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訴法修正案草案:以代表議案為基礎的法律案

字號:

6月24日開始在京舉行的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有一項議程備受關注——審議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
    民事訴訟法是我國各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的基本程序法。我國現行的民訴法是在1982年頒布的民訴法(試行)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自1991年4月9日現行民訴法由七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這部法律至今已頒行16年。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王勝明,在受委員長會議委托作修正案草案的說明時指出,民訴法對于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保障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地審理民事案件,維護經濟社會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王勝明同時指出,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利益關系日趨多樣化,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民事糾紛日益增多,公民、法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民事案件大量增加,人民法院在審理和執(zhí)行過程中遇到了許多新的矛盾和難題,特別是廣大群眾對民事訴訟中“申訴難”、“執(zhí)行難”反映強烈。
    據了解,十屆全國人大組成以來,代表們在本屆舉行的5次全國人大會議期間,聯名提出修改民事訴訟法的議案共有90件。這當中,針對當事人“申訴難”、“執(zhí)行難”,要求完善審判監(jiān)督程序和執(zhí)行程序的議案就有57件,占總數的近三分之二。
    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江必新就是領銜提出議案、要求修改民訴法的代表之一。在今年3月舉行的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期間,他作為領銜人,與其他29名代表提出《關于修改民事訴訟法以解決“執(zhí)行難”、“申訴難”的議案》。與此前提出類似議案不同的是,江必新等代表還同時提交了民訴法修正案草案的建議稿。
    江必新長期從事法學研究和司法實踐工作。他在工作中,對“申訴難”、“執(zhí)行難”問題,一直十分關注。這份議案,就是他在長期調研并多方征求意見后形成的。
    江必新今天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申訴難”、“執(zhí)行難”的原因很復雜,但與民訴法不完善有直接關系。所以,應盡快修改這部法律。
    江必新介紹,他在這份議案中提出,首先,應修改民事審判監(jiān)督程序。民事審判監(jiān)督程序作為法律規(guī)定的一種特殊救濟程序,是確保裁判公正的最后一道訴訟環(huán)節(jié)。在司法實踐中,現行民事審判監(jiān)督程序本身的缺陷越來越顯現出來,影響和制約了審判監(jiān)督職能的發(fā)揮。具體體現在:由于現行民訴法對申請再審事由等規(guī)定不夠具體明確,造成人民法院對申訴案件是否符合再審條件難以把握,從而形成當事人有理無理均反復申訴,既使某些確有理由的申訴難以進入復查再審過程,又造成一些案件無限申訴、無限再審而浪費司法資源。因此,建議改革民事案件審判監(jiān)督制度,疏通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渠道,為當事人申請再審權利的行使提供平等、公開、高效的程序保障。同時,對當事人申請再審進行必要的規(guī)范和引導,防止權利濫用和司法資源浪費。
    關于“執(zhí)行難”,江必新認為,這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單靠法院自身無法有效解決,需要各有關部門密切協作,綜合治理。
    他在議案中建議,在民訴法中設置一個制度接口,提供一個基本的依據,通過多部門共同協作,形成綜合治理執(zhí)行難的工作格局。譬如可以規(guī)定:被執(zhí)行人不依法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有關行政管理機關應當根據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或者人民法院協助執(zhí)行通知書,對被執(zhí)行人出境等活動采取相應的限制措施。同時現行民訴法關于強制措施的規(guī)定存在罰款金額過低等問題,建議予以修改。
    在這件議案提交前,民事訴訟法修改已列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guī)劃和今年的立法計劃。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委托,法工委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有關的立法調研工作。中央關于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方案也提出,要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申訴難”和“執(zhí)行難”問題。
    江必新等代表提出的議案,引起立法機關的高度重視。法工委認真研究后認為,這次修改民訴法主要應解決意見反映集中、修改條件比較成熟的問題。江必新等代表提出的議案質量較好。為了發(fā)揮全國人大代表積極提出高質量議案、促進立法工作的作用,法工委以該議案為基礎,吸收其他代表有關議案的意見,并考慮專家的建議,會同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多次研究修改,最終形成了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
    記者翻閱由委員長會議提請常委會會議審議的民訴法修正案草案時發(fā)現,江必新等代表在議案提出的細化再審條件、強化強制執(zhí)行措施等內容,均被吸收到草案中。
    有專家指出,直接以代表議案為基礎,形成立法機關審議的法律草案,這在過去的立法工作中并不多見。這反映出代表提出的議案質量越來越高,也說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越來越重視發(fā)揮代表作用。以代表議案為基礎形成法律案,不僅可以充分發(fā)揮代表作用,也有利于提高立法效率,節(jié)約立法成本。
    在得知自己領銜提出的議案,在短短的三個多月后即成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法律草案時,江必新說:“這反映出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近年來一再強調的要充分發(fā)揮代表作用的工作思路。代表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代表提出的議案和建議辦理的速度越來越快、質量越來越高,也會進一步激勵代表們更認真地履行職責,提出高質量的議案和建議。這樣,就形成了一種良性的循環(huán)?!?BR>    據王勝明介紹,此次對民訴法的修改,主要是對其中的審判監(jiān)督程序和執(zhí)行程序作出修改。此前各方面也比較關注的民訴法中關于一審普通程序、簡易程序、二審程序、涉外民事訴訟程序、公益訴訟制度、證據制度、調解制度等,立法機關將繼續(xù)調研,征求意見,待條件成熟再修改民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