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論
本章考客觀題比較多,選擇題和簡答題在本章里分值是非常高的。所以,基本上達到這樣一種程度,本章的知識點基本上要全部掌握。同時本章的內容有些地方并不好理解,因為它是一種比較抽象的提法,所以,大家一定要很好地理解它,這直接對做資產評估的實務和對職業(yè)性的判斷有非常大的幫助。
第一節(jié) 資產評估的含義
一、資產評估的概念
資產評估是指由專門機構和人員,依據國家規(guī)定和有關資料,根據特定的目的,遵循適用的原則,選擇適當的價值類型,按照法定的程序,運用科學的方法,對資產價值進行評定和估算的過程。
資產評估的要素(考點,選擇及簡答題。)
資產評估主要由六大要素組成,即資產評估的主體、客體、特定目的、程序、價值類型和方法。
明確六個要素的涵義及六個要素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
六個要素的涵義:評估的主體是指資產評估由誰來承擔,它是資產評估工作得以進行的重要保證;評估的客體是指資產評估的對象,它是對資產評估內容上的界定;評估的特定目的是指資產業(yè)務發(fā)生的經濟行為,直接決定和制約資產評估價值類型和方法的選擇;評估的價值類型是對評估價值的質的規(guī)定,對資產評估方法的選擇具有約束性;資產評估方法是確定資產評估價值的手段和途徑。
聯(lián)系:同時,整個資產評估工作是按一定程序系統(tǒng)進行的。資產評估的要素是一個有機組成的整體,它們之間是互相依托,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而且,它們也是保證資產評估價值的合理性和科學性的重要條件。如,資產評估的程序,程序是有規(guī)定的,如果不按程序做,很有可能評估出來的結果因為程序上的缺陷引起評估結果的錯誤。當然,方法更要講究,方法選擇不好結果不準確,評估工作的成本也非常大。
關于資產評估要素的構成上,有不同的提法,如有的資料稱它為八大要素,但是我們自考生按教材掌握就可以了。
二、資產評估的特點(單選題、多選擇題)
對于資產評估的特點做了順序的調整。調整的目的,看教材11頁,“通過對資產評估價值的分析,可以看出資產評估價值具有以下特點”。資產評估價值的特點一共有四點。資產評估的特點一共有五點。一個是資產評估的特點、一個是關于資產評估價值上的特點,這兩個特點有幾條在內容上非常相近。(由于這兩個特點考的頻率都很高),而且,它們有幾點的表述內涵都比較相近,內涵相近,為了大家防止大家記憶混淆,把相近的幾點放在前幾條。
充分理解和把握資產評估的特點,有利于進一步認識資產評估的實質,對于搞好資產評估工作,提高資產評估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一般來說,資評估具有以下特點:
(一)現實性
現實性是指以評估基準期為時間參照,按這一時點的資產實際狀況對資產進行的評定估算。
資產評估基準期是指確定的資產評估價值的基準時間。由于各種資產都處在不斷地運動和變化中,資產數量、結構、狀態(tài)和價值也就不可能長期保持不變。因此,資產評估只能是評估某一時點的資產價值,為了科學地實施資產評估,使評估結果具有可解釋性,便于客戶和公眾對其合理利用,必須確定評估基準期。評估基準期一般以“日”為基準時點,選擇與資產業(yè)務或評估作業(yè)時間較接近的時期。
如,今天是2005年11月18日,這一天開始做評估,假設把這一天作為評估基準日,有可能要用一個月或者兩個星期才能把資產評估完?,F實性講的不是說下個月的18日的評估價值,代表下個月18日的價值,而是這個價值基本上是以本月的18日為基礎來做的價值。不要理解為評估報價的那一天的現實性,而是評估價值選定的某一基準日那一天的現實為基點做的一個價值。
資產評估的現實性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多選題)
