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章認識的本質和過程
一、選擇題Ⅰ,即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下列每題的選項中,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
1.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認識的本質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主體對各種認識要素的建構
B.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C.主體對客體本質的內省
D.主體對客體信息的選擇
2.宋代詩人陸游在一首詩中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里是強調(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讀書不能獲得真知
B.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C.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D.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3.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既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其不確定性是因為(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作為檢驗真理標準的社會的實踐總要受到歷史條件的限制
B.任何實踐檢驗都需要一定的邏輯證明作為其補充的手段
C.有些真理是根本無法通過實踐來加以檢驗的
D.不同的人不同的階級各有其不同的實踐標準
4.所謂客觀真理,主要是指(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5)()
A.人的正確認識中所含有的客觀內容
B.認識的客體
C.主觀對客觀的反映
D.客觀存在
5.真理和客觀真理的關系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
B.真理包含客觀真理
C.凡真理都是客觀真理
D.自然科學的真理是客觀真理,社會科學的真理不是客觀真理
6.認識的主體性原則是指(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主觀性原則
B.主體的能動性原則
C.主體決定客體的原則
D.客體依賴主體的原則
7.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統(tǒng)一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必然和偶然的統(tǒng)一B.抽象的不變的統(tǒng)一
C.本質和現(xiàn)象的統(tǒng)一D.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
8.理性認識的特點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對感性認識的綜合
B.與客觀事物無關的人的自由創(chuàng)造物
C.通過感覺器官對客觀事物的直接把握
D.借助于抽象思維達到對事物本質的把握
9.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根本標準,這個標準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絕對確定的
B.不確定的
C.既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
D.既是歷史的,又是邏輯的
10.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是因為(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實踐不僅具有普遍性的特點,而且具有直接現(xiàn)實性的特點
B.實踐是人們的有目的的活動
C.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
D.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特征
11.從個別上升到一般的思維方法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歸納方法B.分析方法
C.綜合方法D.演繹方法
12.“真理和謬誤的絕對對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圍內才有意義”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詭辯論的觀點B.唯心主義的觀點
C.辯證法的觀點D.相對主義觀點
13.“人的感官是人認識外界事物的不可逾越的天然界限”,這種觀點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辯證反映論B.經驗論
C.辯證唯物論D.不可知論
14.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在本質上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經驗論B.反映論
C.科學實驗D.實踐論
15.“聽其言必責其用,觀其行必求其功。”這種觀點強調的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強調認識對實踐的作用
B.強調實踐對認識的檢驗作用
C.認為認識可以脫離實踐
D.認為實踐可以脫離認識
16.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關系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
B.直觀和反思的關系
C.實踐和反映的關系
D.認識的“源”和“流”的關系
17.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基本的觀點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5)()
A.聯(lián)系的觀點B.發(fā)展的觀點
C.辯證的觀點D.實踐的觀點
18.正確理解主體與客體關系的關鍵在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物質第一性的觀點
B.意識第一性的觀點
C.辯證的觀點
D.實踐的觀點
19.把主體需要和客體屬性相聯(lián)系相統(tǒng)一的現(xiàn)實基礎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認識B.理性
C.主體性D.實踐
20.“社會上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边@段話主要是說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目的
B.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C.科學技術是重要的實踐
D.認識需要推動了科學的發(fā)展
21.“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造自然界而發(fā)展的?!边@句話說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B.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C.實踐是認識的動力
D.人的認識具有主觀能動性
22.“歷史是邏輯的基礎,邏輯是歷史的修正。”這一觀點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片面強調邏輯重要性的觀點
B.對歷史和邏輯的關系的錯位
C.歷史的與邏輯的相統(tǒng)一的觀點
D.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23.“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边@一觀點說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感性認識對人認識事物本質沒有實際意義
B.感性認識是整個認識的起點
C.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
D.感性認識的局限性
