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

字號:

一、單項選擇題   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是   A資本主義B新民主主義   C社會主義D共產主義()   2新民主主義國家的政體是   A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B政治協(xié)商制   C委員會制D議會制()   3從土地革命開始到瓦窯堡會議前,中國共產黨在政權問題上的基本主張是   A建立工農民主專政政權B建立人民民主專政政權   C建立人民共和國D建立民主共和國()   4毛澤東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三大經濟綱領的著作是   A《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B《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   C《〈共產黨人〉發(fā)刊詞》D《論人民民主專政》()   5解放戰(zhàn)爭時期我黨制定的徹底的比較完善的土地綱領是   A《井岡山土地法》B《興國土地法》   C《五四指示》D《中國土地法大綱》()   6新舊民主主義文化區(qū)別的標志是   A是否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B是否為人民大眾服務   C是否科學D是否具有民族形式()   7在毛澤東的人民戰(zhàn)爭理論中,人民軍隊作戰(zhàn)的基本指導思想是   A基本是游擊戰(zhàn),但不放松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zhàn)   B集中優(yōu)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   C著眼于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D積極防御()   8第國共合作形成的標志是   A中共三大的召開B國民黨一大的召開   C廣州革命政府的成立D黃埔軍校的建立()   9毛澤東關于黨的建設理論的核心的內容和主要的特點是   A著重從思想上建設黨B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   C制定正確的政治路線D保持黨的優(yōu)良作風()   10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是   A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   B資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   C農村包圍城市,后奪取全國政權   D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革命()   11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核心是   A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問題B農民問題   C武裝斗爭問題D政權問題()   12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力軍是   A工人階級B農民階級   C城市小資產階級D民族資產階級()   13*失敗的教訓說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權必須由誰來掌握   A資產階級B農民階級   C無產階級D小資產階級()   14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核心是   A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問題B農民問題   C政權問題D軍隊問題()   15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是   A議會斗爭B武裝斗爭   C和平請愿D實行改革()   16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是   A農村包圍城市,后奪取全國政權   B必須以城市為中心,攻打大城市   C既要奪取城市,又要奪取農村   D土地革命時期是奪取農村,抗日戰(zhàn)爭時期是奪取城市()   17無產階級政黨的基本策略路線是   A分清敵友B革命軍隊的創(chuàng)建   C統(tǒng)一戰(zhàn)線D群眾運動()   二、多項選擇題   1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對的歷史任務是   A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B統(tǒng)一戰(zhàn)線   C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D黨的建設   E武裝斗爭()   2中國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不同點是   A革命對象不同B革命動力不同   C革命領導階級不同D革命指導思想不同   E革命前途不同()   3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的是   A取消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   B消滅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的剝削和壓迫   C改變買辦的封建的生產關系,以及改變建立在這種經濟基礎之上的腐朽的政治上層建筑   D確立以人民民主專政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層建筑   E從根本上解放被束縛的生產力()   4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包括   A農民B工人階級   C城市小資產階級D民族資產階級   E大地主大資產階級()   5中國無產階級具有承擔新民主主義革命領導權的特殊優(yōu)點是   A富于組織性和紀律性   B沒有私人占有的任何生產資料   C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資產階級的三重壓迫   D與農民有天然的聯(lián)系,易于形成工農聯(lián)盟   E分布集中,易于顯示強大力量()   6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是   A既互相區(qū)別,又相互聯(lián)系   B這兩個革命性質完全不同   C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   D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E只有完成了前一個革命過程才能完成后一個革命過程()   7在建國初期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中,人民的范疇包括   A工人階級B農民階級   C城市小資產階級D民族資產階級   E大資產階級()   8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全面闡述了人民民主專政的理論,強調了人民民主專政是   A中國革命的基本總結、主要經驗B我們的主要綱領   C實質是蘇維埃共和國D民主和專政的結合   E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共和國()   9新民主主義經濟建設的根本方針是   A公私兼顧B勞資兩利   C城鄉(xiāng)互助D內外交流   E共同富裕()   10新民主主義文化的特征是   A民族的B先進的   C科學的D現(xiàn)代的   E大眾的()   11毛澤東提出的“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主要是指   A土地革命B武裝斗爭   C獨立自主D農村革命根據地   E黨的建設()   12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爭取中間勢力必須具備的條件是   A我們有充足的力量B服從他們的利益   C對頑固派作堅決斗爭并取得勝利D尊重他們的利益   E對他們的動搖性進行斗爭()   13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   A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   B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D農民與資產階級的矛盾   E反動統(tǒng)治階級內部的矛盾()   14下列不屬于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的是   A中國形式上是獨立的,但實際上失去了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   B中國的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相勾結,構成統(tǒng)治中國的社會和政治基礎   C封建自給自足的自然被破壞,在社會經濟中已不占統(tǒng)治地位   D民族資本主義有了發(fā)展,在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活動中起到主導作用   E中國實際上長期不統(tǒng)一,政治、經濟、文化的發(fā)展極端不平衡()   15新民主主義革命就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它的基本特點是   A它有新的革命性質即社會主義革命的性質   B它有新的領導階級即無產階級   C它有新的指導思想即馬克思主義   D它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E它有了新的前途,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而達到社會主義的目標()   16中國的武裝斗爭實質上是無產階級領導下的農民戰(zhàn)爭,其主要原因是   A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國革命的廣大的動力   B中國工人階級的前身是農民   C農民是中國革命軍隊的主要來源,人民武裝力量絕大部分是穿著軍裝的農民   D農民是聽共產黨的話而參加革命的   E中國革命武裝斗爭主要是黨領導下的農民游擊戰(zhàn)爭()   17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要能夠正確地領導統(tǒng)一戰(zhàn)線,就必須正確處理其與兩個聯(lián)盟的關系,這就是   A第一聯(lián)盟(即以工農聯(lián)盟為主體的工人階級同其他勞動者的聯(lián)盟)是基本的、主要的   B第二聯(lián)盟(即無產階級和非勞動者之間的聯(lián)盟,主要是同民族資產階級的聯(lián)盟)是次要的,無關緊要的   C放手發(fā)展和加強工農聯(lián)盟,使它真正成為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基礎和依靠   D盡可能擴大第二個聯(lián)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E正確地發(fā)展兩個聯(lián)盟之間的相互作用,使他們互相促進()   18毛澤東指出,無產階級要實現(xiàn)對同盟者的領導必須具備的條件有   A率領同盟者向著共同的敵人作堅決的斗爭,并取得勝利   B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對同盟者實行又聯(lián)合又斗爭的政策   C對同盟者給以物質福利,至少不損害其利益,同時給予政治教育   D對同盟者采取“有理、有利、有節(jié)”的策略原則   E堅持發(fā)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方針()   19抗日戰(zhàn)爭時期建立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聯(lián)盟是指   A工人階級同農民的聯(lián)盟   B工人階級同小資產階級的聯(lián)盟   C工人階級同民族資產階級的聯(lián)盟   D無產階級同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的聯(lián)盟   E無產階級同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聯(lián)盟()   20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兩個聯(lián)盟的關系表現(xiàn)在:   A兩個聯(lián)盟是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關系   B工農聯(lián)盟是基本的、主要的聯(lián)盟,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基礎   C只有首先鞏固和發(fā)展工農聯(lián)盟,才能建立、鞏固第二個聯(lián)盟   D只有正確地發(fā)揮兩個聯(lián)盟之間的相互作用,才能使它們互相促進   E盡可能擴大第二個聯(lián)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21對待民族資產階級的正確認識有   A具有一定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B反帝反封建的勇氣不徹底,容易妥協(xié)   C無產階級必須對民族資產階級實行又團結又斗爭的政策   D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有著本質的區(qū)別   E是中國革命的動力之一()   三、辨析題   1“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xiàn)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于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的發(fā)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產力的,還是解放生產力的。”   