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管理與實務1K411033改性瀝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工藝要點

字號:

1K411033改性瀝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工藝要點
    ①拌制、施工溫度:根據(jù)改性劑類型、改性瀝青的黏稠情況,按改性瀝青的黏-溫關系確定改性瀝青混合料拌制、壓實溫度。通常比《瀝青路面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092—96)中要求的普通瀝青混合料施工溫度高10~20℃,特殊情況經(jīng)試驗確定。
    ②改性瀝青混合料宜隨拌隨用,需要短時間貯存時,時間不宜超過24h,貯存期間溫降不應超過10℃,且不得發(fā)生結合料老化、滴漏及粗細集料離析現(xiàn)象。
    ③改性瀝青混合料運輸中一定要覆蓋,施工中應保持連續(xù)、均勻、間斷攤鋪。
    ④因為黏稠,所以改性瀝青混合料攤鋪后應緊跟著碾壓,充分利用料溫壓實。在初壓和復壓過程中,宜采用同類壓路機并列成梯隊操作,即全攤鋪寬度上碾壓,不宜采用首尾相接的縱列方式。
    采用振動壓路機碾壓時,壓路機輪跡的重疊寬度不應超過20cm,但在靜載鋼輪壓路機工作時,輪跡重疊寬度不應少于20cm。
    振動壓路機碾壓時的振動頻率、振幅大小應與路面鋪筑厚度相協(xié)調(diào),厚度較小時宜采用高頻低振幅,終壓時要關閉振動。
    ⑤接縫
    縱向縫——攤鋪機梯隊攤鋪時應采用熱接縫;特殊情況時,采用冷接縫,冷接縫有平接縫、自然縫。切除先鋪的舊料,刷粘層油再鋪新料,搭接10cm一起碾壓。
    橫向縫——中、下面層可采用平接縫或斜接縫,上面層應采用平接縫,宜在當天施工結束后切割、清掃、成縫。接縫攤鋪前,先用直尺檢查接縫處已壓實的路面,切除不平整及厚度不符合要求的部分,涂刷粘層油并用熨平板預熱,鋪上新料后一起壓實,騎縫先橫向后縱向碾壓,注意要考慮新料的松鋪系數(shù)。
    1K411040掌握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
    1K41104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構造特點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由水泥混凝土板、基層、墊層組成。
    ①水泥混凝土路的面層在自然環(huán)境條件下直接承受車輛荷載及各種環(huán)境影響。應具有較高的抗彎、拉能力和耐久性;同時應具備良好的耐磨、抗滑、平整和低噪聲的表面特性。
    按組成材料和施工方法不同,可采用普通混凝土、碾壓混凝土、鋼筋混凝土、連續(xù)配筋混凝土、裝配式混凝土、鋼釬維混凝土等。就地澆筑的普通混凝土路面(簡稱混凝土路面)目前廣泛采用。
    ②在水泥混凝土板下設置基層,給混凝土提供穩(wěn)定均勻的支撐,更重要的是能防止唧泥和錯臺,抗冰凍和抗?jié)B水,保證路面強度和延長使用壽命。它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表面平整密實、強度均勻、整體性好、防水。水泥穩(wěn)定砂礫、石灰煤渣、石灰粉煤灰混合料、石灰土等是整體性較好的基層材料。
    ③為改善路基濕度狀況和提供均勻支撐,并為基層施工提供較堅實和穩(wěn)定的基礎,可在路基頂面鋪設墊層。為改善基層的耐水性和耐久性,國外還在路基頂部設置一定厚度的瀝青墊層。
    普通混凝土路面具有強度高、穩(wěn)定性好、耐久性好、壽命長、夜間行車條件好、養(yǎng)護費用少、承受交通量大、無污染等優(yōu)點。但材料(水泥和水)用量大、有接縫、開放交通較遲、修復困難是其明顯的缺點。
