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代碼:0066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在新聞作品的研究過程中,為了引發(fā)更多更深刻的信息,我們常常沖破思考的習慣范圍,激發(fā)非習慣的聯(lián)想,這是一種典型的( )
A. 創(chuàng)造性思維 B. 宏觀思維
C. 求異思維 D. 立體思維
2. 撰寫消息《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的作者是( )
A. 周恩來 B. 穆青
C. 毛澤東 D. 范長江
3. 下列新聞作品中,采用典型的“倒金字塔”結(jié)構(gòu)的是( )
A. 《美日汽車貿(mào)易高級談判開始》 B. 《經(jīng)濟學家趕集》
C. 《巴西獲得美洲杯賽冠軍》 D. 《歐洲金融界進入大競爭時代》
4. “以事實解釋新聞,以事實預測未來”是以下哪種新聞作品的顯著內(nèi)容特點?( )
A.特稿 B. 調(diào)查性報道
C. 消息 D. 解釋性報道
5. 《從郵局看變化》是一篇角度獨特、以小見大的新聞名作,也頗能反映我國主流新聞媒體選擇角度、體現(xiàn)立意的一貫思路,請問這篇報道所反映的是我國哪個年代的社會變化?( )
A. 1970年代 B. 1980年代
C. 1990年代 D. 2000年代
6. 消息《坦克進城路面無損,交通干警同聲贊揚》是一篇角度獨特的( )
A. 軍事報道 B. 財經(jīng)報道
C. 時政報道 D. 科技報道
7. 寫作人物特寫《記魯迅》的記者是( )
A. 埃德加-斯諾 B. 史沫特萊
C. 愛倫堡 D. 法拉奇
8. 以下報道中,通篇運用數(shù)字來加強主題可信性的作品是( )
A. 《鄱陽湖出現(xiàn)世界上大的白鶴群》
B. 《我國選手獲得奧運會第一塊金牌》
C. 《一本充滿自我批評精神的新書》
D. 《“一厘錢”精神》
9. “前天一夜風雪,昨夜八百童尸”出自詩人臧克家之手,引用這兩句詩的新聞作品是( )
A. 《春夜》 B. 《水面下的橋梁》
C. 《巴黎陷落后的一個月》 D. 《上海嚴寒》
10. 在下列新聞作品中,充分運用“口語入文”的寫作手法,以使文章生動鮮活起來的作品是( )
A. 《訪廁所》 B. 《“飛天”凌空》
C. 《祁連山北的旅行(節(jié)錄)》 D. 《“媽媽教我放鴨子”》
1l. 下列新聞作品中屬于批評報道的是( )
A. 《并非魚草之爭》 B. 《搶菜記》
C. 《醒來,銅陵!》 D. 《好啊!誠實永存》
12. 在人物專訪《寫在絹帕上的詩》中引用了一首抒發(fā)戰(zhàn)地情懷的詩,其中兩句是“向莽莽平沙去處舞干戈,莫念那恒岳巍巍云里人!”。請問這首詩是出自我國哪位新聞工作者之手?( )
A. 瞿秋白 B. 鄒韜奮
C. 鄧拓 D. 穆青
13. 許多新聞作品為了獲得如臨其境,生動感人的效果,往往花筆墨于對新聞現(xiàn)場的描繪。以下哪篇作品以強調(diào)現(xiàn)場感的營造為特色?( )
A. 《華陽礁上補給忙》 B. 《陜北有煤?!?BR> C. 《水城威尼斯》 D. 《桌上的表》
14.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出自哪一位共產(chǎn)黨員干部之口?( )
A. 王進喜 B. 焦裕祿
C. 金山 D. 孔繁森
15. 鄧拓寫作的《訪“葡萄?!薄凡皇苄侣勼w裁的約束,行云流水,不事雕飾,把常家的興衰和時代的變遷不著痕跡地編織到一起。請問,以下哪個事實是報道中提到的?( )
A. 常家祖祖輩輩是種葡萄的
B. 繼承并經(jīng)營常家祖業(yè)的姑侄姊妹五人曾經(jīng)削發(fā)為尼,所以都未成婚
C. 常家是蒙古族人
D. 常家祖輩曾給西太后進貢鮮美的葡萄
16. 對新聞作品進行綜合性分析,就是把不同的新聞作品按照一定的要求放在一起進行分析。請問,以下哪一種分析框架不屬于常見的綜合性分析的方式?( )
A. 分析同一題材同一體裁的不同新聞作品
B. 分析同一題材不同體裁的新聞作品
C. 分析不同題材不同體裁的新聞作品
D. 分析某一位記者的新聞作品
17. 《核彈元勛的“三子”》是一篇從日常生活的角度展現(xiàn)我國科學家風采的人物通訊。請問,該作品的主人公是( )
