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留學生出國
新東方的徐小平說過,只要你外語好,不管什么樣的人,我都可以包裝你進常青藤大學,蠻有道理的。很多中國人認為,你進了哈佛、耶魯你就肯定很厲害,其實完全不是這么回事。像我剛進來的時候,我也覺得每個人肯定都厲害得不得了,都是我的偶像。其實不然。能到這兒來其實都挺幸運的。特別是美國大學錄取中國學生,因為他們對中國不是很了解,有時候真的有點像抽獎,只要你英語好。英語不好肯定出不來,除非你有國際金牌之類的過硬獎項。一旦英語好了,很難說有什么嚴格的標準。當時與我一起申請的有很多很優(yōu)秀的人,他們后都沒有拿到通知書。有些相比而言我們認為差得多的人倒被錄取了。當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國內(nèi)的人對美國大學的錄取標準不了解,不能做到有的放矢。比如美國大學錄取非常重視你的社會活動能力,但是很多中國學生這方面就很欠缺。
說到小留學生,因為美國現(xiàn)在比較難進,很多人送到歐洲。我覺得這件事應該因人而異。比如說你家有很多的錢,小孩又考不進大學,送出去,說不定會好,因為小孩子在國內(nèi)上不了好的大學,可能是不適合中國的教育制度,去新西蘭、澳大利亞讀一讀,說不定有點好處。畢竟你眼界開了,如果這個小孩自己還好一點的話可能融入西方社會。因為國內(nèi)教育非常死,國外教育比較活,如果小孩有動力的話,也許就真的成才了。不過這個概率還是蠻低的,主要還是要看人了。但是若傾家蕩產(chǎn)送孩子去國外上學,絕對不值得的。
在美國沒有人管你,其他國家也是一樣,本來在國內(nèi)就不好好讀書的話,出來沒有人管,更不知道會怎么樣的,大家在一起吸毒,這種事情多得不得了。父母在家里吃咸菜,把小孩送來讀大學絕對不值得。當然家里有錢無所謂,如果不是很有錢,經(jīng)濟比較拮據(jù)的,還不如在國內(nèi)讀二三流大學,出來花這么多錢,國外鍍金含量越來越低,大家都已認識到這一點。
當然耶魯四年本科教育的質(zhì)量非常高,這一層金是鍍過了,而且這個金還是有意義的,因為你確實是開眼界,是你在國內(nèi)沒有經(jīng)歷過的。如果你拿了美國學校的全獎,那還是應該出來,即使是二流的學校。要是自費的話實在沒有太大的必要。自費太貴了,一般家庭支付不起。我以后有小孩的話,也會希望他到耶魯來上學,蠻好的??梢韵仍谥袊细咧?,在美國上大學。我很多地方還不能太適合美國,不能很融入他們的,主要因為思想觀念不一樣。
回國
我長遠來講還是要回中國的,在中國的發(fā)展機會肯定更多一些,但是如果回去打工就一點意思沒有了。中國生活有中國生活的好處,比較習慣,我在上海長大的嘛,比較有感情,美國畢竟不一樣,別人的地盤。耶魯?shù)耐瑢W中,希望在美國待下去的也有,這樣的人不多也不少,但確實也有很多想回國的。
我覺得現(xiàn)在國內(nèi)真是發(fā)展得很快。其實美國真的沒有什么特別好,主要優(yōu)點就是人素質(zhì)比較高,比較干凈,但就是建筑上來說,太老舊了,蠻破相的,我更喜歡上海。中國現(xiàn)代化的城市絕對不比美國差。從商品多樣性,從吃的東西來講,美國都不是很好,待了這么多年還是不太習慣。
如果將來回國,我認為應該可以適應國內(nèi)的環(huán)境。第一,我高中是在中國讀的。即使在國內(nèi)讀大學,我也不認為就會對中國社會有很深的了解。因為國內(nèi)的大學生也很少有跟外面社會接觸的機會。在耶魯讀書有很多好處,耶魯是個窗口,中國現(xiàn)在越來越開放,反而更能了解中國。
現(xiàn)在耶魯?shù)闹袊鴮W生很多都去投資銀行。大家都去,所以我就不去。中國人都比較實惠,其實你想錢掙得多的職業(yè),沒幾個。我覺得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蠻可悲的,其實違反了耶魯?shù)某踔?,因為耶魯比較希望多元化。現(xiàn)在很多人說回中國做投資銀行,我覺得有點胡扯。做投資銀行都在為美國公司打工,幫助美國人掙中國人的錢,哪里都一樣。當然對中國也有好處,就是把資金周轉(zhuǎn)起來了,其他沒有特別的。絕大部分的剩余價值還是為美國的GDP做貢獻去了。如果能在中國開一個國際性的投資銀行,那不一樣了。
我的理想應該是這樣,應該有中國自己的企業(yè),比如聯(lián)想,前兩天把IBM PC部門收購了,這個是好是壞,眾說紛紜。但如果有一天,中國能有像IBM或微軟那樣的企業(yè),那還是比較酷。中國就沒有非常能拿得出來的企業(yè),像日本、韓國都有非常好的企業(yè)。一方面,我覺得是人才,還有一個方面,體制有影響。為什么臺灣、香港、新加坡都非常厲害,大陸這么多人就不行哪?這是有問題的。
相比美國同學而言,中國人可能目標更明確一點。一般中國人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然后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找好的工作,進好的研究生院或者進好的法學院,至少大概大二、大三的時候就要計劃了,因為競爭非常激烈。我覺得中國人這一點比較好,頭腦比較冷靜,知道自己想干嗎。但是從某種程度上講,中國學生這種特點xx屆比xx屆弱了,可能大家都越來越西化了吧。美國同學很多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當然很多人家里有錢,沒事干逛逛馬路、泡泡酒吧沒有收入也能活下去,沒有錢也不要緊。美國學生相對來說比較瀟灑,沒有更多的牽掛。中國人就不一樣了,畢竟還是要在這里先生存下來。有些人大學四年瀟灑過了,到畢業(yè)就出問題了,結(jié)果只好隨便找了個工作或者去讀個碩士。有些實在混不下去的就只好回國了,那就有點可悲了。
我希望自己將來至少比較成功。我對自己有信心。為什么沒有?但是有的時候,我覺得人還是謙虛一點比較好。畢竟別人確實有很多值得你學習的地方。一個人在那里自己稱老大,一點意思都沒有。
我以前比較崇拜科學家,現(xiàn)在比較崇拜企業(yè)家,比爾·蓋茨之類的。應該吸取經(jīng)驗,每一個成功者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機會不對,時機不對,太超前都不行,必須是適當?shù)臅r候、適當?shù)臋C會。但是反過來說,只要你厲害,總會抓住某個機會。把失敗歸咎于沒有機會,我覺得是不對的。
采訪后記
袁健是一個陽光男孩。只要給他穿上一個長袍,你直接就可以把他放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活脫脫一個江南才子。袁健來自上海,上海中學畢業(yè),秉承了上海男子大的特色——細心。在咖啡館,一個臨窗的座位被他否決,因為他覺得那個桌子有點搖晃。選了一個穩(wěn)定的位置坐下,才開始侃侃而談。
用袁健的話說,他是搞競賽出身的。他拿到兩次全國數(shù)學奧林匹克的銀牌,如果不出國也是可以直接保送上清華的。他的數(shù)學成績是非常出色的,為了證明這種出色,袁健在耶魯大學用四年的時間在拿到數(shù)學和經(jīng)濟雙學士學位的同時,還拿到了計算機碩士的學位,這不僅在中國留學生中是第一個,在整個耶魯也是鳳毛麟角。
袁健在嚴格的數(shù)學競賽和編程訓練所養(yǎng)成的敏捷思維與反應,在我們交談過程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文質(zhì)彬彬的談吐,無不洋溢著自信,這不僅體現(xiàn)在他指點江山、評點時事,也反映在他對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的深刻總結(jié)和反思上。