1.資產評估直接以現實存在的資產作為估價的依據,只要求說明當前資產狀況,而不需要說明為什么形成這個狀況,以及如何由過去的那種狀況變成當前狀況。
2.以現實狀況為基礎反映未來。
3.現實性強調客觀存在。形式上存在而實際上已消失者,或形式上不存在而事實上存在者,都要以實際上的客觀存在為依據進行校正。
注意:
現實性表現的三個方面與基準日的關系:
現實性表現的三個方面,是以現實存在的資產作為估價的依據,要反映的是現實存在資產的現實狀況,要強調的是一種現實狀況的客觀狀況,不是主觀的人為的推測和判斷。這樣的一個現實必須要有一個時間點,必須把它準確化,所以,評估基準期的確定在現實性中是一個可操作性的東西。但是,評估基準期的確定實質上是解決現實性三個方面的一個具體操作辦法。
(二)預測性
資產評估的預測性是指用資產的未來時空的潛能說明現實?,F實的評估價值必須反映資產的未來潛能,未來沒有潛能和效益的資產,現實評估價值是不存在的。因此,通常用未來預期收益來折算反映整體資產的現實價值,用預期使用年限和功能,評估某類資產的凈值,等等,這是預測性特點的現實表現。
(三)咨詢性
咨詢性是指資產評估結論是為資產業(yè)務提供專業(yè)化估價意見,這個意見本身并無強制執(zhí)行的效力,評估者只對結論本身合乎職業(yè)規(guī)范要求負責,而不對資產業(yè)務定價決策負責。事實上,資產評估為資產交易提供的估價往往由當事人作為要價和出價的參考,最終的成交價取決于討價還價的本領。咨詢性除具有上述有限法律責任這一含義以外,還有另一含義,即資產評估是職業(yè)化專家活動,其表現是一定數量結構的專家組成專業(yè)評估機構,形成專業(yè)化的社會分工,評估活動專業(yè)化、市場化。這種專門化、市場化的評估業(yè),擁有大量的市場信息,能夠更好地為資產業(yè)務的優(yōu)化和實現服務。
如2002年考的“資產評估的現實性表現為以下哪三個方面?”(多選題)。
(四)市場性
資產評估是服務于市場的活動,在市場交易活動發(fā)生的條件下,資產評估通過模擬市場條件對資產價值做出評定估算和報告,并且,這一估算和報告結果必須接受市場檢驗。
如祖輩祖?zhèn)飨聛淼囊粋€寶物,寶物值多少錢姑且不論,因為祖輩留下來的東西有可能有象征意義并不值錢,也有可能就是一個寶物很值錢,但是由于里面包含著上輩、祖輩對你的一種關愛,所以,始終不會想到把這個東西賣掉,只要不想賣它,只想自己拿著,沒有想做交易,始終不需要關心它的價值。如果將來真的想要把它賣掉,也只是一種對將來的市場行為做準備。所以說資產評估是服務于市場性的活動。
1)資產評估行業(yè)的產生比較晚,是搞改革開放建立市場經濟才有的一個行業(yè)。它是服務于市場的,沒有市場行為,資產是不需要評價的。
2)它的評估是通過模擬市場來進行的。
3)評估結果必須接受市場檢驗。
(五)公正性
公正性是指資產評估行為對于評估當事人具有獨立性,它服務于資產業(yè)務的需要,而不是服務于資產業(yè)務當事人的任何一方的需要。公正性的表現有兩點:一是資產評估是按公允、法定的準則和規(guī)程進行的,具有公允的行為規(guī)范和業(yè)務規(guī)范,這是公正性的技術基礎;二是評估人員通常是資產業(yè)務沒有利害關系的第三者,這是公正性的組織基礎。
三、資產評估與會計計價的區(qū)別(資產評估與會計計價的關系)
資產評估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資產評估包括所有涉及資產價值的行為。但是,理論的界定和實踐的運用中,我們所稱的資產評估是狹義的,反映的是產權變動、資產流動等資產特定行為下的估價過程。資產評估與會計計價具有明顯的區(qū)別,表現為:
資產評估與會計計價的區(qū)別:
(一)二者發(fā)生的前提條件不同
1.資產計價與資產評估的前提
資產評估是用于發(fā)生產權變動、會計主體變動或者作為會計主體的企業(yè)生產經營活動中斷,以持續(xù)經營為前提的資產計價無法反映企業(yè)資產價值時的估價行為。
而資產計價的前提是相反的,嚴格遵循歷史成本原則,同時是以企業(yè)會計主體不變和持續(xù)經營為假設前提的。
