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兩千教師大“換崗”

字號:

讓優(yōu)秀教師流動起來
    石家莊市115中一些原本打算到市內“好學?!本妥x的學生,近紛紛取消了擇校打算,因為他們覺得這學期前來“支教”的孟老師講課很不錯,聽說今后還會有更多“好學?!钡膬?yōu)秀老師來這里任教。
    孟君濤是石家莊市25中的骨干教師,2007年9月,交流到地處市郊的115中任教。同他一樣,2007年9月以來,石市先后有2113名教師赴兄弟學校交流任教,給所到學校帶來了一縷清風。
    按照2007年石家莊市出臺的有關意見,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中男50周歲、女45周歲以下的教師,在同一所學校工作滿6年,曾榮獲各項獎勵的,包括校長、副校長在內,都要通過學區(qū)內交流或跨學區(qū)交流、城市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農村學校教師到城市學校掛職鍛煉等方式,分批交流到其他學校任職,期限3年。每年交流人數(shù)要不低于符合交流條件教職工的5%。
    “與其說是擇校,不如說是擇師?!笔仪f市教育局人事處處長陳建敏說,教師交流政策出臺的初衷,就在于以政策杠桿促進義務教育階段師資合理流動,以優(yōu)質教育教學資源共享為突破口,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
    該政策實施以來,受到學校的普遍歡迎。石市8中校長朱建華認為:“優(yōu)秀教師會帶來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對校園文化建設也有不小的促進,其作用絕不是派一兩名教師出去進修可比的?!?BR>    有機會交流到好學校的老師,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鍛煉機會。
    從南豆小學交流到青園街小學任教的康宇晗老師,家距“新單位”20多公里,每天上班都要騎電動車奔波一個小時,但三個月里,她風雨無阻?!敖洺袑W校的優(yōu)秀教師來聽我的課,帶我參加教學教研活動,現(xiàn)在我已經掌握了不少先進教學方法,比如大班、平行班的教學技巧等等?!笨涤铌险f,以后的教學,她肯定大有長進。
    孩子們對教師交流的體會直接。南焦小學的學生說,從青園街小學交流來的李紅衛(wèi)老師,拯救了學校癱瘓的局域網和數(shù)十臺“病毒肆虐”的電腦,他們又可以上信息技術課了;南辛莊小學的孩子們說,從裕華路小學來的一級教師郭霞搬上課堂的電子琴,使他們上了第一堂有樂器伴奏的音樂課……
    隨著教師流動政策的推行,校際間的交流合作正在加深。石家莊市25中校辦室的韓玉梅老師介紹說,25中正與互派老師交流的105中、115中兩所學校探討“深度合作”的可能性,其中包括:合作發(fā)展職業(yè)教育,互派副校長到對方學校掛職等。
    教師交流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
    然而,采訪中,也有人談到了目前教師流動中的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如:一些辦學質量較好的學?!按蛐∷惚P”,怕“肥水流入外人田”,所以不安排骨干教師流動;個別教師擔心交流到薄弱學校后“難出成果”、“會影響個人發(fā)展”,所以“身在曹營心在漢”,一有風吹草動就不安心。
    有關人士指出,教師交流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必然會觸及個人或局部的利益。所以,要強化教師流動的效果,必須解決人事調轉、教師職務聘任等相關政策的配套問題。
    據(jù)悉,石家莊市為交流教師保留了“本學校編制待遇和所有福利”,并提出對交流教師評先評優(yōu)予以照顧。但這種激勵政策,卻又給交流教師的管理帶來了難題。采訪中,就有一位校長不無擔憂地說:“如果強校交流來的老師積極性不高、教學質量上不去,作為接收方,很難對其進行有效的制約和管理?!?BR>    為了彌補現(xiàn)行交流政策中的一些不足,在石家莊市橋西區(qū),一種新的辦學模式———“聯(lián)合?!睉\而生。
    維明路小學、西雅小學、北杜小學本來強弱不均、各自為政,如今卻成為一個緊密聯(lián)系的辦學“共同體”。他們不但相互交流教師和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共享全部教育資源,而且實行了“統(tǒng)一教學進度、統(tǒng)一規(guī)章制度、統(tǒng)一教育教學活動、統(tǒng)一教學質量標準和要求、統(tǒng)一年度考核標準”的“五統(tǒng)一”辦學模式。
    在橋西區(qū),這樣的小學聯(lián)合校已經有12個。此外,在裕華區(qū),有75所中小學通過“結對子”、“聯(lián)片”等形式,建立了緊密聯(lián)系關系。
    “‘聯(lián)合?!J阶尳處熡蓚€體流動轉向整體融合,更有利于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省教育廳基教處副處長曾超敏這樣評價。
    有關人士指出,5%的教師流動,固然是一個好的開端,但“畢竟面還比較窄”。只有更大比例的教師加入流動大軍,才能進一步加快師資平衡配置的步伐。
    雖然石家莊市教育部門尚無進一步擴大教師流動規(guī)模的時間表,但來自省教育廳的信息表明,今后一段時期,我省將深入推動以均衡教育資源為目的的師資交流,并健全完善相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