今天的袁健已經(jīng)在Google開始了他的新生活。當今的世界上,太多人想成為比爾·蓋茨了,但是袁健是我見過的靠譜的。期待他成功的一天。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
人物簡介:
張?zhí)┨K,男。耶魯大學200xx屆Timothy Dwight學院學生,主修數(shù)學和歷史。從小隨父母到美國留學,在美國小學讀了5年后返回北京。2001年由北京四中考入耶魯大學,2005年5月畢業(yè)。畢業(yè)時同時被全美排名前五位的法學院錄取,后選擇留在耶魯法學院攻讀法學博士學位。
張?zhí)┨K采訪
我是在美國上的小學。因為我父母來美國留學,所以我跟著他們在美國待了5年。跟一般的從國內(nèi)直接考到耶魯?shù)耐瑢W相比,我的文化經(jīng)歷和語言基礎(chǔ)都不太一樣。我來到這兒之后沒有語言障礙,文化障礙也不是很大,我沒有什么特別強的欲望要跟美國人刻意地接近,我覺得沒有新鮮感,所以也許還不如別的中國同學了解美國那么多。我有一個相對不是很大的朋友圈子,十幾個人吧。除了幾個美國人,一般都是中國人,我不太愿意出那個圈子。
我的成長道路
我小時候的成長環(huán)境和國內(nèi)不一樣。在美國的學校里被別人欺負很多年,性格變得比較孤僻。我在美國讀小學的時候被人歧視了四五年,真的是挺厲害的,被那幫小孩追著打,根本沒有朋友。我上的是公立學校,到后才好一些,因為有了幾個中國孩子。以前沒有朋友,不合群,挺難受的。但是這些經(jīng)歷同時能增強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小時候的經(jīng)歷會讓你對很多問題想得比較開,不會那么死心眼。我這個人可能看起來比較冷漠一些,但其實很樂觀,有時候很想得開。
好不容易回國了,但是那會兒中文會說不會寫,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漢字只會寫一百個吧,那真是挺苦的。那一年我10歲,那一年的事情永遠忘不了。從10歲你就要學會熬夜,學會逼自己,然后吃苦頭,被別人嘲笑。我小學所在的班級很差,因為我考試成績差,結(jié)果分配到流氓班去了。周圍的孩子跟我性格不太一樣,不太愛學習,性格也比較淘氣,看我一個從國外回來的,想著我比較好欺負,所以又被人家打了好多次。
在美國挨打,回國還是挨打。那會兒我體質(zhì)很差,打不過人家。一般別人打你,你打不過就跑唄,但我性格倔,我就跟他們打,結(jié)果我總是被打。每天要背字,我覺得還行,然后就練寫作,效果挺好的??赡芪覌屛野纸痰帽容^得法,我剛進去的時候語文不及格,一年之后語文就好起來了。再過一年期末考試,我語文成績就是全班第一了。上初中就好多了,因為同學的性格跟我一樣,我成績也趕上去了,朋友特別多。我的初中是北大附中,高中是四中。四中跟北大附中不是一個風格,四中我覺得像清華,北大附中像北大。我從小是在北大長大的,到了四中之后整個環(huán)境不太適應。
我在國內(nèi)的成績還好,不用特別準備一樣會考得好。我的外語占了很大很大的便宜,大概免修了8年。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就免修外語課,回國后保持英文水平主要通過讀書,我爸從美國給我?guī)Щ亓舜罅康臅?,海運過來,我一直看到高三才看完。雖然我英文的聽、說不像以前那樣流利,但是讀、寫水平明顯提高很多。又因為搞競賽,數(shù)學、物理考試不用擔心了。我看書看得多,所以語文特別好,同樣不用擔心。我擔心的就是化學,我不愛學化學,高中的時候曾經(jīng)有不及格。開學初的化學考試,150分我只得了20多分。但我也不很擔心,因為我知道只要期末好好學,分數(shù)就會上去。我不靠化學給我爭分,只要不吃虧就行。因為讀書讀得多,其他像歷史、政治等課程就很簡單了。所以高考對我來說從來沒有壓力。
去國外上大學是我自己的想法。高二下學期我開始想出國上學的事情。剛開始覺得比較困難,后來家里幫我收集有關(guān)信息就覺得好多了。如果留在國內(nèi)上大學我肯定去北大。但是因為我們家在北大那么長時間,對北大太熟悉了,不像外面的人覺得北大那么神圣。大的問題是我從高一開始,興趣明顯偏文科了。我們一大家子基本上偏文科,我可能受我父親、伯父和姑父的影響,特別喜歡文科。如果上北大,專業(yè)選擇上比較死。假如去北大的話,我可能會讀經(jīng)濟,但是自己又不太喜歡經(jīng)濟。我再想想,只有在美國可以不受專業(yè)的限制,所以就決定出國上學了。
我報了10所美國的學校。剛開始,我想去哈佛,哈佛在錄取之前有后的面試。我那次卻吹了,因為我跟面試官吵了起來。他是學法律的,他研究“公司法”。我當時比較狂妄,不知道為什么就表現(xiàn)出我對商業(yè)的不屑,這把他給惹毛了。耶魯?shù)纳暾堖€比較順利,我和他們的面試官談了三個半小時,就是瞎聊,覺得很投機,性格相像,興趣點也相近。我順利地被耶魯錄取,也許沾了這次面試的光了。
大學生活
我社交活動比較少。前幾年,我擔任過耶魯中國同學會的會長,向同學募捐想建立一個中國人自己的小型社交圈。做得比較好的就是舉辦一些講座,成功的是把詩人北島請來了。后來比較成功的是我們每年都要募捐,然后我們在內(nèi)蒙古一個農(nóng)村初中、高中建立了一個獎學金。
我現(xiàn)在每天除了上課、吃飯,可能會聊聊天、上上網(wǎng),其他的基本七八個小時都在看書。我不覺得這樣的生活很苦,雖然有時候人很累,但是覺得很值得。但是,我認為一定要找?guī)讉€真正很知心的朋友,先保證自己有幾個朋友可以依靠,這個很重要。其次就是要重視學習,學習一定不能放松。雖然有點功利,但是我認為你在美國這種仍然排斥外來人的國家,你作為中國人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把社交圈建到像美國人那么好。他們美國人很可能走那種社交的路子,他們成績只要過得去就可以了,然后通過培養(yǎng)自己強大的社交網(wǎng),以后就可能很成功,有很多發(fā)展機會。
而對于中國人,第一,只要你在美國社會混的話,社交是個問題,因為你永遠不可能像美國人那樣關(guān)系四通八達。所以我認為走社交那條道是事倍功半,不光事倍功半,你有一個極限。所以你想利用這里好的資源、去好的公司、上好的學校、去好的部門、獲得好的經(jīng)歷和教育,其實實用的還是成績。不光是學習成績,你的整體思維素養(yǎng)都很重要,要把基礎(chǔ)扎扎實實地打好。比如說袁健,他知道自己今后重要的就是程序編得好,他就把計算機編程研究得很透。對我來講,重要的就是思考問題,我一直在訓練這個能力。一旦有了這個基礎(chǔ),很多事情就容易多了,好像是“一招吃遍天下”那種感覺。我認識很多已經(jīng)畢業(yè)的人,他們就講假如不是通過學習,培養(yǎng)過硬的學術(shù)素養(yǎng)或者技術(shù),你作為一個中國人光想靠社會關(guān)系在美國活下去其實是很難的。
如果說在耶魯四年學習過程中有什么遺憾,就是有時候覺得自己上的課其實還是太少了,知識結(jié)構(gòu)還沒有完善到自己希望達到的那個程度,所以要繼續(xù)讀書。還有就是我缺乏社交,其實也不是很缺乏。我認識的人其實還是蠻多的,所以也沒有什么特別的遺憾,假如我社交那么好自己就會不舒服。如果我重新念大學,我可能會稍微注重培養(yǎng)一些社交關(guān)系,認識更多的人。但是也談不上遺憾,現(xiàn)在開始不算晚。
歷史!歷史!