24.“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寶貴?!边@一命題所包含的哲理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認識經歷著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發(fā)展
B.認識的根本任務是通過現(xiàn)象認識本質
C.認識不能停滯,而應該不斷擴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認識世界更重要
25.“物質的抽象,自然規(guī)律的抽象,價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話,一切科學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確、更完全地反映著自然?!边@一論斷說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
B.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規(guī)律的認識
C.抽象的東西是深刻的、正確的
D.感性認識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認識
26.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基本的觀點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5)()
A.聯(lián)系的觀點B.發(fā)展的觀點
C.辯證的觀點D.實踐的觀點
27.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認識本質上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對客觀事物的能動的反映論
B.經驗積累的過程
C.科學實驗
D.處理社會關系的能動的活動
28.在認識論中堅持反映論的原則(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只是機械唯物主義的觀點
B.是樸素唯物論的觀點
C.僅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D.是所有唯物主義的觀點
29.“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是社會變革的先導”這一命題(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強調了認識對實踐的決定作用
B.夸大了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
C.強調了認識對實踐的能動作用
D.低估了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30.由認識到實踐的飛躍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5)()
A.認識過程的第飛躍
B.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
C.認識過程的結束
D.認識過程的初始階段
31.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認為,真理的根本屬性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有用性B.客觀性
C.相對性D.階級性
32.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辯證統(tǒng)一的基礎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客觀世界B.感性認識
C.理性認識D.實踐
33.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區(qū)別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感性認識是可靠的,理性認識不可靠
B.感性認識是對現(xiàn)象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對本質的認識
C.感性認識來源于實踐,理性認識來源于書本
D.感性認識來源于直接經驗,理性認識來源于間接經驗
二、選擇題Ⅱ,即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下列每題的選項中,至少有兩項是符合題意的。少選、多選、錯選,該題不得分。
1.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主體和客體的關系的內涵包括(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65)()
A.實踐關系B.認識關系
C.價值關系D.審美關系
2.唯物主義在認識論上都堅持反映論的觀點。能動的反映論與機械反映論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是否承認(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世界的可知性
B.社會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C.認識過程的辯證法
D.客觀事物是認識的對象
3.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區(qū)別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感性認識是直覺的,理性認識是理性的
B.感性認識來源于實踐,理性認識來源于理論
C.理性認識是對本質的認識,感性認識是對現(xiàn)象的認識
D.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
4.實踐之所以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是因為實踐(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給認識提出新課題,規(guī)定認識發(fā)展的方向
B.為新問題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經驗材料
C.為人們認識新事物不斷提供觀察和研究的手段
D.推動人類思維能力的提高
5.盡管歷羅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說”當作“異端邪說”加以打擊,毀掉哥白尼的書,燒死布魯諾,監(jiān)禁伽利略,但這既不能改變地球繞太陽運轉的規(guī)律,也不能阻止人們接受“日心說”。這一事例說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客觀規(guī)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B.真理終究會戰(zhàn)勝謬誤
C.客觀規(guī)律的作用是無條件的
D.真理中包含著不依賴于人的客觀內容
6.“只要邁進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邁進一小步,真理就會變成謬誤?!边@一觀點說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B.真理具有相對性
C.在一定條件下真理會向謬誤轉化
D.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7.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既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其不確定性是因為(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有些真理需要通過邏輯證明才能檢驗
B.作為檢驗真理的實踐總要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限制
C.實踐本身是不斷發(fā)展的
D.不同的人、不同階級各有其不同的實踐標準
8.孫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認識過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進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進于行”。這一思想表明了(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6)()
A.知行不可分割B.知行合一
C.知行相互促進D.行先知后
9.檢驗真理的實踐標準的絕對性是指(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B.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是永遠不變的
