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分數(shù)的那一刻,我難以置信自己的眼睛,因為太過出乎意料。分數(shù)也并不是特別地高,269,但是我付出的努力特別地少,投入產出比明顯偏高。這樣的情況很應該總結一下,不是么?
(一)備考歷程回首望
2005年5月,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之余,我一次性參加了中級職稱的三門考試,并以優(yōu)秀的成績通過。6月偃旗息鼓,修身養(yǎng)息。本打算7月起好好看書,用3個多月準備Mpacc.誰知7、8月份忽來意外狀況,部門工作變得異常繁忙。我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雖心急如焚,也只能把備考之事擱在一邊。好在我會計和英語稍有基礎,能夠比較快地進入狀態(tài),看起書來速而達。數(shù)學是比較頭痛的,可謂舉“章”維艱,但是我還是堅持循序漸進,穩(wěn)扎穩(wěn)打,盡到努力。邏輯對我來說,是入門最慢的一科了,到考試的時候都沒找到感覺。不過,比較欣慰的是,本來60分萬歲的綜合,我考了78分,把總分都帶上去了。準備的歷程因為不夠充分,實在是乏善可陳。我之所以把它寫出來,主要是想告訴大家,無論客觀上給你準備的時間多么少,給你準備的過程多么不充分,都不要灰心和絕望,都要鼓起勇氣,尋找正確的學習方法,并堅持到底。盡到努力心中才能釋然,也才有可能勝出。
(二)備考方法塹智談
1、選好教材是成功的一半。就我的感覺,選好教材是非常重要的。指定的考試大綱肯定是要準備一本的,里面涵蓋了會計、數(shù)學、語文和邏輯的內容。不過,只看這一本大綱應該是不充分的,因為它有的科目實在編寫的很一般(恕我放肆),不太容易找到感覺。數(shù)學我找來了大學里用的人大版的經濟數(shù)學基礎,一方面淺顯易懂,另一方面比較熟悉。彼時學習也比較踏實,每一節(jié)每一章都認認真真地跟著老師走過,舊書重溫,雖相隔四五年之久,卻漸漸地歷歷在目。最奇妙的是,那時候琢磨出來的解題方法,現(xiàn)在也很快就想起來了,而且看過一遍就不會忘記。30分的數(shù)學題,除了最后的概率因為考前沒來得及看書而放棄之外,其他的我都比較有把握,我想這的確應該歸功于教材的選擇。邏輯和英語我建議大家選擇機工版MBA教材。對于邏輯教材我感觸是比較深的,mpacc的邏輯教材讓我越看越暈,后來實在沒辦法看下去,也沒有時間,就聽之任之了??纪暧幸淮卧跁曛袩o意中翻開MBA的教材,卻眼睛一亮。理論說的很清楚,例子舉的亦有趣味性。比如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的開頭,“如果我有一千萬,我就能買一座房子。我有一千萬嗎?沒有。所以我仍然沒有房子。 ……”看原文的時候只是覺得寫法比較新穎,并未跟邏輯聯(lián)系到一起,但是由該教材選編出來,不由的有種恍若大悟的感覺。借助例題理解理論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更何況考試本來就相當于用一道道例題讓你分析的,更為難得的是書里同時配有近年真題解析。
2、歷年真題是無價之寶。呵,說曹操,曹操到。從大學備考英語四六級開始,我就發(fā)現(xiàn)了一條重要規(guī)律,研究好歷年真題能讓你事半功倍。且不說部分題目是原封不動地照搬,還有一些是稍加改頭換面,如果遇到豈不是送分于我等?不過,如果僅止于這樣,看歷年真題的意義也大打折扣。以我一己之見,看歷年真題既要融入題目又要跳出題目,分析老師的出題點和出題方法,琢磨老師的命題思路和命題規(guī)律,并在此基礎上勇敢預測本年度的考點和范圍。我覺得預測是很重要的,因為讀史是為了鑒今,研究考題史就是為了應好今日試。所以,不妨在細心慎思的基礎上果敢地推測,考試本就有機遇的成分,錯了也無妨,漫天撒網也不能保證一網打盡。更何況80%的考點往往集中在20%的內容上,需要我們撥開云霧,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不過,需要強調的是,提前預測的目的只是為了更好地掌握解題思路,從而在考場中胸有成竹,并不是真的要猜到一模一樣的題,否則容易聰明反被聰明誤。此外,也許大家會說,mpacc哪有那么多歷年試題呀,呵呵,那就多看看MBA的試題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尤其是邏輯,很有用哦!
