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家中有孩子在海外留學的家庭,在解決了不菲的留學費用這一頭等大事后,剩下的就是漫長的相互思念與牽掛,兒行千里母擔憂,因此與孩子的聯(lián)系與溝通,便一定是家庭中大的事情。我也不能例外,每當女兒有信息過來了,家里會一陣歡呼,我與先生都會停下手中的活計,爭著去跟孩子筆聊或語聊。
我在新浪博客教育頻道上開了“陪讀春秋:我與孩子共成長”(原名“美國陪讀日記”)的個人博客后,曬了些自己的陪讀經歷與思考(更多的內容見近30萬字的《陪讀春秋:在美國MIT的日子》一書,2008年1月廣東經濟出版社出版),踩著眾多來訪網(wǎng)友的足跡去回訪,發(fā)現(xiàn)為留學兒女開博的還真是不少,像單飛、島島等人的博客,篇篇情真意切的圖文,足見父母對在異鄉(xiāng)求學的孩子的那種濃濃牽掛都是一樣的……父母寫博,孩子也能參與,于是博客便成了一個可以雙向溝通的平臺,既可以很好地釋放彼此間的思念之情,又可以與大家分享個中的酸甜苦辣,要是有什么疑難困惑了,還可能得到眾網(wǎng)友的出手相助。何樂而不為呢?
單飛的博客,以和兒子對話的形式呈現(xiàn)著孩子的成長;島島的博客,從兒子坐上飛機首赴英倫開始,就追蹤著他的動態(tài),兒子能獨自面對了,懂事了,一點一滴的都記錄下來??梢赃@么說,現(xiàn)在網(wǎng)絡時代的在線聯(lián)系方式,如QQ、MSN、視頻甚至還有網(wǎng)絡電話等,給這種隨時更新的記錄提供了極大的支持與方便。過去留學生與家里聯(lián)系的電信電話與書信方式,不再是“親子熱線”的首選了。
我知道,有許多留學生家庭的“親子熱線”都是很熱的,像單飛。而我家的“親子熱線”就沒那么熱了。
很羨慕單飛,如果愿意,可以很方便地與他那上課總不離電腦的兒子在線溝通,隨時來個“指導”或與兒子探討問題。而我就沒有這種經常性的對話機會來繼續(xù)過過家長的癮,雖然我也整天掛在網(wǎng)上,把聲音打開,時刻等待著女兒能在什么時候會突然冒個頭上來叫叫我,可寶貝女兒就是不給我“彩臉”,整天“黑”著!
有個朋友的兒子也在美國留學,現(xiàn)在都讀大三了,風雨無阻地還是每個周六鐵定要跟母親通電話,時間大約一小時,事無巨細的把一周來的情況都跟老媽匯報一番,從學習到生活,包括與黑人舍友發(fā)生觀念沖突,然后他作為中國人又是如何后勝出讓這“國際友人”佩服了他的,他媽媽都了如指掌。朋友夫妻倆的工作都很忙,與孩子的溝通不靠上網(wǎng),但能夠如此開“周會”也讓我羨慕死了。
以前我從來不用視頻那玩意兒的,聽了不少朋友的建議后,女兒出國前我專門去電腦城買了兩套高質量的視頻儀,女兒拿走一套,一套裝我電腦上,先生特別叮囑女兒說,到美國后記得每天都上來見見你媽啊。我們都很樂觀地想像著,女兒雖然出國了,但有這個熱線,女兒一舉一動我們都可以及時知道,她不等于就還在我們身邊嗎?
