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高分突破》第2部分第2章仿真題

字號:

第二章 商品和貨幣   一、單項選擇題   1對“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這句話的正確解釋是   A勞動和土地都是價值的源泉   B勞動創(chuàng)造使用價值,土地形成價值   C勞動是創(chuàng)造價值的外部條件,土地是價值的真正源泉   D勞動必須和自然物相結合才能創(chuàng)造出物質財富( )   2勞動形成價值,這是   A勞動的自然屬性   B物質生產部門勞動的屬性   C商品經濟關系賦予勞動的一種社會屬性   D勞動在任何經濟形式下都有的社會形式( )   3商品生產者要獲得更多贏利,就必須使自己生產商品的   A個別勞動時間等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B個別勞動時間等于剩余勞動時間   C個別勞動時間高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D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   4如果部門勞動生產率下降,同一勞動在單位時間內創(chuàng)造的   A使用價值量減少,單位產品的價值量增加   B使用價值量減少,單位產品的價值量減少   C價值量增加,單位產品的價值量增加   D價值量減少,單位產品的價值量減少( )   5市場機制的核心是   A供求機制B價格機制   C競爭機制D制約機制( )   6簡單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B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矛盾   C個別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矛盾D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 )   二、多項選擇題   1使用價值、交換價值、價值三者之間的關系是   A使用價值是交換價值和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B交換價值和價值寓于使用價值之中   C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和內容   D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   E使用價值和價值互為基礎和前提( )   2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區(qū)別是   A具體勞動是勞動的具體形式,抽象勞動是一般人類勞動   B具體勞動是體力勞動,抽象勞動是腦力勞動   C具體勞動反映人與自然的關系,抽象勞動反映社會生產關系   D具體勞動不是使用價值的源泉,抽象勞動是價值的源泉   E具體勞動是永恒范疇,抽象勞動是歷史范疇( )   3部門平均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會使   A單位商品價值量提高B單位商品價值量降低   C生產的使用價值量增加D生產的使用價值量不變   E生產的商品價值總量不變( )   4在下列幾種價值形式中,沒有本質區(qū)別的兩種形式是   A簡單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B擴大的價值形式   C一般價值形式D貨幣形式E等價形式( )   5執(zhí)行流通手段職能的貨幣   A必須是現實的貨幣B可以是觀念上的貨幣   C可以是紙幣D必須是金屬貨幣   E可以是信用貨幣( )   6使經濟危機成為形式上的可能性的貨幣職能是   A價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   D貯藏手段E世界貨幣( )   7決定和影響商品價格變化的因素主要有   A商品價值的變化B金屬貨幣價值的變化   C供求關系的變化D紙幣發(fā)行量的變化   E市場壟斷的程度( )   8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有   A促使企業(yè)展開競爭,造成優(yōu)勝劣汰   B促進企業(yè)改善經營管理   C促使企業(yè)關心技術進步   D調節(jié)生產、流通和消費   E促進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   三、辨析題   1“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是說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有兩個源泉。   2凡是有使用價值的物品,一定有價值,是商品。凡是有價值的物品,一定有使用價值。   3“物以稀為貴”,這句話說明了,越稀缺的商品,價值就越大。   4商品的價值是抽象勞動的凝結,所以,凡是人類勞動都創(chuàng)造價值。   5“好貨不便宜,便宜沒好貨”說明了商品的價格是由使用價值決定的。   6商品價值的變化必然引起商品價格的變化。因此,商品價格的每一次變化都反映了商品價值的變化。   7利用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就能自動地實現社會資源的配置。   四、分析題   1分析價值規(guī)律是怎樣自動地調節(jié)社會資源的配置的。   2分析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是隨著時代發(fā)展而發(fā)展的科學理論。   3試述貨幣流通規(guī)律、通貨膨脹、通貨緊縮之間的內在聯系,并用以說明我國當前出現的相關經濟現象及治理措施。   4如何正確認識價值創(chuàng)造和財富生產的關系?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D【解題分析】考查對物質要素在社會財富(使用價值)創(chuàng)造中的作用的理解?!