3、不要盡信一套卷。這是我慘痛的教訓,完全咎由自取。Mpacc還配了一系列高分突破和一本標準化模擬試題,高分突破我是一本都沒有時間看,倒是把標準化模擬試題拿來試刀的。出發(fā)點本來不錯,考試前肯定要做幾套卷子,測一下時間,把握一下解題的順序。不過,錯就錯在那本書的會計題目出的太雷同了,也容易了一些,我偏偏沒有警醒,更放松了對會計的全面梳理與思考,誰知考試中計算的第一題15分就讓我覆軍,后面還有兩個大題是我考前沒有細看的,真是一身冷汗,只好硬著頭皮做下去,考完果然不理想,113分,離期望差之甚遠。若不是收“綜合”之桑榆,這“會計”之東隅失的就麻煩了。所以,大家莫要重蹈我的覆轍,考前確要認真練筆,但不要以一卷之易斷真題之易,以一卷之難懼真題之難,更莫要以一卷之偏概真題之全。
4、作文要充分重視。無論是語文中的作文還是英語中的作文,分值都很可觀,不容輕視。說起語文的作文操練方法,滿有意思的。網上有介紹說買一本《中學生議論文論點論據(jù)大全》。我沒有買,但是很認同,我們的作文水平都已年久失修,確實應該補一補的。我考前收集了部分高考滿分作文和優(yōu)秀作文,挺有啟發(fā),其實與買“大全”也是殊途同歸。對于英語作文,我倒是買了一本,考試蟲系列的萬能作文,名字著實庸俗的很,不過編寫老師確是煞費苦心的。這本書是針對普研的歷年作文題展開的,用來對付mpacc是綽綽有余的。它的設計方式是“原稿”—“點石成金”—“錦上添花”—“舉一反三”,我就是想看看它是如何點石再如何添花的,其實違背了該書的初衷。因為老師設計了很多模板,在“舉一反三”中運用,可是我一個都沒記得,也不想記,熟讀唐詩三百首就好,古人也沒叫我們死記唐詩三百首。學習無定法,適合自己最重要。
(一)備考歷程回首望
2005年5月,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之余,我一次性參加了中級職稱的三門考試,并以優(yōu)秀的成績通過。6月偃旗息鼓,修身養(yǎng)息。本打算7月起好好看書,用3個多月準備Mpacc.誰知7、8月份忽來意外狀況,部門工作變得異常繁忙。我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雖心急如焚,也只能把備考之事擱在一邊。好在我會計和英語稍有基礎,能夠比較快地進入狀態(tài),看起書來速而達。數(shù)學是比較頭痛的,可謂舉“章”維艱,但是我還是堅持循序漸進,穩(wěn)扎穩(wěn)打,盡到努力。邏輯對我來說,是入門最慢的一科了,到考試的時候都沒找到感覺。不過,比較欣慰的是,本來60分萬歲的綜合,我考了78分,把總分都帶上去了。準備的歷程因為不夠充分,實在是乏善可陳。我之所以把它寫出來,主要是想告訴大家,無論客觀上給你準備的時間多么少,給你準備的過程多么不充分,都不要灰心和絕望,都要鼓起勇氣,尋找正確的學習方法,并堅持到底。盡到努力心中才能釋然,也才有可能勝出。
(二)備考方法塹智談
1、選好教材是成功的一半。就我的感覺,選好教材是非常重要的。指定的考試大綱肯定是要準備一本的,里面涵蓋了會計、數(shù)學、語文和邏輯的內容。不過,只看這一本大綱應該是不充分的,因為它有的科目實在編寫的很一般(恕我放肆),不太容易找到感覺。數(shù)學我找來了大學里用的人大版的經濟數(shù)學基礎,一方面淺顯易懂,另一方面比較熟悉。彼時學習也比較踏實,每一節(jié)每一章都認認真真地跟著老師走過,舊書重溫,雖相隔四五年之久,卻漸漸地歷歷在目。最奇妙的是,那時候琢磨出來的解題方法,現(xiàn)在也很快就想起來了,而且看過一遍就不會忘記。30分的數(shù)學題,除了最后的概率因為考前沒來得及看書而放棄之外,其他的我都比較有把握,我想這的確應該歸功于教材的選擇。邏輯和英語我建議大家選擇機工版MBA教材。對于邏輯教材我感觸是比較深的,mpacc的邏輯教材讓我越看越暈,后來實在沒辦法看下去,也沒有時間,就聽之任之了??