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大整理建筑設計手法筆記

字號:

建筑設計手法
    手法的涵義:建筑形象的構圖、建筑形象的氣質、以及通過什么方法達到形態(tài)的和諧性,手法比技巧抽象和有情趣,它貫穿于立意構思到細部處理。
    建筑設計手法的基本內容:立意性手法:通過什么素材和手法,表現什么意境和思想。解決心理需求、情態(tài)和審美的內涵。如空間的緩沖處理、空間的延伸作用、形態(tài)的人情味。布局性手法:將意具體化,把形式轉化為形象。如將建筑語言化、符號化,產生眾所周知的共識性符號,然后納入自己的作品中,門窗、檐部、欄桿、踏步等。[把朦朧、抽象的想法落實到具體的建筑形象,首先要善于思考,即形象思維,或稱視覺思維,心目中的建筑形象,既包括歷史和現實的,也包括自己萌發(fā)出來的形象。]單體處理手法:布局完成后要研究具體形象的細節(jié)安排,如門窗要考慮比例、高低、大小、前后、明暗、色調,材質。細部處理手法:細部即細小處、局部,室內裝飾視距近、對象具體,細部很重要,尤其材質、色澤、轉折、過渡、收頭更為重要。
    建筑造型設計手法實例:古希臘波賽頓神廟(正三角形的穩(wěn)定)。日本京都人臉住宅(明喻)。美國紐約利華大廈(垂直與水平裙房的比例、高層下端內縮收頭、高層頂端的收頭)。美國科羅拉多州空軍士官學院教堂(尖三角隱喻飛機,群體的秩序感、韻律感)。蘇州拙政院香洲(仿船坊,由平臺、廊亭、外廊、內廳組成,整體比例確當、既分又合、虛實-全虛、半虛、實-處理有序、高低錯落)。
    幾何分析 
    把建筑抽象為最簡單的基本形體,研究其形式關系,這就是幾何分析法。是一種從大處著眼的方法。
    黃金分割:直角三角形直角邊比2/1,以短邊長截鈄邊,鈄邊剩下長度截長直角邊,交點兩側比為黃金比。此比構成的矩形最和諧。
    古典主義三段式:檐部、柱廊、基座之比為1/3/2。
    幾何分析實例:北京故宮太和殿(等邊三角形的下半部疊兩個圓形)。美國芝加哥西爾斯大廈(九宮母題,漸次減少方柱體)。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位于國會前廣場三角地,貝聿銘大膽把它安排成兩個平面為三角形的建筑,用塊體的切割、挖補、移位的手法設計立面。
    建筑形象的輪廓線:上海外灘建筑群、巴黎埃菲爾鐵塔、阿爾及爾英雄紀念碑、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西安小雁塔、印度泰姬陵,都是拋物線、圓尖頂外隱含圓尖線。
    建筑的軸線 
    中軸線或視覺重心線。把握軸線是很有用的設計手法。
    對稱軸線:特征是莊重、雄偉、空間方向明確,有規(guī)則。性質1:左右物對于對稱軸線的對稱性越強,軸向強度越強。性質2:限定物的自對稱性越強,軸向強度反而減弱。
    非對稱軸線:一般與建筑形象的重心相一致。
    軸線的暗示:1、用功能性的墻體、坡道。2、用形的有序排列,如柱列、窗。3、線型連續(xù)的點列。4、墻面漏窗。5、形的軸向暗示。
    軸線的轉折手法:軸線的交叉、轉折、過渡較難。處理方法為1、作暗示性的飾物,起指路標作用。2、加強主要軸線的強度。比如說作起首處理。
    軸線的起訖及收頭:上海魯迅公園魯迅墓建筑,墓碑形似終端,但實際軸線未終了,應在墓碑后處理過渡物,如用松林,正如天王殿,正面是彌勒,后面是韋馱,就避免了造成軸線終結。
    建筑的虛實處理 
    虛和實即物質實體和空間,墻、屋頂、地面實,廊、庭院、門窗虛。虛又可以引伸到實墻的凹面,因為凹面增加了陰影和空間,而實又可以引伸到凸面。
    建筑立面的虛實法則 左右的虛實法則是對稱性的,左虛右實和左實右虛等價。分幾種節(jié)奏關系:大虛大實、小虛小實,以實為主和以虛為主都可以。隨機的、似對稱非對稱的較難把握。上下關系的虛實是不等價的。一般說,上下的虛實可以用三段式來處理。羅馬斗獸場,三層虛的連續(xù)拱圈上是一層實墻,顯得有一定視覺重量,立面形象完整,券間墻都作倚柱,其凹凸和陰影的作用,也增加了形象的虛的成分。某體育館頂有一個寬大的尾蓋,把原來外面的空間放在里外之間,增加了層次。
    空間和實體的關系?。薄⒖臻g為虛,實體為實,虛因實而生,實之目的是虛。2、構成空間的實體,因其大小、位置、形狀、質地等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構成空間的視覺能量。3、空間之應用,必須用實體來限定和表達。實例:上海教育會堂中庭空間,用水池切入,實樓梯聯系上下,玻璃引入街景。中國園林一般一面緊,一面松。上海商城入口,既封閉,又通透。杭州西湖小瀛洲水中有島,島中有水,虛中有實,實中有虛。
    建筑群的虛實分析 北京的傳統(tǒng)民居是組織了外實內虛的空間?,F代居住區(qū)將密集的住宅做成開放式,然后與公園相鄰,空間結構是公園(公共空間)-中庭(半公共空間)-小路(半私密空間)-住宅(私密空間)。蘇州網師園東部為多進式布局的居住性建筑,中軸線規(guī)劃,密集,中部為園林主體,水池形成大空間,為了增加層次,將水池東南角和西北角做成港灣形式,以小橋分割,西部以一墻之隔引向建筑,墻下一廊,引入的院子以池水和建筑收頭。杭州玉泉以兩個觀魚池為中心,組織起兩個院落,以景區(qū)之空始到建筑之實,又到魚池之空結束。西泠印社把山頂空間圍起來,但圍而不閉,宜于遠眺,疏密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