結果事與愿違,兩年來視頻儀只用過兩次便束之高閣,是她剛到美國學校后向我們展示她跟一白人女孩共同居住的宿舍環(huán)境,那女孩床鋪邊上墻壁貼了一幅大大的美國國旗,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典型的美國式愛國主義教育;第二次用是女兒病了,在我們強烈要求下勉強讓我們看看她的狀況,不見還好,見了反倒讓我們心痛不已。
視頻不愿意用,QQ、MSN也極少上來,有事就留言,加上時差的原因,我們基本上在網(wǎng)上碰不到頭,電話也極少打,問她為何要玩“失蹤”?答復是因為課業(yè)繁忙沒太多時間在線溝通??蔀楹蝿e人家的孩子也是留學卻可以常與家里聯(lián)系溝通呢?再說女兒也不是那種笨到不能應付留學學習生活的孩子嘛,后還是華盛頓的朋友透露了個中緣由:原來是女兒不希望老是生活在父母的眼皮底下!事實上她除了忙學業(yè),還忙了不少雜七雜八的事兒,只是不想告訴我們。
女兒一般是比較長時間才打電話回家,我們曾希望她也能每周打電話回來,但后卻沒能形成為一個家庭制度,印象中她都是躺在床上打的(睡前或醒后),聲音懶懶的樣子,肯定是閉著眼睛說話了(留學并不是件輕松的事情),大概是希望與女兒“靠”得更近些吧,,我也會躺到沙發(fā)上閉著眼睛邊聊邊想像著她那頭的狀況,順帶也好休息休息我的眼睛。
這就是我家的“親子熱線”狀況了,挺冷。女兒那頭不熱,我跟她爸這頭熱也沒用!無奈。不過令我很高興的是,四月初是我的生日,那天久沒打電話回家的女兒特別打了個電話回來跟我說生日快樂!我心里想,這女兒并沒有“失蹤”,她心里其實一直是有父母親的。
近女兒在應付正常學習的同時還忙著考托福,忙著寫大學作文,因為她想在三年級的時候爭取轉到一所更好的大學去繼續(xù)學習(現(xiàn)在的學校在美國四千多所大學中排名約七八十位的樣子),我們很掛念著這事的進展如何了,但女兒極少匯報,托??嫉迷趺礃硬桓嬖V,報哪幾間大學她早決定了,大學作文寫什么內容無可奉告,我只剩下在接到留言通知后為她快遞報考大學材料的份。留言給她說擔心她報的大學排名是不是太靠前了?她就回一個留言說,托??剂?23分,硬件是夠的了,爭取下啦。
想想兩年前考大一的時候,女兒的“新托福”只考了576分(因為當時國內還沒開始實施新托福,而美國已經開始了,所以我把分數(shù)換算成“舊托福”的模式),那還是剛到美國插班讀高三的時候,匆忙之中很辛苦地備考。這次她說根本就沒有準備就去考了,“聽”得出來那語氣里充滿了自豪與自信——女兒真的是長大了進步了,能獨自面對艱苦的留學生活了。她還安慰我們,轉學的事情能行當然好,不行等考研的時候再兌現(xiàn),一切的計劃都在她的安排之中(4月17日已經接到排名第25位的密執(zhí)根大學錄取通知,還有兩所大學需五月份才知道結果),女兒真的已經可以讓我們放心了!
為什么我們做父母的總想著要用熱線把孩子“拴”在自己身上呢?表面上看來都是關心孩子,其實說到底還是一個不放心啊。我們之前總想著讓女兒好天天上來向我們報個到,說是想她,其實就是不放心她一個女孩出門在外呢。現(xiàn)在想來女兒給“親子熱線”主動降溫的選擇也是有道理的,孩子遇到什么事了不跟家里說,其實是怕我們擔心,再說真要有什么事了,我們遠在千里之外也幫不上什么忙,我們只落得個干焦急,所有事情總還得她自己去面對。
是啊,孩子的空間應該留給孩子自己,他們遲早都要徹底離開我們、離開家庭獨自面去對這個世界。在女兒的自強面前,我的那些“你要如何如何”的教導顯得有點瞎操心了。女兒不愿意熱線過熱,我們也就不好強求吧?,F(xiàn)在我們已經習慣了女兒“不在身邊”的兩地分居生活,并且把我們老夫老妻的工作與生活安排得很熱鬧,不太需要掛念女兒了。有意思的是,現(xiàn)在女兒的一些情況還是我們在美國的朋友轉告我們的呢,我們也有意不去捅穿它,既然要給女兒留出空間,只要不出現(xiàn)原則性的大是大非問題,那就真正落實下去好了。
五月下旬美國大學又該放暑假了,女兒已經買好了回來的機票。我們又可以共處三個月的時間了,真好!孩子留學海外能想著回家,做父母的就趕緊珍惜吧。一個朋友說,將來孩子要談戀愛了,你們想請她回來都難呢??刹皇菃?,既然咱那“親子熱線”不熱,干脆就讓家庭徹底來個熱熱鬧鬧的暑假好啦!
