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第四章習題及答案(一)

字號:

第 4章認識的本質和過程
    一、選擇題Ⅰ,即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下列每題的選項中,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
    1.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認識的本質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主體對各種認識要素的建構
    B.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C.主體對客體本質的內省
    D.主體對客體信息的選擇
    2.宋代詩人陸游在一首詩中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里是強調(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讀書不能獲得真知
    B.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C.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D.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3.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既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其不確定性是因為(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作為檢驗真理標準的社會的實踐總要受到歷史條件的限制
    B.任何實踐檢驗都需要一定的邏輯證明作為其補充的手段
    C.有些真理是根本無法通過實踐來加以檢驗的
    D.不同的人不同的階級各有其不同的實踐標準
    4.所謂客觀真理,主要是指(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5)()
    A.人的正確認識中所含有的客觀內容
    B.認識的客體
    C.主觀對客觀的反映
    D.客觀存在
    5.真理和客觀真理的關系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
    B.真理包含客觀真理
    C.凡真理都是客觀真理
    D.自然科學的真理是客觀真理,社會科學的真理不是客觀真理
    6.認識的主體性原則是指(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主觀性原則
    B.主體的能動性原則
    C.主體決定客體的原則
    D.客體依賴主體的原則
    7.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統(tǒng)一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必然和偶然的統(tǒng)一B.抽象的不變的統(tǒng)一
    C.本質和現(xiàn)象的統(tǒng)一D.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
    8.理性認識的特點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對感性認識的綜合
    B.與客觀事物無關的人的自由創(chuàng)造物
    C.通過感覺器官對客觀事物的直接把握
    D.借助于抽象思維達到對事物本質的把握
    9.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根本標準,這個標準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絕對確定的
    B.不確定的
    C.既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
    D.既是歷史的,又是邏輯的
    10.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是因為(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實踐不僅具有普遍性的特點,而且具有直接現(xiàn)實性的特點
    B.實踐是人們的有目的的活動
    C.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
    D.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特征
    11.從個別上升到一般的思維方法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歸納方法B.分析方法
    C.綜合方法D.演繹方法
    12.“真理和謬誤的絕對對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圍內才有意義”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詭辯論的觀點B.唯心主義的觀點
    C.辯證法的觀點D.相對主義觀點
    13.“人的感官是人認識外界事物的不可逾越的天然界限”,這種觀點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辯證反映論B.經驗論
    C.辯證唯物論D.不可知論
    14.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在本質上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經驗論B.反映論
    C.科學實驗D.實踐論
    15.“聽其言必責其用,觀其行必求其功。”這種觀點強調的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強調認識對實踐的作用
    B.強調實踐對認識的檢驗作用
    C.認為認識可以脫離實踐
    D.認為實踐可以脫離認識
    16.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關系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
    B.直觀和反思的關系
    C.實踐和反映的關系
    D.認識的“源”和“流”的關系
    17.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基本的觀點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5)()
    A.聯(lián)系的觀點B.發(fā)展的觀點
    C.辯證的觀點D.實踐的觀點
    18.正確理解主體與客體關系的關鍵在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物質第一性的觀點
    B.意識第一性的觀點
    C.辯證的觀點
    D.實踐的觀點
    19.把主體需要和客體屬性相聯(lián)系相統(tǒng)一的現(xiàn)實基礎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認識B.理性
    C.主體性D.實踐
    20.“社會上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边@段話主要是說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目的
    B.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C.科學技術是重要的實踐
    D.認識需要推動了科學的發(fā)展
    21.“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造自然界而發(fā)展的?!边@句話說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B.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C.實踐是認識的動力
    D.人的認識具有主觀能動性
    22.“歷史是邏輯的基礎,邏輯是歷史的修正。”這一觀點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片面強調邏輯重要性的觀點
    B.對歷史和邏輯的關系的錯位
    C.歷史的與邏輯的相統(tǒng)一的觀點
    D.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23.“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边@一觀點說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感性認識對人認識事物本質沒有實際意義
    B.感性認識是整個認識的起點
    C.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
    D.感性認識的局限性
    24.“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寶貴?!边@一命題所包含的哲理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認識經歷著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發(fā)展
    B.認識的根本任務是通過現(xiàn)象認識本質
    C.認識不能停滯,而應該不斷擴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認識世界更重要
    25.“物質的抽象,自然規(guī)律的抽象,價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話,一切科學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確、更完全地反映著自然?!边@一論斷說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
    B.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規(guī)律的認識
    C.抽象的東西是深刻的、正確的
    D.感性認識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認識
    26.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基本的觀點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5)()
    A.聯(lián)系的觀點B.發(fā)展的觀點