現(xiàn)在快要畢業(yè)了。四年下來,我覺得選擇耶魯是正確的。如果不來這里的話,也許就不會學歷史。我在這兒碰到了一些特別好的老師,他們真正是那種屬于“大家”的學者,他們真正能讓你覺得做個學者非常偉大,這種感覺好像在其他地方找不到。我剛開始挺狂的,什么也看不起,但是在這里我碰上幾個特別讓我佩服的角色。比如說有一個教希臘史的教授,我記得大一剛來時第一堂歷史課,我也沒決定要上他的課,更沒有決定要學歷史,只是聽聽而已。
他給我們講為什么要學希臘史,聽完以后就覺得好像整個人被吸引住了,覺得世界特別光明,覺得有這種學術(shù)理想,還有一種人文關(guān)懷,是特別偉大的事情,特別激動。就只聽了這一堂課,我差不多就已經(jīng)決定肯定要學歷史了,這種令人振奮的感覺在其他地方找不到。在耶魯除了學術(shù)之外,我的生活是比較枯燥的。但是我回去跟我爸說,只有來到這里才知道什么叫世界頂尖的學術(shù)氣氛,在國內(nèi)是感受不到的。
我這四年的收獲很多都是經(jīng)驗性的東西。這四年中,我思維的成熟度增加了很多。我來耶魯之前也讀了很多書,但就是不知道方向,而且思維也缺乏規(guī)則,比較凌亂,散亂的一些東西堆積在一起,不成體系。來這里后,首先系統(tǒng)地學習人文領(lǐng)域基本的支柱——歷史、哲學,等于是個人的知識結(jié)構(gòu)被支柱搭起來了,然后把基本的知識空缺填進去。
這四年讀的書比較多,現(xiàn)在只要是人文方面的話題,幾乎不管什么領(lǐng)域,無論碰到什么內(nèi)容,我都能比較認真、嚴肅地思考。這樣,你開始建立比較強的自信,你可以看得懂、聽得懂原來看似深奧的內(nèi)容,所學的知識已經(jīng)逐漸形成自己的一個體系,而且能夠不斷衍生新的東西。這種感覺真好,這可能就是思維方法的提高吧。還有,就是我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興趣,確信自己是個興趣偏文科的人。這也很重要,這是一個認識自我的過程。
當然,重要的可能還是,在耶魯?shù)膶W習基本上時時刻刻都要求你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你逐漸對社會真正產(chǎn)生一種特別本能的關(guān)心,這是挺難的。通過在這兒的學習,我不光找到理想,而且找到信仰,或者說是精神支柱吧??赡芤驗榧彝夥盏挠绊懀业呐d趣更多在文科方面,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了解比較多,現(xiàn)在我反而更加堅定自己對中國傳統(tǒng)儒家思想的追求。就是通過在耶魯?shù)膶W習,通過對歷史,特別是西方歷史的學習,我反倒更確定自己儒家思想的信念。
這是一種思考、比較的過程,有時甚至不是思考,而是一種單純的非理智的感悟。體會自己的思想變化過程,然后在這個過程中就會逐漸提高自己對信仰的認識。這對于我來說十分重要,因為我覺得有了信仰,無論出現(xiàn)什么事情,都至少不會覺得迷失方向了,這和興趣不一樣。興趣這個東西有時候不太可靠,至少不是一個很強烈持久的動力。有些人就會覺得單憑興趣就足夠了,但我認為,只有把你的興趣和理想結(jié)合到一起后,你才會變得比較持久、堅定。
關(guān)于理想,我覺得可能比較抽象一些。我以前那會兒也思考歷史、哲學,但是沒有方向。我高中的時候就經(jīng)??磿?,經(jīng)常思考。我那時讀完了兩本書,才逐漸使自己的思維方式變得更加成熟一些。第一本書是錢穆的《國史大綱》。它讓你突然覺得,中國歷史可以這么看,你可以如此充滿理想,充滿信仰,充滿一種對古人的尊崇去看中國歷史,而不像以前那樣總是批判,或者是什么批判繼承之類的。突然,你就覺得它把中國人的文化根基、文化傳統(tǒng)呈現(xiàn)出來了。那種震撼是很大的,因為你第覺得自己國家的文化還是很光輝燦爛的。另一本書就是柏拉圖的《理想國》,那是一種完全的精神跟靈魂上的享受,好像一下子天窗被打開,陽光射進來的感覺,一下子覺得生活明亮了很多。你對人生的憧憬、你自己在社會的位置、你的責任、你的義務都比以前要堅定。你人生的整個情結(jié)一下被打開了一樣,感覺特別好。到耶魯后,我又聽了一些歷史課,更加覺得人文科學是非常有生命力的東西。它能夠把你本源的、性格里面善良的、真誠的一面揭示給大家,不僅僅是做學問的過程,也是一種修身的過程。我現(xiàn)在想清楚了,理想可能有一點兒像《大學》里面所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我在耶魯修的十幾門歷史課多數(shù)是西方歷史,中國歷史學得比較少。古希臘史特別多,還有英國史與美國史。這些課程為如何考察一個社會的建立、發(fā)展和改革變遷具有很大的作用。英國史教我怎么看現(xiàn)代社會,但是古希臘史教會你怎么把人類本源精神培養(yǎng)起來,逐漸挖掘出來。因為希臘文明是歐洲文明的根源,當代歐洲和美國的國際關(guān)系思維方式,他們的戰(zhàn)略思考、軍事戰(zhàn)略、政治策略,還有外交,他們這些策略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代。
所以通過學古希臘史,你就會對歐洲,至少在宏觀戰(zhàn)略思想上有一個剪影。政治和軍事史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研究古希臘的戰(zhàn)略,用古希臘那些例子幫助你去分析第世界大戰(zhàn)、二戰(zhàn)、冷戰(zhàn)等等歷史事件。這很有意思,我挺喜歡上歷史課的感覺。我后來又上了很多其他的課程。歷史課上了十四五門,哲學課可能上了三四門,文學課上了兩三門。我也學習了多種語言,拉丁語,現(xiàn)在還在學古希臘語,雖然這和我以后的發(fā)展方向可能沒有太大關(guān)系。我理想上可能想做一個古人吧,在四年的學習過程中,有時我覺得越來越靠近古人了。從中國當今社會的那種雜亂和浮躁,還有無序的狂躁里,把你自己的思維給抽出來,去面對一些更純凈、更健康的東西。這在國內(nèi)可能也能做到,但在這里更自然、更舒服一些,沒有什么限制,學術(shù)環(huán)境比較自由,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我很感謝耶魯大學給我那么大的空間,讓我自由發(fā)展。
為什么讀法學院
我可能在大三的時候才考慮上法學院。我大一的時候曾經(jīng)考慮學經(jīng)濟專業(yè),但我上經(jīng)濟課的時候覺得無聊,然后就轉(zhuǎn)成學歷史。我的專業(yè)是歷史和數(shù)學,我的數(shù)學成績比歷史還好,但是在耶魯,歷史的學術(shù)含金量肯定要比數(shù)學高得多。數(shù)學對我來說非常容易。耶魯大學其實是一個偏文科的學校,對文科的要求比對理科要嚴格得多。
