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加拿大讀書的大學里有一個小教堂,各種宗教信仰的學生和教職工都在那里做禱告。我經常在工作之余到那里去學《圣經》。在那兒我認識了愛瑪。我去小教堂只是出于傳播學專業(yè)的需要和對《圣經》的興趣,因為它是代代相傳的文學經典,愛瑪卻是地地道道的基督徒。我們在那里除去學《圣經》還閑聊,花草寵物,戀愛婚姻還有國家大事,都是我們的話題。愛瑪談得最多的還是她的寶貝女兒萃茜。愛瑪善談,時間長了我們漸漸熟悉起來。她六十多歲了,已是滿頭白發(fā),卻非常有活力,也很能理解年輕人的想法。
性情爽朗的愛瑪走到哪兒就把笑聲帶到哪兒。唯獨有一次我們見她不高興。在大家的追問下,她才說,“萃茜到溫哥華上研究生,找不到住處。她又不是那種很獨立,很能干的女孩子,昨天跟我打電話哭哭啼啼的。我也沒辦法,只好安慰她,所有的事都能過去?!闭f完神情黯然。遺憾的是認識愛瑪之后不久她就退休了,不過她仍和我保持聯(lián)系。
愛瑪是夏天退休的。日子快得象飛,轉眼已經快到圣誕節(jié)了。基督教在西方的影響很大。作為紀念耶穌誕生的節(jié)日,圣誕節(jié)對加拿大人來說很重要。它相當于我們的春節(jié),是家庭團圓的日子。雖然圣誕節(jié)是在每年的12月25日,實際上,從12月初就已經有節(jié)日氣氛了。一些公寓樓,辦公樓,商場等公共場所都已經擺上了圣誕樹,家家戶戶外面都點起彩燈。商場里人潮涌動,人們開始CHRISTMAS SHOPPING(圣誕購物),為節(jié)日做準備。電視里也經常播放跟圣誕有關的節(jié)目,連廣告音樂都用圣誕歌。
我們很多來自中國的新移民是單身或單獨一家人在這里,沒有多少親戚朋友。放假時沒有親戚可走,除了去少數幾個開門的商場逛,或者出城旅游,也不知道還能參加些什么活動,所以我們對這里的節(jié)日沒有什么感覺。記得還是12月初的時候,辦公室的雷蒙說,“今天圣誕樹就要正式進我家了,每年都是這一天”。說著的時候他喜氣洋洋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往年我的圣誕節(jié)和平時沒什么兩樣。今年聽到雷蒙這么說,心里突然空蕩蕩的。
圣誕節(jié)前三天我們就放假了。我意外地接到愛瑪的電話,她邀請我到她們家去過圣誕。我想,也許善解人意的愛瑪知道我正在發(fā)愁圣誕節(jié)怎么過。雖然我很想去,可是想到那畢竟是家人之間的聚會,就有些猶豫,不知該不該去。電話那頭的愛瑪似乎猜到了我的心思,解釋說,加拿大有這樣一個習俗,如果有朋友單獨在這里,可以邀請他到自己家來過圣誕節(jié)。她還一再說,他們一家人都很希望我去。聽她這么說我就高高興興地答應了。我不太了解當地人怎么過圣誕,就向她請教。她說,“我們一般就是吃飯,每個人準備一個禮物,然后大家交換禮物?!蹦┝?,她又囑咐我,“你什么也不用帶,我可以替你給大家?guī)б粋€禮物。只要你人到了我們就很高興?!?BR> 25號這天,漫天飄雪——今年我們有一個WHITE CHRISTMAS(白色圣誕節(jié))。中午的時候愛瑪一家人開車來接我,終于見到了她經常掛在嘴邊的女兒萃茜,一個跟一般北美女孩子比起來非常寧靜內向的漂亮女孩兒。我和西賽爾早已認識,也很熟悉。他是一個白胡子老頭,看起來就象圣誕老人。這次到西賽爾的外甥杰夫家里去過圣誕。西賽爾的兄弟姐妹很多,有一個大家庭,這次在多倫多和附近城市的親戚都會去。