C.實踐終一定能檢驗認識的真理性
D.實踐標準不具有相對性
10.真理和謬誤的界限在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是否符合馬列主義
B.是否符合人民利益
C.是否符合客觀實際
D.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對象的本質和規(guī)律
11.“跟著感覺走”的說法,在本質上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6)()
A.唯心主義經驗論的觀點
B.機械唯物主義的觀點
C.人本主義的觀點
D.否定理性作用的觀點
12.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認識的辯證過程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65)()
A.從間接經驗回到直接反映的轉化
B.實踐—認識—實踐的無限循環(huán)
C.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從理性認識到實踐
D.從抽象到具體再到抽象的上升過程
13.“按圖索驥”的錯誤在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教條主義B.理論脫離實際
C.形而上學D.本本主義
14.關于認識的辯證過程,理解正確的包括(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從相對真理到絕對真理的發(fā)展
B.從直接經驗到間接經驗的轉化
C.實踐—認識—實踐的無限循環(huán)
D.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從理性認識到實踐
15.對于同一棵大樹,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畫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調,植物學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態(tài)特征。這是由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6)()
A.人的感覺受理性指導
B.人的認識具有能動性
C.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基礎
D.已有的認識影響感覺活動
16.認識中的非理性因素主要有(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猜測、頓悟、想象B.情感、意志、欲望
C.幻想、靈感、直覺D.分析和綜合
17.非理性因素在認識活動中發(fā)揮的作用有(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誘導作用B.指導作用C.預見作用D.激發(fā)作用
18.認識運動之所以要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多次反復,是因為(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6)()
A.事物矛盾的暴露有個過程
B.事物本身的復雜性及認識本身的復雜性
C.人們的實踐及其認識條件的歷史性
D.人類認識能力的有限性
19.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表現(xiàn)為(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基礎
B.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C.實踐是檢驗認識之真理性的標準
D.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20.馬克思說:“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的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群眾掌握,也會變成物質力量?!边@段話體現(xiàn)的哲學思想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理論就是巨大的物質力量
B.理論對實踐有指導作用
C.理論不能代替實踐
D.理論可以決定一切
21.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升華
B.有限和無限的關系
C.絕對和相對的關系
D.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
22.真理的客觀性是指(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真理中包含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
B.真理的內容是人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
C.真理符合廣大人民的共同利益
D.真理具有大多數(shù)人所認同的公共性的內容
23.主體在認識過程中,對客體信息的選擇表現(xiàn)為(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65)()
A.主體以感覺器官為門戶的生理系統(tǒng)所決定的選擇
B.主體對客觀對象的任意選擇
C.主體對信息的自覺選擇
D.主體對信息的能動選擇
24.根據(jù)認識的發(fā)展規(guī)律,在認識的“熟知”與“真知”問題上正確的觀點有(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65)()
A.熟知未必是真知
B.熟知未必不能是真知
C.真知可以源于熟知
D.真知必定首先是熟知
25.理性認識向實踐飛躍的重要意義在于,它使理性認識(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變成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
B.接受實踐的檢驗并隨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
C.發(fā)揮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D.起改變事物發(fā)展總趨勢的作用
26.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與舊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區(qū)別有(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前者是反映論,后者是先驗論
B.前者以社會實踐為基礎,后者則離開了社會實踐
C.前者是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后者則是消極的被動的反映論
D.前者認為主體和客體的關系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關系,后者則否定主體和客體之間的改造和被改造的關系
27.認識的發(fā)展的第二次飛躍是理性認識向實踐的飛躍。理性認識回到實踐的重大意義在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檢驗和發(fā)展理性認識,發(fā)揮理性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B.改變實踐和認識的發(fā)展規(guī)律
C.變精神力量為物質力量,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D.提高實踐活動的自覺性,推動實踐的進一步發(fā)展
28.“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這種觀點(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65)()
A.顛倒了理論和實踐的關系,把理論當成實踐的來源和動力
B.肯定了理論應走在實踐前面
C.揭示了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D.規(guī)定了理論對實踐的決定意義
29.“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能互相轉化”,這說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真理就是謬誤,謬誤就是真理,兩者沒有絕對的界限