報考法學院其實挺簡單的。法學院招生基本上考察四個方面,其中重要的兩個內(nèi)容是你的法律專業(yè)考試成績,以及你的本科平均成績(GPA)。這兩項要求很高,有了這兩項作為中流砥柱,其他的,比如論文和簡歷,問題都應該不大。報考法學院比報考耶魯本科要確定一些,你只要上相應的分數(shù)線就幾乎肯定能進。我就報了全美排名前五位的法學院,耶魯、哈佛、斯坦福、哥倫比亞和紐約大學,后全都錄取了。我選擇耶魯是因為耶魯法學院比其他的要強。排名有時并不太科學,但是如果你能在25年里排名保持第一的話,那其他法學院肯定還是有差距的。
不光是耶魯法學院的聲譽,這里的師資肯定也比其他的強很多。我這個人的特點是比較學術(shù)化,而耶魯法學院的課程是美國所有法學院中具學術(shù)性的。斯坦??梢园涯闩囵B(yǎng)成一個一流的律師,而耶魯更注重把你培養(yǎng)成一個學者。我可能會比較偏重憲法、法理、國際法、比較法。我是攻讀JD(法學博士)學位,克林頓讀的也是這個學位。一般學法律的人都讀JD學位,另一種學位LLM(法學碩士)純粹是學術(shù)性的。只有你拿了JD文憑才可以當律師、當法官。從事法律工作,JD學位可能是法律界基本的學術(shù)資格證明了。
我本科主修歷史,現(xiàn)在選擇讀法學院,主要是想能夠不斷地把自己學到的知識運用起來。耶魯也有歷史專業(yè)的研究生,一旦你進入歷史專業(yè)后,你這輩子就基本上只能在學術(shù)界混了,但我就不太想在學術(shù)界混。我一直在想如何重新構(gòu)建中國的
傳統(tǒng)文化,怎么讓它比較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需要,重新燃燒起來。我一直在尋找可以實現(xiàn)這種目標的方式,法律是一個途徑??赡芡ㄟ^學習中國古代的法律后,通過看他們的法典或者吏治來思考,我覺得法和禮結(jié)合,不光是一種意志,還包括道德、文化的培養(yǎng),都是融入在法律系統(tǒng)里面。甚至西方的法律也是如此,比如美國的憲法就不僅僅是個法律,美國人不是很喜歡講憲法精神嗎?我一直希望通過法律,我們可以重新將文化因素注入到法律領(lǐng)域去,可以去構(gòu)建一些新的東西。我的研究方向可能就偏向于這個方向:如何重新改革法律。物質(zhì)肯定是文化因素和法律融合在一起的,我希望能夠在法律系統(tǒng)里播種一顆文化的種子,然后讓它發(fā)芽。
我做這種研究的出發(fā)點還是立足國內(nèi)。我將來肯定是要回國的,我可能會在北大扎個根。但是我也比較想在正規(guī)的法律部門工作,在法律改革、法律操辦等顧問性質(zhì)的工作中去發(fā)展一下。其實,我現(xiàn)在對中國大的不滿是因為她目前可能是一個沒有文化的國家,自己的傳統(tǒng)幾乎都被自己燒掉了。從歷講,中國的法律體系就不像西方那么嚴格,不是一個崇尚法制的國家,但是她可以通過法律和禮儀結(jié)合,然后通過一些其他文化的因素,還有各種我們可能現(xiàn)在已經(jīng)覺得比較陌生的知識結(jié)構(gòu)來運行。其實這個運作方式還是很強有力的,多數(shù)時候可能成為一套很健康的機制。但是現(xiàn)在我們可能保留了以前那種不很重視法制的習慣,同時又把以前有利于社會運行的東西給拋棄了,西方好的法制我們又沒有學來。所以現(xiàn)在中國是屬于真空狀態(tài):自己的好東西已經(jīng)丟掉,別人的好東西沒有學來。這種情況下,法律問題當然比較大,其他包括社會問題、道德問題等,也讓人覺得不樂觀。但就是這種情況,反而讓人覺得比較想去嘗試干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學習歷史讓人有一套系統(tǒng)的思維方法,幫助你看清楚這個社會向哪個方面發(fā)展可能比較健康、比較好。而法律可能是一種比較有效的工具,可以把你的理想付諸實施。對我刺激比較大的可能就是我父親那輩人,學者對中國的影響力還是很有限的。我爸爸是在大學做哲學研究的,他對這個社會有很多理念、很多看法。但是他雖然可以寫東西,可以提意見,但是沒有什么實際操辦的能力,我不是很喜歡那種感覺。
社會
我與中國社會的接觸很多。每年暑假回國,我都要去做研究。大一時,我在北大做了一個社會學研究,和社會學學者一起去河北和江蘇考察農(nóng)村的經(jīng)濟體制、社會結(jié)構(gòu)。大二那年暑假,我做一個和經(jīng)濟話題有關(guān)的數(shù)學研究。大三時我在耶魯申請了一個獎學金,回國自己去研究孫大午的案子。那個案子涉及面很廣:既是農(nóng)村政策問題,也是農(nóng)村經(jīng)濟問題,還是一個法律問題。我寫了三個報告,覺得收獲挺大的。通過這些實踐,我認識到法律對中國社會還是有很大作用的。以前我覺得中國法制不健全,就認為學法律回國沒有用。但是其實正因為法律不健全,法律的空白才比較大。這種狀況給你的發(fā)展空間也比較大,所以有潛力。中國的法律太寬泛了,法律本身留有很多余地,你怎么理解法律都可以。我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也不算是發(fā)現(xiàn),只是感覺,那些看起來很荒唐可笑的案例,以及農(nóng)村發(fā)生的很多讓人心痛的事情,其實都是合法的。因為中國的法律空當就那么大,你只要鉆了那個空子,你干的事情再可恥,再令人發(fā)指,從法律上來說也可能沒有犯法。這種情況下,只要你把法律空子給縮小了,也許就能見效。
朋友
我什么樣的朋友都有,只要我覺得他思維比較理性,而和他的學習成績好不好沒有關(guān)系。我可能比較喜歡那種有理想的人,還比較喜歡那種照他們的話講比較神經(jīng)質(zhì)的人。我覺得我有點神經(jīng)質(zhì),有時可能比較偏激。我在待人處世方面不像一般中國來的孩子,不像他們應付得比較自如。我待人處世常常比較硬,有時不大靈活,我給人第一印象一般比較冷淡。我一直想改,但很難改。
我這個人沒有特別強的物質(zhì)欲望,不需要與很多人交往,只要有幾個朋友就夠了。
新東方的徐小平說過,只要你外語好,不管什么樣的人,我都可以包裝你進常青藤大學,蠻有道理的。很多中國人認為,你進了哈佛、耶魯你就肯定很厲害,其實完全不是這么回事。像我剛進來的時候,我也覺得每個人肯定都厲害得不得了,都是我的偶像。其實不然。能到這兒來其實都挺幸運的。特別是美國大學錄取中國學生,因為他們對中國不是很了解,有時候真的有點像抽獎,只要你英語好。英語不好肯定出不來,除非你有國際金牌之類的過硬獎項。一旦英語好了,很難說有什么嚴格的標準。當時與我一起申請的有很多很優(yōu)秀的人,他們后都沒有拿到通知書。有些相比而言我們認為差得多的人倒被錄取了。當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國內(nèi)的人對美國大學的錄取標準不了解,不能做到有的放矢。比如美國大學錄取非常重視你的社會活動能力,但是很多中國學生這方面就很欠缺。