杰夫的家在大多倫多區(qū),是當地常見的那種兩層樓的房子。我們到的時候,杰夫正在門口等著,和每個人擁抱著,大家互道MERRY CHRISTMAS(圣誕快樂)。這使我想起每逢春節(jié),我們見面就說“過年好”。他們一家人簡短地問候一番。因為我是客人,杰夫和他的妻子喬伊一直對我說,別客氣,這里就象你家一樣。杰夫話不多,偶爾會跟我開一下玩笑,大部分時間都里里外外地忙碌,是當之無愧的一家之主。
一樓的大客廳連著廚房,我們到的時候杰夫和喬伊已經將桌子擺成一排,上面放好了刀叉。他們開玩笑說,這樣擺桌子就象在多倫多的中餐館一樣。早來的親戚都在地下室聊天。我們掛好衣服,也到地下室去。地下室的一角已經擺上了用松樹枝做的圣誕樹,上面掛著各種小飾物,還掛了彩燈,一閃一閃的。圣誕樹下是大大小小的禮品袋,女孩子或女士要準備女性化的禮物;男孩子或男士要準備適合他們的禮物。這些禮物就按照性別分放兩邊。每個人的禮物都包著軟軟的彩色紙,放在精致的禮品袋里。雖說愛瑪囑我不要帶禮物,我還是準備了一盒包裝精美的巧克力放在圣誕樹下女士禮物的一邊。地下室的另一角有一個壁爐,壁爐上方掛著兩只圣誕大襪子做裝飾。壁爐里面擺著人工制作的木柴,燃著熊熊的火苗。音響里還放著使人放松的圣誕音樂。
兩點以后,其他的親戚陸陸續(xù)續(xù)到齊了。這次來的有西賽爾的姐姐,也就是杰夫的母親,有杰夫的姐姐和姐夫,西賽爾的弟兄,加上孩子們有十五,六個人。我們到一樓餐廳就座。我聞到一股淡淡的香味,仔細一看才發(fā)現(xiàn)每張桌子上都放著精致的燭臺,里面放著小蠟燭,現(xiàn)在已經點燃了,香味是從那里傳來的。每個人的盤子上都放著一樣東西,象是三個連在一起的紙筒,不過兩端的兩個筒是開口的。我正在想這是干什么的,萃茜就告訴我,“這是圣誕爆竹(CHRISTAMS CRACKER)”。
他們家是基督教家庭,開始吃飯之前先禱告。然后相鄰的兩個人就分別捏住圣誕爆竹里的硬紙條,用力往自己的那一頭拽。只聽到“啪”的一聲響。然后再打開中間那個封口的紙筒,里面都有一個小禮物,比如一個小掛件,一個小玩具等。每個紙筒里還都有一只用薄薄的彩色紙做的王冠,我們每個人戴一只在頭上。我想開圣誕爆竹也是圖吉利吧。
這次的正餐有土豆泥,煮熟的胡蘿卜片,還有火雞,酸梅做成的膏,酸黃瓜,煮熟的玉米粒,主食是黃油面包。吃的時候得加鹽和各種調料。幾乎每一種菜都跟我們的吃法不一樣,好在我有過很多次吃西餐的經驗,早已經習慣了。大家邊吃邊聊天。杰夫的大兒子,十六歲的男孩詹森坐在我旁邊。一直在跟我談論他喜歡的電影,什么《星球大戰(zhàn)》之類的。我想起不久前《英雄》剛剛在北美上映。就問他,“你看過《英雄》嗎?”他興奮地說,“看過!我非常喜歡!我最喜歡里面的KUNGFU(功夫)?!蔽腋袊@,真是全球化的世界。
孩子們吃完飯就迫不及待地跑到地下室,等著交換禮物。大人則不慌不忙地吃完,又把桌子收拾好,才到樓下。圣誕節(jié)的一個重要節(jié)目——交換禮物開始了。一家人或坐在沙發(fā)上,或坐在椅子上,孩子們則席地而坐。有的人為每一個人都準備了禮物。愛瑪告訴我,首先是給每個人發(fā)送這種禮物。我們每人都得到了一個絨布做的小白兔。還有一個小禮物袋,里面放著幾樣東西,袋子里有一張清單:一只巧克力;一包紙巾——幫人擦眼淚;一張紙簽——為別人寫留言;一個菜譜——做好吃的飯跟人分享;一只創(chuàng)可貼——提醒你從傷痛中愈合;一分錢——代表幸運;一只橡皮筋——提醒你要擁抱別人。我想起愛瑪曾對我說過,圣誕禮物可以是任何東西,不分大小,比如一個小玩具,一本書或雜志,一種生活用品,一個小裝飾,一張購物卡。禮物也不用太貴重,甚至不用超過十塊錢。年終了,家人或朋友之間互贈禮物是為了表示一份心意。
有的人專門為一些人準備了禮物。比如,西賽爾有糖尿病,不能吃含糖的東西。他的姐姐特意為他做了不含糖的草莓醬。杰夫的妻子喬伊為他買了一只烤肉時戴的手套;父母為小孩子準備了一只畫板。西賽爾從電腦上打印了一張旅游券送給父親。旅游券價值20元,意思是,下次父親出去旅游的時候女兒會支援他20元錢。