A. 錢三強 B. 錢偉長
C. 鄧稼先 D. 談家楨
18.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造就了一批記者和一些篇章。請問,“我們所見到的,是我們一生中所見到過的令人厭憎的場面之一,然而,正是因為親眼見到了,我們的報道才有權(quán)威性。”這樣直接的抒情和議論,出自以下哪篇報道?( )
A. 《日本簽字投降》
B. 《巴黎陷落后的一個月》
C. 《墨索里尼懸尸米蘭街頭》
D. 《奧斯威辛沒有新聞可寫》
19.“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質(zhì)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離的,它們在實踐的基礎(chǔ)上統(tǒng)一起來了”,這一論述對新聞作品的研究具有指導意義。寫下這段話的作者是( )
A. 毛澤東 B. 鄧小平
C. 江澤民 D. 胡錦濤
20.在我國新聞史中,不少優(yōu)秀記者知識淵博、學養(yǎng)深厚,在多個領(lǐng)域均有建樹。請問,著有《中國救荒史》的記者是( )
A. 梁啟超 B. 邵飄萍
C. 范長江 D. 鄧拓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
三、簡答答(本大題3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26. 簡述西方新聞理論中對接近性這一傳統(tǒng)新聞價值的要素的界定,并說明其對新聞寫作的意義。
27.簡析《周恩來總理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中人物描寫的特點及其作用。
28.簡析《京效出現(xiàn)“科學熱”》設(shè)置新聞主體的獨特之處。
四、論述答(本大題2小題,每小題13分,共26分)
29.結(jié)合具體實例,試論述時空結(jié)合的結(jié)構(gòu)形式在長篇通訊中的作用。
30.結(jié)合具體新聞作品,試論述專業(yè)素養(yǎng)對從事新聞作品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性。
五、分析題(本大題共l小題,共20分)
3l.從謀篇布局、現(xiàn)場描寫以及背景運用等角度人手,對比分析《別了,“不列顛尼亞”》和《日本簽字投降》兩篇報道寫作手法的異同,并試著總結(jié)通過“儀式報道’’展現(xiàn)重大歷史事件的一般手法。
答題要求:論點明確,條理清晰,文字簡潔,寫成不少于600字的評析短文,標題自擬。
附:
(一)別了,“不列顛尼亞”
在香港飄揚了150多年的英國米字旗后在這里降落后,接載查爾斯王子和離任港督彭定康回國的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駛離維多利亞港灣——這是英國撤離香港的后時刻。
英國的告別儀式是30日下午在港島半山上的港督府拉開序幕的。在蒙蒙細雨中,末任
港督告別了這個曾居住過25任港督的庭院。
四時三十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視著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桿。根據(jù)傳統(tǒng),每一位港督離任時,都舉行降旗儀式。但這不同:永遠都不會有另一面港督旗幟從這里升起。四時四十分,代表英國女王統(tǒng)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帶有皇家標記的黑色“勞斯萊斯”,后離開了港督府。
掩映在綠樹叢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個半世紀中,包括彭定康在內(nèi)的許多港督曾對其進行過大規(guī)模改建、擴建和裝修。隨著末代港督的離去,這座古典風格的白色建筑成為歷史的陳跡。
晚六時十五分,象征英國管治結(jié)束的告別儀式在距離駐港英軍總部不遠的添馬艦東面舉行。停泊在港灣中的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和鄰近大廈上懸掛的巨幅紫荊花圖案,恰好構(gòu)成這個“日落儀式”的背景。