    1K41104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藝要點
    (1)混凝土的攪拌和運輸
    ①混凝土配合比:應保證混凝土的設計強度、耐磨、耐久及拌合物的和易性,在冰凍地區(qū)還要符合抗凍性要求。按抗壓強度(標準試件尺寸:150mm×150mm×150mm)作配合比設計,以抗折強度(標準試件尺寸:150mm×150mm×550mm直角棱柱體小梁)作強度檢驗。拌合物坍落度宜為1.0~2.5cm。應嚴格控制水灰比,城市道路的水灰比不應大于0.50。當粗細集料均干燥時,混凝土的單位用水量,采用碎石時為150~170kg/m3?;炷恋纳奥剩瑧此?礫)石和砂的用量、種類、規(guī)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確定,根據(jù)不同要求,可選用適當?shù)耐饧觿?BR>    選定砂率并經(jīng)試配,確定拌合物的理論配合比,在施工時,根據(jù)現(xiàn)場集料的含水率,換算成施工配合比。
    ②攪拌:所用的砂、石、水泥等均應按允許誤差過秤(袋裝水泥要抽查),實測砂、石含水率,嚴格控制加水量。拌合物每拌次最短攪拌時間應根據(jù)攪拌機的性能、拌合物的和易性確定。如1500L強制式攪拌機拌制低流動性混凝土最短需180s。
    ③運輸:拌合物從出料到澆筑完畢的允許最長時間,根據(jù)水泥初凝時間及施工氣溫確定。城市道路施工中,一般采用連續(xù)攪拌車運送。運輸車輛要防止漏漿、離析,夏季要遮蓋,冬季要保溫。
    (2)混凝土的澆筑
    ①模板:宜用鋼模板。如采用木模板,應質(zhì)地堅實,變形小,無腐朽、扭曲、裂紋,且用前須浸泡。高度與混凝土板厚一致。模板應穩(wěn)固,搭接準確,緊密平順,接頭及模板與基層接觸處不得漏漿。模板內(nèi)側面應涂隔離劑。
    ②攤鋪:板厚不大于22cm時,可一次攤鋪,大于22cm時,分二次攤鋪,下部厚度宜為總厚的3/5。應考慮振實預留高度。防止拌和物離析。
    ③振動(搗):對厚度不大于22cm的混凝土板,邊角先用插人式振動器,再用平板振動器縱橫交錯全面振動,應重疊10~20cm,然后用振動梁拖平。在同一位置振動時間,應以拌合物停止下沉、不再冒氣泡并泛出水泥漿為準,不宜過振。插入式振動器移動間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徑的1.5倍,至模板的距離不應大于其作用半徑的0.5倍。振動時應避免碰撞模板和鋼筋。應隨時檢查模板,發(fā)現(xiàn)下沉、松動、變形要及時糾正?;炷琳綍r,嚴禁用純砂漿找平。最后采用振動梁和鐵滾筒整平,鐵抹子壓光,沿橫坡方向拉毛或采用機具壓槽,城市道路拉毛、壓槽深度應為1~2mm。
    ④接縫:伸縫應與路面中心線垂直;縫壁必須垂直;縫寬必須一致;縫中不得連漿??p上部灌填縫料,下部設置脹縫板并安裝傳力桿??s縫采用切縫機施工,當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25%~30%時切割,深度為板厚的1/3,縫中應灌填縫料??v縫施工縫有平縫、企口縫等形式。灌填縫料時,縫壁必須干燥、粗糙。縫料灌注深度宜為3~4cm,夏天施工時縫料宜與板面平,冬天宜稍低于板面。
    (3)混凝土養(yǎng)護。有濕法養(yǎng)護和薄膜養(yǎng)護。養(yǎng)護時間宜為14~21天。在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40%以后,可允許行人通過。特殊情況,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80%以上時即可開放交通。拆模時間應根據(jù)水泥品種、氣溫和砼強度增長情況確定。如晝夜平均氣溫20℃時,允許拆模時間為30h(普通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