皠趧邮秦敻恢福恋厥秦敻恢浮笔邱R克思在《資本論》中引用過的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創(chuàng)始人威廉·配第的一句話。根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僅就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在使用價值和價值創(chuàng)造中的作用而言,商品的使用價值是由具體勞動創(chuàng)造的。但是,這并不是說勞動在創(chuàng)造使用價值時不需要其它因素的配合,并不是說勞動是社會財富(使用價值)的源泉。實際上,勞動必須與物質資料結合起來才能創(chuàng)造出物質財富(D項)。在此題中“土地”泛指的是物質資料。勞動和物質資料共同構成社會物質財富(使用價值)的源泉。所以正確選項是D。   2C【解題分析】考查對抽象勞動的社會屬性的理解。商品的價值是由勞動創(chuàng)造的。但是,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既不是勞動的自然屬性,也不是在任何社會形式下勞動都表現為價值。只有在商品經濟的社會里,為了商品交換的需要,人類勞動才有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區(qū)分,抽象勞動才表現為價值。因此,勞動形成價值是商品經濟賦予勞動的一種社會屬性(C項)。C項是正確選項。   3D【解題分析】考查對個別勞動時間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關系的理解。每個生產者生產商品耗費的勞動時間是個別勞動時間,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意味著生產者在生產商品時的各項消耗低于社會(部門)平均水平,其商品的個別價值低于社會價值,而又按照較高社會價值出售,這樣的生產者當然會獲得更多的贏利。   4A【解題分析】考查對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關系的掌握。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隨著勞動生產率的變化而變化的,從而商品的價值量也是隨勞動生產率的變化而變化的。勞動生產率提高,單位時間內生產的商品數量增加,因而使用價值量增加,單位(每件)商品的價值量減小。反之,勞動生產率降低,使用價值量減少,單位商品價值量增大。所以,應選擇A。本知識點是本章乃至本學科的一個重點問題,可變換各種角度出選擇題或辨析題。   5B【解題分析】考查對價格機制的理解。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是通過市場機制實現的。市場機制是競爭機制、供求機制、價格機制等機制的統(tǒng)稱,其中價格機制起著直接的作用,因而是市場機制的核心。   6D【解題分析】考查對簡單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的掌握。簡單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它是簡單商品經濟其他矛盾的根源。A、B、C都是簡單商品經濟的內在矛盾,但不是基本矛盾。   二、多項選擇題   1ABCD【解題分析】考查對商品使用價值、交換價值和價值三者之間關系的理解。在使用價值、交換價值和價值三者的關系中,ACD三項是對三者關系正確的表述,一般的都比較熟悉。難點是B和E兩個選項。B選項“交換價值和價值寓于使用價值之中”可能有的人不理解,實際上這句話與“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是一個意思,都是說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根本沒有人去交換,當然不可能有交換價值和價值,所以交換價值和價值寓于使用價值之中。E選項“使用價值和價值互為基礎和前提”是不正確的,價值的存在要以使用價值為基礎和前提是正確的,因為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肯定不會有價值,但是使用價值的存在卻不以價值的存在為基礎和前提,因為沒有價值的東西可以有使用價值,如空氣、陽光以及勞動者自己加工自己使用而不是用來交換的物品。   2ACDE【解題分析】考查對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全面理解。此題中的ACE三個選項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容易出現錯誤的是BD這兩個選項。B項是錯誤的,因為具體勞動、抽象勞動與體力勞動、腦力勞動是為了不同的目的,對勞動從不同的角度做的劃分,它們不是相同的范疇,沒有對應關系。具體勞動并不就是體力勞動,抽象勞動更不等于腦力勞動。D選項是正確的,“抽象勞動是價值的源泉”是非常清楚的,關鍵是如何理解“具體勞動不是使用價值的源泉”,這是因為具體勞動必須與自然物結合起來才能創(chuàng)造出使用價值。所以,具體勞動不是使用價值的源泉。   3BCE【解題分析】考查對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使用價值量之間的關系的理解。必須弄清,部門平均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會使生產的使用價值量、單位商品價值量、商品價值總量發(fā)生什么變化。勞動生產率越高,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內生產的使用價值量就越多。而勞動生產率越高,在單位時間內生產的商品越多,則生產單位(每件)商品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越少,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就越小。但是,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內,不管勞動生產率怎樣提高,勞動者的抽象勞動形成的價值總量是不變的。