此時,雨越下越大。查爾斯王子在雨中宣讀英國女王贈言說,“英國國旗就要降下,中國國旗將飄揚于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國管治即將告終?!?BR> 七時四十五分,廣場上燈光漸暗,開始了當天港島上的第二次降旗儀式。156年前,是一個叫愛德華·貝爾徹的英國艦長帶領(lǐng)士兵占領(lǐng)了港島,在這里升起了英國國旗;今天,另一名英國海軍士兵在“威爾士親王”軍營旁的這個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當然,為世人矚目的是子夜時分中英香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在1997年6月30目的后一分鐘,米字旗在香港后降下,英國對香港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tǒng)治宣告終結(jié)。在新的一天來臨的第一分鐘,五星紅旗伴著《義勇軍進行曲》冉冉升起,中國從此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quán)。與此同時,五星紅旗在英軍添馬艦營區(qū)升起。兩分鐘前,“威爾士親王”軍營移交給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軍開始接管香港防務(wù)。
零點四十分,剛剛參加了交接儀式的查爾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
亞”號的甲板。在英國軍艦“漆咸”號及懸掛中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區(qū)旗的香港水警汽艇護衛(wèi)下,將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顛尼亞”號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從1841年1月26日英國遠征軍第將米字旗插上港島,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紅旗在香港升起,一共過去了156年5個月零4天。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
(二)日本簽字投降
[本報9月2日電(發(fā)電地點:東京灣 美國“密蘇里”號戰(zhàn)艦上)] 今天上午9時05分,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日本終于為它在珍珠港投下的賭注付出了代價,失去了其世界強國的地位。
重光葵步履蹣跚,拖著木質(zhì)假腿走到鋪著粗呢臺布的桌子旁,桌子上放著投降文件,等著他簽字。如果人們不是對日軍戰(zhàn)俘營中的暴行記憶猶新的話,也許會不由自主地同情重光葵。
他把全身重量都壓在手杖上,好不容易才坐下來。他把手杖靠在桌子旁,然而,在他簽字的時候,這手杖倒在甲板上。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致詞后,做了一個手勢要重光葵簽字。他們兩人沒有說一句話。
麥克阿瑟代表對日作戰(zhàn)的國家簽字受降,喬納森·溫賴特中將和珀西瓦爾中將在他兩旁肅立。溫賴特中將在科雷吉多爾島失守后被俘,長時期的戰(zhàn)俘生活,把他折磨得憔悴不堪。珀西瓦爾中將在大戰(zhàn)中另一個不幸的日子里放棄了新加坡,向日軍投降。(編者按:科雷吉多爾島是菲律賓領(lǐng)土,1942年5月失守;新加坡是1942年2月失守的。)
兩位中將在場,使人們不由得想起,1942年上半年,我國處于幾乎無可挽回的失敗的邊緣。
日本代表團由11人組成,他們衣著整潔,表情悲哀。重光葵身穿早禮服大衣和帶條紋的褲子,頭戴絲質(zhì)高帽,雙手戴著黃色手套。在“密蘇里”號軍艦上,參加整個儀式的任何一方都沒有同日本人打招呼,的例外是日本外相的助手,有人同他打招呼,是因為要告訴他在哪里放日本請求無條件投降的文件。