等到這些禮物發(fā)送完畢,女主人就把人們放在圣誕樹下的禮物放在一只大籃子里,放在屋子中央。然后又準備了寫有每個人名字的紙條。第一個人隨機地選一個寫有人名的紙條,被抽到的人就可以從籃子里選一個禮物。第一個被抽中的是西賽爾。一個孩子在旁邊指點,“挑的,那一個又大又好!”西賽爾偏偏挑了一個最小的,打開一看,是一張價值10元的購物卡。輪到我的時候,籃子里仍然有很多禮物,我挑了一個書本大小的女士禮物。我選禮物的時候愛瑪一直看著我,怕我看錯了,拿個男士禮物。待我好奇地打開包裝紙,發(fā)現(xiàn)是一本裝幀精美的書。書名叫《帶伊麗莎白回家》。愛瑪告訴我,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說的是女孩伊麗莎白被綁架,在媒體和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幾經周折又回到家的故事。我想這個禮物比什么都好,它幫我多了解一些北美社會。
屋子里是孩子們驚喜的尖叫聲。他們都在興奮地評論著各自的禮物,并把得到的禮物放在圣誕大襪子里。圣誕節(jié)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個快樂的日子,他們鬧做一團,小的孩子尤其喜歡在人多的時候做出各種樣子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地下室快吵翻天了,父母也只是對他們寬容地笑笑,因為今天是特殊的日子。
很快就六點多鐘了。主人說,怕大家餓,準備了點心和其它吃的,讓大家上樓。在一張桌子上,已經擺上了女主人做的各色奶酪蛋糕,紅紅綠綠的,非常誘人;還有用面條,杏仁,芝麻,面條拌在一起做的中國色拉;還擺上了健康食品:各種蔬菜,胡蘿卜,黃瓜,切成條狀的芹菜,青辣椒和紅辣椒;無糖布??;各種薯片和餅干。廚房里還煮著茶和咖啡。大家隨意地找個地方坐下,還是拉家常,談工作……一家人還回憶起分散在世界各地沒能來的親友。
愛瑪的女兒萃茜在戀愛方面出了問題,一直郁郁寡歡,有時還在一個角落獨自落淚,或者靜悄悄地看書??粗俱驳呐畠?,愛瑪只能安慰她。偶爾擁抱她一下,說,“媽媽覺得你?!币驗閾鷳n女兒,愛瑪沒精打采的。但是為了讓我加入談話,她還是問我一些中國的事,“V(我的英文名字),中國現(xiàn)在的天氣怎么樣啊?你們慶祝圣誕節(jié)嗎?”可能是女兒的事牽著她的心,她還問我,“你們對戀愛和婚姻是怎么看的?年輕人通過什么方式認識?”作為父親的西賽爾就說一些有趣的事,想盡辦法逗女兒高興。我想起秋天的時候去他家時,見到他家院子的水池里飄著五顏六色的鮮花。他對我說,“女兒要從溫哥華回來了,這是我給她的禮物?!?BR> 還是我們的那句老話,可憐天下父母心。
其實今年的圣誕節(jié)大人們都各有各的憂愁。跟西賽爾的姐夫聊會兒天,就聽他感慨地說,“今年我退休了。沒退休的時候我們一家人住在三室一廳的豪華公寓樓里。退休之后只能靠退休金,哪負得起那么貴的管理費?我們只好搬到小一點的普通公寓”。說的時候語氣里都是失落。杰夫的一個弟弟在北方電訊公司工作,談起這兩年公司裁員的事,也是憂心忡忡……北美的生活就是這樣,人人壓力都很大。
不知不覺就已經10點多了,親戚們一批一批地走了。道別的時候又說“新年快樂”。我們出門的時候又下雪了,茫茫的白雪籠罩著遠遠近近的房屋和樹,迷迷蒙蒙的。從杰夫家駛出來,在生活區(qū)中穿行,我們看到家家都裝飾著各式各樣的彩燈,象一座座雪做的宮殿。朦朦朧朧中能隱約看到有的人家在外面堆起雪人。有的雪人用松塔當眼睛,用切成條狀的紅辣椒當嘴,還戴著墨鏡,別有情趣……
