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響深遠的上一輪金融風暴爆發(fā)10年后,亞洲各國各地區(qū)蓬勃的經(jīng)濟發(fā)展又一次面臨著嚴峻局面。以油價和食品價格上漲為先導的高通脹四處蔓延,毫不客氣地侵蝕著亞洲人民從普遍經(jīng)濟增長中分享到的財富,而來自大洋彼岸的次級債危機,又隨時可能打擊各國各地區(qū)實體經(jīng)濟的活力和后勁。
被公認為新的全球經(jīng)濟發(fā)動機的亞洲,走到了十字路口,能否渡過難關,變危機為機遇,不僅考驗著30多億亞洲人民的信心和耐心,更考驗著亞洲主要政策制定者們的政治經(jīng)濟智慧與相互合作精神。
崔英是一家韓國公司駐華管理人員,經(jīng)常往返中韓兩國之間。她在首爾的家里有一輛轎車,但隨著油價的上漲,她現(xiàn)在不開車而改乘地鐵了。
“沒有辦法,汽油比過去漲了30%,每升1700韓元(1000韓元兌1美元,折合人民幣約7元),坐地鐵更加劃算。”崔英對記者說。
崔英只是面臨物價上漲壓力的4900萬韓國居民中的普通一員。今年2月,韓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上漲3.6%,連續(xù)3個月超過3%。
不僅僅是韓國,進入2008年,漲價成了整個亞洲共有的“風景線”。自1997年金融危機以來,高通脹又一次考驗著亞洲各經(jīng)濟體的抗風險能力。
米價飆升助推通脹
亞洲開發(fā)銀行預測, 2008年亞洲國家總體通貨膨脹率將升至5.1%,可能創(chuàng)出10年以來水平。而去年9月份該行預測的數(shù)據(jù)只有3.8%。亞行表示,燃料和食品價格的上漲,是亞洲這一輪通貨膨脹的主要推力。
在中國,由于春節(jié)和雪災氣候的影響,2月CPI上漲了8.7%,再次創(chuàng)出12年來新高,食品價格上漲尤為明顯,多達23.3%,其中,肉禽及其制品、鮮菜、油脂的價格同比分別上漲45.3%、46%和41%。
分析師們說,中國3月份CPI上升還會超過8%,全年CPI升幅將超過政府早先制訂的4.8%左右的目標。通貨膨脹正成為中國經(jīng)濟的主要風險之一。
作為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國,泰國大米價格是國際市場米價的基準,而現(xiàn)在它則成了亞洲通脹最新的助推劑。3月27日,泰國大米從前一天每噸580美元大幅漲至每噸760美元,漲幅超過30%,達到20年來的點。香港市場預測,由于泰國大米失收,最快在5月份泰國出口米價將由目前每噸1300美元增至2000美元,零售價可能提高二至三成。
泰國米價大漲后,全球第二和第三大米出口國越南和印度當即呼應。3月28日,越南方面表示,今年大米出口量將減少20%,印度當天也宣布,將出口大米大幅調高近一半,由每噸650美元漲至每噸1000美元。兩國大幅削減大米出口量,導致全球大米供給突然減少了30%。
大米漲價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通脹的嚴重性。2007年,國際市場大豆價格漲至34年來新高,玉米價格漲至11年來,小麥和油菜籽的價格更創(chuàng)出歷史紀錄。今年一季度亞洲最重要的農產品之一大米的價格飆升,為這出大戲推波助瀾。
在食品和燃料價格上漲的推動下,越南成為亞洲地區(qū)通脹最嚴重的國家之一。3月份越南CPI 上升19.4%,而緊隨中國之后居亞洲經(jīng)濟增長速度第二的印度,在3月22日起的一周內,CPI上升至7%,創(chuàng)出3年來的新高。
高油價為始作俑者?