2在中國民主革命時期,反對官僚資本主義是因為它是資本主義。   3為了早日實現(xiàn)革命目標,中國革命應“畢其功于一役”。   4“只有經過民主主義,才能達到社會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天經地義。而在中國,為民主主義奮斗的時間還是長期的。”   5在我國,人民民主專政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政權形式。   6新民主主義革命動力中的主體力量包括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主資產階級。   7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新式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8新民主主義理論同民粹主義的嚴格區(qū)別。   9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過程中的社會歷史條件。   10中國革命戰(zhàn)爭只能采用武裝斗爭形式。   11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黨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   12新民主主義革命不是一般的反對資本主義。   四、分析題   1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就是人民大眾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就是中華民族的新文化?!闭埥Y合毛澤東這段科學論述,分析說明新民主主義文化代表了“五四”以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2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八十年的實踐還啟示我們,必須始終自覺地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不斷增強黨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永葆黨的生機和活力?!闭埜鶕瓭擅襁@段科學論述,分析說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建設的基本經驗及其現(xiàn)實意義。   3毛澤東是如何論述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堅持共產黨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領導權的?   4試分析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兩個聯(lián)盟及中國共產黨是如何正確處理兩個聯(lián)盟之間的關系。   5闡述無產階級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應如何處理與資產階級的關系。   6試述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實現(xiàn)革命領導權的基本經驗。   7試論近代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發(fā)生的歷史必然性。   8下面是一組有關中國革命政權的材料:   材料1   中華蘇維埃第全國代表大會謹向全世界與全中國的勞動群眾宣布它要在全中國所實現(xiàn)的基本任務,即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憲法大綱。   這些任務,在現(xiàn)在的蘇維埃區(qū)域內,已經開始實現(xiàn)。但中華蘇維埃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認為這些任務的全部完成,只有在*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在全中國的統(tǒng)治,在全中國建立蘇維埃共和國的統(tǒng)治之后。而且在那時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憲法大綱才能具體化,而成為詳細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憲法。中華蘇維埃全國代表大會,謹號召全中國的工農勞動群眾,在中央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的指導之下,為這些任務在全中國的實現(xiàn)而奮斗。   (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根本法(憲法)的任務,在于保證蘇維埃區(qū)域工農民主專政的政權和達到它在全中國的勝利。這個專政的目的,是在消滅一切封建殘余,趕走帝國主義列強在華的勢力,統(tǒng)一中國,有系統(tǒng)地制止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進行國家的經濟建設,提高無產階級的團結與覺悟程度,團結廣大的貧農群眾在它的周圍,以轉變到無產階級專政。   (二)中華蘇維埃政權所建立的是工人和農民的民主專政的國家。蘇維埃全部政權是屬于工人、農民、紅軍,士兵及一切勞苦民眾,所有工人、農民、紅軍、兵士及一切勞苦民眾都有權選派代表參與政權的管理。只有軍閥、官僚、地主、豪紳、資本家、富農、僧侶及一切剝削人的人和*分子是沒有選派代表參加政權和政治上自由的權利的。   …………   (六)中華蘇維埃政權以消滅封建制度及徹底地改善農民生活為目的,頒布土地法,主張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貧農、中農,并以實現(xiàn)土地國有為目的。   摘自《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1931年11月7日通過)   材料2   為了進一步鞏固邊區(qū),發(fā)展抗日的政治經濟文化建設,以達到堅持長期抗戰(zhàn)增進人民福利之目的的起見,中共陜甘寧邊區(qū)中央局特于邊區(qū)第二屆參議會舉行選舉之際,根據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總理遺囑及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原則,向我邊區(qū)二百萬人民提出如下之施政綱領,如共產黨當選為行政人員時,即將照此綱領堅決實施之。   (一)團結邊區(qū)內部各社會階級、各抗日黨派,發(fā)揮一切人力、物力、財力、智力,為保衛(wèi)邊區(qū)、保衛(wèi)西北、保衛(wèi)中國、驅逐日本帝國主義而戰(zhàn)。   (二)堅持與邊區(qū)境外友黨、友軍及全體人民的團結,反對投降、分裂、倒退行為。   …………   (五)本黨愿與各黨各派及一切群眾團體進行選舉聯(lián)盟,并在候選名單中確定共產黨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黨各派及無黨無派人士均能參加邊區(qū)民意機關之活動與邊區(qū)行政之管理,在共產黨員被選為某一行政機關之主管人員時,應保證該機關之職員有三分之二為黨外人士充任,共產黨員應與這些黨外人士實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辦。   …………   (十)在土地已經分配區(qū)域,保證一切取得土地的農民之私有土地制。在土地未經分配區(qū)域,保證地主的土地所有權及債主的債權,惟須減低佃農租額及債務利息,佃農則向地主繳納一定的租額,債務人員須向債主繳納一定的利息,政府對租佃關系與債務關系加以合理的調整。   摘自《陜甘寧邊區(qū)施政綱領》(1941年5月1日提出)   材料3   資產階級的共和國,外國有過的,中國不能有,因為中國是帝國主義壓迫的國家。的出路是經過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共和國。   …………   人民是什么?在中國,在現(xiàn)階段,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是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這些階級在工人階級和共產黨的領導之下,團結起來,組成自己的國家,選舉自己的政府,向著帝國主義的走狗即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以及代表這些階級的國民黨反動派及其幫兇們實行專政,實行*,壓迫這些人,只許他們規(guī)規(guī)矩矩,不許他們亂說亂動。如果要亂說亂動,立即取締,予以制裁。對于人民內部,則實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論集會結社等項的自由權。選舉權,只給人民,不給反動派。這兩方面,對人民內部的民主和對反動派的專政方面,互相結合起來,就是人民民主專政?!?  摘自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1949年6月30日)   請回答:   (1)比較材料1、2,抗日民主政府與工農民主政府相比發(fā)生了哪些重要變化?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些變化?   (2)比較材料1、3,指出人民民主專政與工農民主專政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3)如何理解材料3中的“資產階級的共和國,外國有過的,中國不能有,因為中國是帝國主義壓迫的國家。的出路是經過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共和國”。請結合有關史實說明。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新民主主義革命前途的掌握。新民主主義革命不是以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和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為目的的革命,而是以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各個革命階級聯(lián)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國家為目的的革命。由于有無產階級的正確領導,使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是社會主義。因此,備選項C符合題干要求,為本題正確答案。   2A【解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新民主主義政治綱領的掌握。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目標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各個革命階級聯(lián)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因此,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國體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包括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們在內的幾個革命階級的聯(lián)合專政。與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國體相適應的政體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因此,備選項A符合題干要求,為本題正確答案。   3A【解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政權實質的掌握。土地革命戰(zhàn)爭興起后,中國共產黨在各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的革命政權,都以蘇維埃(代表會議)為組織形式,實質上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工農民主專政。但后來隨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1935年12月的瓦窯堡會議正式確定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策略,同時決定把“工農共和國”的口號改為“人民共和國”口號。因此,從土地革命開始到瓦窯堡會議前,中國共產黨在政權問題上的基本主張是建立工農民主專政政權,可見備選項A符合題干要求,為本題正確答案。備選項B建立人民民主專政政權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成功之后所要建立的政權;C建立人民共和國和D建立民主共和國是瓦窯堡會議之后提出的口號。因此,備選項B、C、D都不符合題干要求,不是本題正確答案。   4A【解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的掌握。經過長期革命斗爭的檢驗和不斷總結經驗教訓,1947年12月,毛澤東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中,明確提出了新民主主義三大經濟綱領。因此備選項A符合題干要求,為本題正確答案。備選項B《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主要是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土地改革總路線;C《〈共產黨人〉發(fā)刊詞》主要是論述了三大法寶;D《論人民民主專政》主要是論述了人民民主專政理論。