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í)語起源123-支那

字號:

一位朋友來信問:“英文China和法文Chine是否從「支那」音譯過來?古時中國是否曾經(jīng)叫做支那國?這名稱的起源是什么”最后的那個問題最難回答。
    按“支那”這個名稱的起源有兩個說法。一說是古時印度、希臘、羅馬人都知道東方有個秦國,把“秦”字音譯做Cina、Thin或Sinae;另一說則是Cina、Thin等字來自我國的“綺”:我國出產(chǎn)的這種絲織品古時已經(jīng)馳譽(yù)世界了。法文Chine、英文China就是從Cina等字進(jìn)一步演變而成的。由此可知,“支那”其實(shí)是把外文再次音譯過來而成的一個詞。近代日本人不忿叫我國做“居四夷之中”的中國,實(shí)行改稱“支那”,把侵略中國叫做“膺懲支那”,所以,現(xiàn)在有一點(diǎn)愛國心的中國人,聽見“支那”二字,都會十分反感的。
    又從前西方人認(rèn)為中國是瓷器原產(chǎn)地,把瓷器叫做chinaware(中國器皿),后來更簡稱為china,例如a piece of china就是“一件瓷器”了。
    衣人注:
    此文若是被鼓吹抵制新浪(www.sina.com)的人士看見了,怕是用給它們增加了佐證吧。在我看來,某些人士所以聽不得別人叫你“Cina”,甚至連Cina的變體Sina也要抵制,簡直就如同魯迅先生小說中的阿Q一樣,因?yàn)樽约菏前]子頭,就連"光","明","燭"這樣的字眼也不讓人說。尊敬是贏得的,不是靠嘴皮子上爭來的。