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導(dǎo)游詞:黃山太平湖-黃金島導(dǎo)游詞

字號:

各位游客:
    歡迎你們來黃金島觀光游覽,很高興能有機會給大家服務(wù)。黃金島位于素有“黃山情侶”之稱的太平湖精華地段,面積300多畝。島上峰戀疊翠,山環(huán)水繞,終年濃蔭覆蔽,因此被譽為太平湖上一顆璀燦的明珠。黃金島作為一處新興的旅游景點,景色別致獨特,島中有湖,湖中有島,有人稱之為“瀛洲仙境”。如果從空中俯瞰,全島十多座小山參差錯落,排列有序,仿佛十八羅漢橫臥于碧波之上,因此,黃金島又有“十八羅漢臥南海”之稱。
    各位游客,現(xiàn)在先讓我們來看《黃金島記》(引導(dǎo)游閱讀)??赐辍饵S金島記》,我們已經(jīng)對黃金島的全貌和開發(fā)建設(shè)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下面,請跟我來。
    我們眼前這座仿樺牌樓,叫“瀛洲仙境”坊,坊柱上掛有兩副對聯(lián)(根據(jù)需要介紹對聯(lián)內(nèi)容,詳見《楹聯(lián)賞析》)。
    我們腳下這條水泥道,一邊通向“映碧樓”,一邊通往羅陷墓和香花寨,先讓我們到羅陷墓去看看吧。(帶領(lǐng)游客趟在通往羅陷墓的道上,邊走邊向游人介紹)黃金島的景色以自然取勝。你們看,這兩旁的樹林,常年蔥綠。如果你是春天來玩,杜鵑花開,蘭花飄香,漫步其間,賞花觀景,十分愜意!如果在盛夏時兇,驕陽似火,但當(dāng)你穿行在林蔭小道上,涼風(fēng)習(xí)習(xí),通體舒泰,真是一種難得的享受。轉(zhuǎn)過這道彎向右,就是羅隱墓了。羅陷是晚唐時期一個詩人、小品文作家。在晚唐詩壇上與生長在原太平縣杜家村的晚唐詩人杜荀鶴齊名。現(xiàn)在杜荀鶴的家已經(jīng)不可能看到了,早在20多年前太平湖建成蓄水時就被淹沒,地點就在太平湖中部共幸碼頭附近的水面開闊處。羅陷晚年為尋訪杜荀鶴,從浙江來到安徽太平,最后就老死在今天太平湖一帶。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看羅陷墓。(引導(dǎo)游客看《羅陷墓志銘》,可根據(jù)需要介紹羅陷的一首詩:“根盤蛟蜃路藤蘿,四面無塵輟棹過。得似吾師始惆悵,眼前終日有風(fēng)波”。)
    大家一定感到羅陷墓太凄涼了吧,這大概是中國文人墓的一大特色。荒草凄凄,訪顯出文人風(fēng)骨。雖然墓葬簡陋了些,但它終年背倚青山,面對碧水,風(fēng)水可是不錯的啊!香花寨小別墅外觀古樸原始,內(nèi)部現(xiàn)代設(shè)施一應(yīng)俱全,在此住上一晚,具有一種特殊享受。
    現(xiàn)在請大家到“映碧樓”去看看。1993年初夏,原新華社社長穆青先生來黃金島游覽,不禁為島上風(fēng)光所陶醉,欣然題定了“映碧樓”三個大字,并撰寫了一幅對聯(lián)。1993年10月,金秋時節(jié),黃金遍又迎來了一批貴客。中國詞壇泰喬羽攜閆肅、鄭南、曉光、石祥、王立平等100多位詞曲家來到黃金島,隨行的還有歌唱家郁鈞劍、萬山紅,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王剛等,中央電視臺文藝派出了攝制組跟蹤拍攝。后來這些詞曲家們回去后每人都為太平湖、黃金島奉獻了歌詞,并有十多首譜了曲。在中央電視臺曹勇先生的大力支持下,請彭麗媛等歌星演唱,制成了音樂盒帶。(轉(zhuǎn)到正門)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幅對聯(lián),就是湖南詞人于沙先生當(dāng)時游島后題定的。大家注意到?jīng)]有,這門的橫匾“白云山水”四個大字,很有特點,它出自我們安徽青年書法家俞大文之手。如“白”字仿佛一只白鵝浮于水面,悠閑自在;“云”字好象濃云密布,雨水欲滴之狀;“山”就象是三座山峰,聳然挺立;“水”就更是一條河流在潺緩流淌,動感強極了。