因此,備選項B、C、D不符合題干要求,不是本題正確答案。   5D【解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中國土地法大綱》的掌握。解放戰(zhàn)爭時期由于主要矛盾的轉變,我黨把抗戰(zhàn)時期的“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改為土地改革政策,隨后各解放區(qū)開展了土地改革運動。1947年10月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這是一個徹底的比較完善的土地綱領。因此,備選項D符合題干要求,為本題正確答案。備選項A《井岡山土地法》和B《興國土地法》是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制定的。備選項C《五四指示》是在1946年5月發(fā)布的,它標志著黨的土地政策從“減租減息”到實行“耕者有其田”的轉變,但還不夠徹底。因此,備選項A、B、C都不符合題干要求,不是本題正確答案。   6A【解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新民主主義文化綱領的掌握。新民主主義文化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是否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是新舊民主主義文化相區(qū)別的標志。因此,備選項A符合題干要求,為本題正確答案。備選項B是否為人民大眾服務、C是否科學、D是否具有民族形式是新民主主義文化的特征,不符合題干要求,不是本題正確答案。   7C【解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人民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的掌握。毛澤東關于人民戰(zhàn)爭戰(zhàn)略戰(zhàn)術的內容主要有:第一,人民軍隊作戰(zhàn)基本方針是積極防御;第二,作戰(zhàn)基本指導思想是著眼于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第三,戰(zhàn)勝敵人的好辦法是集中優(yōu)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第四,作戰(zhàn)的主要形式是游擊戰(zhàn)、運動戰(zhàn)。因此,備選項C符合題干要求,為本題正確答案。同時也說明備選項A、B、D不符合題干要求,不是本題正確答案。   8B【解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國民黨一大意義的掌握。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標志著第國共合作正式形成。這是因為:第一,這次大會決定對國民黨改組,通過了共產黨員、社會主義青年團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的形式,同國民黨實行黨內合作。這樣國民黨被改組為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革命聯(lián)盟,成為國共合作的組織形式。第二,國民黨一大宣言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使之成為以實行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為核心的新三民主義,它和中共的民主革命綱領基本上一致,成為第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因此,備選項B符合題干要求,為本題的正確答案。備選項A中共三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關于國共合作方針的正式形成。C廣州革命政府的成立和D黃埔軍校的建立都在第國共合作形成之后。因此,備選項A、C、D都不符合題干要求,不是本題的正確答案。   9A【解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黨的建設基本經驗的掌握。毛澤東在1927年后在農村根據地的斗爭實踐中正確解決了在農民中大量發(fā)展黨員的問題,提出了從政治思想上教育農民出身的黨員,用無產階級思想克服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進而把他們改造成為無產階級先鋒隊戰(zhàn)士的重大任務,解決了在中國這樣一個農民占人口絕大多數(shù)的國家里如何建設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重大課題,形成了著重從思想上建設黨的建黨思想。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前后,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又緊緊抓住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黨從秘密狀態(tài)走向公開的歷史機遇,認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先鋒隊,同時又是中華民族全民族的先鋒隊,提出了把黨建設成為“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任務,將一切愿意為黨的綱領而奮斗的積極分子和群眾領袖特別是大量優(yōu)秀知識分子吸收到黨內來,迅速壯大了黨的隊伍,極大地增強了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了黨的群眾基礎,提高了黨的社會影響力和凝聚力,使黨充滿生機和活力,而且創(chuàng)造了整風這種全黨范圍的普遍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的好形式,極大地提高了全體黨員特別是黨的高級干部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水平,使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達到空前的鞏固,成為爭取抗日戰(zhàn)爭乃至整個中國革命勝利的根本保證。因此,備選項A符合題干要求,為本題正確答案。備選項B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是黨的根本組織原則、C制定正確的政治路線和D保持黨的優(yōu)良作風是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因此,備選項B、C、D都不符合題干要求,不是本題正確答案。   10A【解題分析】此題考查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掌握,干擾項B中領導力量是錯誤的,干擾項C是革命道路的問題,干擾項D把資本主義列為革命的對象是錯誤的。   11A【解題分析】略。   12B【解題分析】此題考查的是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力軍的分析。干擾項A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干擾項C、D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之一。農民階級由于人數(shù)多,所以是主力軍。   13C【解題分析】此題考查中國革命的領導權這個知識點。要知道*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放棄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干擾項A、B、D都是錯誤的。   14A【解題分析】此題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核心問題。即要明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權問題。故而選A,排除B、C、D。無產階級必須通過其先鋒隊——中國共產黨實現(xiàn)對中國革命的領導權。干擾項B、C、D屬于從屬地位。   15B【解題分析】此題考查對武裝斗爭重要性的認識,中國革命的主要斗爭形式是武裝斗爭,這是中國革命的特點和優(yōu)點,故選B。A、C、D與本題無關,故排除。   16A【解題分析】此題是考查中國革命道路的知識點,中國革命的正確的道是農村包圍城市,后奪取全國政權。干擾項B、C、D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上是有害的,只能導致革命的終失敗。   17C【解題分析】此題是對統(tǒng)一戰(zhàn)線知識點的考察。無產階級政黨的基本策略路線只能是C統(tǒng)一戰(zhàn)線。其余A、B、D三項都不符合無產階級政黨的基本策略,故應排除。   二、多項選擇題   1AC【解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中國近代兩大任務的掌握。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主義相結合,把中國變?yōu)榘胫趁竦睾椭趁竦氐倪^程,也就是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人民始終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xiàn)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這兩大歷史任務不能互相代替,前一個任務為后一個任務掃清障礙,創(chuàng)造必要的前提。由于腐朽的社會制度嚴重束縛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因此必須首先進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改變這種社會制度,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從而為發(fā)展生產力,實現(xiàn)中國的近代化、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創(chuàng)造前提,開辟道路。因此,備選項A、C符合題干要求,為本題正確答案。備選項B統(tǒng)一戰(zhàn)線、D黨的建設、E武裝斗爭是三大法寶,不符合題干要求,不是本題正確答案。   2CDE【解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特點的掌握。新民主主義和舊民主主義革命區(qū)別在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有了新的領導階級,由無產階級掌握領導權,而不再是由資產階級來領導。從革命陣線看,新民主主義革命發(fā)生在十月革命之后,不再屬于舊的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范疇,而是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一部分。新民主主義革命有了新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而不再以西方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作為指導思想。新民主主義革命有了新的前途,它不是以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和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為目的的革命,而是以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各個革命階級聯(lián)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國家為目的的革命。由于有無產階級的正確領導,才使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是社會主義。因此,備選項C、D、E符合題干要求,為本題正確答案。新民主主義和舊民主主義革命對象是相同的,都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新民主主義和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是相同的,都包括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因此,備選項A、B不符合題干要求,不是本題正確答案。   3ABCDE【解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目的的掌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只有先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通過實現(xiàn)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綱領,才能取消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消滅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的剝削和壓迫,改變買辦的、封建的生產關系以及建立在這種經濟基礎之上腐朽的政治上層建筑。只有確立以人民民主專政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層建筑,才能從根本上解放被束縛的生產力,發(fā)展現(xiàn)代工業(yè),實現(xiàn)中國由農業(yè)國向工業(yè)國的轉變。正是由于我們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路線、綱領、方針,體現(xiàn)了不斷推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發(fā)展的要求,從而使我們黨能夠站在時代前列,保持先進性,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因此,備選項A、B、C、D、E都符合題干要求,為本題正確答案。