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是件搞笑的事,我有一位博友,號稱“老大嫁作法國婦”,光這名字就挺有意味,我能依稀從中國唐朝詩人白居易膾炙人口的詩句里追溯到它的影子。這且不說,博友在她還沒嫁人時,就曾對她的異國男友揚言:等我到了法國,走哪兒都要隨身帶雙筷子。呵呵,帶雙筷子出國,有意思!我忍不住在她的博客里留言道,走遍天下都不忘帶雙筷子,了不起!
不要以為我是在廉價地夸獎!也許我們真的還不以為然,帶雙筷子出國,多么稀松平常!又不是什么金筷子銀筷子,有什么了不起的嘛!不過,對出國生活的人,我以為這句話,堪稱是格言警句。有人把世界從飲食習(xí)慣上分為三大塊,即刀叉世界、筷子世界、手抓世界。顯而易見,我們屬于筷子世界,我們依賴于筷子;筷子還劃分了我們的世界,決定了我們的思維,形成了我們的習(xí)慣!
當然,筷子不僅僅只是解決吃飯問題,更為重要的還是一種文化的象征!且說,“老大嫁作法國婦”在法國做客,她的那些法國親戚,首先是多方征詢她的飲食習(xí)慣,以表示對這位來自東方女性的尊重,包括她喜歡吃魚、喜熟食、喜喝熱水等,招待特別周到熱情;其次,她的那些法國親戚都很想使用筷子,并向她請教如何使用筷子,直到熟練地用筷子夾起一粒米來。大家高興極了,笑成一團,同時,也掩飾了博友不慣刀叉的尷尬。
看到如此歡樂的親情場面,看到這樣融洽友善的氣氛,依我看來,這雙筷子啊,你還會當它只是筷子嗎?它已經(jīng)搖身變成歡樂舞臺上的指揮棒!博友“老大嫁作法國婦”,儼然成為歡樂舞臺上的指揮家了。在歡樂中,我看到了法國人待客的那種精細、友善以及尊敬客人的那種美好品質(zhì)。
也許,在國外生活,筷子所涵蓋的文化意義會無處不在。走出國門,面臨諸多問題。有些是我們自己的失誤造成的,有些是別有用心的人蓄意制造的。稍有點地圖知識的人都知道,分層設(shè)色是地圖繪制中的一種方式,有時是為了分清某地的地形地貌特征,有時是為了區(qū)別某地的國家地域界限。在一張法語版的中國地圖上,連海南島都被不明不白地以分層設(shè)色的方式給劃歸了外國。這讓我的博友非常生氣!要知道,這可不是一般的錯誤,這可是國際影響?。?BR> 說實話,博友的習(xí)慣贏得了我的尊重,為她的習(xí)慣而驕傲!出國帶雙筷子,看似簡簡單單,實際上,所面臨的問題,或許更為復(fù)雜一些,因為區(qū)別不僅僅來自看得見的筷子。當今世界,互聯(lián)網(wǎng)高度發(fā)達,不管情況如何復(fù)雜,不忘筷子的根在中國,不失一個中國人的風(fēng)度!這是我對博友充滿敬意的原因,也是我對“帶雙筷子出國”的文化意義上的解讀!
不要以為我是在廉價地夸獎!也許我們真的還不以為然,帶雙筷子出國,多么稀松平常!又不是什么金筷子銀筷子,有什么了不起的嘛!不過,對出國生活的人,我以為這句話,堪稱是格言警句。有人把世界從飲食習(xí)慣上分為三大塊,即刀叉世界、筷子世界、手抓世界。顯而易見,我們屬于筷子世界,我們依賴于筷子;筷子還劃分了我們的世界,決定了我們的思維,形成了我們的習(xí)慣!
當然,筷子不僅僅只是解決吃飯問題,更為重要的還是一種文化的象征!且說,“老大嫁作法國婦”在法國做客,她的那些法國親戚,首先是多方征詢她的飲食習(xí)慣,以表示對這位來自東方女性的尊重,包括她喜歡吃魚、喜熟食、喜喝熱水等,招待特別周到熱情;其次,她的那些法國親戚都很想使用筷子,并向她請教如何使用筷子,直到熟練地用筷子夾起一粒米來。大家高興極了,笑成一團,同時,也掩飾了博友不慣刀叉的尷尬。
看到如此歡樂的親情場面,看到這樣融洽友善的氣氛,依我看來,這雙筷子啊,你還會當它只是筷子嗎?它已經(jīng)搖身變成歡樂舞臺上的指揮棒!博友“老大嫁作法國婦”,儼然成為歡樂舞臺上的指揮家了。在歡樂中,我看到了法國人待客的那種精細、友善以及尊敬客人的那種美好品質(zhì)。
也許,在國外生活,筷子所涵蓋的文化意義會無處不在。走出國門,面臨諸多問題。有些是我們自己的失誤造成的,有些是別有用心的人蓄意制造的。稍有點地圖知識的人都知道,分層設(shè)色是地圖繪制中的一種方式,有時是為了分清某地的地形地貌特征,有時是為了區(qū)別某地的國家地域界限。在一張法語版的中國地圖上,連海南島都被不明不白地以分層設(shè)色的方式給劃歸了外國。這讓我的博友非常生氣!要知道,這可不是一般的錯誤,這可是國際影響?。?BR> 說實話,博友的習(xí)慣贏得了我的尊重,為她的習(xí)慣而驕傲!出國帶雙筷子,看似簡簡單單,實際上,所面臨的問題,或許更為復(fù)雜一些,因為區(qū)別不僅僅來自看得見的筷子。當今世界,互聯(lián)網(wǎng)高度發(fā)達,不管情況如何復(fù)雜,不忘筷子的根在中國,不失一個中國人的風(fēng)度!這是我對博友充滿敬意的原因,也是我對“帶雙筷子出國”的文化意義上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