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生成攝影發(fā)燒友學攝影易出好成績

字號:

尚力抵達梅里雪山那天,連綿十幾天的陰雨過后,噴薄而出的太陽金光燦爛,太子十三峰全都掩映其中。在初的一刻,尚力忘了北京,忘了掛念她的家人,但她沒忘自己的佳能EOS30.半年之后,尚力以《日照金山》為題的5幅攝影作品以及游記被《中國攝影》雜志刊登在重要版面。
     尚力是北京聯合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2004屆廣告攝影專業(yè)的在校生,在她上課的班級中還有60多位同學,他們大多數人是攝影愛好者。從1999年開始,學校歷屆學生中都有在攝影大賽中獲獎的,學生的作品屢次刊登在《中國國家地理》、《中國攝影》、《大眾攝影》、《中國畫報》等權威雜志上。近日,記者走近這些“發(fā)燒友”,從而了解了他們其中單騎行西藏、游雪山,拍野生東北虎而遭幼虎咬等故事。
     女生單車越過青藏線
     2005年7月,尚力帶著3部相機和數十個膠卷、電池和一輛山地自行車進藏了,她的計劃是騎單車在青藏線上進行攝影采風,然后轉滇藏線到云南回北京。
     尚力抵達西寧后,會同網上約好的四個旅伴,開始了為期兩個月的高原采風。青藏線是西藏通往外界的一條主要干線,路況相對較好。盡管如此,可怕的高原反應隨時還在威脅著尚力等五人的身體健康。他們騎車行進途中,往往四五十里難見一座村鎮(zhèn),但是,隨艱苦旅程而來的還有隨時可遇的驚喜。遠處蜿蜒的雪山,近處盛開的大片大片的格桑花都讓他們陶醉。從西寧到拉薩,尚力一口氣拍完了40多個膠卷。抵達拉薩后,三個同伴完成了計劃乘飛機返回,尚力和另一個同伴繼續(xù)留在西藏開始更艱險的旅程。
     尚力說,西藏對她的吸引力在于那種一塵不染的潔凈,但在大多數知名的旅游線路上,有一些東西依然被現代化了,因此他們選擇沿中尼公路繼續(xù)西行。中尼公路是西藏通往尼泊爾的一條國道,全長900多公里,惡劣的氣候條件使得這段路十分難走。沿途藏民和外界接觸較少,語言交流成了大的困難。尚力和同伴一路風餐露宿,多數時候以巧克力等高熱量食品支撐,走完了這條路的五分之四,而她也留下了近1000幅珍貴的影像資料。
     說起自己被《中國攝影》雜志選中的那幾幅作品,尚力表示那不是自己喜歡的。比如文前提到的《日照金山》那幅,她說,那只是運氣好,恰恰就碰上了。雖然我拍出的絕大多數東西可能沒有一個人欣賞,可是我感受到了快樂,我用心學了,我也因此得到認可。
     男生腿上留下虎牙印
     掀起褲腿,劉思遠的左小腿上還留著清晰可見的仨虎牙印。他說,幸虧咬我的是兩只半歲大的幼虎,要不這條腿就懸了。
     劉思遠是北京聯合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2001屆畢業(yè)生,從2002年起,他的作品就屢屢在中國國家地理、中國攝影、大自然探索等專業(yè)雜志上發(fā)表,羊城晚報、中央電視臺三套等媒體也多次采用他的攝影作品。先讓他的作品闖入公眾視線的就是一組東北虎組照。
     2001年夏天,劉思遠來到牡丹江市東北虎野生基地采風,第一天他就領略了野生東北虎的威猛。那天,他得到允許和工作人員一起進虎舍先拍小老虎,這是幾只半歲大的老虎,體型比成年狗略小點。當劉思遠進入虎舍時,兩只小老虎歡快地向飼養(yǎng)員跑去,劉思遠舉起相機就想拍攝,卻沒注意其中一只小虎悄無聲息地潛到他身后。快門剛剛按下,劉思遠就覺得身后有什么打了他一下,轉身一看,老虎又撲過來一口咬住了他的小腿。此時,另一只小虎也不再戲耍,做勢要撲。劉思遠說,也就是飼養(yǎng)員有經驗,趕緊把老虎趕跑了,我那時已經感覺虎牙就貼在小腿的迎面骨上。
     首次拍攝就招虎咬,劉思遠反而高興了,確定這里就是自己理想的拍攝點。他在當地一所招待所住下,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飯吃饅頭就咸菜,吃完再帶一份走,之后在虎林一呆就到晚上。為了拍攝一組老虎打斗的照片,他在烈日下候了3小時,兩條胳膊被曬傷,到了來年冬天黑色都未褪盡。然而,就是這段時間拍攝的一組“風舞斑斕”受到了攝影界的好評,劉思遠因而被中央電視臺采訪和報道。
     成考生學攝影易出成績
     劉思遠、尚力都是從北京聯合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畢業(yè)或尚在上學的成考生,學校的學生在近年來獲得的獎項還包括全國高校攝影大賽的一、二等獎、亞洲風采攝影二等獎、中國新聞攝影三等獎等,學校攝影課專業(yè)教師閔強說,成考生在攝影方面比普招在校生更有學習優(yōu)勢。
     閔強所教的兩門功課是風光攝影和紀實攝影。為了讓學生更多地領悟攝影技巧和把握主題,每周的周末他都會帶著他們走進北京城的大街小巷或名勝古跡,學生拍攝的作品不僅是功課也是學分。他說,從實際拍攝過程中感覺到成考生更容易理解和發(fā)揮攝影的構圖、更會選擇角度、展現作品的主題。對于攝影者來說,鏡頭就是心靈的反映,感受到了才能拍出來。
     3月25日,在同學上實習課的北海公園,記者發(fā)現同學們都用傳統(tǒng)的相機(使用膠卷)進行拍攝。學校老師表示,這實際上是逼迫學生在思考后再按快門,膠卷是有成本的,它不同于數碼相機可以幾乎無成本地按快門,誤拍誤撞照樣能出好照片。成考生對此要求也總能貫徹執(zhí)行,就讀這個專業(yè)的學生幾乎個個都是攝影發(fā)燒友,是真正抱著學習的目的而來,經濟支出也相對獨立,從這個意義上說,成考生學攝影也更易出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