車里放著圣誕歌……我對愛瑪說,這是我來加拿大以后過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圣誕節(jié)。
性情爽朗的愛瑪走到哪兒就把笑聲帶到哪兒。唯獨有一次我們見她不高興。在大家的追問下,她才說,“萃茜到溫哥華上研究生,找不到住處。她又不是那種很獨立,很能干的女孩子,昨天跟我打電話哭哭啼啼的。我也沒辦法,只好安慰她,所有的事都能過去?!闭f完神情黯然。遺憾的是認識愛瑪之后不久她就退休了,不過她仍和我保持聯(lián)系。
愛瑪是夏天退休的。日子快得象飛,轉眼已經快到圣誕節(jié)了。基督教在西方的影響很大。作為紀念耶穌誕生的節(jié)日,圣誕節(jié)對加拿大人來說很重要。它相當于我們的春節(jié),是家庭團圓的日子。雖然圣誕節(jié)是在每年的12月25日,實際上,從12月初就已經有節(jié)日氣氛了。一些公寓樓,辦公樓,商場等公共場所都已經擺上了圣誕樹,家家戶戶外面都點起彩燈。商場里人潮涌動,人們開始CHRISTMAS SHOPPING(圣誕購物),為節(jié)日做準備。電視里也經常播放跟圣誕有關的節(jié)目,連廣告音樂都用圣誕歌。
我們很多來自中國的新移民是單身或單獨一家人在這里,沒有多少親戚朋友。放假時沒有親戚可走,除了去少數幾個開門的商場逛,或者出城旅游,也不知道還能參加些什么活動,所以我們對這里的節(jié)日沒有什么感覺。記得還是12月初的時候,辦公室的雷蒙說,“今天圣誕樹就要正式進我家了,每年都是這一天”。說著的時候他喜氣洋洋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往年我的圣誕節(jié)和平時沒什么兩樣。今年聽到雷蒙這么說,心里突然空蕩蕩的。
圣誕節(jié)前三天我們就放假了。我意外地接到愛瑪的電話,她邀請我到她們家去過圣誕。我想,也許善解人意的愛瑪知道我正在發(fā)愁圣誕節(jié)怎么過。雖然我很想去,可是想到那畢竟是家人之間的聚會,就有些猶豫,不知該不該去。電話那頭的愛瑪似乎猜到了我的心思,解釋說,加拿大有這樣一個習俗,如果有朋友單獨在這里,可以邀請他到自己家來過圣誕節(jié)。她還一再說,他們一家人都很希望我去。聽她這么說我就高高興興地答應了。我不太了解當地人怎么過圣誕,就向她請教。她說,“我們一般就是吃飯,每個人準備一個禮物,然后大家交換禮物?!蹦┝?,她又囑咐我,“你什么也不用帶,我可以替你給大家?guī)б粋€禮物。只要你人到了我們就很高興?!?BR> 25號這天,漫天飄雪——今年我們有一個WHITE CHRISTMAS(白色圣誕節(jié))。中午的時候愛瑪一家人開車來接我,終于見到了她經常掛在嘴邊的女兒萃茜,一個跟一般北美女孩子比起來非常寧靜內向的漂亮女孩兒。我和西賽爾早已認識,也很熟悉。他是一個白胡子老頭,看起來就象圣誕老人。這次到西賽爾的外甥杰夫家里去過圣誕。西賽爾的兄弟姐妹很多,有一個大家庭,這次在多倫多和附近城市的親戚都會去。
杰夫的家在大多倫多區(qū),是當地常見的那種兩層樓的房子。我們到的時候,杰夫正在門口等著,和每個人擁抱著,大家互道MERRY CHRISTMAS(圣誕快樂)。這使我想起每逢春節(jié),我們見面就說“過年好”。他們一家人簡短地問候一番。因為我是客人,杰夫和他的妻子喬伊一直對我說,別客氣,這里就象你家一樣。杰夫話不多,偶爾會跟我開一下玩笑,大部分時間都里里外外地忙碌,是當之無愧的一家之主。
