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師安全生產(chǎn)技術(shù)筆記第八講

字號:

一、 大綱要求:
    檢驗應考人員對對民用爆破器材、煙花爆竹生產(chǎn)的基本安全知識掌握程度。
    二、重點、難點:
    1.熟悉建筑滅火器適用范圍及危險場所劃分;
    2.熟悉建筑滅火器的配置基準與設置;
    3.了解建筑滅火器的滅火級別與選擇;
    4.掌握建筑滅火器的使用與維護。
    5.了解初起火災撲救的方法、原則;
    6.掌握火場人員疏散方式及逃生路線的選擇原則和方法。
    7.了解爆炸的機理及其分類;
    8.熟悉各種爆炸的反應歷程。
    9.了解爆炸極限的影響因素;
    五、建筑滅火器配置
    (一)建筑滅火器適用范圍度危險場所劃分
    撲救A類火災應選用水型、泡沫、磷酸銨鹽干粉、鹵代烷型滅火器。撲救B類火災應選用干粉、泡沫、鹵代烷、二氧化碳型滅火器。撲救極性溶劑B類火災不得選用化學泡沫滅火器。撲救C類火災應選用干粉、鹵代烷、二氧化碳、干粉型滅火器。撲救A、B、C類和帶電火災應選用磷酸銨鹽干粉、鹵代烷型滅火器。撲救D類火災的滅火器材應由設計部門和當?shù)毓蚕辣O(jiān)督部門協(xié)商解決。危險場所分為嚴重危險級、中危險級、輕危險級。
    (二)建筑滅火器的配置基準與設置
    滅火器配置場所的火災種類;滅火有效程度;對保護物品的污損程度;設置點的環(huán)境溫度;使用滅火器人員的素質(zhì)。
    (三)建筑滅火器的滅火級別與選擇
    滅火器的滅火級別應由數(shù)字和字母組成,數(shù)字應表示滅火級別的大小,字母(A或B)應表示滅火級別的單位及適用撲救火災的種類。
    (四)建筑滅火器的使用與維護
    滅火器應設置在明顯和便于取用的地點,且不得影響安全疏散。滅火器應設置穩(wěn)固,其銘牌必須朝外。手提式滅火器宜設置在掛鉤、托架上或滅火器箱內(nèi),其頂部離地面高度應小于1.50 m;底部離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15 m。滅火器不應設置在潮濕或強腐蝕性的地點,當必須設置時,應有相應的保護措施。設置在室外的滅火器,應有保護措施。滅火器不得設置在超出其使用溫度外范圍的地點。滅火器的使用溫度范圍應符合規(guī)范規(guī)定。
    在鹵代烷滅火器定期維修、水壓試驗或作報廢處理時,必須使用經(jīng)國家認可的鹵代烷回收鹵代烷滅火劑。已配置在工業(yè)與民用建筑及人防工程內(nèi)的所有鹵代烷滅火器,除用于撲滅火災外,不得隨意向大氣中排放。在非必要配置鹵代烷滅火器的場所已配置的鹵代烷滅火器,當其超過規(guī)定的使用年限或達不到產(chǎn)品質(zhì)量標準要求時,應將其撤換,并應作報廢處理。
    主講:王貴生
    六⒊跗鴰鷦值鈉司扔肴嗽筆梟⑻由?
    (一)初起火災撲救的方法和原則
    發(fā)生火災后,要及時使用本單位(地區(qū))的滅火器材、設備進行撲救。有手動滅火系統(tǒng)的應立即啟動。
    1.斷絕可燃物
    (1)將燃燒點附近可能成為火勢蔓延的可燃物移走。
    (2)關(guān)閉有關(guān)閥門,切斷流向燃燒點的可燃氣體和液體。
    (3)打開有關(guān)閥門,將已經(jīng)燃燒的容器或受到火勢威脅的容器中的可燃物料通過管道導至安全地帶。
    (4)采用泥土、黃沙筑堤等方法,阻止流淌的可燃液體流向燃燒點。
    2冷卻
    (1)本單位(地區(qū))如有消防給水系統(tǒng)、消防車或泵,應使用這些設施滅火。
    (2)本單位如配有相應的滅火器,則使用這些滅火器滅火。
    (3)如缺乏消防器材設施,則應使用簡單工具滅火,如水桶、面盆等。
    3.窒息
    (1)使用泡沫滅火器噴射泡沫覆蓋燃燒物表面。
    (2)利用容器、設備的頂蓋蓋沒燃燒區(qū)。
    (3)油鍋著火時,立即蓋上鍋蓋。
    (4)利用毯子、棉被、麻袋等浸濕后覆蓋在燃燒物表面。
    (5)用沙、土覆蓋燃燒物。對忌水物質(zhì)則必須采用燥沙、土撲救。
    4.撲打
    對小面積草地、灌木及其他固體可燃物燃燒,火勢較小時,可用掃帚、樹枝條、衣物撲打。
    5.斷電
    (1)如發(fā)生電氣火災,或者火勢威脅到電氣線路、電氣設備,或電氣影響滅火人員安全時,首先要切斷電源。
    (2)如使用水、泡沫等滅火劑滅火,必須在切斷電源以后進行。
    6.阻止火勢蔓延
    (1)對封閉條件較好的小面積室內(nèi)著火,在未做好滅火準備前,先關(guān)閉門窗,以阻止新鮮空氣進入。
    (2)與著火建筑相毗鄰的房間,先關(guān)上相鄰房門,可能條件下還應再向門上澆水。
    7.防爆
    (1)將受到火勢威脅的易燃易爆物質(zhì),壓力容器、槽成等疏散到安全地區(qū)。
    (2)設備應立即停止向內(nèi)傳輸物料,
    (3)停止對壓力容器加溫,打開冷卻系統(tǒng)閥門,對壓力容器設備進行冷卻。
    (4)有手動放空泄壓裝置的,應立即打開有關(guān)閥門放空泄壓。
    (二)火場人員疏散及逃生路線
    1.盡量利用建筑物內(nèi)的設施逃生
    利用建筑物內(nèi)已有的設施進行逃生,是爭取逃生時間,提高逃生率的重要辦法。
    (1)利用消防電梯進行疏散逃生,但著火時普通電梯千萬不能乘坐。
    (2)利用室內(nèi)的防煙樓梯、普通樓梯、封閉樓梯進行逃生。
    (3)利用建筑物的陽臺、通廊、避難層、室內(nèi)設置的緩降器、救生袋、安全繩等進行逃生
    (4)利用觀光樓梯避難逃生。
    (5)利用墻邊落水管進行逃生。
    (6)利用房間床單等物連接起來進行逃生。
    2.不同部位、不同條件下人員的逃生方法
    (1)當某一樓層某一部位起火,且火勢已經(jīng)開始發(fā)展時,應注意聽廣播通知,廣播會告訴著火的樓層,以及安全疏散的路線、方法等。不要一聽有火警就驚慌失措盲目行動。
    (2)當房間內(nèi)起火,且門已被火封鎖,室內(nèi)人員不能順利疏散時,可另尋其他通道。如通過陽臺或走廊轉(zhuǎn)移到相鄰未起火的房間,再利用這個房間通道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