所以,備選答案中的B、C、E是正確的,而A、D是錯誤的。本題內容也可以以辨析題的形式命題。   4CD【解題分析】考查對貨幣產生過程出現的四種價值形式的理解。本題是一道有相當難度的問題?;卮鸨绢}首先要求考生掌握貨幣的產生過程,也就是商品價值的表現形式的發(fā)展過程共經歷了四個階段,出現過簡單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擴大的價值形式、一般價值形式和貨幣形式這四種價值形式。E項不是一種價值形式。另外還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簡單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擴大的價值形式、一般價值形式是有本質區(qū)別的。主要表現在:簡單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是一種商品的價值簡單、偶然地通過另一種商品表現出來,擴大的價值形式是用一系列商品來表現一種商品的價值,而一般價值形式則是用一種商品來表現一系列商品的價值,所以它們之間存在本質的區(qū)別。而一般價值形式與貨幣形式則沒有本質的區(qū)別,因為它們都是以一種商品來表現一系列商品的價值,不同的是,在一般價值形式階段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沒有固定下來,而在貨幣形式階段,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已經固定在黃金或白銀上面。   5ACE【解題分析】考查對貨幣職能的理解。貨幣執(zhí)行流通手段的職能,就是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也就是用貨幣去買賣商品。執(zhí)行流通手段的貨幣首先必須是現實的貨幣,A選項是正確的,而與A選項正好相反的B選項當然就不正確。執(zhí)行流通手段的貨幣可以是紙幣,所以C選項也是正確的,而與C選項相反的D選項當然就不正確。另外,在現代商品經濟中,商品的買賣可以用支票、信用卡等信用貨幣,所以E選項也是正確的。   6BC【解題分析】考查對貨幣職能與經濟危機的可能性之間關系的理解。貨幣沒有出現之前,商品交換是直接的物與物的交換,商品交換的買和賣,無論在時間還是在空間上都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當貨幣作為流通手段的職能出現后,就使交換分離為買和賣兩個獨立的過程。眾所周知,經濟危機的典型表現就是商品過剩,貨幣出現后,由于一定時期流通中的貨幣數量是有限的,一些人如果只賣而不買,就有可能使另一些人的商品由于缺少貨幣而賣不出去。從而產生了經濟危機在形式上的可能性。另外,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出現后,由于商品生產者相互賒帳買賣,形成錯綜復雜的債務債權關系。一旦有人不能按期支付,就會產生一系列連鎖支付困難,使許多商品生產者資金周轉出現困難,從而使經濟危機的可能性進一步發(fā)展。因此,本題的B、C選項是正確的。此內容也可以以辨析題的形式命題。如:貨幣作為流通手段,使經濟危機成為形式上的可能性。   7ABCDE【解題分析】考查對決定和影響商品價格變動的因素的掌握。商品價格是其價值的貨幣表現,又是商品價值和貨幣價值的比率,所以,商品的價格是由其自身的價值和貨幣的價值決定的,商品價值和貨幣價值的變化必然引起商品價格的變化。同時商品價格又受供求關系、紙幣發(fā)行量和市場壟斷程度的影響。因此,本題五個備選項都是正確的。   本知識點還可變換角度以辨析題的角度命題。如:商品價值的變化必然引起價格的變化;商品的價格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   8ABCDE【解題分析】考查對價值規(guī)律是商品經濟基本規(guī)律的認識。價值規(guī)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guī)律。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同樣適用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五個選項都是正確的。   三、辨析題   1【答案要點】根據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具體勞動創(chuàng)造了商品的使用價值,但并不是說具體勞動是使用價值的源泉,因為人的勞動必須和物質資料相結合才能創(chuàng)造出使用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使用價值的創(chuàng)造有兩個源泉,即自然物質和人的勞動。但是,勞動卻是價值的源泉。價值、抽象勞動體現的是在商品經濟條件下人與人之間的社會經濟關系,凡是社會物質財富,都要經過人的勞動才能形成。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我們說價值的實體是人類抽象勞動,勞動是價值的源泉。   【解題分析】考查對使用價值和價值的源泉的理解。同時也考查對“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這句話的正確理解。這是馬克思引用過的威廉·配第的一句話,是說明使用價值的兩個源泉。   本題的關鍵或重點是在于說明勞動是價值的源泉,這是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理論的基本點所在。本內容可變換成為考查使用價值或價值源泉的選擇題。   2【答案要點】根據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的定義,有些物品雖然有使用價值,但如果這些物品不是人類的勞動產品,那它就沒有價值,不是商品。有些物品既使是勞動產品,但只要不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也不是商品。所以說凡是有使用價值的東西,必定有價值,是商品。是不對的。   而根據使用價值與價值的關系的基本原理,凡是有價值的東西必定有使用價值,是正確的。