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檢員復習-《海關辭典》海關常用詞匯注解(五)

字號:

最遲收款日期按出口的具體情況可分為以下幾種結匯或收帳日期:
    1.即期信用證和即期托收項下的貸款必須以寄單之日起港澳和近洋地區(qū)二十天內,遠洋地區(qū)三十天內結匯和收帳。
    2.遠期信用證和遠期托收項下的貸款必須匯票規(guī)定的付款日起港澳地區(qū)三十天內,遠洋地區(qū)四十天內結匯或收帳。
    3.寄售項下的貸款,出口單位必須在核銷單存根上填寫最遲收款日期,該日期不得超過自報關之日起三百六十天。
    4.寄售以外的自寄單據(指不通過銀行交單索匯)項下的出口貸款,出口單位必須在自報關之日起五十個工作日內結匯或收帳。
    逾期未收匯:指出口單位在出口收匯的最遲收款日期內款結匯或收帳的貸款。
    監(jiān)督收匯章:指專用于出貨收匯核銷單用以監(jiān)督結匯和收帳貸款印鑒,出口單位在貨物報關時,必須向海關出示蓋有此章的核銷單和報關單辦理報關手續(xù)。
    結匯:指企業(yè)或個人按照外匯牌價,向銀行買進或賣出外匯。
    收帳:指出口單位在貨物出口后通過銀行收回貨款入帳的行為。
    出口單位:系指經對外經濟貿易部及其授權單位批準的經營出口業(yè)務的公司,有對外交易經營權的企業(yè)和外商投資企業(yè)。
    進出境船舶:參與進出境活動的船舶。一般指須向海關辦理聯(lián)檢手續(xù)的船舶。是海關所監(jiān)管的運輸工具的一種,由于國際貿易主要依*海洋運輸,船舶的種類繁多,屬性各異,因此海關對不同船舶區(qū)別對待,按有關規(guī)定辦理。
    遠洋船舶:特指我國經批準參與國際航線運營,從事遠洋運輸的船舶。該類船舶屬于進出境船舶的一種,在參與進出境活動時,接受海關監(jiān)管,其船員攜帶進出物品海關按遠洋船舶船員待遇驗放。
    小型船舶:一般指一千噸級以下的船舶。特指我國經國務院批準參與港澳航線運營的千噸級以下的船舶,是進出境船舶的一種,在參與進出境活動時接受海關監(jiān)管,其船員攜帶進出境物品,海關按小型船舶船員待遇驗放。
    兼營船舶:指既可以參與國際航線運營又可以進行國內航線運營的船舶,該類船舶須符合海關監(jiān)管條件,經批準后領取《船舶兼營登記本》,但從一種航線轉為另一種航線時,須向海關辦理改營手續(xù)。兼營船舶在參與國際航線運營時,屬于進出境船舶,接受海關監(jiān)管,船員享受進出境運輸工具服務人員待遇。
    外籍船舶:船舶在國外港口注冊,掛外國國旗的船舶。屬于進出境船舶的一種,在參與進出境活動時接受我國海關監(jiān)管,其船員海關按外籍船員待遇辦理。
    中國籍船舶:船舶在我國港口注冊,掛中國國旗的船舶。特指參與國際航線營運的中國籍船舶,屬于海關監(jiān)管的進出境運輸工具,船員享受進出境運輸工具服務人員待遇。
    內航船舶:在我國內河或沿海航行,只航行國內航線的船舶。不屬于進出境船舶,但在承運進出口貨物二程運輸或轉關貨物時,接受海關監(jiān)管,船員不享受進出境運輸工具服務人員待遇。
    遠洋運輸:即使用船舶跨越大洋的運輸。對中國籍船舶而言,批準其進行遠洋運輸,即確定其運輸航線,意味著該船舶為進出境船舶。參與遠洋運輸即是行走國際航線。
    近洋運輸:本國各海港至鄰近國家海港間的海上運輸的通稱。在我國,通常指東至日本海,西至馬六甲海峽,南至印度尼西亞沿海,北至鄂霍次克海的各海港的海上運輸。參加近洋運輸亦即航行國際航線,意味著航行該航線的中國籍船舶為進出境船舶。
    沿海運輸:本國沿海各港口間的海上運輸。從事沿海運輸的航船一部分為內航船舶,另一部分為進出境船舶,如港澳航線的小型船舶。
    海上運輸:簡稱海運。使用船舶通過海上航道運送貨物和旅客的一種運輸方式。包括沿海運輸、國際海洋運輸。
    內河運輸:使用船舶通過國際內江湖河川等天然或人工水道,運送貨物和旅客的一種運輸方式。
    港澳航線:指我國華南各港與香港、澳門之間的沿海運輸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