說到小留學生,因為美國現(xiàn)在比較難進,很多人送到歐洲。我覺得這件事應該因人而異。比如說你家有很多的錢,小孩又考不進大學,送出去,說不定會好,因為小孩子在國內(nèi)上不了好的大學,可能是不適合中國的教育制度,去新西蘭、澳大利亞讀一讀,說不定有點好處。畢竟你眼界開了,如果這個小孩自己還好一點的話可能融入西方社會。因為國內(nèi)教育非常死,國外教育比較活,如果小孩有動力的話,也許就真的成才了。不過這個概率還是蠻低的,主要還是要看人了。但是若傾家蕩產(chǎn)送孩子去國外上學,絕對不值得的。
在美國沒有人管你,其他國家也是一樣,本來在國內(nèi)就不好好讀書的話,出來沒有人管,更不知道會怎么樣的,大家在一起吸毒,這種事情多得不得了。父母在家里吃咸菜,把小孩送來讀大學絕對不值得。當然家里有錢無所謂,如果不是很有錢,經(jīng)濟比較拮據(jù)的,還不如在國內(nèi)讀二三流大學,出來花這么多錢,國外鍍金含量越來越低,大家都已認識到這一點。
當然耶魯四年本科教育的質(zhì)量非常高,這一層金是鍍過了,而且這個金還是有意義的,因為你確實是開眼界,是你在國內(nèi)沒有經(jīng)歷過的。如果你拿了美國學校的全獎,那還是應該出來,即使是二流的學校。要是自費的話實在沒有太大的必要。自費太貴了,一般家庭支付不起。我以后有小孩的話,也會希望他到耶魯來上學,蠻好的??梢韵仍谥袊细咧?,在美國上大學。我很多地方還不能太適合美國,不能很融入他們的,主要因為思想觀念不一樣。
回國
我長遠來講還是要回中國的,在中國的發(fā)展機會肯定更多一些,但是如果回去打工就一點意思沒有了。中國生活有中國生活的好處,比較習慣,我在上海長大的嘛,比較有感情,美國畢竟不一樣,別人的地盤。耶魯?shù)耐瑢W中,希望在美國待下去的也有,這樣的人不多也不少,但確實也有很多想回國的。
我覺得現(xiàn)在國內(nèi)真是發(fā)展得很快。其實美國真的沒有什么特別好,主要優(yōu)點就是人素質(zhì)比較高,比較干凈,但就是建筑上來說,太老舊了,蠻破相的,我更喜歡上海。中國現(xiàn)代化的城市絕對不比美國差。從商品多樣性,從吃的東西來講,美國都不是很好,待了這么多年還是不太習慣。
如果將來回國,我認為應該可以適應國內(nèi)的環(huán)境。第一,我高中是在中國讀的。即使在國內(nèi)讀大學,我也不認為就會對中國社會有很深的了解。因為國內(nèi)的大學生也很少有跟外面社會接觸的機會。在耶魯讀書有很多好處,耶魯是個窗口,中國現(xiàn)在越來越開放,反而更能了解中國。
現(xiàn)在耶魯?shù)闹袊鴮W生很多都去投資銀行。大家都去,所以我就不去。中國人都比較實惠,其實你想錢掙得多的職業(yè),沒幾個。我覺得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蠻可悲的,其實違反了耶魯?shù)某踔?,因為耶魯比較希望多元化。現(xiàn)在很多人說回中國做投資銀行,我覺得有點胡扯。做投資銀行都在為美國公司打工,幫助美國人掙中國人的錢,哪里都一樣。當然對中國也有好處,就是把資金周轉(zhuǎn)起來了,其他沒有特別的。絕大部分的剩余價值還是為美國的GDP做貢獻去了。如果能在中國開一個國際性的投資銀行,那不一樣了。
我的理想應該是這樣,應該有中國自己的企業(yè),比如聯(lián)想,前兩天把IBM PC部門收購了,這個是好是壞,眾說紛紜。但如果有一天,中國能有像IBM或微軟那樣的企業(yè),那還是比較酷。中國就沒有非常能拿得出來的企業(yè),像日本、韓國都有非常好的企業(yè)。一方面,我覺得是人才,還有一個方面,體制有影響。為什么臺灣、香港、新加坡都非常厲害,大陸這么多人就不行哪?這是有問題的。
相比美國同學而言,中國人可能目標更明確一點。一般中國人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然后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找好的工作,進好的研究生院或者進好的法學院,至少大概大二、大三的時候就要計劃了,因為競爭非常激烈。我覺得中國人這一點比較好,頭腦比較冷靜,知道自己想干嗎。但是從某種程度上講,中國學生這種特點xx屆比xx屆弱了,可能大家都越來越西化了吧。美國同學很多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當然很多人家里有錢,沒事干逛逛馬路、泡泡酒吧沒有收入也能活下去,沒有錢也不要緊。美國學生相對來說比較瀟灑,沒有更多的牽掛。中國人就不一樣了,畢竟還是要在這里先生存下來。有些人大學四年瀟灑過了,到畢業(yè)就出問題了,結(jié)果只好隨便找了個工作或者去讀個碩士。有些實在混不下去的就只好回國了,那就有點可悲了。
我希望自己將來至少比較成功。我對自己有信心。為什么沒有?但是有的時候,我覺得人還是謙虛一點比較好。畢竟別人確實有很多值得你學習的地方。一個人在那里自己稱老大,一點意思都沒有。
我以前比較崇拜科學家,現(xiàn)在比較崇拜企業(yè)家,比爾·蓋茨之類的。應該吸取經(jīng)驗,每一個成功者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機會不對,時機不對,太超前都不行,必須是適當?shù)臅r候、適當?shù)臋C會。但是反過來說,只要你厲害,總會抓住某個機會。把失敗歸咎于沒有機會,我覺得是不對的。
采訪后記
袁健是一個陽光男孩。只要給他穿上一個長袍,你直接就可以把他放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活脫脫一個江南才子。袁健來自上海,上海中學畢業(yè),秉承了上海男子大的特色——細心。在咖啡館,一個臨窗的座位被他否決,因為他覺得那個桌子有點搖晃。選了一個穩(wěn)定的位置坐下,才開始侃侃而談。
用袁健的話說,他是搞競賽出身的。他拿到兩次全國數(shù)學奧林匹克的銀牌,如果不出國也是可以直接保送上清華的。他的數(shù)學成績是非常出色的,為了證明這種出色,袁健在耶魯大學用四年的時間在拿到數(shù)學和經(jīng)濟雙學士學位的同時,還拿到了計算機碩士的學位,這不僅在中國留學生中是第一個,在整個耶魯也是鳳毛麟角。
袁健在嚴格的數(shù)學競賽和編程訓練所養(yǎng)成的敏捷思維與反應,在我們交談過程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文質(zhì)彬彬的談吐,無不洋溢著自信,這不僅體現(xiàn)在他指點江山、評點時事,也反映在他對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的深刻總結(jié)和反思上。
今天的袁健已經(jīng)在Google開始了他的新生活。當今的世界上,太多人想成為比爾·蓋茨了,但是袁健是我見過的靠譜的。期待他成功的一天。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
人物簡介:
張?zhí)┨K,男。耶魯大學200xx屆Timothy Dwight學院學生,主修數(shù)學和歷史。從小隨父母到美國留學,在美國小學讀了5年后返回北京。2001年由北京四中考入耶魯大學,2005年5月畢業(yè)。畢業(yè)時同時被全美排名前五位的法學院錄取,后選擇留在耶魯法學院攻讀法學博士學位。
張?zhí)┨K采訪
我是在美國上的小學。因為我父母來美國留學,所以我跟著他們在美國待了5年。跟一般的從國內(nèi)直接考到耶魯?shù)耐瑢W相比,我的文化經(jīng)歷和語言基礎(chǔ)都不太一樣。我來到這兒之后沒有語言障礙,文化障礙也不是很大,我沒有什么特別強的欲望要跟美國人刻意地接近,我覺得沒有新鮮感,所以也許還不如別的中國同學了解美國那么多。我有一個相對不是很大的朋友圈子,十幾個人吧。除了幾個美國人,一般都是中國人,我不太愿意出那個圈子。
我的成長道路
我小時候的成長環(huán)境和國內(nèi)不一樣。在美國的學校里被別人欺負很多年,性格變得比較孤僻。我在美國讀小學的時候被人歧視了四五年,真的是挺厲害的,被那幫小孩追著打,根本沒有朋友。我上的是公立學校,到后才好一些,因為有了幾個中國孩子。以前沒有朋友,不合群,挺難受的。但是這些經(jīng)歷同時能增強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小時候的經(jīng)歷會讓你對很多問題想得比較開,不會那么死心眼。我這個人可能看起來比較冷漠一些,但其實很樂觀,有時候很想得開。
好不容易回國了,但是那會兒中文會說不會寫,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漢字只會寫一百個吧,那真是挺苦的。那一年我10歲,那一年的事情永遠忘不了。從10歲你就要學會熬夜,學會逼自己,然后吃苦頭,被別人嘲笑。我小學所在的班級很差,因為我考試成績差,結(jié)果分配到流氓班去了。周圍的孩子跟我性格不太一樣,不太愛學習,性格也比較淘氣,看我一個從國外回來的,想著我比較好欺負,所以又被人家打了好多次。
在美國挨打,回國還是挨打。那會兒我體質(zhì)很差,打不過人家。一般別人打你,你打不過就跑唄,但我性格倔,我就跟他們打,結(jié)果我總是被打。每天要背字,我覺得還行,然后就練寫作,效果挺好的??赡芪覌屛野纸痰帽容^得法,我剛進去的時候語文不及格,一年之后語文就好起來了。再過一年期末考試,我語文成績就是全班第一了。上初中就好多了,因為同學的性格跟我一樣,我成績也趕上去了,朋友特別多。我的初中是北大附中,高中是四中。四中跟北大附中不是一個風格,四中我覺得像清華,北大附中像北大。我從小是在北大長大的,到了四中之后整個環(huán)境不太適應。
我在國內(nèi)的成績還好,不用特別準備一樣會考得好。我的外語占了很大很大的便宜,大概免修了8年。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就免修外語課,回國后保持英文水平主要通過讀書,我爸從美國給我?guī)Щ亓舜罅康臅?,海運過來,我一直看到高三才看完。雖然我英文的聽、說不像以前那樣流利,但是讀、寫水平明顯提高很多。又因為搞競賽,數(shù)學、物理考試不用擔心了。我看書看得多,所以語文特別好,同樣不用擔心。我擔心的就是化學,我不愛學化學,高中的時候曾經(jīng)有不及格。開學初的化學考試,150分我只得了20多分。但我也不很擔心,因為我知道只要期末好好學,分數(shù)就會上去。我不靠化學給我爭分,只要不吃虧就行。因為讀書讀得多,其他像歷史、政治等課程就很簡單了。所以高考對我來說從來沒有壓力。
去國外上大學是我自己的想法。高二下學期我開始想出國上學的事情。剛開始覺得比較困難,后來家里幫我收集有關(guān)信息就覺得好多了。如果留在國內(nèi)上大學我肯定去北大。但是因為我們家在北大那么長時間,對北大太熟悉了,不像外面的人覺得北大那么神圣。大的問題是我從高一開始,興趣明顯偏文科了。我們一大家子基本上偏文科,我可能受我父親、伯父和姑父的影響,特別喜歡文科。如果上北大,專業(yè)選擇上比較死。假如去北大的話,我可能會讀經(jīng)濟,但是自己又不太喜歡經(jīng)濟。我再想想,只有在美國可以不受專業(yè)的限制,所以就決定出國上學了。
我報了10所美國的學校。剛開始,我想去哈佛,哈佛在錄取之前有后的面試。我那次卻吹了,因為我跟面試官吵了起來。他是學法律的,他研究“公司法”。我當時比較狂妄,不知道為什么就表現(xiàn)出我對商業(yè)的不屑,這把他給惹毛了。耶魯?shù)纳暾堖€比較順利,我和他們的面試官談了三個半小時,就是瞎聊,覺得很投機,性格相像,興趣點也相近。我順利地被耶魯錄取,也許沾了這次面試的光了。
大學生活
我社交活動比較少。前幾年,我擔任過耶魯中國同學會的會長,向同學募捐想建立一個中國人自己的小型社交圈。做得比較好的就是舉辦一些講座,成功的是把詩人北島請來了。后來比較成功的是我們每年都要募捐,然后我們在內(nèi)蒙古一個農(nóng)村初中、高中建立了一個獎學金。
我現(xiàn)在每天除了上課、吃飯,可能會聊聊天、上上網(wǎng),其他的基本七八個小時都在看書。我不覺得這樣的生活很苦,雖然有時候人很累,但是覺得很值得。但是,我認為一定要找?guī)讉€真正很知心的朋友,先保證自己有幾個朋友可以依靠,這個很重要。其次就是要重視學習,學習一定不能放松。雖然有點功利,但是我認為你在美國這種仍然排斥外來人的國家,你作為中國人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把社交圈建到像美國人那么好。他們美國人很可能走那種社交的路子,他們成績只要過得去就可以了,然后通過培養(yǎng)自己強大的社交網(wǎng),以后就可能很成功,有很多發(fā)展機會。
而對于中國人,第一,只要你在美國社會混的話,社交是個問題,因為你永遠不可能像美國人那樣關(guān)系四通八達。所以我認為走社交那條道是事倍功半,不光事倍功半,你有一個極限。所以你想利用這里好的資源、去好的公司、上好的學校、去好的部門、獲得好的經(jīng)歷和教育,其實實用的還是成績。不光是學習成績,你的整體思維素養(yǎng)都很重要,要把基礎(chǔ)扎扎實實地打好。比如說袁健,他知道自己今后重要的就是程序編得好,他就把計算機編程研究得很透。對我來講,重要的就是思考問題,我一直在訓練這個能力。一旦有了這個基礎(chǔ),很多事情就容易多了,好像是“一招吃遍天下”那種感覺。我認識很多已經(jīng)畢業(yè)的人,他們就講假如不是通過學習,培養(yǎng)過硬的學術(shù)素養(yǎng)或者技術(shù),你作為一個中國人光想靠社會關(guān)系在美國活下去其實是很難的。
如果說在耶魯四年學習過程中有什么遺憾,就是有時候覺得自己上的課其實還是太少了,知識結(jié)構(gòu)還沒有完善到自己希望達到的那個程度,所以要繼續(xù)讀書。還有就是我缺乏社交,其實也不是很缺乏。我認識的人其實還是蠻多的,所以也沒有什么特別的遺憾,假如我社交那么好自己就會不舒服。如果我重新念大學,我可能會稍微注重培養(yǎng)一些社交關(guān)系,認識更多的人。但是也談不上遺憾,現(xiàn)在開始不算晚。
歷史!歷史!
