-38 39-50
0 1/0 1/0 2/1/0 1/0 1/0
如果大家都是以上60分標準的,那么可以對照下看看
自己到底是在哪段,錯多了。
對于以上各段,標準自然也是不一樣的
前10個一定要爭取全對。
11-20,也是一樣。
這個地方的錯1個,是告訴大家,如果自己有卡殼的題目,一定要及時扔掉。不要不舍得。
21-25,錯1個也是可以忍的。
26-30,錯2個以內(nèi)就可以了,不要太緊張,影響自己PARTB的發(fā)揮。尤其是不要在PARTA都結(jié)束了還戀戀不忘的去看那5個有可能很吃不準的題目。完全沒有必要。在這個地方,做人要豁達點。
partb 錯一個,甚至錯2個都還是可以讓人接受的。畢竟這個地方?jīng)]有direction。能看的時間不多。但是,錯超過2個就完全不應該了。
partc 是應該爭取不錯的,事實上很多同學,訓練以后都能近似達到這個程度,錯個1個也就可以了。
因此,對于不同題號的題目我們有不同的要求。
有的,絕對應該避免,有的,即便錯了,你也沒有必要花太多時間去總結(jié)。
比如,26-30里面,錯1,2個很正常的事情,不錯卻是很難遇到的。
事實的結(jié)果是,我背誦了喜雨,后的效果也少的可憐。該怎么錯還是怎么錯。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還不如豁達些。不要管他們了。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投身到那些,用了力氣,用了腦子,就能避免的地方去。比如partc。具體的情況我們下面會說到。
2 學會讀答案
其實,這個以前的很多老戰(zhàn)友都提到過。
大家要學會讀答案。
尤其是在part b和 c中,太重要了。
你要讀的不僅僅是答案都有哪些?
都說了些什么東西?
而且,你應該盡量的把文章后要問你的問題給讀出來
即便你讀不出來,起碼也應該把問題的方向給找出來
舉個例子來說(當然,非常具體的我記得不清楚了,隨便說下)
A。XX的書《xxx》出版了
B。這是XX人生的一個轉(zhuǎn)折點
C。XX的母親去世了
D。這是XX困難的時刻
恩,讀出來了意思,那你要去猜想這個問題是什么
當然,這個猜想的過程是和你平時的總結(jié)息息相關(guān)的。
那文章會出一個問題呢?
顯然,這個問題有可能問一個事情。因為AC選項說了2件事情。
但是又一定不是再問一個事情,因為BD某個事件沒關(guān)系,只是和時間有關(guān)系。
所以這個問題,一定不是“XX在1877年做了一件什么事情”
那不問事情能問什么呢?無非就是what,how,why, who,when,where
這個地方,根據(jù)答案給的信息
我們顯然能夠把how,who,where這幾個先排除掉。
那也就when,和what
但是when也不可能,因為雖然選項都和時間有關(guān)系,但是并沒有哪個選項直接指出是時間,或者說,并不是所有的選項都能回答一個確切的時間問題。
那么這個問題,只有what了
那what什么呢?
也許就是問“1877年對于XX的有什么意義”之類的問題。
當然,以上的推測,在實際中是以你長期這樣的推測為基礎,在正式聽力的時候作為一種感覺出現(xiàn)的。即便你不能完全具有這么一種感覺,你也應該知道,這個問題應該和某個非常重要的時間有關(guān)系。那么你聽的時候就要注意,每個事件對應的時間。尤其是聽到那些,不是用時間來表示的時間時,比如“經(jīng)濟大蕭條期”,你要特別敏感,因為一定會出題目考你的。
以上的感覺是要靠你長期的總結(jié),分析,并且不斷于實際聽到的答案做比對,修正而得出來的,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一下子掌握的。
在這里,我只是想說,經(jīng)常這么去揣測下問的問題,對于你作題,做對是非常有幫助的
3 不斷的總結(jié)是成功的必要因素
一個聽力很好的朋友,其本身的英語水平的確是不用多說是很高的
其口語也應該是不錯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別人更是做了很多有效總結(jié)的。
比如我認識的一個姐姐
聽力拿了65,她對我的經(jīng)驗就是,把00年前的parta 的題目都自己好好總結(jié)。