B.真理與謬誤在同一范圍內可以互相轉化
C.真理超出自己適用的范圍會轉化為謬誤
D.謬誤回歸適合的范圍會轉化為真理
30.真理和價值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表現(xiàn)為(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追求真理和創(chuàng)造價值是人類的認識、實踐活動的相互區(qū)別又相互聯(lián)系的基本內容
B.真理原則側重于客體性、條件性、統(tǒng)一性原則,價值原則側重于主體性、目的性、多樣化原則
C.真理與價值相互貫通,既互為前提又互相適用,在發(fā)展中二者相互引導,從價值走向真理,從真理走向價值
D.實踐是真理和價值共同的檢驗標準
31.列寧說:“沒有抽象的真理,真理總是具體的?!边@一思想可以理解為(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概括
B.真理不是抽象不變的公式
C.真理有其適用的具體范圍和條件
D.真理體現(xiàn)了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
32.實踐之所以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因為實踐(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具有直接現(xiàn)實性
B.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東西
C.具有普遍性的特點
D.是聯(lián)系主觀和客觀的橋梁
33.邏輯證明在實踐檢驗真理的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邏輯證明給實踐提供理論指導
B.難以直接實踐檢驗的理論要靠邏輯思維證明
C.邏輯證明給實踐以理論根據(jù)
D.邏輯證明以實踐標準為基礎
34.下列有關價值特性的表述,正確的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價值是主體的需要和利益
B.價值是客體的某種屬性或性能
C.價值既有客觀性,又有主體性
D.主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確立的同客體之間的創(chuàng)造性關系
35.價值評價的基本要求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對評價標準的正確制定
B.對客體狀況的正確認識
C.對主體需要的正確認識
D.對現(xiàn)實世界的正確認識
36.追求真理和創(chuàng)造價值是人類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的兩大主題,在其過程中,人類應該遵循的原則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求真原則B.務實原則
C.真理原則D.價值原則
37.割裂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會導致(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右的錯誤B.客觀唯心論
C.“左”的錯誤D.教條主義
38.恩格斯說:“單憑觀察所得的經驗,是決不能充分證明必然性的。這是如此正確,以致不能從太陽總是在早晨升起來推斷它明天會再升起?!边@說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感性認識必須上升到理性認識
B.所有的認識的真理性是相對的
C.感性認識有其局限性
D.歸納法的不完滿性
39.價值的客觀性表現(xiàn)在(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價值以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客觀屬性為現(xiàn)實基礎
B.價值是客體客觀所具有的
C.價值必須以人的客觀需要為前提
D.人的需要是受社會實踐和歷史條件制約的
40.價值具有的特性包括(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客觀性B.可替代性
C.工具理性D.主體性
41.一個科學合理的價值評價、價值認識,必須符合(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對實踐關系的正確認識
B.對道德關系的正確認識
C.對主體需要的正確認識
D.對客體狀況的正確認識
一、選擇題Ⅰ,即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下列每題的選項中,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
1.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認識的本質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主體對各種認識要素的建構
B.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C.主體對客體本質的內省
D.主體對客體信息的選擇
2.宋代詩人陸游在一首詩中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里是強調(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讀書不能獲得真知
B.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C.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D.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3.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既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其不確定性是因為(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作為檢驗真理標準的社會的實踐總要受到歷史條件的限制
B.任何實踐檢驗都需要一定的邏輯證明作為其補充的手段
C.有些真理是根本無法通過實踐來加以檢驗的
D.不同的人不同的階級各有其不同的實踐標準
4.所謂客觀真理,主要是指(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5)()
A.人的正確認識中所含有的客觀內容
B.認識的客體
C.主觀對客觀的反映
D.客觀存在
5.真理和客觀真理的關系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
B.真理包含客觀真理
C.凡真理都是客觀真理
D.自然科學的真理是客觀真理,社會科學的真理不是客觀真理
6.認識的主體性原則是指(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主觀性原則
B.主體的能動性原則
C.主體決定客體的原則
D.客體依賴主體的原則
7.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統(tǒng)一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必然和偶然的統(tǒng)一B.抽象的不變的統(tǒng)一
C.本質和現(xiàn)象的統(tǒng)一D.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
8.理性認識的特點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對感性認識的綜合
B.與客觀事物無關的人的自由創(chuàng)造物
C.通過感覺器官對客觀事物的直接把握
D.借助于抽象思維達到對事物本質的把握
9.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根本標準,這個標準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絕對確定的
B.不確定的
C.既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
D.既是歷史的,又是邏輯的
10.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是因為(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實踐不僅具有普遍性的特點,而且具有直接現(xiàn)實性的特點
B.實踐是人們的有目的的活動
C.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
D.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特征
