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景岳全書》卷51,新方八陣·寒陣
“治水虧火盛,六脈浮洪滑大,少陰不足,陽明有余,煩熱干渴,頭痛牙疼,失血等癥。若大便溏瀉者乃非所宜”。
〖組成〗 石膏 三至五錢[15~30g] 熟地 三至五錢或一兩[9~30g] 麥冬 二錢[6g]
知母、牛膝 一錢半[各5g]
〖用法〗上藥用水一盅半,煎七分,溫服或冷服。
〖方歌〗玉女煎用熟地黃,膏知牛膝麥冬襄,胃火陰虛相因病,牙痛齒枯宜煎嘗。
〖主治〗胃熱陰虛證。頭痛,牙痛,齒松牙衄,煩熱干渴,舌紅苔黃而干。亦治消渴,消谷善饑等。
〖功用〗清胃熱,滋腎陰。
〖病機(jī)〗
陽明之脈,上行頭面,絡(luò)于牙齦, ── 胃熱陰虛證
陽明有余,胃火上攻 ── 頭痛,牙齦紅腫疼痛
火熱迫血上溢 ── 牙齦出血
腎主骨,齒乃骨之余,腎陰不足,陰虛火旺 ── 牙齒松動(dòng)
陽明胃熱而傷津 ── 煩熱口渴,舌紅苔黃而干
“治水虧火盛,六脈浮洪滑大,少陰不足,陽明有余,煩熱干渴,頭痛牙疼,失血等癥。若大便溏瀉者乃非所宜”。
〖組成〗 石膏 三至五錢[15~30g] 熟地 三至五錢或一兩[9~30g] 麥冬 二錢[6g]
知母、牛膝 一錢半[各5g]
〖用法〗上藥用水一盅半,煎七分,溫服或冷服。
〖方歌〗玉女煎用熟地黃,膏知牛膝麥冬襄,胃火陰虛相因病,牙痛齒枯宜煎嘗。
〖主治〗胃熱陰虛證。頭痛,牙痛,齒松牙衄,煩熱干渴,舌紅苔黃而干。亦治消渴,消谷善饑等。
〖功用〗清胃熱,滋腎陰。
〖病機(jī)〗
陽明之脈,上行頭面,絡(luò)于牙齦, ── 胃熱陰虛證
陽明有余,胃火上攻 ── 頭痛,牙齦紅腫疼痛
火熱迫血上溢 ── 牙齦出血
腎主骨,齒乃骨之余,腎陰不足,陰虛火旺 ── 牙齒松動(dòng)
陽明胃熱而傷津 ── 煩熱口渴,舌紅苔黃而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