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貨物未能及時報關時的處理手續(xù)

字號:

為了促使進口貨物收貨人或其代表人及時報關,加速口岸疏運,使進口貨物早日投入生產和使用,《海關法》第十八條規(guī)定,進口貨物收貨人超過規(guī)定期限未向海關申報的,由海關按滯報處理。
    根據(jù)海關總署于1987年8月1日開始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征收進口貨物滯報金辦法》的規(guī)定,進口貨物,如果收貨人或其代理人《以下簡稱收貨人》未在運輸工具申報進境之日起十四日內向海關申報,辦理海關手續(xù),海關將征收滯報金。
    滯報金的收起日期為運輸工具申報進境之日起第十五日;轉關運輸貨物的滯報金起收日期為貨物運抵指運地之日起第十五日;郵運貨物的滯報金起收日期為收件人到郵局通知之日起的第十五日。
    滯報金按日計收,收貨人向海關申報之日亦計算在內。滯報金的日征收金額為進口貨物到岸價格的千分之零點五。滯報金的起征點為人民幣十元。
    進口貨物的到岸價格指由海關審定的正常到岸價格,如果到岸價格不能確定,由海關估定。進口貨物的到岸價格以外幣計價的,由海關按照簽定征收滯報金收據(jù)之日國家外匯管理部門公布的《人民幣外匯牌價表》的買賣中間價,折合人民幣。無牌價的外幣,按照國家外匯管理部門決定的匯率折合計算。
    海關征收滯報金后,應向進口貨物收貨人出具收據(jù):
    以下四種情況可免收滯報金:
    (1)經(jīng)海關批準,進口貨物的收貨人向海關提供擔保,先提取貨物并在擔保期限內補辦申報手續(xù)的;
    (2)被扣留的進口貨物在被海關扣留期間不計征滯報金;
    (3)應征滯報金不滿人民幣十元的;
    (4)確因特殊情況未能按期報關,收貨人或其代表人向海關提出申請并提供可靠證明的。
    進口貨物的收貨人自運輸工具進境之日起超過三個月未向海關申報的,其進口貨物由海關提取變賣處理。所得價款在扣除運輸、裝卸、倉儲等費用和稅款后,尚有余款的,自貨物變賣之日起一年內,經(jīng)收貨人申請,予以發(fā)還;愈期無人申請的,上繳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