因為價值的存在必須以使用價值的存在為前提,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就不可能有價值。只要是有價值,就一定有使用價值。   【解題分析】考察對商品的定義和價值與使用價值關系的理解。要正確回答此題必須真正理解“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這個商品的定義。商品必須首先是勞動產品,不是勞動產品的物品,既使有使用價值,也不是商品。其次商品還必須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不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也不是商品,沒有價值(不表現為價值)。   另外還要正確理解商品二因素之間的關系,因為價值的存在必須以使用價值的存在為前提。所以,有價值的物品,當然有使用價值。   3【答案要點】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商品的價格從根本上說是由價值決定的。但是,商品的價格還受供求關系等其它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供求關系是一個重要因素。當商品供不應求時,其價格上漲;而當商品供過于求時,其價格下降。稀少的商品,由于供不應求,它的價格必然會提高,但是并不表明它的價值大。   【解題分析】考察對商品的價值、價格和供求關系的理解。正確解答此題不僅要正確理解商品的價值、價格和供求關系的相互關系,而且最關鍵的是要正確理解“物以稀為貴”中“貴”的含義,“貴”是指價格高,而不是指價值大。   4【答案要點】商品的價值是人類抽象勞動的凝結,而抽象勞動是勞動的社會屬性,是一個社會歷史的范疇,只有在商品經濟的社會里,人類勞動才表現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二重性,抽象勞動的凝結表現為價值。根據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商品經濟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會永恒的存在。在沒有商品經濟的社會里,人類勞動就不表現為價值。   【解題分析】考查對抽象勞動的社會屬性的理解。具體勞動是勞動的自然屬性,是一個永恒的范疇。而只有在商品經濟的社會里,人類勞動才表現為抽象勞動,抽象勞動才形成價值。   5【答案要點】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的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形式?!昂秘洝奔锤哔|量的商品,由于生產者在生產它時,必然要耗費更多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從而具有較高的價值,必然表現為較高的價格。但并不說明商品的價格是由使用價值決定的。   【解題分析】考查對使用價值、價值、價格關系的理解。正確回答此題除了從理論上正確理解使用價值、價值和價格的關系外,還要搞清楚“好貨”的含義和為什么“好貨不便宜”,的道理。   6【答案要點】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商品的價值越大,價格就越高;商品的價值越小,價格就越低。因此,商品價值的變化,一般會引起商品價格的變化。但是,商品價格的每次變化并不都反映商品價值的變化。這是因為,引起商品價格變動的因素除了商品的價值外,還有供求關系的變化、金屬貨幣價值的變化、紙幣發(fā)行量的變化、競爭和壟斷等等多種因素,都會導致商品價格的變化。因此,不能說商品價格的每一次變化都反映了商品價值的變化。   【解題分析】考查對價值與價格之間關系的理解和對影響價格的諸因素的掌握。正確解答此題首先要掌握價值與價格的關系,商品的價格從根本上說是由價值決定的,但還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7【答案要點】價值規(guī)律作用的形式表現為商品的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   生產者在價格的引導和利益的驅動下,必然將資源從投入過多,導致商品供過于求、價格低、獲利減少的部門,向資源投入少,商品供不應求、價格高、獲利多的部門轉移,從而起到自動調節(jié)社會資源配置的作用。   但是,由于價值規(guī)律調節(jié)(市場調節(jié))具有短期性、盲目性和事后性等缺陷,所以,單純的依靠價值規(guī)律并不一定能夠實現社會資源的配置。必須把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與國家的宏觀調控相結合,才有可能實現社會資源的化配置。   【解題分析】考查對價值規(guī)律作用的正確理解。此題的迷惑性比較大。正確回答此題的關鍵是要理解好“配置”這一提法。因為價值規(guī)律的確具有自動調節(jié)社會資源配置的作用,但是,要做到社會資源的配置,僅僅靠價值規(guī)律的自發(fā)作用是不夠的,必須把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與國家宏觀調控結合起來,才有可能實現社會資源的化配置。   四、分析題   1【答案要點】(1)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表現為:①自發(fā)地調節(jié)社會勞動在各生產部門之間的分配,調節(jié)商品的生產和流通。②促進商品生產者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③促使商品生產者展開激烈競爭,實現優(yōu)勝劣汰。   (2)價值規(guī)律的上述作用,是通過市場機制得到實現的。所謂市場機制,是指市場供求、價格、競爭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功能。市場機制對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調節(jié)作用,稱為市場調節(jié)。   (3)利潤的化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者追求的根本目標。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商品的價格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投入社會資源少的部門,由于生產規(guī)模小,生產的商品供不應求,商品的價格必然提高,生產者獲利必然增多。反之,生產者必然獲利減少。于是,在利益的驅動下,生產者必然將社會資源從商品供過于求、價格低、獲利少(資源投入過多)的部門,向商品供不應求、價格高、獲利多(資源投入少)的部門轉移,從而起到自動調節(jié)社會資源配置的作用。   【解題分析】考查對價值規(guī)律作用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解答本題必須按照上述三個層次,首先要回答清楚價值規(guī)律在市場經濟中的一般作用。其次要回答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是通過市場機制實現的。第三要回答價值規(guī)律是如何調節(jié)社會資源配置的。   2【答案要點】(1)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它深刻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行特點和基本矛盾。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它的科學性主要表現在:   第一、它闡明了價值是由勞動創(chuàng)造的,勞動是價值的源泉。物質要素雖然是價值創(chuàng)造不可缺少的條件,但是,在生產過程中,生產資料只是將自身原有的價值轉移到產品中去,不會增加任何新價值,不能成為價值創(chuàng)造的主體,更不是價值的源泉。   第二、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的剩余價值理論,揭示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關系和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的特點。在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中,生產資料為資本家占有,資本家憑借對生產資料的占有權,占有勞動者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這就是資本主義剝削。資本主義的生產目的就是為了獲得盡可能多的剩余價值。剩余價值規(guī)律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規(guī)律,這一規(guī)律決定著資本主義經濟運行各個方面和過程的基本特點。   第三、勞動價值理論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基本矛盾。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建立的剩余價值理論,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追求盡可能多的剩余價值。在追求剩余價值的過程中,不斷地把社會生產力推向前進,導致了生產社會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于是產生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既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的深化和發(fā)展,最終將導致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所取代。   (2)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時代性。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隨著時代發(fā)展而發(fā)展的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科學理論,具有與時俱進的時代性。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時代性表現在:   第一、馬克思依據勞動價值論揭示了自由資本主義的本質和運行規(guī)律,又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建立了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理論。   第二、列寧依據勞動價值論揭示了壟斷資本主義的本質和運行規(guī)律,根據壟斷資本主義當時的經濟特點,建立了壟斷利潤和壟斷價格理論。   第三、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仍然是適用的。價值范疇仍然是其基本范疇,價值規(guī)律仍然是其基本規(guī)律之一。但是,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有著本質的區(qū)別,所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價值范疇的表現形式與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方式,都有別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因此,我們應當結合新的實際深化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科學性和時代性的研究和認識,使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得到發(fā)展。   