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站 精神騎士的理想姿態(tài)

字號:

第1站 精神騎士的理想姿態(tài)
    幾年前,在一節(jié)語文課上,一個名叫董軒的學(xué)生望著教室窗外發(fā)呆,那節(jié)課,他寫了一首稚嫩的詞《憶秦娥·高三》:
    在高三,
    充棟圣賢讀不完。
    讀不完,
    吃也不安,
    睡也不安。
    問鼎中原登幾山,
    十載攀巖三日還。
    三日還,
    成也艱難,
    敗也艱難。
    歲月淘盡浮塵,憤世嫉俗已消失于云端,董軒所能做的,僅僅是恪守米蘭·昆德拉式的“被背叛的遺囑”。古龍在《不是集》中深情地寫道:“幸福,什么是幸福?我不能回答,可是我聽到過一個真正的聰明人說過的一句話:一個人心中真正的幸福,通常都是他還沒有得到的,或者他久已失去的?!币驗椤皼]有得到”,2008年的勇氣之戰(zhàn)充滿了偉大和哀愁。士兵不是戰(zhàn)死沙場就是回到故鄉(xiāng),這句話說得我們心有戚戚,“滿城春色宮墻柳”的閑適與“留得枯荷聽雨聲”的悲涼都已顯得不合時宜。
    但這個世界充滿了悖論。就好像電影是虛幻的,可我們熱愛這種虛幻,不是因為它無邊無際地幫我們制造夢想,而是因為它的真實:在現(xiàn)實之外才能找到真實,就像你在鏡子之中才能看到真正的自己。還比如,是因瞬間的堅持而獲得永恒的華麗,還是因永恒的執(zhí)著而獲得精彩的瞬間?時間的魅力也許就在于此。“時間像海綿里的水”這樣的隱喻在作文中已出現(xiàn)過很多次了,已不能再讓你我興奮,可時間又該像點什么,我們才能在抓住它的剎那,去思索瞬間與永恒的悖論呢?此刻的你,是否已看到彼岸的燈火?是否已整裝待發(fā)、熱望著決戰(zhàn)在高考之巔?
    天空已經(jīng)泛白,有些黑暗正在四處驚慌逃竄,你想象的田野上又奔騰著怎樣的圖景?是高考年華的將逝還是期望后一刻的綻放?
    同一棵樹上的成功和失敗
    不出乎你所料,像《洛奇》這樣的所有勵志電影都在試圖解決“丑小鴨如何變成美天鵝”的問題,很遺憾,你們今天看到的這篇文章也還算是這樣的。北京的rush hour依然,又是一年3月,春寒依舊。2006年的這個時候,我躲在二炮家屬區(qū)里的板棚準(zhǔn)備一場考試。每天凌晨,在刺骨的寒意中醒來,等待早起的烏鴉盤踞窗前的枝頭。那是一間從平房屋頂接起的板房,在房間里行走,你可以感受到地板的震顫,輕拂墻體,紛飛的石灰讓你不得不懷疑身居何地,同屋的老兄在馬路對面的保險公司做推銷員,在試圖讓我買保險未遂之后,又常常和我侃他的彩民歷史,那一刻,寒意刺骨。
    這個世界,太多的人如我們一樣普通和渺小。
    有一個人是一個“死跑龍?zhí)住钡?,但他喜歡說“其實我是一個演員”。所以他很重視他的表演,在扮演一個開場就被打死的神父時,為了演得“調(diào)皮而又帶點矛盾”,他“死來死去都死不了”。他珍惜每一個上鏡的機會,如果沒有那種“沒有臺詞”的角色,那“完全看不到的角色”也行,只要有時間他就會看那部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寫的《演員的自我修養(yǎng)》,所以他知道“砍”和“捅”表現(xiàn)起來有很多的不同。他還很具有專業(yè)精神,因為“作為一個死尸我當(dāng)然是不能動的”,由于導(dǎo)演沒有“cut”,他躺在地上任別人拳打腳踢都巋然不動。
    有些時候?qū)芏嗍?,你們都猜中了開始卻沒猜中結(jié)局,但這個故事我想你們連結(jié)局都猜中了。沒錯,后他獲得了美女的垂青,還當(dāng)上了主角。永遠(yuǎn)走不出青春期的周星馳在《喜劇》中告訴我們“死了都要演”,他成功了。可我們不會很輕易地相信某個奇跡會發(fā)生,因為《艾德·伍德》告訴我們活生生的現(xiàn)實:“差電影導(dǎo)演”艾德,失敗得虧了本的制片商叫囂著要宰了他,憤怒的觀眾讓*充斥著鋪天蓋地的西紅柿和臭雞蛋??砂氯孕Σ[瞇地勸告人們:看看好的一面吧,瞧那些士兵的衣服,多逼真,我的下一部,會更好……話至此,不好意思,我要庸俗地問:他,失敗了嗎?他拍了一輩子,沒有一部好電影,但是他就是這樣拍了一輩子,有誰有這種“吊死在一棵樹上”的堅持?
