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育質量關鍵還要靠教師

字號:

侯范聰,一位來自江蘇的大學生如今是廣西都安縣隆福中學的一名特崗教師。2007年6月14日,國家“兩基”督導檢查組來到他所在的學校檢查時,侯老師生動而有趣的英語課,給檢查人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都安縣縣長韋紹仕向國檢組組長、國家總督學顧問、時任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副主席劉仲介紹說,像侯范聰這樣的特崗教師,2006年有100人,2007年又來了80人。這些大學生給學校帶來了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大大提升了當?shù)亟處煹乃刭|,音樂、美術、英語等科目也告別了沒有專業(yè)教師的歷史。
    教師,是實現(xiàn)“兩基”的重要支撐力量,是決定義務教育普及程度的關鍵因素。正因如此,師資隊伍建設情況成為“兩基”國檢的一項重要內容。
    新的教師補充機制為農村教育“造血”
    “資教生”,是湖北教師隊伍中出現(xiàn)的一個新稱謂。該省從2004年開始實施“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劃”,也應運而生了一批“資教生”。每年都有一批應屆本科畢業(yè)生被選派到農村鄉(xiāng)鎮(zhèn)中學任教,如今全省已有3645名本科畢業(yè)生在70多個縣的400多所鄉(xiāng)鎮(zhèn)學校大展身手。
    在“兩基”國檢中,檢查組欣喜地看到,像湖北一樣,各地積極采取多種措施,大力鼓勵城市教師支援農村教育,緩解教師數(shù)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等長期困擾農村教育的大問題。陜西從2003年到2006年,每年從非師范類高校中選拔1000名畢業(yè)生,經培訓取得教師資格后,重點安排到“兩基”攻堅縣任教;還出臺了優(yōu)秀校長和骨干教師按20%的比例向薄弱學校流動等新政策。重慶市性拿出8000名教師編制,通過擇優(yōu)錄用的方式,徹底解決了代課人員問題,在全國帶了個好頭。
    而國家推出的一系列補充農村教師的新舉措,也已經在各地顯現(xiàn)成效?!稗r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yǎng)計劃”以及“特設崗位計劃”等,為農村教育輸入了新鮮血液。
    除了通過創(chuàng)新補充機制“造血”,各地還加大了對現(xiàn)有教師的培訓和人事制度改革。湖南在農村義務教育短缺學科教師專項培訓上動起了腦筋,近兩年籌集近1000萬元資金,為農村每所鄉(xiāng)鎮(zhèn)初中、中心完小培訓英語、計算機專任教師。國檢組在內蒙古檢查時了解到,該區(qū)從1999年開始實施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目前已形成自治區(qū)、盟市、旗縣三級培訓網(wǎng)絡。廣西積極清理在編不在崗教師,清退不合格教師,代課人員由1997年的15.3萬人減少到2.7萬人。山西省加大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精簡鄉(xiāng)鎮(zhèn)教辦60多個,分流教職工近2萬人。
    檢查組認為,這些加強教師隊伍的新舉措,緩解了農村教師短缺的矛盾,也大大提升了中小學教師的素質,促進了義務教育的普及、鞏固和提高。
    農村教師待遇還須想方設法提高
    “我的基本工資是900多元,加上省里給的專項補助,能拿到上千元了?!焙笔》靠h橋上初中校長付祖強說。原來,湖北省委、省政府決定,從2007年起每年安排7.35億元,為農村中小學教師每人每月提供150元的生活補貼。
    在國檢中,檢查組看到,為了穩(wěn)定教師隊伍,各地不斷出臺新的舉措,千方百計提高農村教師待遇。
    陜西省寶雞市每年安排160萬元專項資金,提高西部山區(qū)1200多名教師的津補貼。延川縣近3年共為教師新建住宅樓11棟、窯洞280間,解決了700多名教職工的住房困難。全縣教師人均住房面積近24平方米。
    山西省太谷縣實行了對山區(qū)教師待遇傾斜政策,從1999年起,對在山區(qū)任教的教師浮動一級工資;從2006年9月起,在原基礎上再增加10%的工資??h政府每年還出資10萬元,給在邊遠鄉(xiāng)鎮(zhèn)農村任教的教師開了直通車,方便教師上下班。
    盡管各地想了不少辦法,但農村教師待遇偏低仍然是個突出的問題。一位農村小學教師說,他每天基本上是早上7點多上班,下午7點多忙完學校的工作,再趕到村里去給村民掃盲。問及他的收入,這位有著十幾年教齡的教師笑笑說:“每月收入就是固定工資900多元,比前幾年還是好多了?!?BR>    高強度的工作,微薄的收入,是目前我國許多農村教師的現(xiàn)狀。
    國家總督學顧問、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湛在帶隊國檢中反復強調提高教師待遇的重要性。他認為,近年來一些中小學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教師與當?shù)毓珓諉T實際收入差距逐步拉大。這種差距不利于教師隊伍的穩(wěn)定,他強調,“兩基”國檢既要看硬件,也要看軟件,要通過國檢推動各級政府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隨著國家經濟發(fā)展和工資改革不斷推進,中小學教職工津補貼問題是有望得到較好解決的?!蓖跽窟@樣認為。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教育永恒的話題
    農村學校教師年齡偏大,缺編教師不能得到及時補充,信息技術和英語等專業(yè)教師普遍缺乏,“爺爺奶奶教小學、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結構不均衡問題突出,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知識老化、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陳舊等問題凸顯,很多市縣還沒能做到將學校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用于教師培訓……這些都是在國檢中發(fā)現(xiàn)的農村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下一步提高教育質量,關鍵還是在教師隊伍建設上?!痹鴰ш爣鴻z的國家總督學顧問、教育部原副部長張?zhí)毂UJ為,這些年教師的學歷達標率提高很快,這反映了教師質量的提高,但是否說明教師具有了相應能力?看來還需要下大的功夫。他認為,目前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經由原來的上學難轉變?yōu)樯虾脤W難,從讓適齡兒童少年能接受教育到接受優(yōu)質教育,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下一步要把提高教育質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教師在其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王湛認為,增加教育經費投入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實施“兩基”工作的關鍵,也是教育的“永恒話題”。如今,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實現(xiàn)教育公平正成為指導和推動普及義務教育、鞏固提高“兩基”成果的新的理念,成為政府和人民群眾的共同要求,緊緊抓住了這兩大關鍵,均衡和公平就會越來越走近我們。
    “教師隊伍的水平和質量是一個地方教育發(fā)展特別是基礎教育發(fā)展的主要支撐。”教育部副部長、國家總督學陳小婭在檢查組向各省的反饋意見會上多次強調,在新形勢下,要通過創(chuàng)新教師補充機制,切實保障教師收入,加強教師培訓和師德教育,加大區(qū)域內骨干教師的交流等辦法,下大功夫、花大力氣不斷提高我國中小學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從而促進我國義務教育發(fā)展再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