一樓的大客廳連著廚房,我們到的時候杰夫和喬伊已經將桌子擺成一排,上面放好了刀叉。他們開玩笑說,這樣擺桌子就象在多倫多的中餐館一樣。早來的親戚都在地下室聊天。我們掛好衣服,也到地下室去。地下室的一角已經擺上了用松樹枝做的圣誕樹,上面掛著各種小飾物,還掛了彩燈,一閃一閃的。圣誕樹下是大大小小的禮品袋,女孩子或女士要準備女性化的禮物;男孩子或男士要準備適合他們的禮物。這些禮物就按照性別分放兩邊。每個人的禮物都包著軟軟的彩色紙,放在精致的禮品袋里。雖說愛瑪囑我不要帶禮物,我還是準備了一盒包裝精美的巧克力放在圣誕樹下女士禮物的一邊。地下室的另一角有一個壁爐,壁爐上方掛著兩只圣誕大襪子做裝飾。壁爐里面擺著人工制作的木柴,燃著熊熊的火苗。音響里還放著使人放松的圣誕音樂。
兩點以后,其他的親戚陸陸續(xù)續(xù)到齊了。這次來的有西賽爾的姐姐,也就是杰夫的母親,有杰夫的姐姐和姐夫,西賽爾的弟兄,加上孩子們有十五,六個人。我們到一樓餐廳就座。我聞到一股淡淡的香味,仔細一看才發(fā)現(xiàn)每張桌子上都放著精致的燭臺,里面放著小蠟燭,現(xiàn)在已經點燃了,香味是從那里傳來的。每個人的盤子上都放著一樣東西,象是三個連在一起的紙筒,不過兩端的兩個筒是開口的。我正在想這是干什么的,萃茜就告訴我,“這是圣誕爆竹(CHRISTAMS CRACKER)”。
他們家是基督教家庭,開始吃飯之前先禱告。然后相鄰的兩個人就分別捏住圣誕爆竹里的硬紙條,用力往自己的那一頭拽。只聽到“啪”的一聲響。然后再打開中間那個封口的紙筒,里面都有一個小禮物,比如一個小掛件,一個小玩具等。每個紙筒里還都有一只用薄薄的彩色紙做的王冠,我們每個人戴一只在頭上。我想開圣誕爆竹也是圖吉利吧。
這次的正餐有土豆泥,煮熟的胡蘿卜片,還有火雞,酸梅做成的膏,酸黃瓜,煮熟的玉米粒,主食是黃油面包。吃的時候得加鹽和各種調料。幾乎每一種菜都跟我們的吃法不一樣,好在我有過很多次吃西餐的經驗,早已經習慣了。大家邊吃邊聊天。杰夫的大兒子,十六歲的男孩詹森坐在我旁邊。一直在跟我談論他喜歡的電影,什么《星球大戰(zhàn)》之類的。我想起不久前《英雄》剛剛在北美上映。就問他,“你看過《英雄》嗎?”他興奮地說,“看過!我非常喜歡!我最喜歡里面的KUNGFU(功夫)?!蔽腋袊@,真是全球化的世界。
孩子們吃完飯就迫不及待地跑到地下室,等著交換禮物。大人則不慌不忙地吃完,又把桌子收拾好,才到樓下。圣誕節(jié)的一個重要節(jié)目——交換禮物開始了。一家人或坐在沙發(fā)上,或坐在椅子上,孩子們則席地而坐。有的人為每一個人都準備了禮物。愛瑪告訴我,首先是給每個人發(fā)送這種禮物。我們每人都得到了一個絨布做的小白兔。還有一個小禮物袋,里面放著幾樣東西,袋子里有一張清單:一只巧克力;一包紙巾——幫人擦眼淚;一張紙簽——為別人寫留言;一個菜譜——做好吃的飯跟人分享;一只創(chuàng)可貼——提醒你從傷痛中愈合;一分錢——代表幸運;一只橡皮筋——提醒你要擁抱別人。我想起愛瑪曾對我說過,圣誕禮物可以是任何東西,不分大小,比如一個小玩具,一本書或雜志,一種生活用品,一個小裝飾,一張購物卡。禮物也不用太貴重,甚至不用超過十塊錢。年終了,家人或朋友之間互贈禮物是為了表示一份心意。
有的人專門為一些人準備了禮物。比如,西賽爾有糖尿病,不能吃含糖的東西。他的姐姐特意為他做了不含糖的草莓醬。杰夫的妻子喬伊為他買了一只烤肉時戴的手套;父母為小孩子準備了一只畫板。西賽爾從電腦上打印了一張旅游券送給父親。旅游券價值20元,意思是,下次父親出去旅游的時候女兒會支援他20元錢。
