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生的美國面試之旅

字號:

美國的面試之旅(一)
     起子
     “轟——”,窗外,舊金山國際機場的起飛坪逐漸地消失在視野中,被浩瀚無垠的太平洋
     而取代。飛機又一次起飛了,18天來的第8次。11個小時后,飛機將降落在北京首都國際
     機場,為這次旅行劃上一個句號。此刻,我終于有種完成使命的感覺。收到了Stanford,
     UTSouthwestern,Rockefeller,Uchicago和John Hopkins的offers,應該說,我對自己
     的表現(xiàn)還是很滿意的。過去十幾天在美國的情景一幕一幕的在眼前重放。體驗,新奇,奔
     波,疲倦,收獲,喜悅。忽然感到有種責任感把這次面試之旅記錄下來。在此之前,很少
     聽說有中國學生到美國本土參加校園面試。我自己也是經過了一段矛盾的心里斗爭才邁出
     的這一步。寫下這些文字,只是希望能對以后的申請者有些幫助,不至于像我一樣,開始
     連申請的簽證類型都不確定。
     美國的面試之旅(二)
     接受邀請
     很多人都說我的申請很成功,其實,它卻是以一封拒信拉開的序幕。11月初,我就把材料
     寄出了,然后就開始等待。飛躍過的人都知道,這時候是最難熬的:什么事也做不了,最
     多就是刷刷郵箱,收收垃圾郵件,然后安慰自己,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我也是這樣,挨
     了兩個月,都變得有些超然了。05年1月15日早上,我例行公事般的打開outlook.“嘟”
     ,計算機上顯示:4封信郵件。 第一封,垃圾郵件。第二封,無聊的廣告。我漫不經心的
     打開第三封:“Application Status”,從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寄來的!我一下精
     神了。這是我申請中排名最低的學校,基本就是用來保底的,應該沒什么問題吧。小心翼
     翼的讀下去,其他的單詞還都沒理解呢,突然看見一個詞“regret”!心下一沉,知道沒
     戲了。但還是不敢相信,仔細地讀了一遍,確認是拒信。兩個月,沒有任何消息,結果等
     來了一封拒信,而且是保底學校的…… 我當時的心情,就甭提了。
     幸好曙光很快就來了,就是那第四封email.它也是我現(xiàn)在寫這篇文章的起因:Stanford
     University 邀請我于三月初去參加校園面試的通知。校園面試是美國大學招生的一項慣
     例,一般受邀請的人都是很有希望被錄取的。學校負責學生旅行及食宿的費用,目的在于
     給雙方一次互相了解的機會。但是對于國際學生,由于費用、時間以及簽證等條件制約,
     學校經常采用電話面試作為替代形式。我不知道之前有沒有人參加過研究生入學的校園面
     試,反正我是從沒聽說過。Stanford的教授極力鼓勵我去試試,因為這樣對申請很有利。
     發(fā)信人: zcziqi (紫七), 信區(qū): AdvancedEdu
     標 題: 美國的面試之旅(二)
     發(fā)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5年03月22日14:39:11 星期二) , 站內信件
     接受邀請
     很多人都說我的申請很成功,其實,它卻是以一封拒信拉開的序幕。11月初,我就把材料
     寄出了,然后就開始等待。飛躍過的人都知道,這時候是最難熬的:什么事也做不了,最
     多就是刷刷郵箱,收收垃圾郵件,然后安慰自己,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我也是這樣,挨
     了兩個月,都變得有些超然了。05年1月15日早上,我例行公事般的打開outlook.“嘟”
     ,計算機上顯示:4封信郵件。 第一封,垃圾郵件。第二封,無聊的廣告。我漫不經心的
     打開第三封:“Application Status”,從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寄來的!我一下精
     神了。這是我申請中排名最低的學校,基本就是用來保底的,應該沒什么問題吧。小心翼
     翼的讀下去,其他的單詞還都沒理解呢,突然看見一個詞“regret”!心下一沉,知道沒
     戲了。但還是不敢相信,仔細地讀了一遍,確認是拒信。兩個月,沒有任何消息,結果等
     來了一封拒信,而且是保底學校的…… 我當時的心情,就甭提了。
     幸好曙光很快就來了,就是那第四封email.它也是我現(xiàn)在寫這篇文章的起因:Stanford
     University 邀請我于三月初去參加校園面試的通知。校園面試是美國大學招生的一項慣
     例,一般受邀請的人都是很有希望被錄取的。學校負責學生旅行及食宿的費用,目的在于
     給雙方一次互相了解的機會。但是對于國際學生,由于費用、時間以及簽證等條件制約,
     學校經常采用電話面試作為替代形式。我不知道之前有沒有人參加過研究生入學的校園面
     試,反正我是從沒聽說過。Stanford的教授極力鼓勵我去試試,因為這樣對申請很有利。
     的教授、我在北大及生命研究所的導師分別給我寫了supporting letter.最后我實在是
     想不出簽證官還有什么理由拒我。于是,安心回家過了個年,初五一過,我便趕回北京,
     準備接受最后的考驗。
     至于簽證的手續(xù),水木上有不少介紹,我就不多說了,就在這談談我簽證面談時的情景吧
     。我預約的是7:30的面談。那天人不多,我前面有十幾個人排隊。但最后分配的時候,我
     也不知怎么回事就成了我們那隊的第一個。簽證官的小窗一打開,一個黑發(fā)的帥哥向我們
     示意。我小心翼翼的走上去,堆著笑著說:“Good Morning, Sir.” 他臉上沒一點笑意
     ,盯著電腦屏幕看。過了一會,他拿起Stanford的邀請信,漫不經心地看了幾眼:“你去
     美國干什么?“ft,好標準的中文!結果我腦子里反應的卻是英文:”I am going to a
     ttend an on-campus interview at Stanford University.“他也換成英文:”Your ma
     jor is?“我心里一虛,可千萬別check我:”Biological Sciences.“他又就我高中時去
     日本出訪的經歷問了一個問題,然后說:“What are you doing now?”我回答說:“I
     am a senior student of Peking University.“他抬起眼皮,看了我一眼:”You can
     get your visa at window 1.“我有點不敢相信,又跟著問了一句:”Window 1, right
     ?“”對!“(又是中文?。?BR>     就是這樣了,不到5分鐘的面談后,我就得到了去美國的B簽證。我看著手里一大隊的材料
     ,覺得很滑稽。但我也知道,它們的作用并不在于簽證官是不是看了它們,而是在于我是
     不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仡^想想,其實簽證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而且最近簽證的形
     勢也越來越好。話說回來,簽證官拒簽學生簽證,事實也的確是大部分留學生都留在美國
     了。要想說服簽證官,關鍵是你自己信不信你會回來。要是自己都沒信心,那簽證官更是
     拒你沒商量了。另外再說幾句題外話。美國不是天堂。它的確是一個讓人實現(xiàn)夢想的地方
     ,但任何夢想的實現(xiàn)都是建立在為之奮斗拼搏的基礎上。中國這兩年發(fā)展勢頭很好,各行
     各業(yè)的機會也越來越多。我想,等我們學成的時候,回國絕不是一個壞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