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人聽不懂中國人葡語的個案分析

字號:

、字典誤導
    記得來巴西的第3個月,我去醫(yī)院配眼鏡,當我付錢取眼鏡,并讓對方給我發(fā)票時,我說Pode me dar fatura ?然而說了半天,那個漂亮的巴西小姐就是聽不懂,嘴里不停重復”fatura ?”,”o que é fatura ?”(fatura是什么東西?),初我還懷疑我是否用詞錯誤,掏出隨身攜帶的葡英字典,找到英文“發(fā)票Invoice”,對應的葡語正是“fatura”,我心想我沒錯啊,怎么對方聽不懂呢,正當我百思不得其解時,進來一個懂英語的顧客,解釋說fatura就是nota fiscal,巴西人將發(fā)票一般稱為nota fiscal,盡管在書面語中用到fatura,但在口語中幾乎沒人用。
    類似的例子我親歷的還有,假如你說某個人喝多了,喝醉了,查葡英字典你會發(fā)現(xiàn)是”ébrio”,”embriagado” ,可是很多巴西人聽不懂這兩個單詞,或者覺得你用的詞太生僻,因為他們只用”bêbado “;再比如,“抱怨”巴西人只說“reclamar”,盡管字典中也有“queixar”?!按髮W”巴西人使用“faculdade”更甚于“universidade”。
    2、用詞搭配不當
    很多葡語詞組是約定束成,作為外國人只能是入鄉(xiāng)隨俗。就如漢字“英國”,你不能寫成“陰國”一樣。
    詞組搭配不當,是造成中國人與巴西人溝通的主要障礙。比如巴西人說“扔垃圾”是jogar lixo,你不能說成tirar lixo;“燒茶水”是fazer o chá,而不是cozinhar o chá;“照相”是tirar fotos,你不能說sacar fotos,盡管在西語中sacar fotos是對的;“劃船”是andar o barco,你不能說jogar o barco;“打電話”是tocar o telefone,你不能說jogar o telefone;“解答疑問”是tirar dúvidas,而不是responder dúvidas;“打車”是pegar o táxi,你不能說jogar o táxi?!斑M球”是fiz o gol,你不能說entrou o gol?!爸箍省笔莔atar a sede,你不能說terminar a sede?!半娋€斷了”是o fio soltou,很少人說o fio quebrou;另外, “挨餓”巴西人更常說passar o fome;“冒險”常說correr o risco。這些都需要靠日常作筆頭記錄,而非僅靠大腦記憶。作為外國人,你使用的動詞不對,要么就是別的意思,要么根本就不存在這樣的詞組搭配,巴西人當然不明白了。
    3、想當然
    有我與巴西朋友一起去Goias州的溫泉城Caldas Novas市,我陪她在市政府辦事,我看見一個部門招牌上寫道Tesouraria,我知道Tesoura是“剪刀”的意思,心想Tesouraria肯定與剪刀有某種親緣關系,難道堂堂政府機關還提供賣剪刀的服務,懷著好奇心走過去一看,不對呀,一點也不像個小賣部。于是我問在里面服務的小姐,”aqui vende tesoura ?”,”tesoura ?”對方驚異的表情證明我可能又出錯了??墒俏也桓市模抑钢麄兊恼信普裾裼性~的說,你們這兒不是寫著tesouraria嗎?對方哈哈大笑,好不容易我才明白原來Tesouraria是“出納處”的意思。
    4、文化差異
    在巴西利亞大學上葡語課時,我的葡語老師安娜.保拉(Ana Paula)對我說出的一些中國式成語、俗語只能明白一小部分,大部分是不明白的。比如,有我針對巴西犯罪率高的問題提出象中國一樣實行死刑,我記得先說的是“殺雞給猴看”(matar o galo na frente de macaco para assustar-lo),安娜一臉茫然,搞不懂犯罪與雞呀猴呀有什么關系。我抓耳撓腮想了半天也解釋不清楚,我旁邊的日本同學與韓國同學倒是先懂了。他們說了句類似“殺一儆百”的話才幫我解了圍。
