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民法典中無效法律行為的轉換制度

字號:

一、法條和制度內(nèi)容
    《荷蘭民法典》第三編財產(chǎn)法第二章法律行為中第42條規(guī)定,“無效法律行為的必要內(nèi)容與另一被視為有效的法律行為的必要內(nèi)容如此相符,以至于如果前一行為因為無效而被放棄,則后一行為將被做出的,前一法律行為被賦予后一法律行為的效力,但對行為當事人以外的利害關系人不合理的除外?!保ā皐here the necessary implication of a null juridical act corresponds to such a degree to that of another juridical act, which is to be considered as valid, so as to imply that the latter juridical act would have been performed had the former been abandoned because of its invalidity, then the former shall be given the effect of the latter juridical act, unless this would be unreasonable to an interested person not party to the act. ”)
    在法律行為效力部分,此條文規(guī)定了無效法律行為的轉換制度,使具備另一有效法律行為必要內(nèi)容的某一無效法律行為轉換成該另一有效法律行為。
    關于無效法律行為的轉換,《德國民法典》第1編總則第3章法律行為第2節(jié)意思表示中亦有相似規(guī)定,第140條轉換“無效的法律行為具備另一法律行為的要件,并且須認為在知道無效性時會愿意另一法律行為有效的,另一法律行為是有效的?!盵1]
    二、制度價值
    這一制度的制度價值在于有助于實現(xiàn)經(jīng)濟效率目的,可以高效經(jīng)濟的穩(wěn)定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通過法律行為的轉換達到用一個較次的規(guī)則代替無效的法律行為”[2],有助于當事人法律行為目的的部分實現(xiàn),省卻法律行為無效后當事人再進行另一有效法律行為的成本,促進交易的形成和進行。
    三、制度適用條件
    從條文內(nèi)容看,該制度的適用條件為:
    1.一個無效的法律行為具備另一個法律行為的必要內(nèi)容
    該必要內(nèi)容包括行為能力、處分權利、法律要求的行為形式和內(nèi)容要件等等,如將無效法律行為中得以成為另一有效法律行為要件的內(nèi)容抽離出來,即可以生成該另一有效的法律行為,這是法律行為得以轉換的基本條件。
    2.須有對當事人“欲使另一有效法律行為生效”的意愿推斷
    僅有另一有效法律行為的要件并不足以進行轉換,因為從立法目的考量,法律行為轉換制度的目的在于省卻當事人再次進行有效法律行為的成本從而徑行轉換,因此應以當事人知曉已做出的法律行為無效后即會做出另一有效法律行為為考量前提,如果當事人并沒有“欲使另一有效法律行為有效”的意圖,則轉換的作用和目的將不復存在,司法應當尊重而不是突破意思自治的邊界,“不應該導致一個和私法自治相違背的對當事人的約束,并完全無視當事人特別意思傾向以及當事人特別的想法”[3].因此,法律行為的轉換是“涉及到當事人事后進行表示的一種輔助手段”[4],主要根據(jù)當事人事后用語言或者行動明示的轉換意思,僅在“當事人的特別價值標準完全沒有根據(jù)時,即從一個正常人的思維出發(fā)是沒有根據(jù)時,才可以采用一個客觀上利益價值標準”[5]進行推斷,推斷是否存在進行轉換的當事人意愿。
    3.不存在不得轉換的限制
    法律行為轉換的制度價值在于經(jīng)濟效率,但是不應與法律的其他價值相沖突,例如公序良俗原則,不得損害他人利益原則等。所以如果法律行為轉換的效果會對當事人以外的利害關系人造成不合理影響,則不得進行法律行為的轉換。
    四、法律行為轉換的主要類型
    1.因缺乏法律規(guī)定的形式要件而無效的法律行為的轉換
    無效法律行為的無效原因在于不具備法律要求的形式要件的,可以將無效法律行為轉換成另一不需要形式要件的有效法律行為,例如將一個缺乏形式要件而無效的轉讓某地產(chǎn)的義務可以變?yōu)橐粋€約定地產(chǎn)的終身用益權的義務,將缺乏法律規(guī)定的形式要件而無效的某一遺產(chǎn)買賣行為轉換成就分配遺產(chǎn)而達成的協(xié)議等等。
    除因缺乏法律規(guī)定的形式要件而無效的法律行為的轉換這一主要類型外,還有缺乏其他法律要件而無效的法律行為的轉換,例如夫妻一方生前訂立的須經(jīng)另一方同意才能有效轉讓的合同,因未經(jīng)另一方同意而無效的,可以轉換成一個有效的繼承(例如遺贈)合同。
    2.根據(jù)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不能實施而無效的法律行為的轉換
    無效法律行為的無效原因在于違反法律禁止性規(guī)定的,可以轉換成法律效果相似的另一有效法律行為,例如將對法律禁止轉讓的權利的無效轉讓行為轉換成債法上的約定由他人行使。
    [1] 陳衛(wèi)佐譯著:《德國民法通論》第42頁 法律出版社 2004年5月第1版。
    [2] 弗盧梅,第32章第9c,轉引自[德]卡爾·拉倫茨著,王曉曄、邵建東、程建英、徐建國、謝懷軾譯:《德國民法通論》,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650頁。
    [3] [德]卡爾·拉倫茨著,王曉曄、邵建東、程建英、徐建國、謝懷軾譯:《德國民法通論》,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650頁,第647頁。
    [4] 同上2,第647頁。
    [5] 同上2,第6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