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08年國家公務員和浙江省公務員招考網上報名的結束,接下來一段時間,考生們就要為應對筆試作準備了。這里,一位考生記錄了剛剛于11月4日參加天津市秋季公務員筆試的經歷,供大家參考。
那天上午,考《行政職業(yè)能力傾向測試》,考卷分兩部分,10分鐘單獨計時的知覺速度與準確性測驗,加上80分鐘的其他部分客觀題。
那個知覺速度與準確性測驗共60題,答錯倒扣分。如果你申請過網上銀行的密碼口令卡,你就容易理解題意了,類似于間諜用的密碼本。先給出規(guī)則,某一個漢字與某一個字母對應,然后從題目中快速掃描出準確對應的個數。我沒答完。
經驗是:如果收卷鈴響,你要快速把答案先從卷子上轉移到準考證背面,然后等監(jiān)考老師過來收走題目卷子后,你就可以涂答題卡了。
我的失誤是:題答了不少,但答題卡來不及涂。
第二部分一開始是數字推理和數學運算。我的數字敏感性一直不好。所以先做我熟悉的語文題:選詞填空或選句填空等。這些都比較簡單。最后一個還是資料分析題,時間不夠了,只好胡亂涂了答題卡了事。
經驗是:先做會做的,最后做不熟悉的。
教訓是:平時數學還是訓練不夠,這部分得分太少,做題太慢,時間覺得不夠。
并且今年的《行測》只出現(xiàn)一句什么“嫦娥探月”,對答題沒什么影響。估計是“嫦娥一號”發(fā)射前卷子已經出好。
下午考了《申論》,一見到發(fā)下來的卷子,我就樂起來了。因為考試前我就只看了一篇申論模擬題——去年(2006年)國家的申論題,今年天津的《申論》題型與去年國家的一樣。依舊是xx部長做客某知名新聞網站,就某個時政問題答網友提問。今年考的是落實科學發(fā)展觀,促進社會又好又快的發(fā)展:1)200字總結全文大意;2)就某一問題提出對策;3)論述什么與什么的關系(今年是科學發(fā)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關系);4)就某一個話題寫1200字文章。
經驗是:多看黨報黨刊、新聞聯(lián)播。比如“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成果要與人民共享”、“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些專有名詞你在寫作的時候要信手拈來,表示我們關注時政,同時寫文章不要帶學生腔。
建議是:我覺得以后考試更加關注網絡民意和網上輿論是一個趨勢,所以我認為這種訪談類題型會熱。大伙平時復習要是有充裕的時間多上上網上的理論頻道。
經驗:申論的寫作素材可以從材料中尋找,用自己的話把材料說出來,千萬不要離開材料憑自己的想像寫一篇既跑題又有學生腔的文章。
那天上午,考《行政職業(yè)能力傾向測試》,考卷分兩部分,10分鐘單獨計時的知覺速度與準確性測驗,加上80分鐘的其他部分客觀題。
那個知覺速度與準確性測驗共60題,答錯倒扣分。如果你申請過網上銀行的密碼口令卡,你就容易理解題意了,類似于間諜用的密碼本。先給出規(guī)則,某一個漢字與某一個字母對應,然后從題目中快速掃描出準確對應的個數。我沒答完。
經驗是:如果收卷鈴響,你要快速把答案先從卷子上轉移到準考證背面,然后等監(jiān)考老師過來收走題目卷子后,你就可以涂答題卡了。
我的失誤是:題答了不少,但答題卡來不及涂。
第二部分一開始是數字推理和數學運算。我的數字敏感性一直不好。所以先做我熟悉的語文題:選詞填空或選句填空等。這些都比較簡單。最后一個還是資料分析題,時間不夠了,只好胡亂涂了答題卡了事。
經驗是:先做會做的,最后做不熟悉的。
教訓是:平時數學還是訓練不夠,這部分得分太少,做題太慢,時間覺得不夠。
并且今年的《行測》只出現(xiàn)一句什么“嫦娥探月”,對答題沒什么影響。估計是“嫦娥一號”發(fā)射前卷子已經出好。
下午考了《申論》,一見到發(fā)下來的卷子,我就樂起來了。因為考試前我就只看了一篇申論模擬題——去年(2006年)國家的申論題,今年天津的《申論》題型與去年國家的一樣。依舊是xx部長做客某知名新聞網站,就某個時政問題答網友提問。今年考的是落實科學發(fā)展觀,促進社會又好又快的發(fā)展:1)200字總結全文大意;2)就某一問題提出對策;3)論述什么與什么的關系(今年是科學發(fā)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關系);4)就某一個話題寫1200字文章。
經驗是:多看黨報黨刊、新聞聯(lián)播。比如“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成果要與人民共享”、“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些專有名詞你在寫作的時候要信手拈來,表示我們關注時政,同時寫文章不要帶學生腔。
建議是:我覺得以后考試更加關注網絡民意和網上輿論是一個趨勢,所以我認為這種訪談類題型會熱。大伙平時復習要是有充裕的時間多上上網上的理論頻道。
經驗:申論的寫作素材可以從材料中尋找,用自己的話把材料說出來,千萬不要離開材料憑自己的想像寫一篇既跑題又有學生腔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