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

字號:

以健康快樂和美麗的名義
    現代社會的步伐太快,現代生活的節(jié)奏太快?,F代人除了每天要馬不停蹄的奔波以外,那高速運轉的大腦也沒有一刻的空閑,許多人睡夢中都閃回著人生的課題,真是太累太累了。
    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調查顯示,每年有190萬人因勞累猝死。
    在日本,公司員工在工作吃飯睡覺之外,參加運動的人僅占員工人數的53%,也就是說有47%的人從來不運動。日本的“過勞死”人數占全世界第一。
    在中國,每天象被鞭子趕著一樣來去匆匆的人更不在少數;這些人身忙,心更躁。
    健康就這樣被剝奪了??鞓芬搽S之消失得無影無蹤。
    至于美麗,除了那人工雕琢的一張臉面之外,人們早已忘記了世上還有一種美,叫做“清水出芙蓉”!
    許許多多姐妹就這樣急匆匆地交代了自己的青春,慢慢憔悴直至枯萎。
    太可怕了。一切的一切急需慢下來!
    重要的,當然是慢下自己的心來。
    要真正做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
    要達到這樣的境界并不容易,這需要大量的形式來幫助,也需要具體的內容來落實。
    瀏覽一下國外的“慢”鏡頭。
    慢餐飲:
    “慢餐不僅僅是給我們的味蕾尋找美味,而是為了保留我們的人性?!钡摹奥蛧H組織”在十幾年間不斷四處呼吁。1989年,意大利記者、餐飲評論家佩特里尼被幾十名學生坐在“西班牙廣場”上大嚼漢堡包的場景震驚。為喚醒人們遭快餐催眠的味覺。佩特里尼發(fā)起了“國際慢餐協會”,提倡回歸對食物及用餐環(huán)境的高素質要求。SLOWFOOD的標志:那個O字,設計成蝸牛的模樣——慢慢吃吧,沒有太特別的事情要趕的。
    慢讀書:
    “一目十行”是對閱讀高手的贊美,但是,很多美國“慢一族”開始放慢閱讀速度,他們認為“細嚼慢咽”的讀書可以完全沉浸在書籍的氛圍中,給與細節(jié)更多的關注,這樣做不僅閱讀效果好,也能夠帶來更多心靈上的愉悅。隨著“慢”的追隨者越來越多,歐美社會逐漸受到這股潮流的影響,開始崇尚那個“慢”的理念已經深入到歐美社會的各個角落。時間研究員、時間經理、抗緊張培訓班等聞所未聞的名詞不斷出現。在美國,甚至出現了一個“放慢時間協會”,在全球擁有700多個“盟友”。
    慢旅行:
    緩慢履行強調并不是去哪里,而是在哪里。除了從歷史遺跡入門,了解歷史宗教對當地人的影響,更可以到街巷上的百年老店,去品味當地人表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美感意識。緩慢的城市更需要緩慢的步調。你可以不搭電車、巴士,用腳踏車或步行穿梭在大街小巷。你會發(fā)現,有緣接近人類世世代代傳承的幸福,是多么的幸運。
    慢工作:
    現代工作節(jié)奏是“慢”的大敵,對于它,“慢一族”也有解決的辦法。在法國,3%的企管人員在家辦公。42歲的IT公司人事部經理皮爾3年前決定回家辦公,繁忙了近20年的他終于有時間好好的和家人相處了。她這樣做不僅沒有耽誤工作,而且還以提出簡化人事管理的建議受到獎勵,使公司終決定30%的而向工作人員可以在家辦公。此外,“慢一族”還強調花更多的時間處理一件事,而不是在不同的事之間周旋。例如,醫(yī)生應該多花時間了解病人,而不是巡視查房走一圈而已,這樣有助于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慢運動:
    如今,無論是在忙碌的美國還是浪漫的澳洲,一種“每天一萬步”的健身方法相當流行。醫(yī)學研究表明,每天步行1小時以上的男子,心臟局部缺血癥的發(fā)病率比很少參加運動的人低4倍。中醫(yī)認為,腳掌是人體的“第二個心臟”,人體的五臟六腑都與兩只腳息息相關。人類腳踝以下有51個穴位,其中腳底有15個穴位。日行萬步,就等于不斷地在按摩第二個心臟。那么,請試想一下,在離家還有三站地距離的時候,如果改乘車為走路,你覺得如何?或許你會不假思索地說:“有耽誤了寶貴的15分鐘。”但換個角度想,這15分鐘,你的全身集體都在運動,你又享受到了什么?
    慢性生活:
    “慢生活”的支持者們認為,在性生活中,應該多拿出時間來享受身體的美好感覺,而不是快速“直奔主題”。很多夫妻間的矛盾是由性生活的“快與慢”引起,在這一點上適者生存,并不是越快越好。
    慢休閑:
    很多現代人的休閑方式是一群人出去狂歡一把,然后一哄而散,在“慢一族”看來,這不叫休閑。我們來看看美國的克薩斯的一個養(yǎng)豬農場主哈瑞斯先生的生活;他每天晚上8點半鐘之后就把手機關掉,或讀書或早早就寢。周末兩天,不接受任何大規(guī)模聚會邀請,而是和妻子或幾個好友相約外出,要么釣魚,要么尋找其它休閑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