2.前提不同,這一區(qū)別表明:
一方面資產評估并不是也不能夠否定會計計價的歷史成本原則,因為其發(fā)生的前提條件不同;另一方面,在企業(yè)持續(xù)經營的條件下,不能隨意以資產評估價值替代資產歷史成本計價。如果隨意進行評估,不僅會破壞會計計價的嚴肅性,違背歷史成本原則,還會對企業(yè)的成本和收益計算產生不利的影響。當然,資產計價有時也需要根據物價變動情況進行估價(例如我國1992年開始試點,1995年結束的清產核資中的價值重估),但這種估價要嚴格按照會計政策的統(tǒng)一規(guī)定,并且只是賬面價值的調整而已,并不是我們所稱的資產評估。
(二)二者的目的不同
簡單來說,會計學中的資產計價是就資產論資產,使貨幣量能夠客觀地反映資產的實際(歷史)價值量。資產評估則是就資產論權益,資產評估價值反映資產的效用,并以此作為取得收入或確定在新的組織、實體中的權益依據。同時,會計學中資產計價的目的是為投資者、債權人和經營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會計信息,資產評估價值則是為資產的交易和投資提供公平的價值尺度。
(三)執(zhí)行操作者不同
資產計價是由本企業(yè)的財會人員來完成的,只要涉及與資產有關的經濟業(yè)務均需要計價,是一項經常的、大量的工作。資產評估則是由獨立于企業(yè)以外的具有資產評估資格的社會中介機構完成的。而且,資產評估工作除需要有資產評估學、財務會計知識以外,還需要工程技術、經濟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識才能完成,其工作難度和復雜程度遠超過會計計價。
當然,資產評估與會計計價也是有聯(lián)系的,會計計價有時需要以資產評估價值為依據,還在會計制度中有相應規(guī)定。但資產評估與會計計價畢竟是兩個不同的經濟范疇,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際工作中都必須明確區(qū)分。
本章考客觀題比較多,選擇題和簡答題在本章里分值是非常高的。所以,基本上達到這樣一種程度,本章的知識點基本上要全部掌握。同時本章的內容有些地方并不好理解,因為它是一種比較抽象的提法,所以,大家一定要很好地理解它,這直接對做資產評估的實務和對職業(yè)性的判斷有非常大的幫助。
第一節(jié) 資產評估的含義
一、資產評估的概念
資產評估是指由專門機構和人員,依據國家規(guī)定和有關資料,根據特定的目的,遵循適用的原則,選擇適當的價值類型,按照法定的程序,運用科學的方法,對資產價值進行評定和估算的過程。
資產評估的要素(考點,選擇及簡答題。)
資產評估主要由六大要素組成,即資產評估的主體、客體、特定目的、程序、價值類型和方法。
明確六個要素的涵義及六個要素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
六個要素的涵義:評估的主體是指資產評估由誰來承擔,它是資產評估工作得以進行的重要保證;評估的客體是指資產評估的對象,它是對資產評估內容上的界定;評估的特定目的是指資產業(yè)務發(fā)生的經濟行為,直接決定和制約資產評估價值類型和方法的選擇;評估的價值類型是對評估價值的質的規(guī)定,對資產評估方法的選擇具有約束性;資產評估方法是確定資產評估價值的手段和途徑。
聯(lián)系:同時,整個資產評估工作是按一定程序系統(tǒng)進行的。資產評估的要素是一個有機組成的整體,它們之間是互相依托,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而且,它們也是保證資產評估價值的合理性和科學性的重要條件。如,資產評估的程序,程序是有規(guī)定的,如果不按程序做,很有可能評估出來的結果因為程序上的缺陷引起評估結果的錯誤。當然,方法更要講究,方法選擇不好結果不準確,評估工作的成本也非常大。
關于資產評估要素的構成上,有不同的提法,如有的資料稱它為八大要素,但是我們自考生按教材掌握就可以了。
二、資產評估的特點(單選題、多選擇題)
