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送禮是祝賀、祝福、祝愿,大都滿帶感情色彩。他們不懂禮尚往來,收到別人的禮物,就是收到,他們送了也就送了,也不盼著回報,不會想去回報。請他吃飯,也不會像中國人那樣回請,所以如果你請了美國朋友吃飯,不要等著回請。
美國人送禮價值很小,包裝很精美。我在肯塔基大學讀書時,曾住在一個百萬富翁的老人家里。情人節(jié)那天,她的男友也是一個百萬富翁,給她寄來一個包裹,她大早晨讓我開車去郵局取,那么輕的小盒,我想一定是手飾,她驚喜地打開,原來是一塊造型精美的小香皂。她非??旎畹睾爸鴚onderful(美妙極了),似乎真有幾分快活。她讓我郵去的禮物是一個小杯子,里面有三塊鴨蛋圓的巧克力糖,小杯子用尼龍紗包著,系著一條銀白色的緞帶。兩個百萬富翁,各自擁有豪宅、游艇、直升飛機、汽車,每日都有股票交易,愛了一輩子的情人,在情人節(jié)滿懷激動地這樣互相贈予。
有一位中國女留學生嫁給一位美國白人工程師,她的洋婆婆是飛機修理師,年薪十幾萬美元。婆媳第一次見面,洋婆婆的見面禮是一條廚房用的擦手巾和一本菜譜。她為見洋婆婆咬著牙買了一件500美元的大衣裝飾自己。
Dave是我最要好的男朋友之一,在我生日party上,是我最盼望著來的一位親愛的朋友。他是舊金山大學的教授,年薪十幾萬美元。他風度翩翩地來了,手里拿著一張生日賀卡。Josh是我來美時就認識的朋友,我倆有八年之久的友情,在我生日時她夾著氣球,抱著鮮花,拿著一個小盒子里面裝著一雙襪子,這是我不惑之年在美國舉行聲勢的生日party時,收到的美國朋友最豐厚的禮物。而本地的華僑送給我的禮物大都是項鏈、戒指、手鏈之類。
美國人送禮物并不是真小氣,如果他們發(fā)現(xiàn)你真正有困難,也很大方。我剛轉(zhuǎn)學到加州住在學生公寓,我睡的床墊很不舒服,白天常常腰酸背痛。有一位人類學博士,他從德州來看我,看我的床墊很不舒服,就用信用卡直接訂了一個日式塌塌米墊子給我,價值200多美元。商店送到我門口時,他早已飛回德州,我自己以為商店搞錯了,不敢收下。當兩個工人把塌塌米抬進屋時,看見我的床架根本放不上,尺寸不對,他們知道我是中國來的留學生沒錢,就主動送給我一套床架。
美國人幫助別人不是因為友誼,也不是因為你可愛,而是為了自己死后能上天堂。他們沒有禮尚往來那一說,也不懂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中國人和美國人相處常常因為敬了人家一尺,等美國人再還一丈,而罵美國人沒人情。他們的宗教信仰,把我們生活的世界看做暫時的,死后歸去的地方看做永恒的,所以他們總是平安喜樂。他們在這個世界所做的事是為了上天堂。他們的人情和中國人路術不同,他們無緣無故幫助陌生人解決困難。
我回國探親時精心為家人、朋友選擇的“美國特色的”禮物。幾乎所有人異口同聲地說,“這個留著送給人太棒了”。中國人辦事不送禮是不順的。我給妹妹寄的化妝品,她自己從來都沒用過,送給幫爸爸找醫(yī)生看病的朋友,送給幫助調(diào)工作的人事干部。我送給一位退休領導的營養(yǎng)藥,他自己沒用,送給幫他孫子轉(zhuǎn)學的校長。送給弟妹的香水,她連聞都沒聞,就送給她女兒的老師。
有時單位同事的孩子、同事弟妹結(jié)婚,硬著頭皮,不送不太好,并不由衷也要送。平行關系的朋友送禮是一種經(jīng)濟上的幫助,工廠里的一個哥們結(jié)婚,車間里每人拿出一份錢,確實是一種支援。中國人“送禮文化”也是人際關系、公關工作的一項不可缺少的生存技能。
1998年回國,臨行前買了幾十條口紅和幾十只潔牙線,還精心錄制美國流行歌曲、鄉(xiāng)村音樂,心想女朋友送口紅,男朋友送磁帶。首先來看望的中學同學、大學同學手里都提著幾十元,甚至上百元的禮物,也就是他們每個月的工資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知道人家這樣慷慨,自己又賺國內(nèi)工資的100倍,這條口紅硬拿不出來,只好請朋友們吃飯,一個月之內(nèi)5000元請客吃飯,這對我完全是計劃外的開銷,也很不情愿。
我希望中國人互相送禮價碼別開得這么大,互相都沒有什么負擔。
美國人看朋友拿來一小盒糖、一盒冰激凌,這不是很好嗎?