當重光葵爬到右舷梯頂端,登上“密蘇里”號甲板時,脫掉了他的高帽子。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在新聞作品的研究過程中,為了引發(fā)更多更深刻的信息,我們常常沖破思考的習慣范圍,激發(fā)非習慣的聯(lián)想,這是一種典型的( )
A. 創(chuàng)造性思維 B. 宏觀思維
C. 求異思維 D. 立體思維
2. 撰寫消息《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的作者是( )
A. 周恩來 B. 穆青
C. 毛澤東 D. 范長江
3. 下列新聞作品中,采用典型的“倒金字塔”結(jié)構(gòu)的是( )
A. 《美日汽車貿(mào)易高級談判開始》 B. 《經(jīng)濟學家趕集》
C. 《巴西獲得美洲杯賽冠軍》 D. 《歐洲金融界進入大競爭時代》
4. “以事實解釋新聞,以事實預測未來”是以下哪種新聞作品的顯著內(nèi)容特點?( )
A.特稿 B. 調(diào)查性報道
C. 消息 D. 解釋性報道
5. 《從郵局看變化》是一篇角度獨特、以小見大的新聞名作,也頗能反映我國主流新聞媒體選擇角度、體現(xiàn)立意的一貫思路,請問這篇報道所反映的是我國哪個年代的社會變化?( )
A. 1970年代 B. 1980年代
C. 1990年代 D. 2000年代
6. 消息《坦克進城路面無損,交通干警同聲贊揚》是一篇角度獨特的( )
A. 軍事報道 B. 財經(jīng)報道
C. 時政報道 D. 科技報道
7. 寫作人物特寫《記魯迅》的記者是( )
A. 埃德加-斯諾 B. 史沫特萊
C. 愛倫堡 D. 法拉奇
8. 以下報道中,通篇運用數(shù)字來加強主題可信性的作品是( )
A. 《鄱陽湖出現(xiàn)世界上大的白鶴群》
B. 《我國選手獲得奧運會第一塊金牌》
C. 《一本充滿自我批評精神的新書》
D. 《“一厘錢”精神》
9. “前天一夜風雪,昨夜八百童尸”出自詩人臧克家之手,引用這兩句詩的新聞作品是( )
A. 《春夜》 B. 《水面下的橋梁》
C. 《巴黎陷落后的一個月》 D. 《上海嚴寒》
10. 在下列新聞作品中,充分運用“口語入文”的寫作手法,以使文章生動鮮活起來的作品是( )
A. 《訪廁所》 B. 《“飛天”凌空》
C. 《祁連山北的旅行(節(jié)錄)》 D. 《“媽媽教我放鴨子”》
1l. 下列新聞作品中屬于批評報道的是( )
A. 《并非魚草之爭》 B. 《搶菜記》
C. 《醒來,銅陵!》 D. 《好啊!誠實永存》
12. 在人物專訪《寫在絹帕上的詩》中引用了一首抒發(fā)戰(zhàn)地情懷的詩,其中兩句是“向莽莽平沙去處舞干戈,莫念那恒岳巍巍云里人!”。請問這首詩是出自我國哪位新聞工作者之手?( )
A. 瞿秋白 B. 鄒韜奮
C. 鄧拓 D. 穆青
13. 許多新聞作品為了獲得如臨其境,生動感人的效果,往往花筆墨于對新聞現(xiàn)場的描繪。以下哪篇作品以強調(diào)現(xiàn)場感的營造為特色?( )
A. 《華陽礁上補給忙》 B. 《陜北有煤?!?BR> C. 《水城威尼斯》 D. 《桌上的表》
14.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出自哪一位共產(chǎn)黨員干部之口?( )
A. 王進喜 B. 焦裕祿
C. 金山 D. 孔繁森
15. 鄧拓寫作的《訪“葡萄?!薄凡皇苄侣勼w裁的約束,行云流水,不事雕飾,把常家的興衰和時代的變遷不著痕跡地編織到一起。請問,以下哪個事實是報道中提到的?( )
A. 常家祖祖輩輩是種葡萄的
B. 繼承并經(jīng)營常家祖業(yè)的姑侄姊妹五人曾經(jīng)削發(fā)為尼,所以都未成婚
C. 常家是蒙古族人
D. 常家祖輩曾給西太后進貢鮮美的葡萄
16. 對新聞作品進行綜合性分析,就是把不同的新聞作品按照一定的要求放在一起進行分析。請問,以下哪一種分析框架不屬于常見的綜合性分析的方式?( )
A. 分析同一題材同一體裁的不同新聞作品
B. 分析同一題材不同體裁的新聞作品
C. 分析不同題材不同體裁的新聞作品
D. 分析某一位記者的新聞作品
17. 《核彈元勛的“三子”》是一篇從日常生活的角度展現(xiàn)我國科學家風采的人物通訊。請問,該作品的主人公是( )