答對本題的關鍵是對江澤民總書記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目的論述要準確把握。   4ABCD【解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新民主主義革命動力的掌握。工人階級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自然是中國革命的動力。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是無產階級可靠的同盟軍。小資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動力,是無產階級可靠的同盟者。民族資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動力之一。因此,備選項A、B、C、D符合題干要求,為本題正確答案。備選項E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對象,不符合題干要求,不是本題正確答案。   5CDE【解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中國無產階級特殊優(yōu)點的掌握。中國無產階級除了具有一般無產階級的基本優(yōu)點外,它還有三個特殊優(yōu)點:(一)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資產階級的三重壓迫,具有革命徹底性。(二)分布集中,大多在沿海城市和少數(shù)廠礦企業(yè),便于形成一支重要力量。(三)與農民有天然聯(lián)系,便于結成聯(lián)盟。因此,備選項C、D、E符合題干要求,為本題正確答案。備選項A富于組織性和紀律性和備選項B沒有私人占有的任何生產資料是世界各國無產階級具有的共同的基本特點,不是中國無產階級的特殊優(yōu)點。因此,備選項A、B不符合題干要求,不是本題正確答案。因此,答對本題的關鍵在于審準題干。   6ABCDE【解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前途的掌握。新民主主義革命性質既不是一般的舊式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也不是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是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tài),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的新民主主義國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fā)展,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社會。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因此,備選項A、B、C、D、E均符合題干要求,為本題正確答案。   7ABCD【解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人民民主專政內容的掌握。在不同時期,“人民”和“敵人”概念的含義有所不同。在建國初期,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屬于人民的范疇,而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國民黨反動派及其幫兇,則是人民的敵人。因此,備選項A、B、C、D符合題干要求,為本題正確答案。備選項E大資產階級是專政的對象,不符合題干要求,不是本題正確答案。   8ABD【解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的掌握。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指出:“總結我們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工人階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這就是我們的公式,這就是我們的主要經驗,這就是我們的主要綱領”。毛澤東認為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特征、顯著的特點是把對人民實行民主同對敵人實行專政結合起來。因此,備選項A、B、D符合題干要求,為本題正確答案。備選項C實質是蘇維埃共和國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政權的性質。人民民主專政實質是無產階級專政,但與無產階級專政還是有區(qū)別的,人民民主專政具有適用范圍的靈活性。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經歷了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個時期,并隨著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由新民主主義性質的國家政權轉變?yōu)樯鐣髁x性質的國家政權,充分體現(xiàn)了它的革命適應性。人民民主專政具有社會基礎的廣泛性。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基礎是兩個聯(lián)盟:一個是工人和農民兩個勞動階級之間的聯(lián)盟;另一個是在民主革命時期工農勞動者同民族資產階級的聯(lián)盟,在社會主義時期則是工農兩個社會主義勞動階層同贊成社會主義和擁護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者之間的聯(lián)盟,因而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獲得了全國絕大多數(shù)人的擁護。因此,備選項E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共和國不符合題干要求,不是本題正確答案。   9ABCD【解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新民主主義經濟建設的方針的掌握?!豆餐V領》明確宣布:新民主主義經濟建設的根本方針是實行“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xiāng)互助、內外交流”的政策,以達到發(fā)展生產、繁榮經濟的目的。因此,備選項A、B、C、D符合題干要求,為本題正確答案。備選項E共同富裕是改革開放后提出的方針,不符合題干要求,不是本題的正確答案。   10ACE【解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新民主主義文化特征的掌握。新民主主義文化主要特征有:第一,民族的:反對帝國主義壓迫,主張中華民族的尊嚴和獨立;具有中華民族特性,以民族形式表現(xiàn)出來。第二,科學的:有科學內容,反對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張實事求是,主張客觀真理,主張理論和實踐的統(tǒng)一。第三,大眾的:為全民族工農大眾服務,因而是民主的。因此,備選項A、C、E符合題干要求,為本題正確答案。   11ABD【解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掌握。在怎樣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問題上,毛澤東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土地革命”為基本內容,以“武裝斗爭”為主要斗爭形式,以“農村根據地”為戰(zhàn)略陣地,三者密切結合。只有進行土地革命,消滅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動員和組織占人口絕大多數(shù)的農民參加武裝斗爭,鞏固和擴大農村根據地;只有建立革命武裝進行武裝斗爭,才能有效地開展土地革命,保衛(wèi)根據地的發(fā)展;只有建設鞏固的根據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可靠的基礎,武裝斗爭有可靠的依托。因此,備選項A、B、D符合題干要求,為本題正確答案。備選項C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一項內容,E黨的建設是“三大法寶”的一項內容。因此,備選項C、E都不符合題干要求,不是本題正確答案。   12ACD【解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策略總方針的掌握??谷彰褡褰y(tǒng)一戰(zhàn)線的策略總方針是“發(fā)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其中爭取中間勢力就是爭取民族資產階級、開明紳士和地方實力派。中間勢力在中國有很大力量,往往可以成為我們同頑固勢力斗爭時決定勝負的因素。爭取中間勢力的條件是:第一,共產黨有充足的力量;第二,尊重他們的利益;第三,必須對頑固派作堅決斗爭,并能取得勝利。因此,備選項A、C、D符合題干要求,為本題正確答案。   13BC【解題分析】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有兩對重點矛盾,一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一是封建勢力同人民大眾的矛盾,故答案是B、C,排除A、D、E。   14CD【解題分析】自然經濟雖然已經解體,在中國經濟中依然占統(tǒng)治地位。所以C是錯誤的;民族資本主義雖然有了很大發(fā)展,但在政治經濟活動中并不能起到主導作用。   15BCDE【解題分析】此題考查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特點。B是從領導階級來看,新民主主義革命有了新的領導階級,由無產階級掌握領導權,這是區(qū)分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標志。C是從革命指導思想上看,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從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理論武器,在中共的領導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實現(xiàn)革命的大聯(lián)合;D是從世界陣線來看,新民主主義革命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不再屬于舊的資產階級革命的范疇;E是從革命的前途來看,新民主主義已有了新的社會前途,即社會主義。A之所以錯誤是因為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并未改變其革命的性質,它仍是新民主主義革命,而非社會主義革命,只是有了社會主義的前途而已。故而排除A項。   16ACE【解題分析】此題考查中國革命的武裝斗爭實質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農民為主體的革命戰(zhàn)爭的重要原因。A、C、E皆是從中國農民的階級特點來分析的,農民是中國革命的重要力量。所以是中國革命廣大的動力;農民是中國革命軍隊的主要來源;其武裝斗爭主要是在黨領導下的農民游擊戰(zhàn)爭。而選擇項B與題干無關;選項D的主觀色彩太濃,農民參加革命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不是聽黨的話而參加革命的,故B、D應排除。   17CDE【解題分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要正確領導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國共產黨必須處理好兩個聯(lián)盟之間的關系。選項C、D、E緊扣題干,回答了兩個聯(lián)盟之間的關系,故應選擇。而A、B兩個選擇項只是簡單地回答了兩個聯(lián)盟各自的地位特點,并沒有抓住“關系”二字展開,故應排除。   18AC【解題分析】此題考查是無產階級要實現(xiàn)對同盟者的領導必須具備的條件。A率領同盟者向著共同的敵人作堅決的斗爭并取得勝利,C對同盟者以物質利益,至少不損害其利益,同時給予政治教育。這兩個選擇項缺一不可,否則中共的領導權就無法實現(xiàn)。余下的B、D、E三個選擇項不屬具備的條件之列。   19AC【解題分析】此題考查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聯(lián)盟的知識點。題目中的A、C是正確答案,剩下的B、D、E不符題意,應予以排除。因為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聯(lián)盟是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包括和其它非勞動人民的聯(lián)盟,主要是無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聯(lián)盟。   20ABCDE【解題分析】此題是考查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兩個聯(lián)盟的關系,中國共產黨要能夠正確地領導統(tǒng)一戰(zhàn)線,就必須正確地處理這兩個聯(lián)盟。第一,放手發(fā)展和加強工農聯(lián)盟,使它真正成為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基礎和依靠;第二,盡可能擴大第二個聯(lián)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第三,正確發(fā)揮兩個聯(lián)盟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它們互相促進。整個說來,統(tǒng)一戰(zhàn)線本身是這兩個聯(lián)盟的對立和統(tǒng)一。所以說,A、B、C、D、E選擇項都是正確的。   21ABCDE【解題分析】此題考查的是民族資產階級的知識點,需要重點記憶。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是中國革命動力之一,無產階級必須對之實行既團結又斗爭的策略。