“毫無疑問,通脹正在成為亞洲各國經(jīng)濟的問題,其嚴重性已超過次級債危機的風險?!敝袊?jīng)濟學家曹和平說,“需求拉動、成本上升和流動性擠入三大原因推高了亞洲的通貨膨脹?!?BR> 曹分析稱,一斤肉要“吃”掉三斤半糧食,隨著中國等一些新興市場國家人均收入提高,居民對肉類食品需求確實在增加,這推動了糧價上漲,同時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超過了亞洲企業(yè)技術更新?lián)Q代所能消化的成本上升,最終將負擔轉嫁給消費者。
“通脹在亞洲新興市場國家的程度要大于西方成熟市場國家,原因在于過去5年內,亞洲各經(jīng)濟體的需求上升最快,本國(地區(qū))貨幣普遍存在升值預期,貨幣發(fā)行量大,吸引熱錢不斷進入?!辈軓娬{。
中國能源網(wǎng)信息總監(jiān)韓曉平則認為,目前亞洲通脹的始作俑者是高油價,石油價格持續(xù)上升推高了糧食價格,最后波及工業(yè)品和消費品價格。按其分析,現(xiàn)代農業(yè)可以稱之為石油農業(yè),因為化肥來自于石化和天然氣深加工產品,拖拉機等農用機械需要柴油,而豬肉主要成本來自于飼料,飼料成本主要來自于玉米,玉米則被加工成乙醇。
“這是一個低效率的循環(huán),可再生系數(shù)較低,因而最終會導致油價和糧食價格雙雙上漲。”他說。
曹和平則相信,亞洲各國的通脹實際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最初,亞洲地區(qū)國家的幣值和成本較低,可貿易品價格較低,競爭力較強,當順差達到一定程度后,國外資金加速進入亞洲房地產和股市等資產市場,并進行項目投資。
“這種累積效應越來越大時,將傳導至實體經(jīng)濟領域,最終推高國內非貿易品價格,”曹指出,“由于幣值和土地等要素價格上漲,反過來再推動貿易品價格上漲,最終導致明顯的通貨膨脹?!?BR> “抗脹”之道
當代歷幾次油價暴漲引發(fā)的石油危機和通貨膨脹,都會帶來大規(guī)模的經(jīng)濟衰退。
第一次石油危機發(fā)生在1973年~1974年。國際油價從每桶3美元暴漲到12美元,造成美國GDP下降4.7%,歐洲GDP下降2.5%,日本GDP下降了7%。1979年~1980年,伊朗爆發(fā)革命,隨后伊朗和伊拉克開戰(zhàn),引發(fā)第二次石油危機,美國GDP下降了3%。
如今油價已漲至每桶100美元以上,美國經(jīng)濟又步入衰退,亞洲各國經(jīng)濟會安然無恙嗎?
日前在越南舉行的東盟財長會議上,東盟各國財長一致表示,由于近期食品和原油價格高漲,通脹危險加劇,易引發(fā)嚴重經(jīng)濟問題,各國應高度警惕并采取措施應對全球經(jīng)濟下滑以及價格水平不斷攀升。
越南政府于上周宣布一攬子應對措施,如實施貨幣從緊政策,控制財政支出,對一些必需品實施價格控制以及保障重要物資的供求平衡。為了抵制通脹,韓國政府3月20日決定推出限價、減稅和增加補貼等一攬子措施,對大米、方便面等50種日常生活必需品進行“特別管理”。而為了抑制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印度政府3月31日宣布,禁止部分農產品出口,并減免食用油進口關稅。
稍早前,中國總理溫家寶表示,2008年是經(jīng)濟最困難的一年,政府決心把控制物價和抑制通貨膨脹作為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國家發(fā)改委年初就啟動了臨時價格干預措施,主要涉及糧食、食用植物油、肉類及其制品,還有牛奶、雞蛋、液化石油氣等。
多年一直從事能源研究的韓曉平認為,油價會長期在100美元高位運行,通脹會越來越厲害,亞洲國家應該行動起來,共同商討如何通過市場化方式,改革創(chuàng)新現(xiàn)有的能源消費模式。