11.從個別上升到一般的思維方法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歸納方法B.分析方法
C.綜合方法D.演繹方法
12.“真理和謬誤的絕對對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圍內才有意義”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詭辯論的觀點B.唯心主義的觀點
C.辯證法的觀點D.相對主義觀點
13.“人的感官是人認識外界事物的不可逾越的天然界限”,這種觀點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辯證反映論B.經驗論
C.辯證唯物論D.不可知論
14.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在本質上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經驗論B.反映論
C.科學實驗D.實踐論
15.“聽其言必責其用,觀其行必求其功。”這種觀點強調的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強調認識對實踐的作用
B.強調實踐對認識的檢驗作用
C.認為認識可以脫離實踐
D.認為實踐可以脫離認識
16.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關系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
B.直觀和反思的關系
C.實踐和反映的關系
D.認識的“源”和“流”的關系
17.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基本的觀點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5)()
A.聯(lián)系的觀點B.發(fā)展的觀點
C.辯證的觀點D.實踐的觀點
18.正確理解主體與客體關系的關鍵在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物質第一性的觀點
B.意識第一性的觀點
C.辯證的觀點
D.實踐的觀點
19.把主體需要和客體屬性相聯(lián)系相統(tǒng)一的現(xiàn)實基礎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認識B.理性
C.主體性D.實踐
20.“社會上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边@段話主要是說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目的
B.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C.科學技術是重要的實踐
D.認識需要推動了科學的發(fā)展
21.“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造自然界而發(fā)展的?!边@句話說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B.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C.實踐是認識的動力
D.人的認識具有主觀能動性
22.“歷史是邏輯的基礎,邏輯是歷史的修正。”這一觀點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片面強調邏輯重要性的觀點
B.對歷史和邏輯的關系的錯位
C.歷史的與邏輯的相統(tǒng)一的觀點
D.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23.“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边@一觀點說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感性認識對人認識事物本質沒有實際意義
B.感性認識是整個認識的起點
C.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
D.感性認識的局限性
24.“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寶貴?!边@一命題所包含的哲理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認識經歷著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發(fā)展
B.認識的根本任務是通過現(xiàn)象認識本質
C.認識不能停滯,而應該不斷擴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認識世界更重要
25.“物質的抽象,自然規(guī)律的抽象,價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話,一切科學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確、更完全地反映著自然?!边@一論斷說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
B.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規(guī)律的認識
C.抽象的東西是深刻的、正確的
D.感性認識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認識
26.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基本的觀點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5)()
A.聯(lián)系的觀點B.發(fā)展的觀點
C.辯證的觀點D.實踐的觀點
27.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認識本質上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對客觀事物的能動的反映論
B.經驗積累的過程
C.科學實驗
D.處理社會關系的能動的活動
28.在認識論中堅持反映論的原則(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只是機械唯物主義的觀點
B.是樸素唯物論的觀點
C.僅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D.是所有唯物主義的觀點
29.“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是社會變革的先導”這一命題(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強調了認識對實踐的決定作用
B.夸大了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
C.強調了認識對實踐的能動作用
D.低估了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30.由認識到實踐的飛躍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5)()
A.認識過程的第飛躍
B.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
C.認識過程的結束
D.認識過程的初始階段
31.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認為,真理的根本屬性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有用性B.客觀性
C.相對性D.階級性
32.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辯證統(tǒng)一的基礎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客觀世界B.感性認識
C.理性認識D.實踐
33.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區(qū)別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感性認識是可靠的,理性認識不可靠
B.感性認識是對現(xiàn)象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對本質的認識
C.感性認識來源于實踐,理性認識來源于書本
D.感性認識來源于直接經驗,理性認識來源于間接經驗
二、選擇題Ⅱ,即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下列每題的選項中,至少有兩項是符合題意的。少選、多選、錯選,該題不得分。