纪暧幸淮卧跁曛袩o意中翻開MBA的教材,卻眼睛一亮。理論說的很清楚,例子舉的亦有趣味性。比如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的開頭,“如果我有一千萬,我就能買一座房子。我有一千萬嗎?沒有。所以我仍然沒有房子。 ……”看原文的時候只是覺得寫法比較新穎,并未跟邏輯聯(lián)系到一起,但是由該教材選編出來,不由的有種恍若大悟的感覺。借助例題理解理論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更何況考試本來就相當于用一道道例題讓你分析的,更為難得的是書里同時配有近年真題解析。
2、歷年真題是無價之寶。呵,說曹操,曹操到。從大學備考英語四六級開始,我就發(fā)現(xiàn)了一條重要規(guī)律,研究好歷年真題能讓你事半功倍。且不說部分題目是原封不動地照搬,還有一些是稍加改頭換面,如果遇到豈不是送分于我等?不過,如果僅止于這樣,看歷年真題的意義也大打折扣。以我一己之見,看歷年真題既要融入題目又要跳出題目,分析老師的出題點和出題方法,琢磨老師的命題思路和命題規(guī)律,并在此基礎上勇敢預測本年度的考點和范圍。我覺得預測是很重要的,因為讀史是為了鑒今,研究考題史就是為了應好今日試。所以,不妨在細心慎思的基礎上果敢地推測,考試本就有機遇的成分,錯了也無妨,漫天撒網也不能保證一網打盡。更何況80%的考點往往集中在20%的內容上,需要我們撥開云霧,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不過,需要強調的是,提前預測的目的只是為了更好地掌握解題思路,從而在考場中胸有成竹,并不是真的要猜到一模一樣的題,否則容易聰明反被聰明誤。此外,也許大家會說,mpacc哪有那么多歷年試題呀,呵呵,那就多看看MBA的試題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尤其是邏輯,很有用哦!
3、不要盡信一套卷。這是我慘痛的教訓,完全咎由自取。Mpacc還配了一系列高分突破和一本標準化模擬試題,高分突破我是一本都沒有時間看,倒是把標準化模擬試題拿來試刀的。出發(fā)點本來不錯,考試前肯定要做幾套卷子,測一下時間,把握一下解題的順序。不過,錯就錯在那本書的會計題目出的太雷同了,也容易了一些,我偏偏沒有警醒,更放松了對會計的全面梳理與思考,誰知考試中計算的第一題15分就讓我覆軍,后面還有兩個大題是我考前沒有細看的,真是一身冷汗,只好硬著頭皮做下去,考完果然不理想,113分,離期望差之甚遠。若不是收“綜合”之桑榆,這“會計”之東隅失的就麻煩了。所以,大家莫要重蹈我的覆轍,考前確要認真練筆,但不要以一卷之易斷真題之易,以一卷之難懼真題之難,更莫要以一卷之偏概真題之全。
4、作文要充分重視。無論是語文中的作文還是英語中的作文,分值都很可觀,不容輕視。說起語文的作文操練方法,滿有意思的。網上有介紹說買一本《中學生議論文論點論據(jù)大全》。我沒有買,但是很認同,我們的作文水平都已年久失修,確實應該補一補的。我考前收集了部分高考滿分作文和優(yōu)秀作文,挺有啟發(fā),其實與買“大全”也是殊途同歸。對于英語作文,我倒是買了一本,考試蟲系列的萬能作文,名字著實庸俗的很,不過編寫老師確是煞費苦心的。這本書是針對普研的歷年作文題展開的,用來對付mpacc是綽綽有余的。它的設計方式是“原稿”—“點石成金”—“錦上添花”—“舉一反三”,我就是想看看它是如何點石再如何添花的,其實違背了該書的初衷。因為老師設計了很多模板,在“舉一反三”中運用,可是我一個都沒記得,也不想記,熟讀唐詩三百首就好,古人也沒叫我們死記唐詩三百首。學習無定法,適合自己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