部分經(jīng)濟學家們更警告說,美國次級債危機爆發(fā)后,亞洲國家的流動性仍然在膨脹,各國應該堅決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對抗通脹,實現(xiàn)經(jīng)濟軟著陸,否則當通脹失控時,將會引發(fā)嚴重的經(jīng)濟和社會問題。
連崔英這樣收入頗豐的韓國專業(yè)人士,也不得不面對高通脹帶來的生活壓力,數(shù)以10億計的中低收入的亞洲人民,情況可能會更糟糕。
被公認為新的全球經(jīng)濟發(fā)動機的亞洲,走到了十字路口,能否渡過難關,變危機為機遇,不僅考驗著30多億亞洲人民的信心和耐心,更考驗著亞洲主要政策制定者們的政治經(jīng)濟智慧與相互合作精神。
崔英是一家韓國公司駐華管理人員,經(jīng)常往返中韓兩國之間。她在首爾的家里有一輛轎車,但隨著油價的上漲,她現(xiàn)在不開車而改乘地鐵了。
“沒有辦法,汽油比過去漲了30%,每升1700韓元(1000韓元兌1美元,折合人民幣約7元),坐地鐵更加劃算。”崔英對記者說。
崔英只是面臨物價上漲壓力的4900萬韓國居民中的普通一員。今年2月,韓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shù))上漲3.6%,連續(xù)3個月超過3%。
不僅僅是韓國,進入2008年,漲價成了整個亞洲共有的“風景線”。自1997年金融危機以來,高通脹又一次考驗著亞洲各經(jīng)濟體的抗風險能力。
米價飆升助推通脹
亞洲開發(fā)銀行預測, 2008年亞洲國家總體通貨膨脹率將升至5.1%,可能創(chuàng)出10年以來水平。而去年9月份該行預測的數(shù)據(jù)只有3.8%。亞行表示,燃料和食品價格的上漲,是亞洲這一輪通貨膨脹的主要推力。
在中國,由于春節(jié)和雪災氣候的影響,2月CPI上漲了8.7%,再次創(chuàng)出12年來新高,食品價格上漲尤為明顯,多達23.3%,其中,肉禽及其制品、鮮菜、油脂的價格同比分別上漲45.3%、46%和41%。
分析師們說,中國3月份CPI上升還會超過8%,全年CPI升幅將超過政府早先制訂的4.8%左右的目標。通貨膨脹正成為中國經(jīng)濟的主要風險之一。
作為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國,泰國大米價格是國際市場米價的基準,而現(xiàn)在它則成了亞洲通脹最新的助推劑。3月27日,泰國大米從前一天每噸580美元大幅漲至每噸760美元,漲幅超過30%,達到20年來的點。香港市場預測,由于泰國大米失收,最快在5月份泰國出口米價將由目前每噸1300美元增至2000美元,零售價可能提高二至三成。
泰國米價大漲后,全球第二和第三大米出口國越南和印度當即呼應。3月28日,越南方面表示,今年大米出口量將減少20%,印度當天也宣布,將出口大米大幅調高近一半,由每噸650美元漲至每噸1000美元。兩國大幅削減大米出口量,導致全球大米供給突然減少了30%。
大米漲價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通脹的嚴重性。2007年,國際市場大豆價格漲至34年來新高,玉米價格漲至11年來,小麥和油菜籽的價格更創(chuàng)出歷史紀錄。今年一季度亞洲最重要的農產品之一大米的價格飆升,為這出大戲推波助瀾。
在食品和燃料價格上漲的推動下,越南成為亞洲地區(qū)通脹最嚴重的國家之一。3月份越南CPI 上升19.4%,而緊隨中國之后居亞洲經(jīng)濟增長速度第二的印度,在3月22日起的一周內,CPI上升至7%,創(chuàng)出3年來的新高。
高油價為始作俑者?