基于此,關于A、B、C、D、E選擇的內容皆與之相符,故全選為正確答案。   三、辨析題   1【答案要點】(1)這是毛澤東在中共七大政治報告《論聯(lián)合政府》中提出的一個論斷,充分說明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的是為了解放生產力。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只有先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通過實現(xiàn)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綱領,才能取消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消滅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的剝削和壓迫,改變買辦的封建的生產關系以及建立在這種經濟基礎之上腐朽的政治上層建筑,確立人民民主專政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層建筑,才能從根本上解放被束縛的生產力,發(fā)展現(xiàn)代工業(yè),實現(xiàn)中國由農業(yè)國向工業(yè)國的轉變。   (3)正是由于我們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路線、綱領、方針,體現(xiàn)了不斷推動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fā)展的要求,從而使我們黨能夠站在時代前列,保持先進性,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由此可見,我們黨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發(fā)展的根本要求。   【解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目的的掌握。江澤民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我們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建立時就是以中國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走上歷史舞臺的。我們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目的是取消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消滅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的剝削和壓迫,改變買辦的封建的生產關系,以及改變建立在這種經濟基礎之上的腐朽的政治上層建筑,確立以人民民主專政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層建筑,從根本上解放被束縛的生產力?!边@是答對本題的根本指導思想。   2【答案要點】(1)中國的資本主義分為官僚資本主義和民族資本主義兩部分。新民主主義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對資本主義,而是反對官僚資本主義。   (2)中國革命之所以反對官僚資本主義并不是因為它是資本主義,而是因為它嚴重阻礙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官僚資本主義是同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地主階級和舊式富農密切結合的,是直接利用國家政權的力量通過掠奪廣大人民和兼并民族工商業(yè)而形成的,它壟斷了全國的經濟命脈,成為買辦的封建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這就是蔣介石反動政權的經濟基礎。它具有買辦性、封建性和壟斷性,嚴重阻礙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因此,沒收官僚資本,消滅官僚資產階級即大資產階級,便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一項重要任務。   【解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官僚資本主義成為中國革命對象的掌握。答對本題關鍵是要認清官僚資本主義之所以成為中國革命的對象,并不是因為它是資本主義,而是因為它具有買辦性、封建性和壟斷性,嚴重阻礙社會生產力的進步。   3【答案要點】(1)由于中國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因此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是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tài),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的新民主主義國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fā)展,建立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2)王明的“左”傾教條主義,主張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畢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界限,企圖把兩種不同性質的革命階段并作一步走,一舉取得社會主義的勝利。這種觀點只看到兩者的聯(lián)系,而沒看到兩者間的區(qū)別,違背了中國革命的客觀發(fā)展規(guī)律。   【解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畢其功于一役”觀點的錯誤和危害的掌握。答對本題關鍵是運用中國革命兩步走及其相互關系的原理來認識“畢其功于一役”的錯誤。這是一種脫離中國革命實際的純主觀的想法,混淆了革命的步驟,降低了對當前任務的努力,因而是很有害的。   4【答案要點】(1)這是毛澤東在中共七大政治報告《論聯(lián)合政府》中論述黨的高綱領和低綱領辨證統(tǒng)一關系的觀點。我們黨既有每個階段的基本綱領即低綱領,也有確定長遠奮斗目標的高綱領,我們是低綱領和高綱領的統(tǒng)一論者。   (2)我們將來的綱領或高綱領,是要將中國推進到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去的。我們黨的名稱和我們的馬克思主義的宇宙觀,明確地指明了這個將來的、無限光明的、無限美妙的高理想。但是在現(xiàn)階段,中國人民的任務還是反帝反封建,為建立新中國而奮斗。對于黨的高綱領說來,一般綱領是黨的低綱領。黨的低綱領是要在中國實現(xiàn)新民主主義社會。   (3)全黨同志既要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信念,更要腳踏實地地為實現(xiàn)黨的基本綱領而不懈努力。忘記遠大理想而只顧眼前,就會失去前進方向;離開現(xiàn)實工作而空談遠大理想,就會脫離實際。   【解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黨的低綱領和黨的高綱領辯證關系的掌握。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階段中,我們黨既有每個階段的基本綱領即低綱領,也有確定長遠奮斗目標的高綱領。我們是低綱領和高綱領的統(tǒng)一論者。當年黨內犯教條主義錯誤的領導人往往混淆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黨的低綱領與高綱領的區(qū)別,出現(xiàn)了超越革命一定發(fā)展階段的“左”的“急性病”,給黨和革命事業(yè)造成慘重損失(當然也有割裂這兩者關系的“右”的錯誤),毛澤東在同這些錯誤傾向的斗爭中科學地論述了二者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答對本題的關鍵是對江澤民總書記在2001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講話中關于黨的低綱領和高綱領統(tǒng)一的思想的理解。   5【答案要點】(1)在我國,人民民主專政銜接了兩個革命階段,即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與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階段。   (2)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人民民主專政的任務是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因而這個時期人民民主專政和政權是新民主主義性質的,即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各個革命階級的聯(lián)合專政,是一種向著無產階級專政過渡的形式。   (3)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后,我國開始進入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人民民主專政的任務則由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yōu)檫M行社會主義革命。因而這個時期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的性質就由各革命階級的聯(lián)合專政的政權轉變?yōu)樯鐣髁x性質的政權。   【解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人民民主專政理論的掌握。中國革命是分兩步走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接下去還要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我們要以人民民主專政為條件,使中國有可能在共產黨領導下,穩(wěn)步由農業(yè)國進到工業(yè)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到社會主義社會,后消滅階級,使國家消亡,實現(xiàn)大同。所以,人民民主專政是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根本政治保證。由此可見,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經歷了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個時期,并隨著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由新民主主義性質的國家政權轉變?yōu)樯鐣髁x性質的國家政權,充分體現(xiàn)了它的革命適應性。   6【答案要點】(1)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由工、農、兵、學、商和其他一切愛國人士團結起來,組成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主義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而又以勞動人民為主體的革命。所謂勞動人民,是指一切體力勞動者以及和體力勞動者相近的不剝削人而受人剝削的腦力勞動者。   (2)革命的目的,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tǒng)治,建立一個以勞動者為主體的、人民大眾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   (3)民族資產階級和開明紳士,他們也是革命者,但他們不是革命者的主體,他們是人民大眾的一部分,但不是人民大眾的主體。   【解題分析】首先,從中國社會階級結構的特征及毛澤東對革命動力的表述,懂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和總政策中關于“人民大眾”所指的就是革命的動力問題。其次要求考生掌握近代中國農民階級存在三個不同的階層以及它們各自對革命的不同態(tài)度;第三,重點要掌握作為中國革命的基本動力之一的民族資產階級的基本特征以及它們在新民主主革命各個不同時期對革命的政治態(tài)度。后,要求考生掌握中國小資產階級是屬于勞動者階級的范疇,而不是剝削者,因而成為中國革命的基本動力之一。   7【答案要點】(1)從領導階級來看,新民主主義革命有了新的領導階級,由無產階級掌握領導權,這是區(qū)分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標志。1919年五四運動之前,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導者是中國的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五四運動以后,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雖然繼續(xù)參加了革命,但也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導者。中國無產階級在五四運動后,登上中國歷史舞臺,組建了共產黨,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成為中國民主革命的。   (2)從世界革命陣線來看,新民主主義革命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不再屬于舊的資產階級革命的范疇。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方向。在無產階級世界革命時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如果發(fā)生了反對帝國主義即反對國際資產階級、反對國際資本主義的革命,它就不再屬于舊的資產階級革命的范疇。   (3)從革命指導思想和革命的方法來看,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是西方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思想,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理論武器,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放手發(fā)動群眾,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實現(xiàn)革命的大聯(lián)合。   (4)從革命的前途來看,它有了新的社會前途——社會主義。一般地,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前途是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制度。而新民主主義革命,是要建立一個工人階級領導的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民主主義社會。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以后,逐漸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   【解題分析】此題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應重要圍繞以下幾方面展開:有了新的領導階級,這個革命不再由資產階級來領導,而是由無產階級通過它的政黨來領導;有了徹底的民主革命綱領,中國革命有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標;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和指導思想,中國革命就能團結一切革命力量,實行革命的大聯(lián)合;有了新的前途,不再是發(fā)展資本主義為目的,而是要走一條新式的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而達到社會主義目標。   8【答案要點】(1)在革命問題上,新民主主義理論與民粹主義的區(qū)別。首先,在對待農民的問題上,民粹主義崇尚農民自發(fā)的革命性,將實現(xiàn)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愿望寄托在農民身上。對農民問題,毛澤東始終堅持兩點論。毛澤東在創(chuàng)立新民主主義理論的過程中,運用了辯證法,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在主張依靠農民的同時,強調要教育農民,即并不崇尚農民的自發(fā)性,對農民的兩重性有清晰的認識:主流是革命性,支流是農民的局限性。這是新民主主義理論同民粹主義的本質區(qū)別。其次,在革命的領導權問題上,新民主主義理論始終堅持無產階級對革命和建設的領導地位,而民粹主義則認為無產階級的出現(xiàn)是歷史的悲劇和不幸,從而在根本上否認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毛澤東指出,“就領導思想而言,我們要同農民劃清界限,要把農民提高到無產階級水平,不要把黨同農民混同起來?!边@是毛澤東對民粹主義的超越。其三,在革命的前途問題上,民粹主義認為只要充分發(fā)展農民“村社”就可以直接由封建的“農村公社”過渡到社會主義,即不經過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階段。新民主主義理論則主張,中國革命在完成*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任務后,不會走上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道路,但也不會立即建立社會主義,而是要經過新民主主義逐漸過渡到社會主義。其四,在革命的方式和道路問題上,民粹主義主張采用個人暗殺或個人的恐怖手段達到*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統(tǒng)治的目的。新民主主義理論中的革命方式和道路則是在堅持無產階級領導的前提下,發(fā)動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廣泛參與的,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武裝斗爭、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黨的建設成為中國共產黨戰(zhàn)勝敵人的三個主要的法寶。   (2)在對待資本主義的問題上,新民主主義理論與民粹主義的區(qū)別   首先,民粹主義一概排斥資本主義。其次,在新民主主義社會里,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仍然存在。   (3)在社會發(fā)展的經濟基礎和思想意識方面,新民主主義理論和民粹主義的區(qū)別   首先,民粹主義所依賴的經濟基礎是分散的個體的“村社”經濟。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基礎是工廠和合作社,不是分散的個體經濟。其次,從思想意識上看,早期的民粹主義代表著小生產者的利益。   【解題分析】此題重點考查對新民主主義和民粹主義知識點的掌握。著重應從三點方面來把握;第一,在革命問題上,如在對待農民問題上、在革命的領導權問題上、在革命的前途問題上、在革命的方式和道路問題上區(qū)別新民主主義與民粹主義的不同處理方式。第二,把握在對待資本主義的問題上,新民主主義理論與民粹主義的區(qū)別。第三,在社會發(fā)展的經濟基礎和思想意識方面,區(qū)別新民主主義理論與民粹主義的不同。   需要指出的是,這是今年新增的知識考點。民粹主義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以往沒有涉及到,考試時不可能從深層次上去挖掘這個問題。考生只要從兩個方面加以掌握即可,一是新民主主義理論與民粹主義在革命問題上的區(qū)別,在這個問題上要求考生掌握新民主主義與民粹主義在對待農民問題上的區(qū)別;另一個是新民主主義理論同民粹主義在發(fā)展資本主義問題上的區(qū)別。   9【答案要點】第一,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為民主革命性質的轉變創(chuàng)造了經濟條件。近代中國民族工業(yè)從誕生之日起,發(fā)展一直很慢,但在辛亥革命后,特別是第世界大戰(zhàn)期間,發(fā)展比較迅速。有以下原因:辛亥革命沉重打擊了封建統(tǒng)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地位。南京臨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發(fā)展社會經濟的政策法令;全國掀起反對帝國主義經濟侵略的“抵制洋貨,保護國貨”運動,擴大了民族工商業(yè)的市場;廣大華僑積極歸國投資辦廠;歐美帝國主義列強由于第世界大戰(zhàn)無暇東顧,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掠奪,使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在短時間內獲得了相當迅速的發(fā)展。   第二,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工人運動的發(fā)展為民主革命性質的轉變奠定了政治基礎。中國無產階級是在中國社會逐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過程中,先出現(xiàn)的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新的社會力量。19世紀中葉,外國資本在中國沿海開辦企業(yè),產生了中國早的產業(yè)工人;60年代起,在洋務派創(chuàng)辦的軍用和民用企業(yè)中,產生了中國第二批產業(yè)工人,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中國產業(yè)工人隊伍己達200萬人。中國工人階級比資產階級資格更老,反帝反封建更堅決。隨著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和覺悟的提高,工人階級的斗爭也日益發(fā)展,斗爭由經濟斗爭轉向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爭。   第三,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民主革命性質的轉變提供了思想指導。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第2卷起改名為《新青年》,是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1916年底陳獨應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的邀請,任北大文科學長?!缎虑嗄辍肪庉嫴恳矎纳虾_w到北京。《新青年》匯集了激進民主主義者,陣容強大,影響廣泛,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政治,反對封建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提倡白話文,廢除文言文,給封建主義以空前沉重的打擊,破除了封建教條對人們思想的束縛,發(fā)揮了思想啟蒙運動的作用,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主自由觀念,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解題分析】該知識點是考查考生掌握如下三方面內容:一是辛亥革命的失敗說明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已經不能領導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走向勝利,中國革命需要新的指導思想和領導力量、需要向新的革命階段轉變,轉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國際因素、經濟、政治和思想等方面;二是五四運動成為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標志,是中國新舊民主革命的分水嶺,它對革命轉變和中共成立具有重大影響和歷史意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三是在此基礎上重點掌握新舊民主革命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懂得領導權問題是區(qū)分新舊民主革命的重要標志。   10【答案要點】中國革命的敵人是異常強大的,也是異常兇狠的,這就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以長期的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但是,重視武裝斗爭,并不是說可以放棄其他的斗爭形式。其他形式的斗爭雖然是輔助的、次要的,但也是非常必要的。沒有其他形式的配合,武裝斗爭就不可能取得勝利。   【解題分析】此題考查武裝斗爭的知識點,應識記。首先要求考生懂得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武裝斗爭問題的看法,懂得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特點和優(yōu)點,是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的法寶,懂得在中國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武裝斗爭,就沒有無產階級的地位,就沒有人民的地位和共產黨的地位。其次,是懂得中國革命必須以長期的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進一步是由中國革命的性質和國情決定的。其三,我們說中國革命的主要的斗爭形式是武裝斗爭,但并不排斥其他斗爭形式。其他的非武裝斗爭對中國革命的發(fā)展同樣發(fā)揮著一定的作用。   11【答案要點】黨必須堅持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因為:(1)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包括無產階級、農民、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及一部分親英美派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在內的廣泛的聯(lián)盟。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存在著激烈的階級斗爭,蔣介石企圖通過統(tǒng)一戰(zhàn)線,限制人民抗日力量的發(fā)展。(2)這一原則,是建立在民族斗爭和階級斗爭一致性的理論基礎上的,是抗戰(zhàn)時期兩者相互關系的客觀反映。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階級斗爭應以民族斗爭的需要為出發(fā)點,黨派的獨立自主以不破裂統(tǒng)一戰(zhàn)線為前提。但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階級矛盾和斗爭是客觀存在,放棄各黨派的獨立自主,就是將合作變?yōu)榛旌?,必然會犧牲統(tǒng)一戰(zhàn)線,喪失抗戰(zhàn)勝利的起碼條件。(3)中國共產黨堅持這一原則的目的,就是為了沖破國民黨的限制和束縛,保持和發(fā)展自己的陣地,壯大人民革命力量,從而保證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   【解題分析】此題考查對黨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獨立自主原則的理解,屬重點內容。獨立自主原則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在同資產階級建立革命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時,必須堅持的原則,策略總方針。