    好,轉(zhuǎn)了這么一圈,暫且讓我們到“映碧樓”里休息一下。
    現(xiàn)在大家請跟我上二樓。上面不僅有一覽太平湖山光水色的觀景臺,還有獨具特色的黃山烙畫藝術(shù),但無論是作畫材料,還是作畫的工具,都與國畫有著天壤之別,因此,構(gòu)成一一種獨特的藝術(shù)品類,很值得一看(請大家欣賞烙畫作品)。
    (帶領(lǐng)游客走出“映碧樓”,往“青松閣”方向走去,邊走邊介紹湖中。)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這一漲碧水,就是湖中湖了,它是黃金島最為別致的特色,具有廣闊的開發(fā)前景。下一步將開展垂釣、小型游艇等多種水上娛樂活動,如果過一個時期你們再來游玩,將可以盡情嬉戲,玩?zhèn)€痛快了。各位游客,黃金島作為黃山國家森林公園五大景區(qū)之一,是景點美、環(huán)境最幽靜、人文最集中的地方。為了修建這些亭臺樓閣和蜿蜒于山戀林中泉水泥道,總計花費了近300萬元,現(xiàn)在還只是第一期開發(fā),下一步第二期開發(fā)還要投入500萬元,到那時這座小島就會變得更加迷人。
    我們就要踏上盤龍道了。眼前這座山崗蜿蜒迭宕,遠看就仿佛一條盤旋的臥龍。相傳,遠古時候,在遙遠的南海之中,有一座龍宮,龍王有一龍子不甘心束縛,偷偷地跑出來,到處游蕩,不知不覺中迷失了方向,在這山谷小澗里一待就是幾萬年。不想幾萬年過中過去,小龍子還靜靜地臥在這里。等你走上龍脊,站在龍身上,說不定這小龍會突然醒來,騰云而走,馱著我們龍宮去趟一趟,說不定哪位會被龍王看中,成為龍王的乘龍快媚呢!
    前面這座小亭叫“聞浪聽濤”亭。你們看小亭成三角形,依地勢而修建,仿竹節(jié)亭柱配上綠色琉璃瓦,很富有自然之妙趣。如果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欣賞一下兩邊柱屯上的對聯(lián)。(帶領(lǐng)游客欣賞聯(lián)文)如果在有月光的夜晚,獨自來這亭中小坐,看湖面浪起,月碎浪波,聽松濤陣陣,遙想太古,一定會有說不盡詩情畫意。有機會你們也不妨來此一試喲!
    現(xiàn)在我們就要踏上“百步云梯”了,它們稱“登云梯”整整一百個臺階,陡峭高聳,真有登云踏霧這感。下面這座小拱橋名叫“步月橋。你們看,這圓月映在山中。走在橋上,真有跑到蟾宮去找嫦娥,要吳剛棒桂花酒給你喝!不要遺憾,見不到嫦娥,我們也能遇見一位被貶到凡界的仙人,“太白亭”就要到了。詩仙李白可是實實在在到這里來過幾趟。大家別急,先讓我們來看看這篇碑記。(引導(dǎo)游客閱讀《修建太白亭記》)。
    李白在唐代詩名頗大,普被唐明李隆基召入宮中,為皇上吟詩作歌。誰知李白生性傲慢,對楊貴妃、高力士不敬,被貶出宮,流入夜朗,路途遇到大赦后,便云游四方。他一生先后多次來過我們安徽,并到過黃金島附近桃花潭、碧山、龍門山、陵山、黃山等地,先后逗留半年之久,多次往返于現(xiàn)在的黃金島下。李白素有“斗酒詩百篇”之稱,他每到一處都寫下了不朽的詩篇。你們看碑上所刻的這首詩,就是在離這里面遠的龍門山東亭寫的。(可以帶讀《涇溪東亭寄鄭少府諤》一詩)這座“太白亭”就是為了紀(jì)念李白而建,大家可以欣賞一下亭柱上的兩幅對聯(lián)。汪倫住涇縣水東,當(dāng)?shù)匾缓朗?,曾多次邀李白來玩,李白嫌涇縣水東不出名,不想去,久久不愿赴約,后汪倫又寫一信,再次相邀,信中寫到:"聞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詭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閱此信后眉飛色舞,水東有此等好景和繁華的街市,哪能不去?