現(xiàn)在快要畢業(yè)了。四年下來,我覺得選擇耶魯是正確的。如果不來這里的話,也許就不會學歷史。我在這兒碰到了一些特別好的老師,他們真正是那種屬于“大家”的學者,他們真正能讓你覺得做個學者非常偉大,這種感覺好像在其他地方找不到。我剛開始挺狂的,什么也看不起,但是在這里我碰上幾個特別讓我佩服的角色。比如說有一個教希臘史的教授,我記得大一剛來時第一堂歷史課,我也沒決定要上他的課,更沒有決定要學歷史,只是聽聽而已。
他給我們講為什么要學希臘史,聽完以后就覺得好像整個人被吸引住了,覺得世界特別光明,覺得有這種學術(shù)理想,還有一種人文關(guān)懷,是特別偉大的事情,特別激動。就只聽了這一堂課,我差不多就已經(jīng)決定肯定要學歷史了,這種令人振奮的感覺在其他地方找不到。在耶魯除了學術(shù)之外,我的生活是比較枯燥的。但是我回去跟我爸說,只有來到這里才知道什么叫世界頂尖的學術(shù)氣氛,在國內(nèi)是感受不到的。
我這四年的收獲很多都是經(jīng)驗性的東西。這四年中,我思維的成熟度增加了很多。我來耶魯之前也讀了很多書,但就是不知道方向,而且思維也缺乏規(guī)則,比較凌亂,散亂的一些東西堆積在一起,不成體系。來這里后,首先系統(tǒng)地學習人文領(lǐng)域基本的支柱——歷史、哲學,等于是個人的知識結(jié)構(gòu)被支柱搭起來了,然后把基本的知識空缺填進去。
這四年讀的書比較多,現(xiàn)在只要是人文方面的話題,幾乎不管什么領(lǐng)域,無論碰到什么內(nèi)容,我都能比較認真、嚴肅地思考。這樣,你開始建立比較強的自信,你可以看得懂、聽得懂原來看似深奧的內(nèi)容,所學的知識已經(jīng)逐漸形成自己的一個體系,而且能夠不斷衍生新的東西。這種感覺真好,這可能就是思維方法的提高吧。還有,就是我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興趣,確信自己是個興趣偏文科的人。這也很重要,這是一個認識自我的過程。
當然,重要的可能還是,在耶魯?shù)膶W習基本上時時刻刻都要求你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你逐漸對社會真正產(chǎn)生一種特別本能的關(guān)心,這是挺難的。通過在這兒的學習,我不光找到理想,而且找到信仰,或者說是精神支柱吧??赡芤驗榧彝夥盏挠绊懀业呐d趣更多在文科方面,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了解比較多,現(xiàn)在我反而更加堅定自己對中國傳統(tǒng)儒家思想的追求。就是通過在耶魯?shù)膶W習,通過對歷史,特別是西方歷史的學習,我反倒更確定自己儒家思想的信念。
這是一種思考、比較的過程,有時甚至不是思考,而是一種單純的非理智的感悟。體會自己的思想變化過程,然后在這個過程中就會逐漸提高自己對信仰的認識。這對于我來說十分重要,因為我覺得有了信仰,無論出現(xiàn)什么事情,都至少不會覺得迷失方向了,這和興趣不一樣。興趣這個東西有時候不太可靠,至少不是一個很強烈持久的動力。有些人就會覺得單憑興趣就足夠了,但我認為,只有把你的興趣和理想結(jié)合到一起后,你才會變得比較持久、堅定。
關(guān)于理想,我覺得可能比較抽象一些。我以前那會兒也思考歷史、哲學,但是沒有方向。我高中的時候就經(jīng)??磿?,經(jīng)常思考。我那時讀完了兩本書,才逐漸使自己的思維方式變得更加成熟一些。第一本書是錢穆的《國史大綱》。它讓你突然覺得,中國歷史可以這么看,你可以如此充滿理想,充滿信仰,充滿一種對古人的尊崇去看中國歷史,而不像以前那樣總是批判,或者是什么批判繼承之類的。突然,你就覺得它把中國人的文化根基、文化傳統(tǒng)呈現(xiàn)出來了。那種震撼是很大的,因為你第覺得自己國家的文化還是很光輝燦爛的。另一本書就是柏拉圖的《理想國》,那是一種完全的精神跟靈魂上的享受,好像一下子天窗被打開,陽光射進來的感覺,一下子覺得生活明亮了很多。你對人生的憧憬、你自己在社會的位置、你的責任、你的義務都比以前要堅定。你人生的整個情結(jié)一下被打開了一樣,感覺特別好。到耶魯后,我又聽了一些歷史課,更加覺得人文科學是非常有生命力的東西。它能夠把你本源的、性格里面善良的、真誠的一面揭示給大家,不僅僅是做學問的過程,也是一種修身的過程。我現(xiàn)在想清楚了,理想可能有一點兒像《大學》里面所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我在耶魯修的十幾門歷史課多數(shù)是西方歷史,中國歷史學得比較少。古希臘史特別多,還有英國史與美國史。這些課程為如何考察一個社會的建立、發(fā)展和改革變遷具有很大的作用。英國史教我怎么看現(xiàn)代社會,但是古希臘史教會你怎么把人類本源精神培養(yǎng)起來,逐漸挖掘出來。因為希臘文明是歐洲文明的根源,當代歐洲和美國的國際關(guān)系思維方式,他們的戰(zhàn)略思考、軍事戰(zhàn)略、政治策略,還有外交,他們這些策略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代。
所以通過學古希臘史,你就會對歐洲,至少在宏觀戰(zhàn)略思想上有一個剪影。政治和軍事史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研究古希臘的戰(zhàn)略,用古希臘那些例子幫助你去分析第世界大戰(zhàn)、二戰(zhàn)、冷戰(zhàn)等等歷史事件。這很有意思,我挺喜歡上歷史課的感覺。我后來又上了很多其他的課程。歷史課上了十四五門,哲學課可能上了三四門,文學課上了兩三門。我也學習了多種語言,拉丁語,現(xiàn)在還在學古希臘語,雖然這和我以后的發(fā)展方向可能沒有太大關(guān)系。我理想上可能想做一個古人吧,在四年的學習過程中,有時我覺得越來越靠近古人了。從中國當今社會的那種雜亂和浮躁,還有無序的狂躁里,把你自己的思維給抽出來,去面對一些更純凈、更健康的東西。這在國內(nèi)可能也能做到,但在這里更自然、更舒服一些,沒有什么限制,學術(shù)環(huán)境比較自由,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我很感謝耶魯大學給我那么大的空間,讓我自由發(fā)展。
為什么讀法學院