我在新浪博客教育頻道上開了“陪讀春秋:我與孩子共成長”(原名“美國陪讀日記”)的個人博客后,曬了些自己的陪讀經歷與思考(更多的內容見近30萬字的《陪讀春秋:在美國MIT的日子》一書,2008年1月廣東經濟出版社出版),踩著眾多來訪網(wǎng)友的足跡去回訪,發(fā)現(xiàn)為留學兒女開博的還真是不少,像單飛、島島等人的博客,篇篇情真意切的圖文,足見父母對在異鄉(xiāng)求學的孩子的那種濃濃牽掛都是一樣的……父母寫博,孩子也能參與,于是博客便成了一個可以雙向溝通的平臺,既可以很好地釋放彼此間的思念之情,又可以與大家分享個中的酸甜苦辣,要是有什么疑難困惑了,還可能得到眾網(wǎng)友的出手相助。何樂而不為呢?
單飛的博客,以和兒子對話的形式呈現(xiàn)著孩子的成長;島島的博客,從兒子坐上飛機首赴英倫開始,就追蹤著他的動態(tài),兒子能獨自面對了,懂事了,一點一滴的都記錄下來??梢赃@么說,現(xiàn)在網(wǎng)絡時代的在線聯(lián)系方式,如QQ、MSN、視頻甚至還有網(wǎng)絡電話等,給這種隨時更新的記錄提供了極大的支持與方便。過去留學生與家里聯(lián)系的電信電話與書信方式,不再是“親子熱線”的首選了。
我知道,有許多留學生家庭的“親子熱線”都是很熱的,像單飛。而我家的“親子熱線”就沒那么熱了。
很羨慕單飛,如果愿意,可以很方便地與他那上課總不離電腦的兒子在線溝通,隨時來個“指導”或與兒子探討問題。而我就沒有這種經常性的對話機會來繼續(xù)過過家長的癮,雖然我也整天掛在網(wǎng)上,把聲音打開,時刻等待著女兒能在什么時候會突然冒個頭上來叫叫我,可寶貝女兒就是不給我“彩臉”,整天“黑”著!
有個朋友的兒子也在美國留學,現(xiàn)在都讀大三了,風雨無阻地還是每個周六鐵定要跟母親通電話,時間大約一小時,事無巨細的把一周來的情況都跟老媽匯報一番,從學習到生活,包括與黑人舍友發(fā)生觀念沖突,然后他作為中國人又是如何后勝出讓這“國際友人”佩服了他的,他媽媽都了如指掌。朋友夫妻倆的工作都很忙,與孩子的溝通不靠上網(wǎng),但能夠如此開“周會”也讓我羨慕死了。
以前我從來不用視頻那玩意兒的,聽了不少朋友的建議后,女兒出國前我專門去電腦城買了兩套高質量的視頻儀,女兒拿走一套,一套裝我電腦上,先生特別叮囑女兒說,到美國后記得每天都上來見見你媽啊。我們都很樂觀地想像著,女兒雖然出國了,但有這個熱線,女兒一舉一動我們都可以及時知道,她不等于就還在我們身邊嗎?