“毫無疑問,通脹正在成為亞洲各國經(jīng)濟的問題,其嚴重性已超過次級債危機的風險?!敝袊?jīng)濟學家曹和平說,“需求拉動、成本上升和流動性擠入三大原因推高了亞洲的通貨膨脹?!?BR> 曹分析稱,一斤肉要“吃”掉三斤半糧食,隨著中國等一些新興市場國家人均收入提高,居民對肉類食品需求確實在增加,這推動了糧價上漲,同時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超過了亞洲企業(yè)技術更新?lián)Q代所能消化的成本上升,最終將負擔轉嫁給消費者。
“通脹在亞洲新興市場國家的程度要大于西方成熟市場國家,原因在于過去5年內,亞洲各經(jīng)濟體的需求上升最快,本國(地區(qū))貨幣普遍存在升值預期,貨幣發(fā)行量大,吸引熱錢不斷進入?!辈軓娬{。
中國能源網(wǎng)信息總監(jiān)韓曉平則認為,目前亞洲通脹的始作俑者是高油價,石油價格持續(xù)上升推高了糧食價格,最后波及工業(yè)品和消費品價格。按其分析,現(xiàn)代農業(yè)可以稱之為石油農業(yè),因為化肥來自于石化和天然氣深加工產品,拖拉機等農用機械需要柴油,而豬肉主要成本來自于飼料,飼料成本主要來自于玉米,玉米則被加工成乙醇。
“這是一個低效率的循環(huán),可再生系數(shù)較低,因而最終會導致油價和糧食價格雙雙上漲。”他說。
曹和平則相信,亞洲各國的通脹實際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最初,亞洲地區(qū)國家的幣值和成本較低,可貿易品價格較低,競爭力較強,當順差達到一定程度后,國外資金加速進入亞洲房地產和股市等資產市場,并進行項目投資。
“這種累積效應越來越大時,將傳導至實體經(jīng)濟領域,最終推高國內非貿易品價格,”曹指出,“由于幣值和土地等要素價格上漲,反過來再推動貿易品價格上漲,最終導致明顯的通貨膨脹?!?BR> “抗脹”之道
當代歷幾次油價暴漲引發(fā)的石油危機和通貨膨脹,都會帶來大規(guī)模的經(jīng)濟衰退。
第一次石油危機發(fā)生在1973年~1974年。國際油價從每桶3美元暴漲到12美元,造成美國GDP下降4.7%,歐洲GDP下降2.5%,日本GDP下降了7%。1979年~1980年,伊朗爆發(fā)革命,隨后伊朗和伊拉克開戰(zhàn),引發(fā)第二次石油危機,美國GDP下降了3%。
如今油價已漲至每桶100美元以上,美國經(jīng)濟又步入衰退,亞洲各國經(jīng)濟會安然無恙嗎?
日前在越南舉行的東盟財長會議上,東盟各國財長一致表示,由于近期食品和原油價格高漲,通脹危險加劇,易引發(fā)嚴重經(jīng)濟問題,各國應高度警惕并采取措施應對全球經(jīng)濟下滑以及價格水平不斷攀升。
越南政府于上周宣布一攬子應對措施,如實施貨幣從緊政策,控制財政支出,對一些必需品實施價格控制以及保障重要物資的供求平衡。為了抵制通脹,韓國政府3月20日決定推出限價、減稅和增加補貼等一攬子措施,對大米、方便面等50種日常生活必需品進行“特別管理”。而為了抑制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印度政府3月31日宣布,禁止部分農產品出口,并減免食用油進口關稅。
稍早前,中國總理溫家寶表示,2008年是經(jīng)濟最困難的一年,政府決心把控制物價和抑制通貨膨脹作為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務。國家發(fā)改委年初就啟動了臨時價格干預措施,主要涉及糧食、食用植物油、肉類及其制品,還有牛奶、雞蛋、液化石油氣等。
多年一直從事能源研究的韓曉平認為,油價會長期在100美元高位運行,通脹會越來越厲害,亞洲國家應該行動起來,共同商討如何通過市場化方式,改革創(chuàng)新現(xiàn)有的能源消費模式。
部分經(jīng)濟學家們更警告說,美國次級債危機爆發(fā)后,亞洲國家的流動性仍然在膨脹,各國應該堅決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對抗通脹,實現(xiàn)經(jīng)濟軟著陸,否則當通脹失控時,將會引發(fā)嚴重的經(jīng)濟和社會問題。
連崔英這樣收入頗豐的韓國專業(yè)人士,也不得不面對高通脹帶來的生活壓力,數(shù)以10億計的中低收入的亞洲人民,情況可能會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