我可能在大三的時候才考慮上法學院。我大一的時候曾經(jīng)考慮學經(jīng)濟專業(yè),但我上經(jīng)濟課的時候覺得無聊,然后就轉(zhuǎn)成學歷史。我的專業(yè)是歷史和數(shù)學,我的數(shù)學成績比歷史還好,但是在耶魯,歷史的學術(shù)含金量肯定要比數(shù)學高得多。數(shù)學對我來說非常容易。耶魯大學其實是一個偏文科的學校,對文科的要求比對理科要嚴格得多。
報考法學院其實挺簡單的。法學院招生基本上考察四個方面,其中重要的兩個內(nèi)容是你的法律專業(yè)考試成績,以及你的本科平均成績(GPA)。這兩項要求很高,有了這兩項作為中流砥柱,其他的,比如論文和簡歷,問題都應該不大。報考法學院比報考耶魯本科要確定一些,你只要上相應的分數(shù)線就幾乎肯定能進。我就報了全美排名前五位的法學院,耶魯、哈佛、斯坦福、哥倫比亞和紐約大學,后全都錄取了。我選擇耶魯是因為耶魯法學院比其他的要強。排名有時并不太科學,但是如果你能在25年里排名保持第一的話,那其他法學院肯定還是有差距的。
不光是耶魯法學院的聲譽,這里的師資肯定也比其他的強很多。我這個人的特點是比較學術(shù)化,而耶魯法學院的課程是美國所有法學院中具學術(shù)性的。斯坦??梢园涯闩囵B(yǎng)成一個一流的律師,而耶魯更注重把你培養(yǎng)成一個學者。我可能會比較偏重憲法、法理、國際法、比較法。我是攻讀JD(法學博士)學位,克林頓讀的也是這個學位。一般學法律的人都讀JD學位,另一種學位LLM(法學碩士)純粹是學術(shù)性的。只有你拿了JD文憑才可以當律師、當法官。從事法律工作,JD學位可能是法律界基本的學術(shù)資格證明了。
我本科主修歷史,現(xiàn)在選擇讀法學院,主要是想能夠不斷地把自己學到的知識運用起來。耶魯也有歷史專業(yè)的研究生,一旦你進入歷史專業(yè)后,你這輩子就基本上只能在學術(shù)界混了,但我就不太想在學術(shù)界混。我一直在想如何重新構(gòu)建中國的
傳統(tǒng)文化,怎么讓它比較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需要,重新燃燒起來。我一直在尋找可以實現(xiàn)這種目標的方式,法律是一個途徑??赡芡ㄟ^學習中國古代的法律后,通過看他們的法典或者吏治來思考,我覺得法和禮結(jié)合,不光是一種意志,還包括道德、文化的培養(yǎng),都是融入在法律系統(tǒng)里面。甚至西方的法律也是如此,比如美國的憲法就不僅僅是個法律,美國人不是很喜歡講憲法精神嗎?我一直希望通過法律,我們可以重新將文化因素注入到法律領(lǐng)域去,可以去構(gòu)建一些新的東西。我的研究方向可能就偏向于這個方向:如何重新改革法律。物質(zhì)肯定是文化因素和法律融合在一起的,我希望能夠在法律系統(tǒng)里播種一顆文化的種子,然后讓它發(fā)芽。
我做這種研究的出發(fā)點還是立足國內(nèi)。我將來肯定是要回國的,我可能會在北大扎個根。但是我也比較想在正規(guī)的法律部門工作,在法律改革、法律操辦等顧問性質(zhì)的工作中去發(fā)展一下。其實,我現(xiàn)在對中國大的不滿是因為她目前可能是一個沒有文化的國家,自己的傳統(tǒng)幾乎都被自己燒掉了。從歷講,中國的法律體系就不像西方那么嚴格,不是一個崇尚法制的國家,但是她可以通過法律和禮儀結(jié)合,然后通過一些其他文化的因素,還有各種我們可能現(xiàn)在已經(jīng)覺得比較陌生的知識結(jié)構(gòu)來運行。其實這個運作方式還是很強有力的,多數(shù)時候可能成為一套很健康的機制。但是現(xiàn)在我們可能保留了以前那種不很重視法制的習慣,同時又把以前有利于社會運行的東西給拋棄了,西方好的法制我們又沒有學來。所以現(xiàn)在中國是屬于真空狀態(tài):自己的好東西已經(jīng)丟掉,別人的好東西沒有學來。這種情況下,法律問題當然比較大,其他包括社會問題、道德問題等,也讓人覺得不樂觀。但就是這種情況,反而讓人覺得比較想去嘗試干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學習歷史讓人有一套系統(tǒng)的思維方法,幫助你看清楚這個社會向哪個方面發(fā)展可能比較健康、比較好。而法律可能是一種比較有效的工具,可以把你的理想付諸實施。對我刺激比較大的可能就是我父親那輩人,學者對中國的影響力還是很有限的。我爸爸是在大學做哲學研究的,他對這個社會有很多理念、很多看法。但是他雖然可以寫東西,可以提意見,但是沒有什么實際操辦的能力,我不是很喜歡那種感覺。
社會
我與中國社會的接觸很多。每年暑假回國,我都要去做研究。大一時,我在北大做了一個社會學研究,和社會學學者一起去河北和江蘇考察農(nóng)村的經(jīng)濟體制、社會結(jié)構(gòu)。大二那年暑假,我做一個和經(jīng)濟話題有關(guān)的數(shù)學研究。大三時我在耶魯申請了一個獎學金,回國自己去研究孫大午的案子。那個案子涉及面很廣:既是農(nóng)村政策問題,也是農(nóng)村經(jīng)濟問題,還是一個法律問題。我寫了三個報告,覺得收獲挺大的。通過這些實踐,我認識到法律對中國社會還是有很大作用的。以前我覺得中國法制不健全,就認為學法律回國沒有用。但是其實正因為法律不健全,法律的空白才比較大。這種狀況給你的發(fā)展空間也比較大,所以有潛力。中國的法律太寬泛了,法律本身留有很多余地,你怎么理解法律都可以。我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也不算是發(fā)現(xiàn),只是感覺,那些看起來很荒唐可笑的案例,以及農(nóng)村發(fā)生的很多讓人心痛的事情,其實都是合法的。因為中國的法律空當就那么大,你只要鉆了那個空子,你干的事情再可恥,再令人發(fā)指,從法律上來說也可能沒有犯法。這種情況下,只要你把法律空子給縮小了,也許就能見效。
朋友
我什么樣的朋友都有,只要我覺得他思維比較理性,而和他的學習成績好不好沒有關(guān)系。我可能比較喜歡那種有理想的人,還比較喜歡那種照他們的話講比較神經(jīng)質(zhì)的人。我覺得我有點神經(jīng)質(zhì),有時可能比較偏激。我在待人處世方面不像一般中國來的孩子,不像他們應付得比較自如。我待人處世常常比較硬,有時不大靈活,我給人第一印象一般比較冷淡。我一直想改,但很難改。
我這個人沒有特別強的物質(zhì)欲望,不需要與很多人交往,只要有幾個朋友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