結果事與愿違,兩年來視頻儀只用過兩次便束之高閣,是她剛到美國學校后向我們展示她跟一白人女孩共同居住的宿舍環(huán)境,那女孩床鋪邊上墻壁貼了一幅大大的美國國旗,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典型的美國式愛國主義教育;第二次用是女兒病了,在我們強烈要求下勉強讓我們看看她的狀況,不見還好,見了反倒讓我們心痛不已。
視頻不愿意用,QQ、MSN也極少上來,有事就留言,加上時差的原因,我們基本上在網(wǎng)上碰不到頭,電話也極少打,問她為何要玩“失蹤”?答復是因為課業(yè)繁忙沒太多時間在線溝通??蔀楹蝿e人家的孩子也是留學卻可以常與家里聯(lián)系溝通呢?再說女兒也不是那種笨到不能應付留學學習生活的孩子嘛,后還是華盛頓的朋友透露了個中緣由:原來是女兒不希望老是生活在父母的眼皮底下!事實上她除了忙學業(yè),還忙了不少雜七雜八的事兒,只是不想告訴我們。
女兒一般是比較長時間才打電話回家,我們曾希望她也能每周打電話回來,但后卻沒能形成為一個家庭制度,印象中她都是躺在床上打的(睡前或醒后),聲音懶懶的樣子,肯定是閉著眼睛說話了(留學并不是件輕松的事情),大概是希望與女兒“靠”得更近些吧,,我也會躺到沙發(fā)上閉著眼睛邊聊邊想像著她那頭的狀況,順帶也好休息休息我的眼睛。
這就是我家的“親子熱線”狀況了,挺冷。女兒那頭不熱,我跟她爸這頭熱也沒用!無奈。不過令我很高興的是,四月初是我的生日,那天久沒打電話回家的女兒特別打了個電話回來跟我說生日快樂!我心里想,這女兒并沒有“失蹤”,她心里其實一直是有父母親的。
近女兒在應付正常學習的同時還忙著考托福,忙著寫大學作文,因為她想在三年級的時候爭取轉到一所更好的大學去繼續(xù)學習(現(xiàn)在的學校在美國四千多所大學中排名約七八十位的樣子),我們很掛念著這事的進展如何了,但女兒極少匯報,托??嫉迷趺礃硬桓嬖V,報哪幾間大學她早決定了,大學作文寫什么內容無可奉告,我只剩下在接到留言通知后為她快遞報考大學材料的份。留言給她說擔心她報的大學排名是不是太靠前了?她就回一個留言說,托??剂?23分,硬件是夠的了,爭取下啦。
想想兩年前考大一的時候,女兒的“新托福”只考了576分(因為當時國內還沒開始實施新托福,而美國已經開始了,所以我把分數(shù)換算成“舊托福”的模式),那還是剛到美國插班讀高三的時候,匆忙之中很辛苦地備考。這次她說根本就沒有準備就去考了,“聽”得出來那語氣里充滿了自豪與自信——女兒真的是長大了進步了,能獨自面對艱苦的留學生活了。她還安慰我們,轉學的事情能行當然好,不行等考研的時候再兌現(xiàn),一切的計劃都在她的安排之中(4月17日已經接到排名第25位的密執(zhí)根大學錄取通知,還有兩所大學需五月份才知道結果),女兒真的已經可以讓我們放心了!
為什么我們做父母的總想著要用熱線把孩子“拴”在自己身上呢?表面上看來都是關心孩子,其實說到底還是一個不放心啊。我們之前總想著讓女兒好天天上來向我們報個到,說是想她,其實就是不放心她一個女孩出門在外呢。現(xiàn)在想來女兒給“親子熱線”主動降溫的選擇也是有道理的,孩子遇到什么事了不跟家里說,其實是怕我們擔心,再說真要有什么事了,我們遠在千里之外也幫不上什么忙,我們只落得個干焦急,所有事情總還得她自己去面對。
是啊,孩子的空間應該留給孩子自己,他們遲早都要徹底離開我們、離開家庭獨自面去對這個世界。在女兒的自強面前,我的那些“你要如何如何”的教導顯得有點瞎操心了。女兒不愿意熱線過熱,我們也就不好強求吧?,F(xiàn)在我們已經習慣了女兒“不在身邊”的兩地分居生活,并且把我們老夫老妻的工作與生活安排得很熱鬧,不太需要掛念女兒了。有意思的是,現(xiàn)在女兒的一些情況還是我們在美國的朋友轉告我們的呢,我們也有意不去捅穿它,既然要給女兒留出空間,只要不出現(xiàn)原則性的大是大非問題,那就真正落實下去好了。
五月下旬美國大學又該放暑假了,女兒已經買好了回來的機票。我們又可以共處三個月的時間了,真好!孩子留學海外能想著回家,做父母的就趕緊珍惜吧。一個朋友說,將來孩子要談戀愛了,你們想請她回來都難呢??刹皇菃?,既然咱那“親子熱線”不熱,干脆就讓家庭徹底來個熱熱鬧鬧的暑假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