我真希望來看望的朋友,帶一本好書,那個對我來說是的禮物。如果這還覺得不夠,就帶一雙傾聽的耳朵和一雙專注的眼睛,對于我更是的禮物。
美國人送禮價值很小,包裝很精美。我在肯塔基大學讀書時,曾住在一個百萬富翁的老人家里。情人節(jié)那天,她的男友也是一個百萬富翁,給她寄來一個包裹,她大早晨讓我開車去郵局取,那么輕的小盒,我想一定是手飾,她驚喜地打開,原來是一塊造型精美的小香皂。她非??旎畹睾爸鴚onderful(美妙極了),似乎真有幾分快活。她讓我郵去的禮物是一個小杯子,里面有三塊鴨蛋圓的巧克力糖,小杯子用尼龍紗包著,系著一條銀白色的緞帶。兩個百萬富翁,各自擁有豪宅、游艇、直升飛機、汽車,每日都有股票交易,愛了一輩子的情人,在情人節(jié)滿懷激動地這樣互相贈予。
有一位中國女留學生嫁給一位美國白人工程師,她的洋婆婆是飛機修理師,年薪十幾萬美元。婆媳第一次見面,洋婆婆的見面禮是一條廚房用的擦手巾和一本菜譜。她為見洋婆婆咬著牙買了一件500美元的大衣裝飾自己。
Dave是我最要好的男朋友之一,在我生日party上,是我最盼望著來的一位親愛的朋友。他是舊金山大學的教授,年薪十幾萬美元。他風度翩翩地來了,手里拿著一張生日賀卡。Josh是我來美時就認識的朋友,我倆有八年之久的友情,在我生日時她夾著氣球,抱著鮮花,拿著一個小盒子里面裝著一雙襪子,這是我不惑之年在美國舉行聲勢的生日party時,收到的美國朋友最豐厚的禮物。而本地的華僑送給我的禮物大都是項鏈、戒指、手鏈之類。
美國人送禮物并不是真小氣,如果他們發(fā)現(xiàn)你真正有困難,也很大方。我剛轉(zhuǎn)學到加州住在學生公寓,我睡的床墊很不舒服,白天常常腰酸背痛。有一位人類學博士,他從德州來看我,看我的床墊很不舒服,就用信用卡直接訂了一個日式塌塌米墊子給我,價值200多美元。商店送到我門口時,他早已飛回德州,我自己以為商店搞錯了,不敢收下。當兩個工人把塌塌米抬進屋時,看見我的床架根本放不上,尺寸不對,他們知道我是中國來的留學生沒錢,就主動送給我一套床架。
美國人幫助別人不是因為友誼,也不是因為你可愛,而是為了自己死后能上天堂。他們沒有禮尚往來那一說,也不懂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中國人和美國人相處常常因為敬了人家一尺,等美國人再還一丈,而罵美國人沒人情。他們的宗教信仰,把我們生活的世界看做暫時的,死后歸去的地方看做永恒的,所以他們總是平安喜樂。他們在這個世界所做的事是為了上天堂。他們的人情和中國人路術不同,他們無緣無故幫助陌生人解決困難。
我回國探親時精心為家人、朋友選擇的“美國特色的”禮物。幾乎所有人異口同聲地說,“這個留著送給人太棒了”。中國人辦事不送禮是不順的。我給妹妹寄的化妝品,她自己從來都沒用過,送給幫爸爸找醫(yī)生看病的朋友,送給幫助調(diào)工作的人事干部。我送給一位退休領導的營養(yǎng)藥,他自己沒用,送給幫他孫子轉(zhuǎn)學的校長。送給弟妹的香水,她連聞都沒聞,就送給她女兒的老師。
有時單位同事的孩子、同事弟妹結(jié)婚,硬著頭皮,不送不太好,并不由衷也要送。平行關系的朋友送禮是一種經(jīng)濟上的幫助,工廠里的一個哥們結(jié)婚,車間里每人拿出一份錢,確實是一種支援。中國人“送禮文化”也是人際關系、公關工作的一項不可缺少的生存技能。
1998年回國,臨行前買了幾十條口紅和幾十只潔牙線,還精心錄制美國流行歌曲、鄉(xiāng)村音樂,心想女朋友送口紅,男朋友送磁帶。首先來看望的中學同學、大學同學手里都提著幾十元,甚至上百元的禮物,也就是他們每個月的工資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知道人家這樣慷慨,自己又賺國內(nèi)工資的100倍,這條口紅硬拿不出來,只好請朋友們吃飯,一個月之內(nèi)5000元請客吃飯,這對我完全是計劃外的開銷,也很不情愿。
我希望中國人互相送禮價碼別開得這么大,互相都沒有什么負擔。
美國人看朋友拿來一小盒糖、一盒冰激凌,這不是很好嗎?
我真希望來看望的朋友,帶一本好書,那個對我來說是的禮物。如果這還覺得不夠,就帶一雙傾聽的耳朵和一雙專注的眼睛,對于我更是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