1.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主體和客體的關系的內涵包括(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65)()
A.實踐關系B.認識關系
C.價值關系D.審美關系
2.唯物主義在認識論上都堅持反映論的觀點。能動的反映論與機械反映論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是否承認(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世界的可知性
B.社會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C.認識過程的辯證法
D.客觀事物是認識的對象
3.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區(qū)別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感性認識是直覺的,理性認識是理性的
B.感性認識來源于實踐,理性認識來源于理論
C.理性認識是對本質的認識,感性認識是對現(xiàn)象的認識
D.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
4.實踐之所以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是因為實踐(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給認識提出新課題,規(guī)定認識發(fā)展的方向
B.為新問題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經驗材料
C.為人們認識新事物不斷提供觀察和研究的手段
D.推動人類思維能力的提高
5.盡管歷羅馬教廷把哥白尼的“日心說”當作“異端邪說”加以打擊,毀掉哥白尼的書,燒死布魯諾,監(jiān)禁伽利略,但這既不能改變地球繞太陽運轉的規(guī)律,也不能阻止人們接受“日心說”。這一事例說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客觀規(guī)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B.真理終究會戰(zhàn)勝謬誤
C.客觀規(guī)律的作用是無條件的
D.真理中包含著不依賴于人的客觀內容
6.“只要邁進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邁進一小步,真理就會變成謬誤?!边@一觀點說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B.真理具有相對性
C.在一定條件下真理會向謬誤轉化
D.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7.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既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其不確定性是因為(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有些真理需要通過邏輯證明才能檢驗
B.作為檢驗真理的實踐總要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限制
C.實踐本身是不斷發(fā)展的
D.不同的人、不同階級各有其不同的實踐標準
8.孫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認識過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進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進于行”。這一思想表明了(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6)()
A.知行不可分割B.知行合一
C.知行相互促進D.行先知后
9.檢驗真理的實踐標準的絕對性是指(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B.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是永遠不變的
C.實踐終一定能檢驗認識的真理性
D.實踐標準不具有相對性
10.真理和謬誤的界限在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是否符合馬列主義
B.是否符合人民利益
C.是否符合客觀實際
D.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對象的本質和規(guī)律
11.“跟著感覺走”的說法,在本質上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6)()
A.唯心主義經驗論的觀點
B.機械唯物主義的觀點
C.人本主義的觀點
D.否定理性作用的觀點
12.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認識的辯證過程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65)()
A.從間接經驗回到直接反映的轉化
B.實踐—認識—實踐的無限循環(huán)
C.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從理性認識到實踐
D.從抽象到具體再到抽象的上升過程
13.“按圖索驥”的錯誤在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教條主義B.理論脫離實際
C.形而上學D.本本主義
14.關于認識的辯證過程,理解正確的包括(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從相對真理到絕對真理的發(fā)展
B.從直接經驗到間接經驗的轉化
C.實踐—認識—實踐的無限循環(huán)
D.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從理性認識到實踐
15.對于同一棵大樹,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畫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調,植物學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態(tài)特征。這是由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6)()
A.人的感覺受理性指導
B.人的認識具有能動性
C.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基礎
D.已有的認識影響感覺活動
16.認識中的非理性因素主要有(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猜測、頓悟、想象B.情感、意志、欲望
C.幻想、靈感、直覺D.分析和綜合
17.非理性因素在認識活動中發(fā)揮的作用有(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誘導作用B.指導作用C.預見作用D.激發(fā)作用
18.認識運動之所以要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多次反復,是因為(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6)()
A.事物矛盾的暴露有個過程
B.事物本身的復雜性及認識本身的復雜性
C.人們的實踐及其認識條件的歷史性
D.人類認識能力的有限性
19.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表現(xiàn)為(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基礎
B.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C.實踐是檢驗認識之真理性的標準
D.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20.馬克思說:“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的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群眾掌握,也會變成物質力量?!边@段話體現(xiàn)的哲學思想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理論就是巨大的物質力量
B.理論對實踐有指導作用
C.理論不能代替實踐
D.理論可以決定一切
