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麻辣作文點評其實并不“麻辣”

字號:

今年的高考(Q吧)已經塵埃落定,招生工作已經陸續(xù)開展,可就在這時,一個參加了今年高考閱卷的老師,在某網站發(fā)出一個名為“爆笑高考作文——來自評卷一線(08廣東卷)”的帖子,帖子中,詳細羅列了經由其手批閱的今年參加高考的一些學生在作文中犯的錯誤,并加以麻辣點評——“我國中科院院士郭沫若,拒絕了美國的高薪挽留,毅然回國投身科學研究事業(yè),并成功研制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點評:郭沫若得意忘形,錢學森死不瞑目)……”(《揚子晚報》7月8日) 實話實說,這位老師的麻辣作文點評很是詼諧生動,頗有些黑色幽默的色彩。毫無疑問,這樣的“調侃”是沒有任何惡意的,而點評的字里行間也透射出一個為人師者對于學生常識性錯誤的惋惜和感嘆。如此麻辣作文點評,如果作為一種課堂上的“教學范例”,可以讓僵硬的教育變得鮮活起來,在笑聲中引起學生的共鳴并引以為鑒。
    然而,問題的關鍵在于,這樣的點評雖然充滿了善意的調侃,但卻因為發(fā)布于網絡,而悄然異化為娛樂味道極重的“無聊玩笑”——凡事都要有個度,過度則適得其反。即使這位教師是有心想幫助自己的學生,給將來的考生以示警戒,采用網絡擴散的方式也是很荒唐的。由于網絡的傳播性和公共性,此舉實際上已經對犯錯學生構成了無形的傷害。雖然沒有“署名”,雖然不是挖苦,但當學生看到自己的“錯誤”被老師公開在網絡之上淪為大眾的談資,心里會好過嗎?故而,這樣的做法從一個側面反襯出,教育理性、教育包容和教育責任感的某種缺失。
    老師的責任就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及時指正學生的錯誤,引導其健康學習成長。學生的作文出現(xiàn)這種“低級錯誤”,作為老師,首先不應該感到好笑,而是包容之后的責任反省——難道,學生出錯,老師就沒有一點責任嗎?我看未必見得。事實上,筆者注意到,該老師在點評學生錯誤的時候也犯了一個“錯誤”——郭沫若固然沒有投身“科學研究事業(yè)”,但中國的原子彈之父也絕不是錢學森。既然老師自己都搞不清楚,出錯而不自知,個別學生在緊張的高考中出錯,豈不是也很正常?兩者當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老師出錯不能代表學生出錯就不值得批評,但卻沒有必要拿此當“笑料”進行網絡性的調侃。
    所以,我說這樣的麻辣作文點評其實一點都不“麻辣”。不但不“麻辣”,細細品味起來,還讓人感到了一絲苦澀。教師點評,學生出錯,以及調侃的語言,本來都不是問題,問題是教育者的心態(tài)在不自覺中出現(xiàn)了偏差。而這,沒準就是“爆笑高考作文”出現(xiàn)的原因之一。(陳一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