【解題分析】考查對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的理解。本題要回答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的科學性和時代性兩個問題。在科學性中,必須肯定勞動是價值的源泉的理論以及在這一理論的基礎上建立的剩余價值理論、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理論都是科學的和正確的。在時代性中,第一點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理論是馬克思自己對勞動價值論的發(fā)展。第二點是列寧對勞動價值論的發(fā)展。第三點是在當代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還要繼續(xù)發(fā)展。   3【答案要點】貨幣流通規(guī)律也叫貨幣需要量規(guī)律,它是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的商品流通過程中客觀需要的貨幣量。貨幣流通規(guī)律的內容是: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與待實現的商品價格總額成正比,與同一單位貨幣的平均流通速度成反比。這里有關流通中的貨幣指金屬貨幣,所以,它也稱為“金屬貨幣流通規(guī)律”。在金屬貨幣流通的情況下,由于金屬貨幣具有貯藏手段的職能,能夠自發(fā)地調節(jié)流通中的貨幣量,使之同實際需要量相適應,因而不可能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已不是金屬貨幣,而是能兌換成貴金屬的各種貨幣符號,如紙幣、支票、匯票、銀行券、期票等。它們本身沒有價值,不能執(zhí)行貯藏手段的職能,因而國家對貨幣流通實行管理和調節(jié)時,其調控的對象是貨幣供應量。各種貨幣符號本身雖然沒有價值,但其在流通中又代表貴金屬執(zhí)行貨幣的職能,因此,它客觀上要求貨幣符號的發(fā)行量應與其所代表的金屬貨幣量相適應。   貨幣供應量應該與貨幣需要量相適應,才能形成良好的金融環(huán)境,有利于經濟的穩(wěn)定和增長。如果貨幣供應量大大超過了貨幣需要量,造成物價普遍上漲。這種經濟現象就是通貨膨脹。相反,如果流通中的貨幣供應量過少,則會導致貨幣升值,引起物價普遍下跌,這就是通貨緊縮。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都會對經濟和社會穩(wěn)定造成危害,都不利于經濟的正常發(fā)展,會造成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這說明,按貨幣流通規(guī)律的要求辦事,在現代經濟生活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形成過程中,通貨膨脹現象一直是經濟生活中的一大頑癥。自1997年下半年開始,我國在成功地實現了“高增長,低通脹”的軟著陸之后,由于亞洲金融風暴的嚴重影響,我國近年來出現了通貨緊縮現象,表現為出口下降、內需不足、物價普遍下跌等。我們必須實行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以保證實現經濟運行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   【解題分析】本題考查對貨幣流通規(guī)律、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的理解和掌握以及運用這一理論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4【答案要點】價值創(chuàng)造與財富生產兩者之間既有共同性,也存在著差異。共同性表現在,第一,在商品經濟、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財富的集中體現就是價值,所謂財富也就是使用價值。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基礎和載體,價值存在于使用價值之中,在商品經濟、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財富的集中表現就是價值,這是共同點之一。其次,價值的創(chuàng)造、財富的生產、價值的分配、財富的分配是相互聯系且有區(qū)別的問題。價值由誰創(chuàng)造,財富由誰生產,它是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主要涉及的內容。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出的價值按照什么原則來分配,財富按照什么原則來分配是緊密聯系的。   兩者的區(qū)別點主要表現在,第一,財富的生產所依存的條件和價值創(chuàng)造所依存的條件有所不同。價值創(chuàng)造是由一般的無差別人類勞動所凝結成的商品的價值。在商品的價值中,不存在任何自然物的問題,而財富的生產,既包括勞動的作用還包括自然資源,顯然財富生產所取決的因素比價值要多。第二,財富的創(chuàng)造生產和價值的創(chuàng)造兩者并不始終同時按同一個比例增長。因為財富的生產和勞動生產力有關,而勞動生產力的提高會導致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縮短,使得單位產品價值量下降。一定時間內,勞動創(chuàng)造的價值總量是一定的,但是一定時間內隨著勞動生產力的提高,生產的社會財富的總量是在不斷增加的。第三,財富的生產是隨著使用價值生產出來的,而價值的創(chuàng)造生產還有個社會時間的問題。對個別企業(yè)生產者生產的產品,它的價值實現必須通過交換來實現,交換成功之后,使用價值才被社會所承認,否則不被社會所承認??傊?,財富的生產和價值的創(chuàng)造之間既有共同點也存在著巨大的區(qū)別。   【解題分析】考查對價值創(chuàng)造和財富生產關系的認識。這一知識點是2003年大綱中新增的,難度較大,與現實生活有密切聯系,要重點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