因此,他立刻動身,從太平出發(fā),經(jīng)三六六刺,過澀灘,游九里潭,羅浮潭直至桃花潭,李白見此地、此景并不像信中描繪的那樣,就問汪倫,汪倫李白十里桃花是潭名,萬家酒店是姓萬的人家開的酒店,名氣有加,李白哈哈大笑,才知道汪倫為邀自己來此地,汪倫是何等的用心良苦,汪倫陪著李白游覽附近的山川景致,飲酒、對詩,無話不談,真是山水有情人有義,李白離開時汪倫送名馬八匹,官錦十端,并領(lǐng)著眾鄉(xiāng)親送到渡口邊,揮手告別,難舍難分,李白此時此刻感動萬分,心潮澎湃,脫口而出,"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這首名詩就是在這種,游了這么長時間,我想大家肯定有點累了,還是到“沁心閣”去小坐片刻,喝點茶聽聽音樂吧。
    (不定期領(lǐng)大家喝茶、聽音樂,可以附帶介紹下下太平猴魁茶。)
    大家可以一邊喝茶,一邊欣賞“沁心閣”四周的景色。
    這是“逸心齋”,里面?zhèn)溆屑埞P,專供有意者題詩作畫的地方,誰有雅興的話也可以興之所至,給我們留下墨寶。
    沿著這條湖濱小道往前就到北碼頭了。如果太平湖水漲起來,正好是人在水邊走,水?dāng)r人影游,真是別有一番情趣上心頭啊。這座仿竹牌樓,叫“山湖一覽”坊,恰好與南碼頭的仿松牌樓遙遙相對,南北響應(yīng),構(gòu)成松竹和諧的格調(diào)。(可借機引導(dǎo)游客欣賞坊柱上的兩幅對聯(lián))
    黃金遍的風(fēng)光我們已經(jīng)欣賞領(lǐng)略了一遍,是否也有這幅對聯(lián)所寫的“波涌峰巒金島秀,風(fēng)生棹漿碧湖春”的感覺,但愿黃金島能留給大家一個美好的印象,歡迎下次再來。(送游客上船)再見!
    附:楹聯(lián)賞析黃金島修建太白亭
    遠眺七十二峰黃山黃金一脈相承麻溪水
    回想一千余載白鷺白鷴萬人同唱青蓮詩
    野煙千疊山外景
    漁唱一聲月中天
    以上二聯(lián)為“瀛洲仙境”坊柱聯(lián),均為游山松子作。
    第一聯(lián)寫黃山與黃金島、李白與黃金島的關(guān)系。麻溪,又稱麻川、麻溪河,發(fā)源于黃山天都、蓮花兩大主峰,匯聚黃山南波諸峰之水,經(jīng)譚家橋、三口、仙源、新明注入太平湖。白鷺、白鷴,鳥名。均系李白(號青蓮居士)詩中詠之物,見《涇溪東亭寄鄭少府諤》和《贈黃山胡公求白鷴》兩首詩。
    第二聯(lián)系描寫黃金島周圍景色之作。
    翡翠一洧波光萬頃乘槎恰似瑤臺客
    碧峰千點白鷺數(shù)行踏歌猶憶謫仙人
    摘黃山幾片翠綠染詩潤畫
    舀太平一飄碧藍濯面洗心
    以上二聯(lián)系“映碧樓”門聯(lián)。
    第一聯(lián)為原新華社社長、高級記者穆青1993年初夏游黃金島時所題。全聯(lián)側(cè)重定景,即景抒情。槎,木筏,這里指小船?,幣_,瑤為美玉,這里有美麗仙境之意。踏歌,系古代一種歌舞形式,一般為多人表演,大家手拉手,雙腳輕踏,兩手?jǐn)[動。在今桃花潭東岸尚有“踏歌古岸”牌樓,系紀(jì)念李白當(dāng)年寫《贈汪倫》一詩而建。謫仙人,本意是從仙界貶為凡塵之人,這里即指李白。
    第二聯(lián)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音樂協(xié)會會員、湖南韻文學(xué)學(xué)會會長、一級作家于沙,1993年10月參加中國音樂文學(xué)學(xué)會第四屆年會時游黃山、太平湖后作。全聯(lián)借景述心聲,自然貼切,不著半點痕跡,實屬上乘之作。
    倚欄思太古,枕石聽松濤。浪起一湖月,鳥鳴四季歌。