A. 錢三強 B. 錢偉長
C. 鄧稼先 D. 談家楨
18.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造就了一批記者和一些篇章。請問,“我們所見到的,是我們一生中所見到過的令人厭憎的場面之一,然而,正是因為親眼見到了,我們的報道才有權(quán)威性。”這樣直接的抒情和議論,出自以下哪篇報道?( )
A. 《日本簽字投降》
B. 《巴黎陷落后的一個月》
C. 《墨索里尼懸尸米蘭街頭》
D. 《奧斯威辛沒有新聞可寫》
19.“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質(zhì)不同,但又不是互相分離的,它們在實踐的基礎(chǔ)上統(tǒng)一起來了”,這一論述對新聞作品的研究具有指導意義。寫下這段話的作者是( )
A. 毛澤東 B. 鄧小平
C. 江澤民 D. 胡錦濤
20.在我國新聞史中,不少優(yōu)秀記者知識淵博、學養(yǎng)深厚,在多個領(lǐng)域均有建樹。請問,著有《中國救荒史》的記者是( )
A. 梁啟超 B. 邵飄萍
C. 范長江 D. 鄧拓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nèi)。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
三、簡答答(本大題3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26. 簡述西方新聞理論中對接近性這一傳統(tǒng)新聞價值的要素的界定,并說明其對新聞寫作的意義。
27.簡析《周恩來總理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中人物描寫的特點及其作用。
28.簡析《京效出現(xiàn)“科學熱”》設(shè)置新聞主體的獨特之處。
四、論述答(本大題2小題,每小題13分,共26分)
29.結(jié)合具體實例,試論述時空結(jié)合的結(jié)構(gòu)形式在長篇通訊中的作用。
30.結(jié)合具體新聞作品,試論述專業(yè)素養(yǎng)對從事新聞作品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性。
五、分析題(本大題共l小題,共20分)
3l.從謀篇布局、現(xiàn)場描寫以及背景運用等角度人手,對比分析《別了,“不列顛尼亞”》和《日本簽字投降》兩篇報道寫作手法的異同,并試著總結(jié)通過“儀式報道’’展現(xiàn)重大歷史事件的一般手法。
答題要求:論點明確,條理清晰,文字簡潔,寫成不少于600字的評析短文,標題自擬。
附:
(一)別了,“不列顛尼亞”
在香港飄揚了150多年的英國米字旗后在這里降落后,接載查爾斯王子和離任港督彭定康回國的英國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駛離維多利亞港灣——這是英國撤離香港的后時刻。
英國的告別儀式是30日下午在港島半山上的港督府拉開序幕的。在蒙蒙細雨中,末任
港督告別了這個曾居住過25任港督的庭院。
四時三十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視著港督旗幟在“日落余音”的號角聲中降下旗桿。根據(jù)傳統(tǒng),每一位港督離任時,都舉行降旗儀式。但這不同:永遠都不會有另一面港督旗幟從這里升起。四時四十分,代表英國女王統(tǒng)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帶有皇家標記的黑色“勞斯萊斯”,后離開了港督府。
掩映在綠樹叢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個半世紀中,包括彭定康在內(nèi)的許多港督曾對其進行過大規(guī)模改建、擴建和裝修。隨著末代港督的離去,這座古典風格的白色建筑成為歷史的陳跡。
晚六時十五分,象征英國管治結(jié)束的告別儀式在距離駐港英軍總部不遠的添馬艦東面舉行。停泊在港灣中的皇家游輪“不列顛尼亞”號和鄰近大廈上懸掛的巨幅紫荊花圖案,恰好構(gòu)成這個“日落儀式”的背景。
