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技術標準需掌握的部分(三)

字號:

4.1.1 模板及其支架應根據(jù)工程結構形式、荷載大小、地基土類別、施工設備和材料供應等條件進行設計。模板及其支架應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wěn)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澆筑混凝土的重量、側壓力以及施工荷載。
    說明:4.1.1 本條提出了對模板及其支架的基本要求,這是保證模板及其支架的安全并對混凝土成型質量起后果要作用的項目。多年的工程實踐證明,這些要求對保證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是必需的。本條為強制性條文,應嚴格執(zhí)行。
    4.1.3 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順序及安全措施應按施工技術方案執(zhí)行。
    說明:4.1.3 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順序及相應的施工安全措施對避免重大工程事故非常重要,在制訂施工技術方案時應考慮周全。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時,混凝土結構可能尚未形成設計要求的受力體系,必要時應加設臨時支撐。后澆帶模板的拆除及支頂易被忽視而造成結構缺陷,應特別注意。本條為強制性條文,應嚴格執(zhí)行。
    4.2.7 現(xiàn)澆結構模板安裝的偏差應符合表4.2.7的規(guī)定。
    檢查數(shù)量:在同一檢驗批內,對梁、柱和獨立基礎,應抽查構件數(shù)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對墻和板,應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間抽查10%,且不少于3間;對大空間結構,墻可按相鄰軸線間高度5m左右劃分檢查面,板可按縱、橫軸線劃分檢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表4.2.7 現(xiàn)澆結構模板安裝的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
    項 目 允許偏差(mm) 檢驗方法
    軸線位置 5 鋼尺檢查
    底模上表面標高 ±5 水準儀或拉線、鋼尺檢查
    截面內部尺寸 基 礎 ±10 鋼尺檢查
    柱、墻、梁 +4, -5 鋼尺檢查
    層高垂直度 不大于5m 6 經(jīng)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
    大于5m 8 經(jīng)緯儀或吊線、鋼尺檢查
    相鄰兩板表面高低差 2 鋼尺檢查
    表面平整度 3 2m靠尺和塞尺檢查
    注:檢查軸線位置時,應沿縱、橫兩個方向量測,并取其中的較大值。
    4.3 模 板 拆 除
    主 控 項 目
    4.3.1 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表4.3.1的規(guī)定。
    檢查數(shù)量:全數(shù)檢查。
    檢驗方法:檢查同條件養(yǎng)護試件強度試驗報告。
    表4.3.1 底模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要求
    構件類型 構件跨度(m) 達到設計的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
    標準值的百分率(%)
    板 ≤2 ≥50
    >2,≤8 ≥75
    >8 ≥100
    梁、拱、殼 ≤8 ≥75
    >8 ≥100
    懸臂構件 - ≥100
    說明:4.3.1 由于過早拆模、混凝土強度不足而造成混凝土結構構件沉降變形、缺棱掉角、開裂、甚至塌陷的情況時有發(fā)生。為保證結構的安全和作用功能,提出了拆模時混凝土強度的要求。該強度通常反映為同條件養(yǎng)護混凝土試件的強度??紤]到懸臂構件更容易因混凝土強度不足而引發(fā)事故,對其拆模時的混凝土強度應從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