    以上二聯(lián)系“聞浪聽濤”,亭柱聯(lián),松子作。兩聯(lián)均從周圍景色入手,第一聯(lián)側(cè)重于描景狀物。第二聯(lián)描寫太平湖優(yōu)美的意境。
    半亭清風(fēng)山與水,一船明月酒和詩;一片湖光比西子,千秋絕句唱東亭。
    以上二聯(lián)系太白亭柱聯(lián),松子撰句。
    第一聯(lián),貌似寫景,實為緊扣他白一生飄泊、酒詩作伴的特點,既寫了太白亭周圍的景色,又表現(xiàn)了李白崇尚自然的內(nèi)涵。
    第二聯(lián),融寫景、敘事于一體,上聯(lián)表現(xiàn)太平湖光山色之美,用西湖作比;下聯(lián)從李白《涇溪東亭寄鄭少文化教育諤》一詩說來,工整貼切,不離太白亭,主題分明。
    是否騰云而來十八羅漢臥南海
    無疑自此以往一個詩仙游東亭
    波涌峰巒金島秀
    風(fēng)生棹漿碧湖春
    以上二聯(lián)為“山湖一覽”坊柱聯(lián)
    第一聯(lián)作者永松,側(cè)重于定事,上聯(lián)借黃金島別稱“十八羅漢臥南?!背删?,下聯(lián)記李白游東亭事,對仗工整、巧妙。
    第二聯(lián)為徽州籍書法家黃澍撰句,寫島上湖光景色,高度概括,整體感強。
    雨前烹茗說風(fēng)流杯杯心底氤氳
    雪后煮酒論英雄個個面上桃花
    游目騁懷翠壑丹崖皆入畫
    賞心樂事白云紅葉自成詩
    以上二聯(lián)為“沁心閣”門聯(lián),游山撰句。
    第一聯(lián)緊扣茶室特點,明寫品茗,飲酒,實則抒發(fā)胸中感受。“雨前烹茗”、“雪后煮酒”都不失為人生一大快事,如若有三、兩好友,圍坐一桌,品茗飲酒,賞奇景,談古今,真是人生之境界也。
    第二聯(lián)重在寫景,通過翠壑、丹崖、白云、紅葉,高度贊揚了黃金島景色之別致、迷人。
    夜半漁火點點畫
    春闌鳥鳴句句詩
    此為“逸興齋”門聯(lián),尤姍撰句。全聯(lián)意在贊美黃金島及周圍景色,滿目皆畫,俯拾即詩,可謂信手拈來,任君賞玩。
    黃金島記
    黃金島,居太平湖中,又稱十八羅漢臥南海。全島呈心字形,簇擁于碧波之上。遠觀如蓮蕊飄舉,儀態(tài)萬方。湖水探入島心,成湖中島、島中湖狀。島上濃蔭覆蔽,景色宜人。游島漫步,恍入人間仙境。踏石階,走曲徑,聽鳥語,聞花香,耳清目明,心蕩神馳。放眼島外,湖水浩淼,鷗鷺飛掠,舟楫往來,漁歌互答。碧水盡處,青山逶迤,有茶園竹海,粉墻碧瓦,仿佛天然畫屏,環(huán)立四周。去島登舟,東有桃花潭,南有神仙洞,西有陵陽山,北有新豐碧山,皆千年勝跡,水路可達。唐時,即有李白、羅隱等,溯涇川,歷麻溪,往來其間,寫下不朽詩篇。一九七0年筑湖成島后,莫名多年。一九九二年,國營游山林場獨具慧眼,拆巨資,將其作為黃山國家森林公園五大景區(qū)之一,進行開發(fā),修路筑亭后,方浙為人知,名人佳士,偶有所至。一九九三年十月金秋,喬羽等一百多中國詞壇名家興會島上,賦詞作歌,影響日大。此后,登島游賞者,絡(luò)繹不絕。今值開發(fā)者著力挖掘其文化內(nèi)涵,使之日臻完善之際,謹(jǐn)作此文以記之。
    一九九五年冬松子撰并書刊號白泉鐫
    修建太白亭記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以詩,召入翰林,世稱李翰林。白生性倜儻,才情逸邁,少時即懷報國之心,仗劍去國,辭親遠游,遍歷四海內(nèi)之名山大川。白曾先后五入皖境,且老死當(dāng)涂。唐天寶十三年,應(yīng)涇川名士汪倫之約,至桃花潭,游宴數(shù)日,盤桓于碧潭之上,寫有“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之千古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