此時,雨越下越大。查爾斯王子在雨中宣讀英國女王贈言說,“英國國旗就要降下,中國國旗將飄揚于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國管治即將告終?!?BR> 七時四十五分,廣場上燈光漸暗,開始了當天港島上的第二次降旗儀式。156年前,是一個叫愛德華·貝爾徹的英國艦長帶領(lǐng)士兵占領(lǐng)了港島,在這里升起了英國國旗;今天,另一名英國海軍士兵在“威爾士親王”軍營旁的這個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當然,為世人矚目的是子夜時分中英香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在1997年6月30目的后一分鐘,米字旗在香港后降下,英國對香港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tǒng)治宣告終結(jié)。在新的一天來臨的第一分鐘,五星紅旗伴著《義勇軍進行曲》冉冉升起,中國從此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quán)。與此同時,五星紅旗在英軍添馬艦營區(qū)升起。兩分鐘前,“威爾士親王”軍營移交給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軍開始接管香港防務(wù)。
零點四十分,剛剛參加了交接儀式的查爾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顛尼
亞”號的甲板。在英國軍艦“漆咸”號及懸掛中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區(qū)旗的香港水警汽艇護衛(wèi)下,將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顛尼亞”號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從1841年1月26日英國遠征軍第將米字旗插上港島,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紅旗在香港升起,一共過去了156年5個月零4天。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
(二)日本簽字投降
[本報9月2日電(發(fā)電地點:東京灣 美國“密蘇里”號戰(zhàn)艦上)] 今天上午9時05分,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日本終于為它在珍珠港投下的賭注付出了代價,失去了其世界強國的地位。
重光葵步履蹣跚,拖著木質(zhì)假腿走到鋪著粗呢臺布的桌子旁,桌子上放著投降文件,等著他簽字。如果人們不是對日軍戰(zhàn)俘營中的暴行記憶猶新的話,也許會不由自主地同情重光葵。
他把全身重量都壓在手杖上,好不容易才坐下來。他把手杖靠在桌子旁,然而,在他簽字的時候,這手杖倒在甲板上。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致詞后,做了一個手勢要重光葵簽字。他們兩人沒有說一句話。
麥克阿瑟代表對日作戰(zhàn)的國家簽字受降,喬納森·溫賴特中將和珀西瓦爾中將在他兩旁肅立。溫賴特中將在科雷吉多爾島失守后被俘,長時期的戰(zhàn)俘生活,把他折磨得憔悴不堪。珀西瓦爾中將在大戰(zhàn)中另一個不幸的日子里放棄了新加坡,向日軍投降。(編者按:科雷吉多爾島是菲律賓領(lǐng)土,1942年5月失守;新加坡是1942年2月失守的。)
兩位中將在場,使人們不由得想起,1942年上半年,我國處于幾乎無可挽回的失敗的邊緣。
日本代表團由11人組成,他們衣著整潔,表情悲哀。重光葵身穿早禮服大衣和帶條紋的褲子,頭戴絲質(zhì)高帽,雙手戴著黃色手套。在“密蘇里”號軍艦上,參加整個儀式的任何一方都沒有同日本人打招呼,的例外是日本外相的助手,有人同他打招呼,是因為要告訴他在哪里放日本請求無條件投降的文件。
當重光葵爬到右舷梯頂端,登上“密蘇里”號甲板時,脫掉了他的高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