獨立自主原則是在抗日民族統(tǒng)一路線中的一個特殊情況下提出的。是指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必須保持政治、思想和組織上的獨立性,否則,合作就成了混合,必然犧牲統(tǒng)一戰(zhàn)線,所以,沒有獨立,就沒有統(tǒng)一,統(tǒng)一和獨立是可以而且是應當一致的。   12【答案要點】由于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因此中國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民族資本主義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和妥協(xié)性。在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民族資本主義還有一定的進步性。所以,新民主主義革命不是一般的反對資本主義。認為資本主義也是革命對象的觀點是犯了“左”傾錯誤。   【解題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對民族資本主義性質的正確認識。在中國社會的各個階級和各個階層中,有些可以充當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力量,亦可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因素,民族資產階級就是這樣的階層。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是由一部分買辦、地主官僚、商人、手工工場主轉變而來的,具有兩面性。對于這一既有革命需求又有動搖性的特殊社會階層,中國共產黨也要把他們作為革命的動力之一,但仍要采取既聯(lián)合,又斗爭的方針。   四、分析題   1【答案要點】(1)文化與政治、經濟的關系。①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tài)上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②新民主主義文化是新民主主義政治、經濟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并為新民主主義政治、經濟服務。   (2)新民主主義文化,就是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它代表了五四以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①新民主主義文化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②是否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是新舊民主主義文化相區(qū)別的標志。③新民主主義文化主要特征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④發(fā)展新民主主義文化需要革命知識分子。毛澤東在《大量吸收知識分子》中強調:沒有知識分子參加,革命的勝利是不可能的。⑤新民主主義文化代表了五四以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第一,它批判了國民黨頑固派鼓吹的文化專制主義,也批判了所謂東方文化派和全盤西化派等錯誤觀點。第二,它高揚著民主和科學的旗幟,又貫注著強烈而理性的民族精神,不愧為近代中國文化發(fā)展之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   【解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新民主主義文化綱領的掌握。從文化與政治、經濟的關系出發(fā),分析新民主主義文化的指導思想和特征,由此說明新民主主義文化代表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2【答案要點】(1)著重從思想上建設黨。強調從思想上建黨,是毛澤東的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重要內容和顯著特點。是中國共產黨能夠保持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性質不斷提高戰(zhàn)斗力的重要保證。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辦好一切事情的保障。毛澤東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黨進行偉大政治斗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如果這個任務不解決,黨的一切政治任務是不能完成的?!?  (2)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這是中國共產黨根本的組織原則。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是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的結合。民主集中制是黨的群眾路線在黨內生活的運用。   (3)保持和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用。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之一就是把黨的建設同黨的政治路線密切聯(lián)系、正確的政治路線能使黨得到鞏固和發(fā)展,而錯誤的政治路線會使黨受到巨大損失。黨必須在制定并堅持正確的政治路線、反對“左”的和右的錯誤傾向斗爭中鍛煉自己的隊伍。強調黨的作風建設。毛澤東在《論聯(lián)合政府》中概括了中國共產黨的三人優(yōu)良作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這三大作風是中國共產黨顯著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主要標志。   (4)正確處理黨內矛盾,整風是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的好形式。1942年開始的全黨整風運動,創(chuàng)造了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來實現(xiàn)思想上建黨的好方法。延安整風的主要內容是: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八股以整頓文風,而以反對主觀主義為中心任務。這是打破黨內以王明為代表的教條主義束縛的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整風運動的方針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通過團結——批評——團結,達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團結同志的目的,這是對“左”傾教條主義者所奉行“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的黨內斗爭方針的徹底否定。通過整風,使廣大黨員干部進一步掌握了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方向,加強了全黨的思想上的統(tǒng)一和組織上的團結,為爭取抗戰(zhàn)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   現(xiàn)實意義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建設的這些寶貴的歷史經驗對當前加強執(zhí)政黨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我們要以“三個代表”思想為指導,搞好黨的思想、組織、政治、作風等方面的建設。繼續(xù)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加強黨內外監(jiān)督,反對官僚主義,克服腐敗,使我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解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黨的建設的主要內容的掌握。黨的組織是掌握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武裝斗爭這兩個武器對敵沖鋒陷陣的英勇戰(zhàn)士,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zhàn)勝敵人的“三大法寶”之一。只有把黨建設好,使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正確,組織堅強有力,黨才能正確地領導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武裝斗爭。而在中國建設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是一項偉大的工程,這是由于中國革命的特殊環(huán)境造成的: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農民小資產階級占多數(shù);情況復雜,經濟文化落后;中國共產黨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農村和長期游擊戰(zhàn)爭的環(huán)境中。在這樣的情況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的斗爭中,在黨的不斷成熟的過程中,非常重視黨的建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黨的建設理論,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了馬列主義的建黨學說。而且目前加強執(zhí)政黨建設也是一個熱點和重點問題,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建設基本經驗非常具有現(xiàn)實借鑒意義。因此,考生對這個問題要高度重視。   3【答案要點】1935年12月,毛澤東根據瓦窯堡會議的決定,在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在報告中,毛澤東論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必要性:①由于日本帝國主義要把中國變成它的獨占殖民地,而帝國主義和國內*勢力還是一個強大的力量,因此,要戰(zhàn)勝國內外*勢力必須聚集雄厚的力量,必須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②由于中國革命的現(xiàn)實力量還有嚴重的弱點,暫時還比較弱小。   可能性:①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要求抗日,是抗日的主力軍;②民族資產階級能夠加入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③毛澤東指出,即使在地主買辦階級營壘中也不是完全統(tǒng)一的,這是半殖民地的環(huán)境,即許多帝國主義爭奪中國的環(huán)境造成的。當斗爭是向著日本帝國主義的時代,美國以至英國的走狗們是有可能遵照其主人叱聲的輕重同日本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暗斗以至明爭的。我們要把敵人營壘中間的一切爭斗、缺口、矛盾統(tǒng)統(tǒng)收集起來,作為反對當前主要敵人之用。毛澤東指出,中國共產黨有能力擔當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共產黨和紅軍不但現(xiàn)在要充當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發(fā)起人,而且在將來的抗日政府和抗日軍隊中應當成為堅強的臺柱子。他告誡全黨必須記取1927年陳獨秀放棄無產階級的領導而使革命到失敗的歷史教訓。   【解題分析】這一知識點可以以論述題出現(xiàn),以題干命題。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基本策略路線,是中國革命過程中的一個基本特點。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必要性主要從中國社會的階級結構的基本特征、敵我力量的對比導致了中國革命的長期性和不平衡性進行分析,可能性則主要從中國社會各個階級在革命的不同時期的不同表現(xiàn)來進行分析。另外還可突出中國共產黨有能力擔當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共產黨和紅軍不但是擔當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發(fā)起人,而且在將來的抗日政府和軍隊中應當成為堅強的臺柱子。   4【答案要點】(1)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包含著兩個聯(lián)盟:一個是工人階級同其他勞動人民的聯(lián)盟,主要是工農聯(lián)盟;另一個是工人階級同可以合作的非勞動人民的聯(lián)盟,主要是同民族資產階級的聯(lián)盟。   (2)工農聯(lián)盟無論在革命的哪一個階段,都是基本的聯(lián)盟,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基礎。中國革命的歷史表明,其他的階級、階層、集團參加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程度如何,主要也是以工農聯(lián)盟的力量為轉移。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我們黨不斷地發(fā)展和鞏固了工農聯(lián)盟,使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有了堅實的基礎,才有力量去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結成廣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有力量去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孤立、分化和瓦解敵人。   (3)工人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聯(lián)盟,是非主要的聯(lián)盟,但又是重要的聯(lián)盟。因為民族資產階級是一個愛國的階級,在政治上有相當廣泛的影響,在經濟上有重要作用。他們的多數(shù)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能夠在一定時期中和一定程度上參加革命或者對革命采取中立的態(tài)度。團結它有利于爭取其他中間力量,有利于孤立大地主大資產階級。   (4)中國共產黨要正確地領導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必須正確處理兩個聯(lián)盟的關系。   ①放手發(fā)展和鞏固工農聯(lián)盟,使它真正成為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基礎和依靠。   ②盡可能擴大第二個聯(lián)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孤立、分化和打擊主要敵人。  ?、壅_地發(fā)揮兩個聯(lián)盟之間的相互作用,使他們互相促進。   【解題分析】這個內容是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之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的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戰(zhàn)勝敵人的法寶之一。要指出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兩個聯(lián)盟,一是工人階級同農民與其他勞動者的聯(lián)盟,工農聯(lián)盟是基本的聯(lián)盟,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基礎;二是工人階級同民族資產階級及其他可能合作的非勞動人民的聯(lián)盟。兩個聯(lián)盟的關系要指明工農聯(lián)盟是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基礎,非勞動人民聯(lián)盟要盡可能地擴大。兩個聯(lián)盟是相互促進發(fā)展的。   5【答案要點】①如何處理同資產階級的關系,是中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資產階級與其它國家的情況不同,有很大的特殊性。②它由民族資產階級和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兩部分組成,由于政治經濟地位的不同,這兩部分資產階級對待革命的立場和態(tài)度又很不相同。對待資產階級的基本政策就是既團結又斗爭,以斗爭求團結。民族資產階級是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協(xié)性這樣的兩重性的階級。對其革命性的一面應加以聯(lián)合,與之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并盡可能保持之;對其妥協(xié)性的一面,則應適當?shù)倪M行批評和斗爭,以堅定其革命性,克服其妥協(xié)動搖,鞏固統(tǒng)一戰(zhàn)線。③在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民族資產階級仍然具有兩面性:既有擁護憲法愿意接受社會主義改造的一面,又有剝削工人獲取剩余價值的一面。因此,對它在經濟上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在政治上仍采取又聯(lián)合又斗爭的政策,既團結、教育、改造的政策,由此達到消滅資本主義剝削制度和把資產階級改造成為自食其力勞動者的目的。  ?、俟倭刨Y產階級是革命的對象,但當革命鋒芒主要指向某一個帝國主義時,屬于別的帝國主義系統(tǒng)的大資產階級集團也可能在一定時期和一定程度上參加反對這一帝國主義的斗爭。②由于官僚資產階級本質上是反動的,因此同其聯(lián)合只是聯(lián)合其尚能反帝的一面,對其反共的一面則必須進行斗爭,加以孤立。③在被迫同資產階級,主要是同大資產階級分裂時,要敢于并善于同大資產階級進行堅決的武裝斗爭,同時要爭取民族資產階級的同情和中立,以集中力量打擊反動、頑固的大資產階級。   對待資產階級正確的政策應當是綜合聯(lián)合和斗爭兩個方面的政策。黨正是由于實行了這一正確政策,才鞏固和發(fā)展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   【解題分析】此題考查有關對待資產階級的知識點。在同資產階級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時,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必須堅持自己的獨立性,對他們實行既聯(lián)合又斗爭的策略。在被迫同資產階級主要是同大資產階級分裂時,要敢于同大資產階級進行堅決的武裝斗爭,同時要繼續(xù)爭取民族資產階級的同情或中立。大資產階級在特定的條件下,也可以參加統(tǒng)一戰(zhàn)線。   6【答案要點】(1)堅持和把握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必須建立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廣泛統(tǒng)一戰(zhàn)線,這是實現(xiàn)無產階級領導權的一個關鍵。   (2)在同資產階級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時,實行獨立自主、既聯(lián)合又斗爭的方針,是保持無產階級領導權的基本策略。   (3)建立一支強大的革命武裝,是保證無產階級領導權的堅強支柱。   (4)加強無產階級政黨建設,是實現(xiàn)無產階級領導權的根本保證。   【解題分析】此題側重考查中國共產黨政權問題的知識點,在答題過程中,要注意把握“關鍵”,即堅持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建立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廣泛統(tǒng)一戰(zhàn)線;“基本策略”即實行獨立自主,既聯(lián)合又斗爭的方針;“堅強支柱”即建立強大的革命武裝;“根本保證”即加強無產階級政黨建設。以上諸知識點必須寫清楚,以防止出現(xiàn)中國共產黨內曾經出現(xiàn)過“左”和右的兩種錯誤傾向。   7【答案要點】(1)恩格斯指出:“任何地方發(fā)生革命動蕩,其背后必然有某種社會要求,而腐朽的制度阻礙這種要求達到滿足”。這種革命形勢,通常是指被壓迫階級的貧困和苦難異乎尋常地加強,不愿照舊生活下去;統(tǒng)治階級已經不能照舊不變地維持自己的統(tǒng)治,不能照舊統(tǒng)治下去??傊?,革命發(fā)生與發(fā)展總是有其深刻的社會歷史根源的。   (2)近代中國革命是民族危機深重和社會矛盾尖銳化的必然產物。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開始由獨立的封建社會變?yōu)榘胫趁竦匕敕饨ㄉ鐣A袕姷那致院头饨ㄖ髁x的腐朽統(tǒng)治,使中國的領土被侵占,主權遭侵犯,經濟文化發(fā)展受到嚴重束縛,嚴重阻礙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這兩對社會矛盾空前激化,為革命創(chuàng)造了條件。   (3)近代中國民族民主革命是被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統(tǒng)治者逼出來的。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革命爆發(fā)的主要原因是國內階級矛盾和社會矛盾激化的結果,而民族矛盾又加劇了這種矛盾。戊戌維新的失敗,證明改良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此后,只有革命,才是挽救民族危亡、振興中華、解決中國社會一切問題的出路。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則是在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中華民族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的歷史背景下發(fā)生的,它*了清王朝,但未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終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可以說是辛亥革命的繼續(xù)與發(fā)展。   【解題分析】此題著重考查考生對近代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發(fā)生原因的掌握情況。在馬列原典中就有過相關論述,認為,任何革命發(fā)生與發(fā)展總具有其深刻的社會歷史根源。近代中國革命是民族危機深重和社會矛盾尖銳化的必然產物。從鴉片戰(zhàn)爭開始,中國就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國外列強的紛紛入侵,使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這兩對社會矛盾空前激化,為革命創(chuàng)造了條件,然而不論是洪秀全領導的中國農民戰(zhàn)爭,還是戊戌維新的中國改良主義道路,甚至包括孫中山先生的資產階級辛亥革命,都沒有終挽救中國。歷史已經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這已成為歷史的必然。   8【答案要點】(1)重要變化是:第一,由工農民主專政轉變?yōu)閹讉€革命階級聯(lián)合的抗日民主專政;第二,革命任務由*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轉變?yōu)?日本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停止*國民黨反動派政權的武裝*和土地革命,實行“減租減息”的土地政策;第三,由獨立于國民黨政府之外的政權轉變?yōu)橹腥A民國的地方政府;第四,權力機構由工農兵代表會議轉變?yōu)閰⒆h會,以便與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參議會系統(tǒng)相一致。   變化原因是:隨著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的逐步深入,國際國內形勢都發(fā)生了重大變化,中日民族矛盾逐漸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全國人民迫切要求國共兩黨停止內戰(zhàn),共同抗日。中國共產黨順應人民的意愿,從民族大義出發(fā),及時調整自己的策略。第二次國共合作建立后,中國共產黨正式宣布取消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稱號,從而使革命根據地的工農民主專政的政權變成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性質的政權。   (2)聯(lián)系:第一,它們都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第二,它們都對敵人實行專政,對人民實行民主。區(qū)別:在人民民主專政中,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都屬于人民的范疇,而不是人民的敵人;在工農民主專政中,城市小資產階級仍屬于人民范疇,而民族資產階級則屬于敵人范疇。   (3)從中國革命的實踐過程來看,資產階級共和國不是沒有出現(xiàn)過,也不是沒有一點進步作用,但終都失敗了。辛亥革命建立的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被帝國主義支持的北洋軍閥扼殺于搖籃中??箲?zhàn)勝利前后,中國民主同盟等民主黨派希望建立英美式資產階級共和國政權,更是由于蔣介石國民黨的封殺而胎死腹中,民盟本身也因此而被國民黨反動*強行取締。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包括蔣介石集團在內的民主聯(lián)合政府的主張,也遭到蔣介石集團的斷然拒絕。縱觀近百年來中國革命斗爭發(fā)展的歷史,可以說,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除了不適應中國的國情,不為廣大工農群眾歡迎外,國際帝國主義和國內封建主義也不允許它存在。因此,資產階級共和國讓位于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完全是中國革命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解題分析】此題考查考生對黨在根據地、解放區(qū)的政權建設的掌握。第一問主要是考查考生對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抗日民主政權特征的理解。第二問主要是考查考生對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工農民主專政的特征和人民民主專政本質特征的理解,關鍵點是如何看待民族資產階級。因為在*失敗后,民族資產階級倒向大地主、大資產階級一邊,而在人民民主專政中民族資產階級屬于人民的范疇。第三問主要是考查考生對資產階級共和國讓位于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的理解。既要闡述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行不通的表現(xiàn),也要分析其失敗的原因??忌氪鸷帽绢}必須對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有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