    C.辯證的觀點D.實踐的觀點
    27.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認識本質上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對客觀事物的能動的反映論
    B.經驗積累的過程
    C.科學實驗
    D.處理社會關系的能動的活動
    28.在認識論中堅持反映論的原則(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只是機械唯物主義的觀點
    B.是樸素唯物論的觀點
    C.僅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D.是所有唯物主義的觀點
    29.“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是社會變革的先導”這一命題(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強調了認識對實踐的決定作用
    B.夸大了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
    C.強調了認識對實踐的能動作用
    D.低估了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30.由認識到實踐的飛躍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5)()
    A.認識過程的第飛躍
    B.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
    C.認識過程的結束
    D.認識過程的初始階段
    31.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認為,真理的根本屬性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有用性B.客觀性
    C.相對性D.階級性
    32.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辯證統(tǒng)一的基礎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客觀世界B.感性認識
    C.理性認識D.實踐
    33.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區(qū)別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感性認識是可靠的,理性認識不可靠
    B.感性認識是對現(xiàn)象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對本質的認識
    C.感性認識來源于實踐,理性認識來源于書本
    D.感性認識來源于直接經驗,理性認識來源于間接經驗
    二、選擇題Ⅱ,即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下列每題的選項中,至少有兩項是符合題意的。少選、多選、錯選,該題不得分。
    1.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主體和客體的關系的內涵包括(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65)()
    A.實踐關系B.認識關系
    C.價值關系D.審美關系
    2.唯物主義在認識論上都堅持反映論的觀點。能動的反映論與機械反映論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是否承認(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世界的可知性
    B.社會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C.認識過程的辯證法
    D.客觀事物是認識的對象
    3.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區(qū)別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感性認識是直覺的,理性認識是理性的
    B.感性認識來源于實踐,理性認識來源于理論
    C.理性認識是對本質的認識,感性認識是對現(xiàn)象的認識
    D.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
    4.實踐之所以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是因為實踐(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給認識提出新課題,規(guī)定認識發(fā)展的方向
    B.為新問題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經驗材料
    C.為人們認識新事物不斷提供觀察和研究的手段
    D.推動人類思維能力的提高
    5.盡管歷羅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說”當作“異端邪說”加以打擊,毀掉哥白尼的書,燒死布魯諾,監(jiān)禁伽利略,但這既不能改變地球繞太陽運轉的規(guī)律,也不能阻止人們接受“日心說”。這一事例說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客觀規(guī)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B.真理終究會戰(zhàn)勝謬誤
    C.客觀規(guī)律的作用是無條件的
    D.真理中包含著不依賴于人的客觀內容
    6.“只要邁進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邁進一小步,真理就會變成謬誤?!边@一觀點說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B.真理具有相對性
    C.在一定條件下真理會向謬誤轉化
    D.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7.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既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其不確定性是因為(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有些真理需要通過邏輯證明才能檢驗
    B.作為檢驗真理的實踐總要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限制
    C.實踐本身是不斷發(fā)展的
    D.不同的人、不同階級各有其不同的實踐標準
    8.孫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認識過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進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進于行”。這一思想表明了(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6)()
    A.知行不可分割B.知行合一
    C.知行相互促進D.行先知后
    9.檢驗真理的實踐標準的絕對性是指(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B.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是永遠不變的
    C.實踐終一定能檢驗認識的真理性
    D.實踐標準不具有相對性
    10.真理和謬誤的界限在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是否符合馬列主義
    B.是否符合人民利益
    C.是否符合客觀實際
    D.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對象的本質和規(guī)律
    11.“跟著感覺走”的說法,在本質上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6)()
    A.唯心主義經驗論的觀點
    B.機械唯物主義的觀點
    C.人本主義的觀點
    D.否定理性作用的觀點
    12.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認識的辯證過程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65)()
    A.從間接經驗回到直接反映的轉化
    B.實踐—認識—實踐的無限循環(huán)
    C.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從理性認識到實踐
    D.從抽象到具體再到抽象的上升過程
    13.“按圖索驥”的錯誤在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教條主義B.理論脫離實際
    C.形而上學D.本本主義
    14.關于認識的辯證過程,理解正確的包括(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從相對真理到絕對真理的發(fā)展
    B.從直接經驗到間接經驗的轉化
    C.實踐—認識—實踐的無限循環(huán)
    D.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從理性認識到實踐
    15.對于同一棵大樹,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畫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調,植物學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態(tài)特征。這是由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6)()
    A.人的感覺受理性指導
    B.人的認識具有能動性
    C.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基礎
    D.已有的認識影響感覺活動
    16.認識中的非理性因素主要有(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猜測、頓悟、想象B.情感、意志、欲望
    C.幻想、靈感、直覺D.分析和綜合
    17.非理性因素在認識活動中發(fā)揮的作用有(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誘導作用B.指導作用C.預見作用D.激發(fā)作用