對于資產評估的特點做了順序的調整。調整的目的,看教材11頁,“通過對資產評估價值的分析,可以看出資產評估價值具有以下特點”。資產評估價值的特點一共有四點。資產評估的特點一共有五點。一個是資產評估的特點、一個是關于資產評估價值上的特點,這兩個特點有幾條在內容上非常相近。(由于這兩個特點考的頻率都很高),而且,它們有幾點的表述內涵都比較相近,內涵相近,為了大家防止大家記憶混淆,把相近的幾點放在前幾條。
充分理解和把握資產評估的特點,有利于進一步認識資產評估的實質,對于搞好資產評估工作,提高資產評估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一般來說,資評估具有以下特點:
(一)現實性
現實性是指以評估基準期為時間參照,按這一時點的資產實際狀況對資產進行的評定估算。
資產評估基準期是指確定的資產評估價值的基準時間。由于各種資產都處在不斷地運動和變化中,資產數量、結構、狀態(tài)和價值也就不可能長期保持不變。因此,資產評估只能是評估某一時點的資產價值,為了科學地實施資產評估,使評估結果具有可解釋性,便于客戶和公眾對其合理利用,必須確定評估基準期。評估基準期一般以“日”為基準時點,選擇與資產業(yè)務或評估作業(yè)時間較接近的時期。
如,今天是2005年11月18日,這一天開始做評估,假設把這一天作為評估基準日,有可能要用一個月或者兩個星期才能把資產評估完?,F實性講的不是說下個月的18日的評估價值,代表下個月18日的價值,而是這個價值基本上是以本月的18日為基礎來做的價值。不要理解為評估報價的那一天的現實性,而是評估價值選定的某一基準日那一天的現實為基點做的一個價值。
資產評估的現實性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多選題)
1.資產評估直接以現實存在的資產作為估價的依據,只要求說明當前資產狀況,而不需要說明為什么形成這個狀況,以及如何由過去的那種狀況變成當前狀況。
2.以現實狀況為基礎反映未來。
3.現實性強調客觀存在。形式上存在而實際上已消失者,或形式上不存在而事實上存在者,都要以實際上的客觀存在為依據進行校正。
注意:
現實性表現的三個方面與基準日的關系:
現實性表現的三個方面,是以現實存在的資產作為估價的依據,要反映的是現實存在資產的現實狀況,要強調的是一種現實狀況的客觀狀況,不是主觀的人為的推測和判斷。這樣的一個現實必須要有一個時間點,必須把它準確化,所以,評估基準期的確定在現實性中是一個可操作性的東西。但是,評估基準期的確定實質上是解決現實性三個方面的一個具體操作辦法。
(二)預測性
資產評估的預測性是指用資產的未來時空的潛能說明現實?,F實的評估價值必須反映資產的未來潛能,未來沒有潛能和效益的資產,現實評估價值是不存在的。因此,通常用未來預期收益來折算反映整體資產的現實價值,用預期使用年限和功能,評估某類資產的凈值,等等,這是預測性特點的現實表現。
(三)咨詢性
咨詢性是指資產評估結論是為資產業(yè)務提供專業(yè)化估價意見,這個意見本身并無強制執(zhí)行的效力,評估者只對結論本身合乎職業(yè)規(guī)范要求負責,而不對資產業(yè)務定價決策負責。事實上,資產評估為資產交易提供的估價往往由當事人作為要價和出價的參考,最終的成交價取決于討價還價的本領。咨詢性除具有上述有限法律責任這一含義以外,還有另一含義,即資產評估是職業(yè)化專家活動,其表現是一定數量結構的專家組成專業(yè)評估機構,形成專業(yè)化的社會分工,評估活動專業(yè)化、市場化。這種專門化、市場化的評估業(yè),擁有大量的市場信息,能夠更好地為資產業(yè)務的優(yōu)化和實現服務。
如2002年考的“資產評估的現實性表現為以下哪三個方面?”(多選題)。
(四)市場性
資產評估是服務于市場的活動,在市場交易活動發(fā)生的條件下,資產評估通過模擬市場條件對資產價值做出評定估算和報告,并且,這一估算和報告結果必須接受市場檢驗。