不管是什么場景法也好,語言結(jié)構(gòu)法也好(具體叫什么我記不得了,反正就是根據(jù),問題中的特征詞should,but這樣的詞語來作題的一種方法)。總之,你要自己好好去總結(jié)。具體什么場景,什么特征詞倒問題要記得和對應的非常準確和工整,相反,你應該找到這樣的感覺,這2個人這么樣說了,問題應該是什么樣的,答案又應該選哪個。
還是說這個例子,因為我的印象實在是太深刻了
在所有指責段子中(我自己總結(jié)的)
A說XX人有什么什么樣的不好,XX東西不好用
B 只有1個段子里面是落井下石了
其他所有的情況下都是勸小A,啊怎么會呢,是你誤會了吧/她近要忙考試吧/他煩心的事情比較多,心情不好吧 總之給被A指責的人找個理由。
從這個地方,我們很容易看的出來,雖然說的內(nèi)容可能變化的很多,但是提煉出來就是這么一個和事老的態(tài)度。
X就是一個集合,這個集合里面放了所有發(fā)牢騷的人說的話
Y也是一個集合,這個集合里面都是幫別人開脫的話
通過總結(jié),我知道X1+Y1——》Z1
X2+Y2——》Z2
X3+Y3——》Z3
那么我就可以大概推斷下,一個人說X集合的話,一個人說Y集合的話,
那么后問的問題大概就是Z集合的話。
所以對于這些好象什么場景都對應不上的題目自己要多想想
看看能不抽象出來下?;蛘哒f,看看和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是不是有什么對應。
其實很多情況下,這些對話都和我們有著某種程度的對應
正因為這樣,才使得,國外有,國內(nèi)無的某些場景,讓大家頭疼。
比如,教授的問題,選課的問題,汽車的問題
但是,其他一些問題,我們也能做的很好,比如交作業(yè)給paper,吃飯,借書我們就相對容易做對些。
4 緞子做不好怎么辦?
這也是一個朋友問我的問題,當然他的情況是覺得聽到了的緞子就好,聽不到就不行,他把這個叫——聽力要靠實力
其實我們應該這么說
你能聽懂某些段子,而且做的很好
那只能說明一個問題——你是有實力的。
當然你某些文章做的不好,你也必須認識到你的不足
同時,更加重要的是分析你錯差的原因。
通常情況下有兩個原因
1。你對某些話題的緞子很敏感,比如說個動物什么的。但是對某些緞子比較木那,比如上個歷史課,老師說文學史之類的
2。你某些狀態(tài)下,精神比較集中,某些狀態(tài)下則分散了。
當然也可能有別的原因。
你要好好想下
你到底是因為什么原因。
對于第一中情況,你只要多聽就基本可以達到要求
尤其是你不敏感的那些話題。
總結(jié)問題是個很有效的方法
其實說白了,歷史課的文章會問什么呢
1。上節(jié)課講了什么
2。這節(jié)課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
3。19xx年,XX做了一件什么事情
4。某個歷史事件的意義
5。老師布置了什么作業(yè)
6。老師下節(jié)課有可能上什么內(nèi)容
這些東西,你多總結(jié)了
做緞子的時候自然會敏感
特別是,這些問題,是你能夠從答案的信息中提煉得到的
所以,你完全有可能后看了答案后,就知道要問你什么樣的問題。
對于第二種情況
那就在于你自己了,精神的集中是個人的問題。
當然還是有所訣竅的
比如我聽那些很容易就聽懂的緞子的時候
我就非常討厭。。。不想聽下去了
尤其是在,問題還沒有說之前,我就已經(jīng)選擇好了答案的時候
這個時候,人的心情是很急噪的
一方面,這個緞子很簡單,自己知道要盡量保證不錯
另一方面,雖然自己覺得應該問一個什么樣的問題
但是,在問題正式問出來之前,自己也沒有完全的把握說我可以不聽問題的內(nèi)容就直接選對。
所以,往往這個時候,很急噪,這樣的結(jié)果當然就是造成錯誤。
比如,后一個問題溜跑了。某個問題,比如一聽到一個防海墻,
我就不愿意聽了,一看答案里面有個“他能有效阻止海水的侵蝕”,就去選了。但是,這樣急噪的情緒,把背景知識帶到文章里面是要不得的。后,那個緞子恰恰就是用來解釋為什么防海墻,加速了侵蝕的速度。
如果是這樣的情況
那我的個人經(jīng)驗是強迫自己去理解文中的每句話。
永遠不走在文章的前面。
時刻提醒自己沉住氣。不到文章結(jié)束,決不放松
那也許有的朋友要問我,要是我哪個緞子做的都不好怎么辦?
那我只能說
你離做的很好還有很大一段努力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