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公務員掌握雙語 常月補貼不限外交官

字號:

新加坡人到外國,尤其是在語言上沒有障礙的中國發(fā)展,可以取得驕人的成就,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了解這些國家的文化和語言。因此,政府將繼續(xù)全力支持培養(yǎng)雙語與雙文化人才的政策,而教育部也將全力支持特選學校,協(xié)助它們加強母語的教學和文化的傳授,以肩負薪火相傳的使命。
    學習母語是天經地義的事
    李顯龍總理昨晚在國慶群眾大會上向國人發(fā)表30分鐘的華語演講時,強調了掌握雙語的重要,并指出要下一代學習母語是天經地義的事。盡管中國的經濟起飛確實激勵了人們更加重視華文,但是學習語文不應該只是因為經濟上的考量。
    他說,全球目前正掀起一股學習華語的熱潮,即使遠至南美洲,甚至是非洲都有人在努力學習華語,因此新加坡人應該充分利用這個大環(huán)境,把華語學得更好。事實上,本地人對華文華語的掌握已成了他們同中國交往的一大優(yōu)勢,而許多中國官員及游客也因為文化上的親切感而到我國來考察及旅游。
    李總理指出,自本地特選學校推出雙文化課程以來,便受到家長和學生的歡迎,使得報名選修這項課程的學生至今超過900名。而特選學校也因應時代的轉變,不斷引進新的教學法。
    “我們應該繼續(xù)推廣華語,維持華文水平。擁有將近30年歷史的特選學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確立了方向,制定了不少計劃,相信可以培養(yǎng)雙語與雙文化人才。”
    身體力行是發(fā)揮模范作用的佳途徑。李總理透露為了鼓勵全體公務員加強雙語能力,政府決定把目前只給予掌握雙語的外交官的常月補貼金擴大至需要同外國人打交道的貿工部、國家發(fā)展部及公共服務學院等部門的官員。
    他相信多數官員會選擇為實用的華語,因此這項措施也表達了政府推廣華語的決心。
    他指出,政府也將在完全不對母語政策造成影響的情況下,實行一些獎勵措施來鼓勵各族學生學習母語之外的第三語文,尤其是馬來語或印尼語。因為這兩種語言有利于國人同鄰國人民交往、做生意,以及加強彼此之間的了解。
    總商會設“通商中國”
    李資政任贊助人
    李總理透露,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已成立了一個名為“通商中國”的社交組織,將招募對中國有興趣的商人、專業(yè)人員、年輕人及學生,讓他們有機會進行交流,建立聯(lián)系,以及用華語討論各種重要課題。
    內閣資政李光耀已同意出任“通商中國”的贊助人,而黃根成副總理和幾位部長也將擔任顧問,以表示政府對這個計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