    可是有在Park shopping購物,我說的一句中國土語,令我的巴西朋友大呼精彩。在商場里,我的朋友Luciana指著一個臉上化妝品抹得不均勻的女人說她mal cuidada,即太不小心,出門前也不好好照照鏡子,我說了句“驢糞蛋上下了一層霜”(parece as geadas acima da merda de burro),不過這句話也太損人了。
    中巴兩國文化的巨大差異,造成了交流的障礙。因此在同巴西人交流時,在使用精彩的中國式成語、俗語、諺語前一定要仔細思量對方是否可以明白。
    5、陰陽性錯誤
    很多中國人以為名詞或形容詞后綴為o是陽性,a是陰性。但實際上有很多特例。比如foto以o結尾卻是陰性,diploma以a結尾卻是陽性。還有些單詞從字面上看不出陰陽性,如parede,bilhete ,bambu等,這就需要記憶。有,我買地鐵票,我想買2張,我說“duas bilhetes”,而且我說的一字一頓,吐字異常清晰,可是售票員小姐就是不明白。后來,我試著改口稱“dois bilhetes”,對方立馬明白了。原來bilhete是陽性,而非陰性。
    6、時態(tài)錯誤
    “你多大”(Quantos anos ele tem) 與“你那時多大”(Quantos anos ele tinha)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可是很多中國人卻統(tǒng)統(tǒng)用前者,這就造成巴西人不理解。比如有,安娜老師建議我們去看一部反映一位巴西流行音樂家Cazuza的電影,我記得當時我問老師“Quantos anos ele tem”,說了幾遍這句簡單的話,安娜好像也不懂。我的德國同學說,Cazuza已經(jīng)去世了,所以你應該這樣問“Quantos anos ele tinha ”。
    還有,很多中國人表達幾年前或孩提時發(fā)生的事,也習慣用現(xiàn)在時,比如說“當我小時候”(quando era crianca ,可是經(jīng)常有中國人這樣說,quando sou crianca。這樣說巴西人只明白單詞,卻不明白你要表達的意義。再比如一個中國人現(xiàn)在已經(jīng)30歲,當他說15歲發(fā)生的事情,好些中國人這樣表達quando eu tenho 15 anos,你這樣說,巴西人當然覺得突兀怪異了。
    而虛擬式就更為復雜,我認識的中國人幾乎不用。
    7、特定環(huán)境特定用詞
    Parada相當于英語中的“stop”,當我們乘坐公共汽車或地鐵,經(jīng)常聽見“the next stop”,意即“下一站”。在葡語中常說a próximo parada或o próximo ponto。可是有在圣保羅乘地鐵,我問身邊的乘客qual é a próxima parada?對方?jīng)]有明白是什么意思。原來,在地鐵里,人們更多使用estacao,下一站他們說a próxima estacao。就這一字之差,導致溝通隔閡。
    Viajar是“旅游”的意思,Passear是“散步”的意思。還是在圣保羅,當我正在市中心閑逛時,收到同事電話,他問我正在干什么,我說Estou viajando(我在旅游),他不解。因為在葡語中“viajar”更多有“出差”的意思,而我同事明知我在本城,如果我說viajar,意思是“我在另一座城市出差”。這種情況下,應該這樣回答“Estou passeando”,即“我在閑逛”,“我到處走走”,”我在散步"的意思。
    8、漢語中的同一個詞,葡語中有若干個詞來對應
    在漢語中,“票”可以是電影票,各類車票,飛機票、足球票、入場券。在漢語中,統(tǒng)統(tǒng)可以說成是“票”。可是在葡語中,卻有多種說法。如ingresso,passagem,entrada,bilhete,passe。不同的場合用不同的說法。在圣保?拗參鐫埃宜滴乙騜ilhete,對方不明白。因為在公園門票、足球門票常用ingresso或者entrada;相反如果你在地鐵站買票說ingresso,那也很奇怪,因為地鐵票常用bilhete或passe;而飛機票常用passagem。
    9、發(fā)音錯誤
    與其他幾點比較起來,發(fā)音錯誤還是比較容易糾正的,多練習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