如祖輩祖?zhèn)飨聛淼囊粋€寶物,寶物值多少錢姑且不論,因為祖輩留下來的東西有可能有象征意義并不值錢,也有可能就是一個寶物很值錢,但是由于里面包含著上輩、祖輩對你的一種關愛,所以,始終不會想到把這個東西賣掉,只要不想賣它,只想自己拿著,沒有想做交易,始終不需要關心它的價值。如果將來真的想要把它賣掉,也只是一種對將來的市場行為做準備。所以說資產評估是服務于市場性的活動。
1)資產評估行業(yè)的產生比較晚,是搞改革開放建立市場經濟才有的一個行業(yè)。它是服務于市場的,沒有市場行為,資產是不需要評價的。
2)它的評估是通過模擬市場來進行的。
3)評估結果必須接受市場檢驗。
(五)公正性
公正性是指資產評估行為對于評估當事人具有獨立性,它服務于資產業(yè)務的需要,而不是服務于資產業(yè)務當事人的任何一方的需要。公正性的表現有兩點:一是資產評估是按公允、法定的準則和規(guī)程進行的,具有公允的行為規(guī)范和業(yè)務規(guī)范,這是公正性的技術基礎;二是評估人員通常是資產業(yè)務沒有利害關系的第三者,這是公正性的組織基礎。
三、資產評估與會計計價的區(qū)別(資產評估與會計計價的關系)
資產評估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資產評估包括所有涉及資產價值的行為。但是,理論的界定和實踐的運用中,我們所稱的資產評估是狹義的,反映的是產權變動、資產流動等資產特定行為下的估價過程。資產評估與會計計價具有明顯的區(qū)別,表現為:
資產評估與會計計價的區(qū)別:
(一)二者發(fā)生的前提條件不同
1.資產計價與資產評估的前提
資產評估是用于發(fā)生產權變動、會計主體變動或者作為會計主體的企業(yè)生產經營活動中斷,以持續(xù)經營為前提的資產計價無法反映企業(yè)資產價值時的估價行為。
而資產計價的前提是相反的,嚴格遵循歷史成本原則,同時是以企業(yè)會計主體不變和持續(xù)經營為假設前提的。
2.前提不同,這一區(qū)別表明:
一方面資產評估并不是也不能夠否定會計計價的歷史成本原則,因為其發(fā)生的前提條件不同;另一方面,在企業(yè)持續(xù)經營的條件下,不能隨意以資產評估價值替代資產歷史成本計價。如果隨意進行評估,不僅會破壞會計計價的嚴肅性,違背歷史成本原則,還會對企業(yè)的成本和收益計算產生不利的影響。當然,資產計價有時也需要根據物價變動情況進行估價(例如我國1992年開始試點,1995年結束的清產核資中的價值重估),但這種估價要嚴格按照會計政策的統(tǒng)一規(guī)定,并且只是賬面價值的調整而已,并不是我們所稱的資產評估。
(二)二者的目的不同
簡單來說,會計學中的資產計價是就資產論資產,使貨幣量能夠客觀地反映資產的實際(歷史)價值量。資產評估則是就資產論權益,資產評估價值反映資產的效用,并以此作為取得收入或確定在新的組織、實體中的權益依據。同時,會計學中資產計價的目的是為投資者、債權人和經營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會計信息,資產評估價值則是為資產的交易和投資提供公平的價值尺度。
(三)執(zhí)行操作者不同
資產計價是由本企業(yè)的財會人員來完成的,只要涉及與資產有關的經濟業(yè)務均需要計價,是一項經常的、大量的工作。資產評估則是由獨立于企業(yè)以外的具有資產評估資格的社會中介機構完成的。而且,資產評估工作除需要有資產評估學、財務會計知識以外,還需要工程技術、經濟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識才能完成,其工作難度和復雜程度遠超過會計計價。
當然,資產評估與會計計價也是有聯(lián)系的,會計計價有時需要以資產評估價值為依據,還在會計制度中有相應規(guī)定。但資產評估與會計計價畢竟是兩個不同的經濟范疇,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際工作中都必須明確區(qū)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