21.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升華
B.有限和無限的關系
C.絕對和相對的關系
D.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
22.真理的客觀性是指(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真理中包含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
B.真理的內容是人對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
C.真理符合廣大人民的共同利益
D.真理具有大多數(shù)人所認同的公共性的內容
23.主體在認識過程中,對客體信息的選擇表現(xiàn)為(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65)()
A.主體以感覺器官為門戶的生理系統(tǒng)所決定的選擇
B.主體對客觀對象的任意選擇
C.主體對信息的自覺選擇
D.主體對信息的能動選擇
24.根據(jù)認識的發(fā)展規(guī)律,在認識的“熟知”與“真知”問題上正確的觀點有(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65)()
A.熟知未必是真知
B.熟知未必不能是真知
C.真知可以源于熟知
D.真知必定首先是熟知
25.理性認識向實踐飛躍的重要意義在于,它使理性認識(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變成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
B.接受實踐的檢驗并隨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
C.發(fā)揮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D.起改變事物發(fā)展總趨勢的作用
26.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與舊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區(qū)別有(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前者是反映論,后者是先驗論
B.前者以社會實踐為基礎,后者則離開了社會實踐
C.前者是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后者則是消極的被動的反映論
D.前者認為主體和客體的關系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關系,后者則否定主體和客體之間的改造和被改造的關系
27.認識的發(fā)展的第二次飛躍是理性認識向實踐的飛躍。理性認識回到實踐的重大意義在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檢驗和發(fā)展理性認識,發(fā)揮理性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B.改變實踐和認識的發(fā)展規(guī)律
C.變精神力量為物質力量,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D.提高實踐活動的自覺性,推動實踐的進一步發(fā)展
28.“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這種觀點(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65)()
A.顛倒了理論和實踐的關系,把理論當成實踐的來源和動力
B.肯定了理論應走在實踐前面
C.揭示了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D.規(guī)定了理論對實踐的決定意義
29.“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能互相轉化”,這說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真理就是謬誤,謬誤就是真理,兩者沒有絕對的界限
B.真理與謬誤在同一范圍內可以互相轉化
C.真理超出自己適用的范圍會轉化為謬誤
D.謬誤回歸適合的范圍會轉化為真理
30.真理和價值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表現(xiàn)為(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追求真理和創(chuàng)造價值是人類的認識、實踐活動的相互區(qū)別又相互聯(lián)系的基本內容
B.真理原則側重于客體性、條件性、統(tǒng)一性原則,價值原則側重于主體性、目的性、多樣化原則
C.真理與價值相互貫通,既互為前提又互相適用,在發(fā)展中二者相互引導,從價值走向真理,從真理走向價值
D.實踐是真理和價值共同的檢驗標準
31.列寧說:“沒有抽象的真理,真理總是具體的?!边@一思想可以理解為(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概括
B.真理不是抽象不變的公式
C.真理有其適用的具體范圍和條件
D.真理體現(xiàn)了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
32.實踐之所以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因為實踐(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具有直接現(xiàn)實性
B.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東西
C.具有普遍性的特點
D.是聯(lián)系主觀和客觀的橋梁
33.邏輯證明在實踐檢驗真理的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邏輯證明給實踐提供理論指導
B.難以直接實踐檢驗的理論要靠邏輯思維證明
C.邏輯證明給實踐以理論根據(jù)
D.邏輯證明以實踐標準為基礎
34.下列有關價值特性的表述,正確的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價值是主體的需要和利益
B.價值是客體的某種屬性或性能
C.價值既有客觀性,又有主體性
D.主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確立的同客體之間的創(chuàng)造性關系
35.價值評價的基本要求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對評價標準的正確制定
B.對客體狀況的正確認識
C.對主體需要的正確認識
D.對現(xiàn)實世界的正確認識
36.追求真理和創(chuàng)造價值是人類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的兩大主題,在其過程中,人類應該遵循的原則是(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求真原則B.務實原則
C.真理原則D.價值原則
37.割裂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會導致(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5)()
A.右的錯誤B.客觀唯心論
C.“左”的錯誤D.教條主義
38.恩格斯說:“單憑觀察所得的經驗,是決不能充分證明必然性的。這是如此正確,以致不能從太陽總是在早晨升起來推斷它明天會再升起?!边@說明(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7)()
A.感性認識必須上升到理性認識
B.所有的認識的真理性是相對的
C.感性認識有其局限性
D.歸納法的不完滿性
39.價值的客觀性表現(xiàn)在(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價值以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客觀屬性為現(xiàn)實基礎
B.價值是客體客觀所具有的
C.價值必須以人的客觀需要為前提
D.人的需要是受社會實踐和歷史條件制約的
40.價值具有的特性包括(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客觀性B.可替代性
C.工具理性D.主體性
41.一個科學合理的價值評價、價值認識,必須符合(本題難度系數(shù)為08)()
A.對實踐關系的正確認識
B.對道德關系的正確認識
C.對主體需要的正確認識
D.對客體狀況的正確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