    18.認識運動之所以要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多次反復,是因為(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6)()
    A.事物矛盾的暴露有個過程
    B.事物本身的復雜性及認識本身的復雜性
    C.人們的實踐及其認識條件的歷史性
    D.人類認識能力的有限性
    19.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表現(xiàn)為(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基礎
    B.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C.實踐是檢驗認識之真理性的標準
    D.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20.馬克思說:“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的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群眾掌握,也會變成物質力量?!边@段話體現(xiàn)的哲學思想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理論就是巨大的物質力量
    B.理論對實踐有指導作用
    C.理論不能代替實踐
    D.理論可以決定一切
    21.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升華
    B.有限和無限的關系
    C.絕對和相對的關系
    D.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
    22.真理的客觀性是指(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真理中包含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
    B.真理的內容是人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
    C.真理符合廣大人民的共同利益
    D.真理具有大多數(shù)人所認同的公共性的內容
    23.主體在認識過程中,對客體信息的選擇表現(xiàn)為(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65)()
    A.主體以感覺器官為門戶的生理系統(tǒng)所決定的選擇
    B.主體對客觀對象的任意選擇
    C.主體對信息的自覺選擇
    D.主體對信息的能動選擇
    24.根據(jù)認識的發(fā)展規(guī)律,在認識的“熟知”與“真知”問題上正確的觀點有(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65)()
    A.熟知未必是真知
    B.熟知未必不能是真知
    C.真知可以源于熟知
    D.真知必定首先是熟知
    25.理性認識向實踐飛躍的重要意義在于,它使理性認識(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變成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
    B.接受實踐的檢驗并隨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
    C.發(fā)揮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D.起改變事物發(fā)展總趨勢的作用
    26.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與舊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區(qū)別有(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前者是反映論,后者是先驗論
    B.前者以社會實踐為基礎,后者則離開了社會實踐
    C.前者是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后者則是消極的被動的反映論
    D.前者認為主體和客體的關系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關系,后者則否定主體和客體之間的改造和被改造的關系
    27.認識的發(fā)展的第二次飛躍是理性認識向實踐的飛躍。理性認識回到實踐的重大意義在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檢驗和發(fā)展理性認識,發(fā)揮理性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B.改變實踐和認識的發(fā)展規(guī)律
    C.變精神力量為物質力量,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D.提高實踐活動的自覺性,推動實踐的進一步發(fā)展
    28.“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這種觀點(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65)()
    A.顛倒了理論和實踐的關系,把理論當成實踐的來源和動力
    B.肯定了理論應走在實踐前面
    C.揭示了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D.規(guī)定了理論對實踐的決定意義
    29.“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能互相轉化”,這說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真理就是謬誤,謬誤就是真理,兩者沒有絕對的界限
    B.真理與謬誤在同一范圍內可以互相轉化
    C.真理超出自己適用的范圍會轉化為謬誤
    D.謬誤回歸適合的范圍會轉化為真理
    30.真理和價值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表現(xiàn)為(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追求真理和創(chuàng)造價值是人類的認識、實踐活動的相互區(qū)別又相互聯(lián)系的基本內容
    B.真理原則側重于客體性、條件性、統(tǒng)一性原則,價值原則側重于主體性、目的性、多樣化原則
    C.真理與價值相互貫通,既互為前提又互相適用,在發(fā)展中二者相互引導,從價值走向真理,從真理走向價值
    D.實踐是真理和價值共同的檢驗標準
    31.列寧說:“沒有抽象的真理,真理總是具體的?!边@一思想可以理解為(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概括
    B.真理不是抽象不變的公式
    C.真理有其適用的具體范圍和條件
    D.真理體現(xiàn)了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
    32.實踐之所以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因為實踐(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具有直接現(xiàn)實性
    B.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東西
    C.具有普遍性的特點
    D.是聯(lián)系主觀和客觀的橋梁
    33.邏輯證明在實踐檢驗真理的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邏輯證明給實踐提供理論指導
    B.難以直接實踐檢驗的理論要靠邏輯思維證明
    C.邏輯證明給實踐以理論根據(jù)
    D.邏輯證明以實踐標準為基礎
    34.下列有關價值特性的表述,正確的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價值是主體的需要和利益
    B.價值是客體的某種屬性或性能
    C.價值既有客觀性,又有主體性
    D.主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確立的同客體之間的創(chuàng)造性關系
    35.價值評價的基本要求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對評價標準的正確制定
    B.對客體狀況的正確認識
    C.對主體需要的正確認識
    D.對現(xiàn)實世界的正確認識
    36.追求真理和創(chuàng)造價值是人類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的兩大主題,在其過程中,人類應該遵循的原則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求真原則B.務實原則
    C.真理原則D.價值原則
    37.割裂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會導致(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右的錯誤B.客觀唯心論
    C.“左”的錯誤D.教條主義
    38.恩格斯說:“單憑觀察所得的經驗,是決不能充分證明必然性的。這是如此正確,以致不能從太陽總是在早晨升起來推斷它明天會再升起?!边@說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感性認識必須上升到理性認識
    B.所有的認識的真理性是相對的
    C.感性認識有其局限性
    D.歸納法的不完滿性
    39.價值的客觀性表現(xiàn)在(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價值以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客觀屬性為現(xiàn)實基礎
    B.價值是客體客觀所具有的
    C.價值必須以人的客觀需要為前提
    D.人的需要是受社會實踐和歷史條件制約的
    40.價值具有的特性包括(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客觀性B.可替代性
    C.工具理性D.主體性
    41.一個科學合理的價值評價、價值認識,必須符合(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對實踐關系的正確認識
    B.對道德關系的正確認識
    C.對主體需要的正確認識
    D.對客體狀況的正確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