等到這些禮物發(fā)送完畢,女主人就把人們放在圣誕樹下的禮物放在一只大籃子里,放在屋子中央。然后又準備了寫有每個人名字的紙條。第一個人隨機地選一個寫有人名的紙條,被抽到的人就可以從籃子里選一個禮物。第一個被抽中的是西賽爾。一個孩子在旁邊指點,“挑的,那一個又大又好!”西賽爾偏偏挑了一個最小的,打開一看,是一張價值10元的購物卡。輪到我的時候,籃子里仍然有很多禮物,我挑了一個書本大小的女士禮物。我選禮物的時候愛瑪一直看著我,怕我看錯了,拿個男士禮物。待我好奇地打開包裝紙,發(fā)現(xiàn)是一本裝幀精美的書。書名叫《帶伊麗莎白回家》。愛瑪告訴我,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說的是女孩伊麗莎白被綁架,在媒體和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幾經周折又回到家的故事。我想這個禮物比什么都好,它幫我多了解一些北美社會。
屋子里是孩子們驚喜的尖叫聲。他們都在興奮地評論著各自的禮物,并把得到的禮物放在圣誕大襪子里。圣誕節(jié)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個快樂的日子,他們鬧做一團,小的孩子尤其喜歡在人多的時候做出各種樣子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地下室快吵翻天了,父母也只是對他們寬容地笑笑,因為今天是特殊的日子。
很快就六點多鐘了。主人說,怕大家餓,準備了點心和其它吃的,讓大家上樓。在一張桌子上,已經擺上了女主人做的各色奶酪蛋糕,紅紅綠綠的,非常誘人;還有用面條,杏仁,芝麻,面條拌在一起做的中國色拉;還擺上了健康食品:各種蔬菜,胡蘿卜,黃瓜,切成條狀的芹菜,青辣椒和紅辣椒;無糖布??;各種薯片和餅干。廚房里還煮著茶和咖啡。大家隨意地找個地方坐下,還是拉家常,談工作……一家人還回憶起分散在世界各地沒能來的親友。
愛瑪的女兒萃茜在戀愛方面出了問題,一直郁郁寡歡,有時還在一個角落獨自落淚,或者靜悄悄地看書??粗俱驳呐畠?,愛瑪只能安慰她。偶爾擁抱她一下,說,“媽媽覺得你?!币驗閾鷳n女兒,愛瑪沒精打采的。但是為了讓我加入談話,她還是問我一些中國的事,“V(我的英文名字),中國現(xiàn)在的天氣怎么樣啊?你們慶祝圣誕節(jié)嗎?”可能是女兒的事牽著她的心,她還問我,“你們對戀愛和婚姻是怎么看的?年輕人通過什么方式認識?”作為父親的西賽爾就說一些有趣的事,想盡辦法逗女兒高興。我想起秋天的時候去他家時,見到他家院子的水池里飄著五顏六色的鮮花。他對我說,“女兒要從溫哥華回來了,這是我給她的禮物?!?BR> 還是我們的那句老話,可憐天下父母心。
其實今年的圣誕節(jié)大人們都各有各的憂愁。跟西賽爾的姐夫聊會兒天,就聽他感慨地說,“今年我退休了。沒退休的時候我們一家人住在三室一廳的豪華公寓樓里。退休之后只能靠退休金,哪負得起那么貴的管理費?我們只好搬到小一點的普通公寓”。說的時候語氣里都是失落。杰夫的一個弟弟在北方電訊公司工作,談起這兩年公司裁員的事,也是憂心忡忡……北美的生活就是這樣,人人壓力都很大。
不知不覺就已經10點多了,親戚們一批一批地走了。道別的時候又說“新年快樂”。我們出門的時候又下雪了,茫茫的白雪籠罩著遠遠近近的房屋和樹,迷迷蒙蒙的。從杰夫家駛出來,在生活區(qū)中穿行,我們看到家家都裝飾著各式各樣的彩燈,象一座座雪做的宮殿。朦朦朧朧中能隱約看到有的人家在外面堆起雪人。有的雪人用松塔當眼睛,用切成條狀的紅辣椒當嘴,還戴著墨鏡,別有情趣……
車里放著圣誕歌……我對愛瑪說,這是我來加拿大以后過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圣誕節(ji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