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是佛家的術(shù)語,與道家的師法自然,現(xiàn)代哲學講的尊重客觀規(guī)律等的基本內(nèi)涵相同,就是不要過多地強調(diào)主觀愿望,現(xiàn)代人對這一點有許多深刻的表述,如“站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我的家鄉(xiāng)有一句話“走到山上打柴,走到河邊脫鞋”,等等。
但也有許多人卻執(zhí)著于自我,缺乏隨緣之心,以主觀愿望等同于客觀現(xiàn)實,無休無止地和自己過不去,這正是佛家揚棄的“我執(zhí)”。“我執(zhí)”給社會和每個個體帶來了無盡的煩惱和傷害。
以我短暫的人生經(jīng)歷觀察,現(xiàn)代人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但似乎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原因是什么?就是因為越來越自我,得隴望蜀,欲壑難填,為名為利,勾心斗角,貪心徹底抵消了生產(chǎn)力發(fā)展給人類所帶來的快樂。
我在一篇文章中說過,對人類欲望的過度肯定創(chuàng)造了人類自己的一個又一個的災(zāi)難。加拿大在全球已經(jīng)屬于很好的國家了,但許多華人移民總愛怨天尤人,專挑加拿大不適合自己的地方講,說穿了,就是心中“我”字太重,“緣”字太輕,不知來到加拿大,就該尊重人在加拿大這樣一個既有的事實,然后面對現(xiàn)實重新制訂生活的目標。
我認識一位老先生,在大陸和香港都是很有社會地位,來加拿大后卻生活在一種在外人看來很平庸的狀態(tài)中,但他不急不躁、從容淡泊,一次曾對我講,在加拿大他生活在天堂里,我問為什么?他回答說,在這里有飯吃,有衣穿,所以覺得生活的特別幸福。
對加拿大不如意的地方,他總是微笑著給予肯定。和他的交談中感到的是歷盡人間滄桑者的大徹大悟、心平氣和以及樂天知命的自信。
隨緣,往往被人理解為消極的處世觀。但依筆者理解,實際上是對客觀環(huán)境冷靜分析后一種隨遇而安的理性選擇,看似無所作為,其實在無所作為的背后,是人格操守的嚴格堅持,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開闊胸懷。比起不分時間地點,一味斤斤計較于自我得失,甚至給社會帶來許多負面效應(yīng)的人來講,令人體味到的是真正洞明世事者的寧靜祥和。
“隨緣”作為一個佛家思想方法,它不是教人無所作為,而是教人減少與外界互動的盲目性,從而走在自己該走的路上。
但也有許多人卻執(zhí)著于自我,缺乏隨緣之心,以主觀愿望等同于客觀現(xiàn)實,無休無止地和自己過不去,這正是佛家揚棄的“我執(zhí)”。“我執(zhí)”給社會和每個個體帶來了無盡的煩惱和傷害。
以我短暫的人生經(jīng)歷觀察,現(xiàn)代人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但似乎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原因是什么?就是因為越來越自我,得隴望蜀,欲壑難填,為名為利,勾心斗角,貪心徹底抵消了生產(chǎn)力發(fā)展給人類所帶來的快樂。
我在一篇文章中說過,對人類欲望的過度肯定創(chuàng)造了人類自己的一個又一個的災(zāi)難。加拿大在全球已經(jīng)屬于很好的國家了,但許多華人移民總愛怨天尤人,專挑加拿大不適合自己的地方講,說穿了,就是心中“我”字太重,“緣”字太輕,不知來到加拿大,就該尊重人在加拿大這樣一個既有的事實,然后面對現(xiàn)實重新制訂生活的目標。
我認識一位老先生,在大陸和香港都是很有社會地位,來加拿大后卻生活在一種在外人看來很平庸的狀態(tài)中,但他不急不躁、從容淡泊,一次曾對我講,在加拿大他生活在天堂里,我問為什么?他回答說,在這里有飯吃,有衣穿,所以覺得生活的特別幸福。
對加拿大不如意的地方,他總是微笑著給予肯定。和他的交談中感到的是歷盡人間滄桑者的大徹大悟、心平氣和以及樂天知命的自信。
隨緣,往往被人理解為消極的處世觀。但依筆者理解,實際上是對客觀環(huán)境冷靜分析后一種隨遇而安的理性選擇,看似無所作為,其實在無所作為的背后,是人格操守的嚴格堅持,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開闊胸懷。比起不分時間地點,一味斤斤計較于自我得失,甚至給社會帶來許多負面效應(yīng)的人來講,令人體味到的是真正洞明世事者的寧靜祥和。
“隨緣”作為一個佛家思想方法,它不是教人無所作為,而是教人減少與外界互動的盲目性,從而走在自己該走的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