    在少數(shù)派的成功狂歡里,為自己的瞬間光芒而勇往直前的人,是我們稱之為堅持的好注解。成功或者失敗,不能僅僅用才華來衡量,因為“熱情比神更重要”。本來失敗就是人生中一種如影隨形的常態(tài),或者說人人都是失敗者。當(dāng)時間落幕了,沒有人能底氣十足地說自己是徹底的成功者,正如沒有人是徹底的失敗者一樣,因為成功和失敗,本就是同一棵樹上的兩枚果。
    瞬間的光芒和偉大的微小
    近看了電影《命運呼叫轉(zhuǎn)移》,葛優(yōu)這次沒演成山區(qū)葛大爺,卻給觀眾來了一段山區(qū)葛小伙與時間軟磨硬泡的故事。電影里的老三是大山里土生土長的農(nóng)村青年,因為喜歡村姑春燕,為了守著她、看著她,一直不進(jìn)城去打工,整天磨著二嬸給他做媒,被全村人視為不務(wù)正業(yè)的二流子。某一天,畫家來了,老三接待了他,畫家臨走時,老三用自家的古董夜壺?fù)Q來了一部手機,這部小小的手機改變了老三窮得掉渣的命運。
    看這部電影,是在北師大旁邊的影城,葛大爺?shù)挠哪瑳]能蓋過我心中的澎湃,這個看似與手機有關(guān)的命運轉(zhuǎn)移,實際上是關(guān)于時間的人生命題。那一刻,我在想,如果老三沒有堅持留在村里等著他認(rèn)為會到來的愛情;如果老三沒有為了能給手機充上電,堅持背一筐紅果騎車去鎮(zhèn)里;如果老三沒有不停地用手機給畫家打電話——“你一定要接啊,你不接我就變成驢了”……那么“就一閑人”的老三會是什么樣的老三呢?
    2006年的冬季奧運會,張丹、張昊因高難度動作“拋四周跳”的嘗試失敗而感動了整個世界;100年前的1908年,沒有人記住那年馬拉松比賽的冠軍,只記住了一個名叫多蘭多·皮特里的意大利糖果商人,以及他挪動著蹣跚腳步的“可怖而迷人”的背影;Just run away的阿甘在奔跑中甩掉了“老太太抽風(fēng)的笑容”;孤獨的堂吉訶德與傲慢的風(fēng)車決斗了874次,他失敗了874次,他的第875次依然在迎風(fēng)策馬中……
    這些瞬間,成為了精神騎士,讓我們望見了光芒,越微小越偉大。
    扛起“微小者起義”的旗幟,張開雙臂或振臂一揮,是一種姿態(tài)。這姿態(tài),未必一定代表勝利,但一定包含了理想的激情。我們可能很爛,但也有爛的權(quán)利。
    我們希望高考是深刻的,而不是在結(jié)束時,發(fā)現(xiàn)自己沒考過一樣?!堵迤妗分心莻€只會在咖啡館里對人絮叨自己曾經(jīng)勝利的人,終于要開始證明一個叫“洛奇精神”的東西。于是,下面的故事,發(fā)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